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思】水淹城墙建树功劳,灏明湖畔风光特好 ——游览怀柔“黄花城水长城”偶感(随笔)
水淹城墙建树功劳
灏明湖畔风光特好
——游览怀柔“黄花城水长城”偶感(随笔)
朱炳初
重阳节次日八时,我随军休所近二百人的秋游团队,乘车离开朝阳区北苑,驶过九曲十八弯,将近两小时到达位于怀柔区九渡河镇西水峪村的水长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峰半腰处的水库大坝,以及远处蜿蜒起伏直达峰巅的巍峨长城景观。
原来修建于明永乐年间的三段长城,1974年当地政府经国家批准,为蓄水灌溉良田造福人民,修建西水峪水库,湖水把长城当腰劈成了两段,一头扎进了水里。原本像龙蛇似的蜿蜒在崇山峻岭中的城墙被水淹没。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墙淹在水下是企盼浩渺之水源源流向农田,夺取粮食丰收,这是一种献身精神,为人类隐去身姿,被称为“水长城”,因四周遍地黄花,芳名叫做富有雅趣的“黄花城水长城”。
建坝截流构成了水波浩渺的大湖,称其为灏明湖,六百多年前的长城奇观在水底成为永恒,形成了水淹长城的独特景观。群山叠翠,碧水荡漾,在蓝天白云下一展美丽容颜,它是所有长城里最独树一帜、别具风光的奇观,显示了区别于八达岭、慕田峪等其他长城的最大特色。
长城雄伟险峻,登高望远,古老敌楼屹立山巅,四周群山壮阔,感受历史厚重,中华文明璀璨。历史沧桑与自然美景交相辉映,让人心旷神怡,走在长城上,欣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有一种与先辈共鸣的豪情满腔的奇妙感觉;
走在宽阔的玻璃桥上,似乎听到碧水下长城的亲切攀谈:“怎么样,我隐身水中,是为造福人民呀!孩子们,为我骄傲吧!”
是的,我深深地为水长城而自豪!昔日,俯卧山间是为了抵御外来之敌,保一方百姓平安;今日,隐身水底,是为了造福千万子民,水长城功劳千古流芳,万世永存!
在水长城,我们乘船观赏了灏明湖风光,下船沿着平缓的环湖栈道漫步欣赏山林秋景。还可乘坐园区的小火车到黑龙潭景区,更可以乘坐磁滑道到达园区最高处的长城烽火台。这就从海、陆、空交通方式,全方位欣赏水长城间的黄栌彩叶、枫树似火的秋日奇观。
进入水长城,在长城环湖畔,巨龙探水湾间,有一个独特景象,那就是在山间溪水潺潺的开阔地上的沧桑古栗——明代板栗园,园区景色优美,引人入胜,叹为观止。园里,有几十株板栗树是明代将士所种,部分栗树树龄达500年以上,其中栗树王距今已有千年,被称为“全国最美古板栗树”,成了新农护树人的“守护神”!
遥想当年,守城将士为满足自身粮食需求,且售卖果实可获取收入,支持边防建设,而辛劳种植板栗树。栗树在中国文化象征吉祥,与“立子”谐音,寓意家族繁衍,也寄托了对家乡和家族的思念,成为边防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古栗树历经数百年,见证了历史变迁,如今成为水长城景区的独特景观,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我特意买了一斤栗子品尝,的确鲜美,别具风味,古树板栗,造福人民,值得赞赏!
(2025年10月31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9岁休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