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红】继母 (小说)

编辑推荐 【柳岸·红】继母 (小说)


作者:公效梅 秀才,1780.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发表时间:2025-10-29 11:47:48
摘要:人们都说继母永远不能和生母相比,然而,人世间也有不少亲生母亲,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抛弃子女。然而善良的继母丈夫离世,依然不舍丢弃孩子,为了没有血缘关系孩子,历尽千辛万苦把孩子培养成才。

 
   一
   下午五点城市主干道上的车流瞬间织成金色的绸带,鸣笛声、公交车报站声、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喇叭声交织在一起。街角的便利店前,排起付款的长队,奶茶店的取餐叫号声穿透人群,连晚风都裹挟着市景的热闹,将白日的沉静彻底驱散。
   工作一天的上班族,心里装着父母妻儿,归心似箭往家里赶。江华也和其他人一样,下班后开车回家。快到小区时,他隔着汽车玻璃,看见马路边有位中年女士满眼都是泪,使劲儿拽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儿望前走,听不清楚那女人说了些什么。那小男孩就是站在原地不肯动。那女士就往前推,小男孩哭着,干脆坐在了地上。
   江华是个性情中人,见此情形,忍不住把汽车停好,下车想问个究竟。
   江华走到那女士跟前问道:“你干嘛这么难为孩子,这不是你孩子吗?这是拽他去哪里啊?孩子还这么小,就是做错事,也不能这样对他呀!”
   那女人没好气的说:“你不了解情况就别乱下结论!”
   江华这才仔细打量着这位女士,眉清目秀,但脸色苍白憔悴,衣着朴素。
   他忍不住又问:“难道这孩子不是你亲生的?”
   那女人理了理凌乱的头发说:“让你说对了,的确不是我亲生的。他亲妈过得比我舒服多了,哪像我,刚才我就是叫他去找他亲妈,找条活路,他就是不肯去。”
   那小男孩哭着说:“我就一个亲妈就是您,那个人我不认识她,我哪也不去。”
   江华忍不住又问那女士道:“那他爸呢?”
   那中年女士比刚才的态度好了些,说:“我是再婚,这孩子他爸,前不久患白血病在医院治疗一年多,病没治好,人没了。还欠下十几万医疗费,他爷爷奶奶早逝,他爸又没有兄弟姐妹。我又被裁员下了岗。”中年女士擦了擦眼泪继续说:“我带着个孩子去应聘,找活干不容易,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我又怎么养活他呢,孩子必须读书啊!”
   说着那女士又着急地流下了眼泪。
   江华听了这位女士的一番话,心想,看来真不能怪这位继母。于是说:“我老妈在家,不妨让她先照顾着,孩子上学有我送顺路送他去,我母亲接他回家,你安心去上班工作,晚上你下班就到我家把孩子拎回去。我家就在前面不远处那个小区,说着从包里拿出纸笔把地址写下,递给赵玉华。
   那女人一听江华这么说,恨不得下跪致谢。江华接着说:“遇见难处,伸手拉一把,那坎儿就过去了。”
   那女士对小男孩儿说:“还不赶紧谢谢叔叔。”
   “谢谢叔叔,等我长大后,一定报答您。”小男孩拉着江华的手道。
    
   二
   继母赵玉华因为前夫是酒鬼,而且赌博成性。酒后还经常打人,赵玉华实在无法容忍,久惊波折,两人终于离了婚,好在还没有孩子。
   而男孩的生母,因为好吃懒做,品行不端,又风流成性,无奈之下,男孩儿父亲提出离婚,女方说不要孩子,影响她再婚。于是男孩就判给了的父亲,后来就认识了赵玉华。
   当初赵玉华在一家商场卖服装,玉华见一位男士抱着一岁多的小男孩在选衣服,一般这么大的孩子不是在母亲怀里,就是奶奶带着。而不是大老爷们儿领着孩子逛商场。
   玉华感觉这定是位好男人。于是,她热情的上前推销几件童装说:“这季节您看看这几款怎样?”
   “这孩子真可爱。”她摸了摸孩子的小脑袋,顺口又问道:“孩子他妈呢?”
   “他妈妈没空,所以只能我来给孩子买衣服。”男孩父亲微笑着回答。
   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赵玉华正巧碰见那次抱着孩子买衣服的男士。那男人把车停在路边说:“请上车吧,我们顺路。”
   “你咋知道我们顺路?”赵玉华问道。
   “我上下班、接送孩子,在汽车里看到你几次了,上来吧。”赵玉华打开车门进了汽车,从座位上抱起的孩子说,“孩子他妈又上夜班去了?大老爷们带着个孩子,多不容易。”
   那男人一边开车,一边说:“没办法,说老实话,我们刚离婚不久,眼下我是单亲家庭。”
   赵玉华礼貌地说:“不好意思,我问了不该问的事儿。”
   “没事儿,我也冒昧的问一下,怎么从来没见你家丈夫,他在外地工作?”
   赵玉华叹了口气说:“我们也离婚了,眼下我是独来独往。”
   这位男士见赵玉华人不错,对这位女士有了好感。于是自我介绍道:“我在一家外企工作,你就叫我高阳吧,要不晚餐我们就一起去餐馆儿吃顿饭吧!”
   赵玉华见高阳如此热情,心想恭敬不如从命,也就没再拒绝。从那以后,赵玉华每次下班高阳都非常热情地去接她。慢慢的他们相爱了,一年后他们结了婚。婚后,三口之家日子过的非常和睦幸福。
   赵玉华对高阳的儿子像自己亲生的一样,高阳曾几次提出再生一胎,都被她拒绝了。
   一晃岁月走过了四个年头,儿子高峰已经七岁。“天有不测风云”那天正是上班时间,高阳突然感觉浑身乏力,头昏眼花还发热。去医院一查,化验单上写着是淋巴性白血病,他顿时如五雷轰顶,心乱如麻。他不知以后如何面对,真想爬上高层楼跳下去算了。他没去门诊直接回了家。
   玉华下班回家问道:“去医院检查结果咋样?”
   “没事儿,医生说是感冒,多喝点水,也没开药。”高阳没跟妻子说实话。
   玉华看着丈夫脸色苍白说:“不过你脸色不太好,我出去买只鸡给你补补。”
   说完就走出家门买鸡去了。
   当玉华买了鸡回来,把鸡做好叫丈夫起来吃饭,这时高阳已经昏迷。把玉华吓得赶紧拨打120救护车。送去医院查出病情后,医生建议赶紧住院治疗。当玉华得知丈夫的病情时,就似掉进了万丈深渊,无声的泪如开闸的洪流。
   怕丈夫难过,赵玉华只能擦干眼泪走到床前,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如今医学发达你没事的,你别有压力。”
   高阳看着她说:“你嫁给我这几年,跟着我没过一天好日子,我这病是无底洞,我不想住院害你,还是早点回家吧。”
   她看着丈夫苍白的脸说:“有病咱就得治,别灰心丧气,医疗费我会想办法的。”
   她为了给丈夫治病到处筹钱,能借的地方她都借了。这一年里赵玉华既要上班,还有照顾孩子,还要不断去医院看望照顾丈夫。高阳看着她日益憔悴的脸,多次提出:“让我出院吧,这样我会把你拖垮的。”
   玉华装出毫不在意样子说:“我壮着呢,别瞎心思了,安心治病养病,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为了给丈夫治病汽车也卖了。一年之后,无论玉华怎样努力也没能挽救他性命。高阳知道为自己看病花费了不少钱,临终前深感愧对妻子,含着眼泪叮嘱道:“玉华,我走后把房子卖了抵债,剩下的钱给自己留着。你把儿子高峰送到他亲妈那里去,但愿你能找到好的归宿。”
    
   三
   丈夫离世后,因为旷工太多她被裁员。这才有江华开始看到的那一幕。
   自从遇到江华,赵玉华才能安心上班,为了挣钱还债,她一天打几份工。在这期间,多亏江华家人热心帮助接送孩子。
   玉华没有照丈夫的遗愿做,房子没舍得卖,她怕孩子受委屈也没再婚。几年的努力苦干,还清了丈夫所有医疗费。岁月匆忙,儿子高峰转眼已经在读高中。这孩子非常懂事,他知道继母是那样的不容易,学习十分用功。还挤出时间帮洗衣做饭。有时还抽空捡废品偷偷卖了补贴家用。不过,假如让继母知道了肯定要发火。
   这天玉华感觉很不舒服,咳嗽发热,于是下班后独自去了医院。医生经过检查说:“得住院治疗,需要挂水,您得了肺炎。”
   晚上高峰见母亲迟迟不见回家,就立刻去了母亲上班单位询问情况,这才知道母亲病了,而且已经去了医院。于是他又赶到医院,来到母亲病床前他不放心得说:“妈,您把病历和检查结果给我看看。”
   玉华不得不拿出病历。高峰看到病历上写着——肺炎,肝肾多囊肿。于是他去了医生那里询问医生:“我母亲检查结果单子上写得这肝肾多囊肿,是怎么回事?是否要动手术?”
   “肝肾囊肿一般问题不大,不过,不能太过劳累。”医生回答。
   高峰心想高考就不参加了,高中毕业,早点找个工作挣钱养家。万一大学入取了,母亲还要辛苦受累。
   玉华工作单位得知她生病,给了她半月的病假。挂了一个礼拜水,病情好转,她硬是吵着出院。
   医生没办法只能说:“你们后果自负,最好还要再住院观察几天。”医生给她开了不少消炎药回了家。
   母亲身体不好,高峰只能承担起家务。玉华对正在洗衣服的儿子说:“峰儿,这几天咋没见你学习读书呢,再过几天就高考了,家里的事儿不用你管,给我好好学习去!”
   “妈我不想去高考了,你为了我起早贪黑,干几份工作,把自己都累病了,还查出了肝肾多囊肿,您不能这样拼命了。”
   赵玉华生气的瞪大眼睛板着脸说:“妈就指望你出息。等你考上大学,将来才有能力报答江华叔叔。这些年,多亏他们一家照顾着我们。但咱家过得始终不如人,我们送什么人家都不要。这份情,咱何时能报答人家,每当想起我就内疚的不行,你可好,竟然连大学不都想考了,你说咱这日子还有啥盼头!”
   “妈,您也得答应我,别太劳累。我一定能考上大学,我这就去学习。”高峰说完就去了自己房间。
   为了让这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精力充沛地参加高考,玉华拖着病身体,做最营养、最可口的饭菜给儿子吃。
   终于迎来了高考,玉华和儿子坐着公交车来到高考地点。一连三天,高峰考完试后都信心百倍,玉华也为他感到高兴。
    
   四
   高峰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当拿到通知书时,把赵玉华高兴的苍白的脸上也泛起了一点红润。
   听说高峰入取北大,江华也前来祝贺,满脸笑容道:“孩子,祝你学业有成,鹏程万里,假如学费不够就和我说。”
   说着拿出来一个红包放在桌子上。玉华拿过那厚厚的红包,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万块。
   她万分感激得说:“当初是您家人帮我照顾孩子,我才能出去上班挣钱,支撑这个家。这份情我们一直深记在心,而今孩子大了,考上大学,您还要如此破费,就是亲兄弟我也过意不去啊。”
   说着说着泪水再次挂上脸颊,她又说:“这钱我是坚决不能收,假如孩子学费不够,我就去您家里借。”
   江华见她已经泪眼婆娑,不好意思再坚持下去。于是从那一叠钱里抽出五千塞进红包里说:“只剩几千块图个吉兴,有难处尽管来找我,别不好意思,那我就回去了。”
   玉华母子依然过意不去,可又不能再说什么了,几千块钱只能收下。
   高峰母子一直把江华送到楼下。
   开学前玉华把两万元交给儿子说:“新买的衣服,都给你放在箱子里,在外别苦了自己。”
   “妈,我不要这么多,寒暑假我可以打工挣钱。”
   儿子知道继母已经把家里所有的钱给了他,母子俩推来让去,最终玉华总算答应留下了五千块。
   去学校那天,玉华一直把儿子送到车站,偷偷的把那五千块又塞进儿子包里。
   而后打电话说:“我把那五千块放在你包里了,别惦记我,好好学习。”
   高峰接到继母电话哽咽着说:“妈,您要多保重啊!”他想起继母不肯在医院多住一天怕花钱,都是为了省钱给他读书,忍不住泪水湿了双眼。
    
   五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不知不觉中赵玉华的鬓角爬上了很多银发。高峰努力学习已硕士毕业,被一家大公司应聘,由于他才华横溢工作出色,不久提升为经理,妻子是这家公司老板的女儿。
   继母自小教育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不曾忘记,江叔在他们母子走投无路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过他们。
   节假日高峰总忘不了,带些礼品去看望江华,岁月不曾放过任何人,如今的江叔也已两鬓斑白。退休在家。
   高峰心想,江叔有个儿子即将结婚,车子肯定需要,于是想给江叔家买辆车送给他。那晚回家和母亲商量:“妈我想买辆车送给江叔。”
   “就应该这样,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假如不是江叔照顾我们真不知如何是好。”赵玉华欣慰的说。
   高峰看着继母说“妈,我想下午就去江叔家去把车送过去。”
   虽然两家离着不远,城市与乡村不同,别说不在同一个小区,就是同一个小区,也很难了解到对方的情况。江华家里发生的一切,赵玉华母子一无所知。
   前些日子,江华的妻子突发心梗,抢救无效离世。江华正处在悲伤孤独中,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听见敲门声,以为是儿子回来了,赶紧去开门。高峰进门见江叔竟然如此苍老憔悴。江华开门一看原来是高峰说:“不好意思家里有点乱。”
   “不好意思的应该是我,忙公司的事儿,都几个月没来看您了。”
   高峰无意中朝房间里瞥了一眼,看到了江婶儿的遗像,这才知道江婶儿不在了,他上前握住江华的手说:“叔,为何不和我们说呢?这是为什么?我真该死,而且我妈也不知道。”高峰说着眼睛溢满泪水。
   “你们都忙,没好意思打扰。”江华满脸哀伤道。
   高峰又说:“叔,事已如此,您可要多保重啊!等会儿我叫钟点工过来帮收拾屋子。”他拿出了车钥匙又说:“今天我过来,就是把车送过来。”

共 669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叙述了赵玉华对继子高峰的付出远超血缘亲情。丈夫高阳离世后,她背负十几万债务、遭遇裁员,却拒绝按遗愿卖房或送走孩子,反而靠打多份工咬牙支撑;即便身患肺炎与肝肾囊肿,仍坚持让孩子参加高考,甚至偷偷将生活费塞给儿子。她的“母爱”无关生育,而是源于对家庭的责任、对孩子未来的珍视——哪怕自己身处绝境,也始终将高峰的成长放在首位。江华的出现是赵玉华母子命运的转折点,他不求回报的帮助,印证了“举手之劳能解燃眉之急”的朴素善意。而这种善意并非单向输出,而是形成了“传递链”:高峰长大后以买车、送钱的方式回报江华,甚至主动为两位老人促成晚年陪伴;赵玉华也始终铭记恩情,教育孩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说通过这一过程,说明了一个人的微小帮助,能成为他人走出困境的力量,而受助者的感恩,又能让善意延续,温暖更多人。小说不直接议论 “善良”“感恩”,而是通过人物的选择与命运自然呈现:赵玉华的付出、江华的帮助、高峰的回报,都是“做”出来的,而非“说”出来的。即便涉及价值观(如赵玉华教育高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融入对话与行动中,符合人物身份与情节逻辑,让读者在故事中自行体会主题,更具感染力。好小说推荐共赏!【编辑:老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百        2025-10-29 11:49:19
  小说采用线性叙事,以“赵玉华母子遇困 — 江华援手 — 艰难抚养 — 高峰成才 — 回报恩情 — 晚年圆满”为脉络,每个章节都围绕关键情节推进(如街头冲突、高阳患病、高考、生母上门等),没有冗余的抒情,却能通过情节自然展现人物性格与主题。同时,节奏把控精准:困境场景(如街头拽孩子、高阳昏迷)写得紧张急促,凸显冲突;温情场景(如送孩子上学、高考陪伴、晚年牵手)则放慢节奏,用细节传递温暖,让读者在“揪心”与“治愈”中产生情感共鸣。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公效梅        2025-10-29 13:54:49
  感谢百社长阅读我拙文,并留下认真仔细的编辑。祝您阖家安康快乐幸福!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10-29 11:51:29
  《继母》以赵玉华与继子高峰的人生轨迹为核心,深刻诠释了“善良与责任超越血缘,善意传递点亮人生”的主题,同时歌颂了平凡人在困境中的坚守与感恩的力量。好小说欣赏,问好作者!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公效梅        2025-10-29 13:57:09
  感谢刘柳琴社长驻足留言鼓励雅评,祝您阖家安康快乐!
3 楼        文友:文瀚        2025-10-29 15:43:57
  小说通过人物的不幸的遭遇,表达一种善意的力量能使陷入困境的人走出低谷,重拾信心,改变了命运,弘扬了与人为善,扶困济贫的崇高精神,符合社会主流民意,小说的文学价值在于 能让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好文,给你点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