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走,出门兜风去(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小事】走,出门兜风去(散文)


作者:如歌四季 布衣,38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7发表时间:2025-10-31 15:17:21

这里说的“兜风”,可不专指开车兜风,而是出门走路或骑行的一些运动,也就是相对于宅在家里而言,出门吹吹风、走走路、看看风景、活动活动筋骨。
   从小,我就是一个呆不住家的人,要不是父母严格家教,我也许早就跑成了野孩子。只有在寒暑假期时,我们去在农村的外婆家呆上十天半个月,才是我们放野马的快乐时光。那时候,我们每天除了做作业的那一两个小时在家,其他时间都是出去野外漫山遍野地兜风,不是帮大人在田间除草、拾稻穗或割猪草,就是去河里捞鱼虾、游泳,要不就是去山里、林间捉昆虫、采野花、摘野果,不到天擦黑是不会回家的,直到现在,我还是很想念小时候在外婆家,自由自在的童年时光。
   自从工作后,处了几个要好的同事,会在周末约着去爬山、徒步、骑行等等。结婚后,家家都买了车,我们更是以家庭为单位,常常约着开车出去兜风。我们开到一处小有名气甚至无名的景点(太有名的不去,人太多,或者商业化气息太重),停好车,就去爬山、徒步、野餐、露营等。遇到夏天出野生菌,我们更是会约着去山里捡菌子、挖野菜等。这些活动,一度成为我们这个团队的固定周末活动。我们一天的活动一般包括连续爬三、四小时左右的山或走大半天的湿地公园并原路返回或打半天的羽毛球或有时候去KTV唱一下午的歌(在我的带动下,大家都爱上了唱歌)等等,常常走得很远很累,但大家都乐此不疲,一如既往地体验“累并快乐着”,我们带着年幼的儿子都爱参加。每次出去,大家都会带上各种美食,穿着漂亮的衣装,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大家都很放松、洒脱。我们开心地大笑、互相开着善意的玩笑、打扑克牌(我们只玩“找朋友”,从不赌钱)时也会争执得面红耳赤、在没有别人的野外大声唱歌、带孩子放风筝、捞鱼、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拍照、野餐或露营。这样的快乐光景持续了十年左右,只是,好景不长,天底下真是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使是再亲密无间的朋友,也逃不过这条铁律。几年后,我们这个团队有的人因买房搬远了,有的人因工作调动离开了,慢慢地就散了。大家想再约也很难约在一起,也不可能那么无拘无束地出去开心了。
   但我们家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不仅是因为孩子渐渐长大,需要时不时出去亲近自然,而且我们大人因为都是每天用电脑的伏案工作族,周末也需要出门去活动筋骨,放松身体,也算是习惯了之前和同事们周末出门游而形成的惯性思维。所以不知不觉中,每个周末出去亲近大自然,成了我们家一个毋庸置疑、自然而然的习惯,而每次争论的主题,只是去哪里去爬山还是徒步或骑行的选择。即使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在周末解决,我们都会优先考虑,抓紧时间把这事解决,然后尽量安排出去走走、逛逛,哪怕只有半天时间,甚至几个小时;哪怕下雨天,雨不大时,也可以出去走走,希望走着走着天就晴了。为了出行方便和锻炼身体,也践行绿色出行,我们家三人都买了自行车,就等一到周末,儿子积极地早起,做完作业,收拾好背包,带好水、零食、雨具等,商量好目的地就出发了。
   近几年,昆明政府沿滇池沿岸从西边到南边建了诸多湿地公园,又修建了一条滇池绿道,把各个公园连起来,供市民骑行和徒步。沿途开发了众多古渔村、薰衣草庄园、各种造型各异的桥(水之桥、草之桥、林之桥、山之桥、田之桥、村之桥、湖之桥等)的景点,形成“近临滇池听海波浪涛涛,远眺西山看睡美人窈窕”的绝美景色。特别是在夕阳西下时,湖边聚满了等日落的人们,架着相机的、围炉煮茶的、小聚聊天的等等,好不热闹。绿道各个景点都有不同角度可以观山观水观日落,因此,整条绿道成了市民周末出行、流连忘返的网红打卡地。虽然这条健康步道很长,大约130多公里,市民们还是趋之若鹜,平日不上班的人常去踯躅,周末休息的人们更多,绿道上都是骑行和走路的人,有人甚至推着婴儿车也要去走走,孩子们更是骑着小单车或直接走、跑在绿道上,所以绿道随时热闹非凡。因为各个湿地公园在周末都会因出游的车辆太多而容易堵车,我们家也不想开车出行,所以我们去绿道一般是坐两趟地铁,再倒的士,才能到达大家公认最美的地段,然后开始向更南边走,走差不多六至八公里,休息吃点东西后,又往回走。如果觉得太累的话,回程时也可以打的士,回到地铁站,再乘地铁回家。听说有朋友已经走完整条绿道了,现在想去更远的甚至未开发的地方去骑行或徒步,让我羡慕不已,遂决心一定要把滇池绿道走完,以完成从上大学到现在都还没有实现“环滇”的心愿,虽然目前绿道还不能环绕滇池一整圈,也算是环了大半个滇池了。听说绿道南边终点南沙滩公园也很美,我们就想着哪天一定要走到南沙滩,去看看那里的风景。
   我们家在城市西边,南边绿道离我们算远了,去走那边的绿道要天时地利人和,才好去。而从大观楼到西山脚下的这段绿道离我们不远,所以周末,在近处的出行地选择也有几个。我们有时去爬滇池西边的西山,海拔2300米左右,爬到最高处龙门需要两个多小时,若想去山顶的猫猫箐农家乐,则向右手边再爬半小时到四十分钟的陡坡就到一片村子,可以吃饭休闲,看山顶的风景。西山向北绵延出去还有棋盘山、郊野公园、团结乡等地,也可以去爬山、徒步等。有时我们从大观楼沿滇池边的绿道向西山方向徒步,沿途可以欣赏滇池边的东风坝七孔浮桥,走过建于滇池中的芦堤,近看西山睡美人风姿,再绕过草海隧道上方走一段廊道,就可达“天空之镜”景点。在秋天,这里的水杉换上红黄的衣裳,静静矗立在水边,水天一色间,恰似一面镜子,映出水杉的倒影,好一幅静谧而绝美的油画,所以起名“天空之镜”。再沿着廊道向外走,可与绿道汇合,这样绕一圈有八到十公里左右,既欣赏了风景,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城北还有一座长虫山,最高点“摩天岭”海拔2400米左右,听说也是众多登山徒步爱好者爱去的地方,我们准备何时去爬一爬。
   如今,我们还体验了一次夜爬西山。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本来早上打算去爬山,无奈天公不作美,下了大半天的雨,到下午才雨过天晴,忙碌到傍晚把儿子送进学校上晚自习,我们决定去爬山。没想到傍晚的西山脚下的茶马花街依旧热闹如昔,我们穿过这熙熙攘攘的美食街,径直沿山路向上走去。山路上人也不少,男女老少都有,还有小朋友在暮色渐沉的山路上打打闹闹,有一对夫妇好像还背着一个婴儿向上走。我心里很好奇这些人天快黑了,怎么还带着小孩、婴儿爬山。我们花了一小时快速走到离龙门还有一公里的太华寺,天就全黑了。我们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走太华寺左边的一条古道小路下山,因为小路比公路近许多。小路上除了一群人外,似乎就剩我们了。我们打着手机电筒沿着台阶向下走去,四周一片漆黑、寂静,除了我们的脚步声,偶尔有一些虫鸣、鸟鸣声在树丛或林间回响,还有几点光亮在密林黑暗处闪烁,我猜是萤火虫吧。走着走着,期间我们路过两个女子,都是孤身一人走在这幽静的黑夜小路上,我很奇怪她们不害怕遇到野兽或坏人么?又花了一小时,我们终于到了看得到山下灯光璀璨的人间烟火之处。一抬头,只见一弯月牙,明晃晃地悬挂在山顶树梢,好一幅“月照西山”的夜色。擦了擦汗,吹着凉凉的山风,感觉很舒服。
   去野外兜风,徜徉在风光无限的自然之中,感受大自然的洗礼和陶冶,实在是一种享受,我们还可以见证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和轮回。我喜欢走在蓝天白云的和煦阳光下,清风拂面而来,带着青草和花儿的香味,听着风吹树叶的哗哗声、鸟儿在林间啼叫或草丛里昆虫的鸣叫或小动物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或者风吹水面搅动波浪发出的浪花声,感觉很美妙;看着花草树木在风中舞蹈、风筝在高高的蓝天上飘扬、白鹭悠然自得地飞过芦苇丛,欣赏四季在眼前变换着颜色。即使下点小雨也好啊!细雨霏霏的野外,万物被雨水清洗得特别干净,空气特别清新,深吸一口气,特别沁人心脾。眼前的景物雾气朦胧,好像仙境一样静谧、飘渺,让人浮想联翩。雨中撑开的伞,像各色花朵一样,盛开在雨中,那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大自然的神笔,用春风吹过阳春白雪,用夏雨浇灌田野山川,用秋月照出银辉千里下宁静和谐的万家灯火,更用冬雪装点白雪皑皑上点点红梅的童话世界,绘画出无数色彩斑斓的自然之美,特别能安慰走累的腿脚和看累电脑的双眼。尤其在爬山时,会萌发一种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向上攀登的精神支柱,当你咬紧牙关、挥汗如雨甚至手脚并用地奋力登上山顶,在环顾四周,喘息稍定下来,就能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不由地从心底生出一种征服了一座山的自豪感。在慢跑、快走、徒步、爬山、骑行等等运动中,无论累出几身汗(当然要注意适度,别伤了身体),休息过后,无不觉得酣畅淋漓,浑身通透、舒服,体内充满了饱满的精神和力量,仿佛全身的细胞都更新了一遍,一周伏案工作带来的颈椎腰椎疼痛和疲劳都得到了彻底的缓解和释放。
   所以,朋友们,不要辜负了大自然的美好时光,走吧,出门兜风去!

共 35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兜风”一词,在作者笔下被重新赋义:它不再是方向盘后的机械位移,而是肉身与大地重新签约的仪式。从外婆山的野孩子到滇池绿道的上班族,四十年间,城市拔节生长,水泥封住了蛙鸣,却封不住一颗“呆不住家”的心。作者以绵密细节记录了一场跨越代际的“出走”——儿时捞鱼摘果、青年同事结队、中年亲子骑行,直至夜爬西山,用脚步丈量城市化缝隙里残存的山河;以四季风物为章节,用汗水的盐粒腌制出一部“私人昆明自然志”。文章最动人处,不在风景,而在“散伙”之后仍坚持“一家三口也要走完绿道”的倔强:当社交圈层层剥落,人与自然的一对一关系才显真章。滇池130公里绿道尚未闭环,作者已用脚步提前完成精神环滇。文中俯拾皆是的植物学、气象学、地形学冷知识,被情感焐热,成为城市人疗愈“屏幕椎”的处方。读罢掩卷,我们不妨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去最近的绿道,与风交换一次呼吸——毕竟,大自然从不堵车,只等你来“兜”回自己。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31 15:19:49
  文字有风,吹散城市之霾;脚步有光,点亮日常。从田野到绿道,把“出走”写成信仰。立刻出门,去把心跳交给山路与滇池吧!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31 15:20:14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如歌四季        2025-10-31 15:43:30
  感谢编辑老师的神速与精彩编按,辛苦啦,敬茶、献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