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春秋】跨国婚姻(小说)

编辑推荐 【春秋】跨国婚姻(小说)


作者:寸心知 白丁,34.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3发表时间:2025-11-01 20:16:56

晚上,解放、建国、红旗等老朋友来了,和牯子海阔天空地聊大天。解放回忆起当年年轻人结婚的情形,忍不住感慨万分:
   “时光如流水,人生并不长,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一不小心一辈子就过得差不多了。过去结婚,不要这要那的,媒人领着相亲,一面之交,行不行就决定了。我去看我老婆,媒人交代,第一杯茶可以接下喝,这是礼数。第二杯就要考虑好了再决定接不接、喝不喝,不能随便。同意你就喝,不同意就不能喝,这是规矩。这样,双方心照不宣,都清楚是不是看中了、同意了,不会尴尬。我一眼就看上了你嫂子,喝了两杯茶,还吃了她端来的果子。就这样,订婚、结婚,成家生孩子,过了这么多年。干脆利落!牯子你结婚更利索,自由恋爱,瞒得一桶漆一样,密不透风。然后悄无声息带着柳春回来了,你父母都毫不知情,搞得手忙脚乱的。是对门那个赤脚医生黄木根帮你挑着柳春自己准备的嫁妆回来的,什么床单、被套、枕头、衣服,林林总总一担。那时生活困难,人也单纯,不想那些七七八八的,只要真心实意互相帮助过日子就行。哪有什么戒指、金首饰、彩礼诸如此类的,不照样恩恩爱爱、生儿育女吗?而且你还一炮而红,考上夏州大学,柳春在家苦苦维持,料理得一个家风生水起,让多少人自愧不如,真好!现在行吗?”
   牯子点点头,说:“解放,你说的是。形势变化,人的思想也不一样了。听说我们福源片有的年轻人还结不到婚,做孤家寡人?”
   解放扳着指头数,说:“我大体算了一下,福源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都有十几个,没结婚成家。女孩子也有好多个了,不结婚嫁人。更别说德高、大同这些老后生了。他们跟我们年纪不相上下,一辈子就那么稀里糊涂过去了,打光棍。先是老挑剔,这个不行,那个不配,选来选去,‘棚上选瓜,越选越差’,到准备将就时‘认得秤来冇肉买’,就错过了。现在这两个‘老红花郎’每天就靠去别人家蹭吃蹭喝过日子,说起来人长得也说得过去,没用呀!俗话说,蚂蟥听水响,叫花子听铳响,他们只要听到哪里铳响了、鞭炮响了,就知道哪里有红白喜事,跑去帮忙,福林村差不多隔三差五有事,他们也天天吃得油光满面,不亦乐乎。说句不好听的话,一辈子就跟猪一样,被喂得肥头大耳、酒气醺醺,谁瞧得起?!”
   牯子知道,他们是没指望了,就这样得过且过吧。“解放,那些适龄青年怎么也不结婚呢?”
   建国路过,插话说:“牯子啊,女孩子不想为了丈夫、儿女累死累活,要留住青春。男孩子想结婚,可要有对象啊。”
   “那怎么办?”
   解放说:“建国说的是。现在的婚姻是卖方市场,女方掌握绝对的话语权,要新楼房,最好在城里。要小车,太便宜的看不上眼。要彩礼,起点在十万以上。至于什么三金五金的算小打小闹。这些总要百把万吧?你说一个小伙子背井离乡出去打工,能挣多少钱?只好父母家人拼死拼活帮着凑,等你勉勉强强凑好,可能别人捷足先登,煮熟的鸭子飞了,还是‘鸡飞蛋打’。可怜不?”
   牯子无言以对。
   建国继续:“莫说别人,我外甥南天伢子三十岁了,全家千方百计凑齐了讨老婆的钱,兴致冲冲去女孩子家报喜讯,人家却说谁的条件好多了,准备跟那人走。南天伢子一口气没顺过来,疯了,医院说是抑郁症,搞不好人一辈子就废了。现在在家里时好时坏,发作起来寻死觅活的,全家人安生不得。作孽啊!”一边说一边深深叹息。
   牯子和解放都很惋惜:这算什么事呀!
   牯子又问:“这么些年,也有想办法成家的吗?”李放心走过来,马上回答:
   “牯子叔,有呢。本地找不到,就从外面引进呗。出去打工,跟女孩子混熟了,就下手,还真带回了好几个。都是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那一带的,那些地方穷,比我们还不如,就被骗了过来。像有道,个子不高,看相不好,鼓眼爆睛的,让人害怕。而且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本地人都清楚,不会上当。谁知道他也带回了一个看着不错的姑娘。”
   解放想了想,说:“这个事放心说得没错。有的人在家乡女孩子正眼都不会瞧一下,偏偏骗得那些外地姑娘团团转,到了家,人到手了,就原形毕露,动辄打骂,女孩子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想跑也跑不了。像有道,出门就把老婆锁在屋里。她每年都提出想回一趟家,有道说没钱,又怕她‘黄鹤一去不复返’,就是不答应。她老婆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好逆来顺受,死心塌地,好可怜。后来,生了孩子,才放松了些。可是那女的精神憋出问题了,不明不白的,又哭又笑,彻底疯了,家里的锅碗瓢盆都砸了,有道也没辙,只好将就着过下去。阿弥陀佛!”
   放心又说:“现在情况又变了,不光找外地的,也找外国的了。”
   牯子半信半疑:“不会吧,还找外国的?”
   解放和建国异口同声地说:“牛角尖没说谎,真的。”
   牯子愕然,不敢置信啊,外国女的竟然嫁到了福源山里?跨国婚姻?
   “都是哪个国家的?”
   放心想了想,说:“有老挝的,有越南的,还有一个俄罗斯的。”
   牯子还是半信半疑,老挝、越南这些东南亚国家,是黄种人,还可以慢慢磨合,俄罗斯那可是人种都不同,能磨合吗?
   看见牯子在一边一脸茫然,三个人都说:领导啊,你是官僚了,跟不上形势了。如今世界上的事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啊!
   回到县城,牯子还是恍恍惚惚,被福源的跨国婚姻所震惊,自己平时讲课常说的“地球村”真的来了?世间是平的,还是圆的?
   越南、泰国牯子去过,他们的情况略知一二。俄罗斯吗,他在初中俄语课本里“见过”,几十年了,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开始学的单词是爸爸、妈妈,发音也差不多,当时很高兴,以为所有的单词发音都跟我们中国差不多,那不太简单了!没想到第三个单词“公社”就大相径庭,害得自己白高兴了一场。所以对俄罗斯的了解还是近乎无知。福源的年轻人娶俄罗斯姑娘,合得来吗?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是,人家就是与那姑娘情投意合,正在热恋,就要进入谈婚论嫁的实质性阶段。接受不了也要接受。再说,为什么不能接受?难道一大把年纪打光棍就能接受?没这个道理嘛!牯子在说服自己。
   自己这个思想工作还没完全做好,电话来了。那头兴冲冲地大声说:
   “是牯子叔吗,叔,我是三伢子呀,三平。”
   “哦,知道了,三平,你有事吗?”
   “叔,是这样。我家胜伢子不是三十多岁了吗,找不到对象,我着急呀。说来说去,还是自己没本事,家里穷。胜伢子要求还不低,挑三拣四的,到现在‘日头不等唱歌郎’,成了‘半斤的猪肚子——难就’,急得只好赤膊上阵,去老挝带回了一个妹子,一起过了不短日子,看样子是靠得住了。这不,初六就要正式结婚。我在您面前读书,自己不争气,现在许多事情都要求人。所以我想请您回来帮我操办,也就是写写东西。您看行吗?”
   哦,是这样?自己不是不相信福源年轻人娶不到外国姑娘吗,现在就有实证了。牯子爽快回答:
   “好,这是喜事,好事呀,我一定尽力而为,好吧。”三平好高兴:“叔,那就说定了,您来了我就有底了。谢谢叔,谢谢!”
   一边答应着,牯子一边在脑海里快速运转,想着写喜联,怎么能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还要让人看得明白。不要让三平丢面子,而要挣面子。
   老挝是东南亚国家,牯子没去过,但是读书上地理课时有一点了解。在宣传部工作,讲形势教育课接触过一些基本情况,说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全世界只剩下四个半社会主义国家,那就是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还有老挝算半个,因为它太落后,只能算半个。现在从那些旅游博主发的视频也能看出老挝确实贫穷落后,比起我们国家不是落后一星半点,恐怕还处于我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这个国家的女孩子想嫁到中国来可以理解,问题是语言不通,怎么联系,而且要双方点头同意结婚呢?
   难道是在广东打工认识的?
   牯子是多虑了。
   三平跟牯子住同一个屋场,是邻居,还是牯子的学生。说实话,三平读书成绩中等,大字却写得可以,横平竖直,中规中矩。他最令牯子满意的就是淳朴听话,在学校叫牯子“老师”,在外面就叫“叔”。后来去西北当兵,增长了见识,回来了依旧干老本行,作田种土,都是体力活。他吃苦耐劳,手脚麻利,攒了些钱,都留着给儿子娶媳妇。他还是传统观念,一个男人,总要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不然人生就是失败,称不上男子汉。所以看着跟儿子年龄不相上下的一个个结婚成家了,他就心急如焚,像热锅上的蚂蚁,唉声叹气,低头耷脑的,惶惶不可终日。刚开始,他儿子胜清还不着急,认为父亲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操空心。慢慢的,年纪增大,自己越来越孤立,也慌了,开始四处撒网,可惜都是“清水网(空网,没鱼)”。三平几近气急败坏了,对牯子说:“叔,看样子,胜伢子结婚难了,怪就怪我没本事,家里穷,本地这么多女孩子都看不上他。这怎么办呀,莫非他命中注定,就是个打光棍的命?”
   说完,又是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解放劝他:“三平,不是的。听说城里三十好几的男孩子没结婚的多的是,女孩子也不在少数。有的是‘高来低不就’,眼高手低;有的是不愿意负责挑担子,只想自己轻轻松松过好日子。所以不愿意结婚,即使结婚了也不生孩子,各过各的。叫什么‘不婚主义’‘丁克’,还不是‘脱个单身名字(徒有其名)’。我看现在有找外国的做老婆的,不然要胜清也去试试?”
   牯子说:“解放说的也可以试试。不过据说也有结婚骗钱的,要小心。就是靠得住了,也要遵守法律规定,不能搞买卖婚姻。依法办事就没问题。”
   柳暗花明。
   三平倾其所有,要胜清出去试试。胜清毕竟是年轻人,敢于闯荡,立刻单枪匹马去了老挝。他穿戴整齐,干净利落,带着几张银行卡,满怀信心奔赴老挝。耗费了几个月时间,真的带回了一个异国他乡十八岁的黄花大闺女,让三平两口子大喜过望,成天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急于要做的,是为儿子举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福林村一带如今看重的是婚礼、彩礼。彩礼十几万是行情,让三平如释重负的是对方竟然没提彩礼的事,这样的话,自己更要把婚礼办得隆重体面些,才对得起千里之外的外国亲家和来到家里的儿媳妇。大伙纷纷出谋划策怎么筹办婚礼,认为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县里的牯子请回来帮忙,他可是我们李家名声在外的大人物,堂堂宣传部的部长,可以增光添彩的。
   牯子当然知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自己也不能狗坐轿子——不识抬举,必须尽心尽力帮着做点事。其实,接到邀请后,牯子就开始冥思苦想,构思婚礼的四梁八柱、各种细节,尤其是对联。他提前两天回了老家,跟三平和大伙商量婚礼的有关事宜。
   三平说:“叔,谢谢你提前赶回来,我是这么想的,胜清这伢子能找到对象,还是外国姑娘,是我祖上烧了高香,祖坟上冒青烟了。托了大家的福。这婚礼就是要热闹、喜庆,大家都分工了,就各司其职。叔呢,请您负责接待客人,老挝那边不来人,但是我舅舅家、胜清舅舅家都是要请的,是主客。还有地方上的父老乡亲,也要接待好。您是我们李家的门面,大知识分子、大干部,这次来是给我大面子了。再是讲话。客人来了,我们笨嘴笨舌说不上话,您来了就好了。开席也要说一篇。当然,最重要的是写喜联。我要的就是多,正厅、两个侧厅,大门都要门联,还要三副长联,十副其他对联,贴在新房、厨房、客房等地方,那就红红火火了。叔,辛苦了。”
   红旗笑着说:“安排得蛮好嘛。要牯子写对联,再多也没事,他是‘驼子作揖,起手不难’,现在年轻人叫‘小菜一碟’呢,是吧?”
   牯子也笑着说:“我是被‘抓着黄牛做马骑’,勉为其难。尽量吧。”
   大伙散去。三平告诉牯子:“叔,胜清都三十多了,还不结婚,就错过时辰了。总算瓜熟蒂落有结果了,说是没要彩礼,但胜伢子先后去了两趟老挝,看了好几个姑娘,前后花了二十多万,都是硬邦邦的真金实银呀!有什么办法?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班班辈、辈辈班,藤断篾接’,总得传下去嘛,您说是吧?”
   牯子说:“是啊,也难为你们两口子,‘操烂一肚肠(操尽了心)’,不容易啊!老挝那边的情况,你们了解吧?”
   “大体上知道一些。就知道那边苦,穷,落后。这女孩子来了一段时间,她也不说话,说了我们也不懂。我们说话,她估摸着稍微懂一点。靠打手势呗。”
   牯子关心法律手续,叮嘱三平:“一定要领证,靠法律保护才万无一失。”
   三平想了想:“叔说的是。我们也催促,说是要过一段时间再去市里的领事馆办理。胜伢子说没问题。”
   牯子略一思索,说:“三平,我又想到一个事,婚礼要热闹,建议你们两口子把淼鑫请来打打山歌,他可是全县闻名的山歌王,省里的非遗传承人呢。”
   三平两口子齐声叫好:“行,我们马上打电话请他。怎么把淼鑫给忘了呢?好在叔提醒,那就万事俱备,东风也来了,更热闹了!”
   要写对联,牯子一时不知如何下手。他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又打开手机,双管齐下。万新来了,笑着对牯子说:“牯子哥,这有什么好为难的,你到手机上随便一搜,就有好多,选几副写了贴上,不就得了?”

共 1041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很长,趣味也很长。如今社会开放,网络畅通,人们联系方便。整个世界已经被形容为“地球村”了。正因为这样,现在的年轻人成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附近人缘,而是五湖四海,甚至是与国外人结婚。正因为社会开放,在热烈的联系中,往往有骗子出现,因此也曾出现被骗上当的事。这篇文章所说的故事,是现实社会的真相。好在年轻人多数都是“有缘人终成眷属”。看了这篇文章,既有让人感觉“喜气洋洋”,也有“扼腕叹息”的味道。这是真实社会的写照,建议朋友们都认真读一读,对了解现实社会有很大帮助。谢谢作者。【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