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红】薪火相传 研史润心(随笔) ——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第34期会刊发行暨工作座谈会纪实
2025年11月2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上午,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会员与特邀嘉宾共计27人,在周至县圣学南巷李瑞祺会长家召开了“第34期会刊发行暨工作座谈会”。会议由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军康主持。
会议议程主要有:
第一项,由周至籍女诗人夏红雪赠送名家书法作品。她为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赠送“用心服务,以文载道”,为名誉会长李瑞祺先生赠送“五福临门”“猴头寿”两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均是她诚邀书法名家特意书写而成。这份诚心令人感动,赢得了大家雷鸣般的掌声和一致好评。
第二项,由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兼党支部书记李瑞祺先生介绍与会嘉宾。对于大家熟知的嘉宾,李会长表示不再详细介绍,包括西安市聚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李振旗;原周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至报》总编辑、周至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周至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至县文化研究中心秦岭山水和红色文化分中心主任、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辛凡(其创作的红色文化文学作品《周至・一九四九》颇负盛名);东火村党支部副书记、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陈索劳;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古建所工程预算监理中心总工程师、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马途;原周至县公安渭河检查站职员、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中片区组长史振民;原周至县青化镇二庙村干部、哑柏镇供销社主任、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孙钦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七天网》签约作家、江山文学网“柳岸花明”社团总编、周至县第六中学教师纪昀清等。对于大家不太熟悉的嘉宾,他作了简要介绍,分别是:龙道书法开创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周至县楼观台道文化研究会会长邓银海;原周至县纪委干部、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王长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江山文学网“旋转木马”文学社团社长、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夏红雪;原周至县档案局副局长、特邀嘉宾乔慧霞;原周至县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主任、周至县现代文学研究院院长、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刘新宇;原四屯镇副镇长、周至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兼副局长、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罗文希;周至县孔子文化研究会会长、西安市非遗周至东岳会会长侯景祥;周至县图书馆工会主席任信钊;西安市文联及西安市作协签约作家、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片区组长任升;在周至青山景区承包土地建设农业生态馆并创建中国农民文化广场的总经理、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西片区组长陈勇;马召镇虎峪沟药王洞主任、著名道教医师雷尚(人称道医)等。这些嘉宾在各自领域均有突出成就。
第三项,由名誉会长兼党支部书记李瑞祺先生作题为《克服困难坚持出版会刊讲究方法搞好学术研究》的发言。他主要阐述了三点内容:
其一,第34期会刊出版的曲折过程与历史意义。发言首先回顾了第34期《周至文史》延至2025年出版的原因,核心困难源2024年研究会换届工作——对“退休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任职”的新政策理解不足,导致换届出现波折。原定新班子因不符合规定未能获批,经过半年协调与调整,才最终组建了符合政策、以乔映威为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人事变动的不确定性,加之三年任期的理事捐款用尽导致经费短缺,使2024年出版两期会刊的计划受阻。直至2025年9月,通过多方努力筹得资金(特别是副会长马途为纪念革命前辈徐堃的赞助),才最终兑现承诺。此期刊物不仅收录了优质稿件,更因记录了换届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包括曾短暂选举产生的会长名单),具有“存史”价值,体现了研究会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同时,发言宣布新班子将着手编辑2025年会刊,展现新气象。
其二,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学原则。发言深入剖析了周至地方历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几类问题,以强调严谨治学的重要性:(1)以传说代信史:如“哑柏”地名的由来,不同年代的县志记载相互矛盾,均缺乏可靠史实依据;(2)沿袭旧误,不求甚解:如关于周至建县具体年代(汉武帝“建元”年间与“太初”元年之说),后世志书对早期记载的明显线索未予深究,陈陈相因;(3)望文生义,臆造历史:如将县城迁址地与名为“古城”的村庄简单挂钩,未考据其真实历史渊源;(4)张冠李戴,混淆史实:如将外地同名地点的诗文错误收录为本地史料。李瑞祺先生指出,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存史、资政、教化”,必须坚持“古为今用”“去伪存真”。因此,研究会明确提出“从历史中搜寻正能量,在现实中奏响主旋律”的指导方针,并强调所有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站稳政治和历史正确的立场。
其三,开展学术研究的原则与实用方法。发言明确了研究会开展学术争鸣的纪律与原则:会员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无神论立场,贯彻“双百”方针,倡导在证据和逻辑基础上进行包容、理性的探讨,反对人身攻击。在此基础上,推荐了几种适合非专业研究者的实用方法:史料研究、考古成果运用、比较研究、统计分析和口述史采集。李瑞祺还以自身成功考证“飞升谷”地理与历史渊源为例,生动展示了如何综合运用文献查阅、碑刻研究、实地地名比对等方法拨开传说迷雾、求得历史真相,印证了严谨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李瑞祺先生的发言既实事求是总结了会务工作的困难与成果,也深刻反思了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会未来发展指明了坚持正确方向、讲求科学方法的前行路径。
第四项,由副会长兼副秘书长马途先生发言。他的发言主要是缅怀恩师徐堃老先生。据其介绍,徐堃老先生一生波澜壮阔,是坚韧、奉献与担当的典范。他早年历经坎坷,凭借顽强毅力考入黄埔军校,铸就了坚定信念与爱国情怀。毕业后,他在历史关键时期明辨方向,成功策反,为1949年5月周至县的和平解放立下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报效国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转业地方后在工商、工业、测量等多个领域担任要职,始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回到周至后,他投身文教、农林等工作,即便在特殊时期也坚持筹办展览、创办工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晚年仍致力于文物保护。他德艺双馨,和蔼可亲,言传身教,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坚韧不拔、爱国奉献、勤奋正直的崇高精神,是留给后辈的宝贵财富。
马途先生以刊物出版告慰恩师,引用诗篇赞颂其光辉一生,表达深切缅怀与无限感激,并号召大家传承其精神、共赴未来。《周至文史》第34期刊载了他撰写的《尊师百年恩德永存》一文,文中赋诗缅怀恩师,后八句为:“德艺皆双馨,有识又有胆。佛言观世界,慈悲结善缘。德望归华表,恩泽后辈绵。弘扬恩师德,慧灯永照前。”这首诗正是他深切缅怀徐堃老先生的真实写照。马途感念师恩,不仅因徐堃老先生于国有功、于己有恩,更在其诞辰100周年之际,带头倡导举办了追念活动。这是一次成功的红色文化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第五项,由理事长李振旗先生讲话。讲话前,杨军康副会长特别说明,《周至文史》第34期(2024年第2期)专门刊载了介绍李振旗董事长创业故事的文章——中国民主同盟周至工委主委、《二曲文学》总编张军堂撰写的《自信仙桃能醉客——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龙头企业家李振旗先生的故事》。文章着重介绍了李振旗将父亲创办的周至县第一家私营企业“周至县东关蓼花糖厂”,逐步发展壮大为西安市聚贤食品有限公司的传奇经历,以及他扶贫帮困的典型事迹。他获得诸多荣誉,包括2002年被周至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厂长”称号、2012年被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2013年获“陕西省扶贫龙头企业”等。此外,他自2001年起连续担任周至县政协第12届15届委员,2021年起担任常委至今。截至2024年5月,由他牵头的《周至文史》理事会先后捐资206500元(其中李振旗个人捐资22000元);《周至文史》已出版34期,印刷28700册,成为周至县对外文化宣传的亮丽名片。正是这样富有情怀的现代企业家,令人肃然起敬。由此,富有“快板达人”之称的乔映威会长还专门写了快板《一旗振起一片天——送给李振旗会长》予以赞颂。此文也刊载于《周至文史》第34期(2024年第2期)。
因此,能聆听口碑极佳的李振旗理事长的讲话,大家倍感荣幸。
只见李振旗理事长和颜悦色地说道:“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在李瑞祺会长的带领下,在新任会长乔映威和杨军康副会长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咱们的团队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研究会的知名度也得到社会广泛赞誉与好评,为周至县历史文化的研究、探索作出了卓越贡献。尤其是在座的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不影响自身工作和家庭事务的情况下,潜心投入历史文化研究,探索真理,为周至县历史文化再谱新曲。你们的贡献,乡党乃至周边群众有目共睹,都会给予尊重和敬意,子孙后代也会铭记。咱们要用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平台,开展前人未竟的研究工作,所作贡献将让子孙后代受益、传承和学习。研究会得到了24位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他们积极贡献力量,只因研究会是传递正能量、能为社会作贡献的协会。所以,他们的资金投入是光荣、幸运且值得的。我作为研究会理事长,所作贡献还远远不够,将一如既往地与大家共同学习、努力,为研究会的未来开创更美好的前景。也请大家再接再厉,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这番发自肺腑的讲话令人倍感鼓舞,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第六项,由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乔映威先生作题为《注重健康、保持快乐、守护平安、醒悟解脱》的讲话。
乔会长以秋冬季交替的自然景象为引,表达对与会者的欢迎与感谢,围绕刊物出版、人生感悟、健康平安等主题展开阐述。首先,他肯定了第34期刊物的出版成果,呼吁会员积极供稿支持第35期筹备,强调刊物对凝聚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时节变化与人生历程,指出时间流逝的必然性,鼓励众人以积极心态拓展生命宽度,通过科学锻炼与良好作息提升生活质量。其次,他重点探讨健康与平安的实践路径:健康需从“心、口、气”三方入手,避免情绪波动(如减少怒气、忧虑),注意饮食安全(如提倡素食、慎选食材),并借鉴《不气歌》强调心态平衡;平安方面,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居家、户外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尤其警惕道路交通、水域风险等现实威胁。再者,他倡导遵循自然规律生活,如按节气作息(晚9点休息、早5点起床)、坚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提肛、甩手等),并分享了个人养生实践。此外,他通过《不足歌》《好了歌》等经典文本,剖析贪欲与虚幻,引导听众培养奉献精神与道德境界,追求内在觉悟。最后,讲话以快板《人生悟》收尾,点明人生本质是过程而非结果,真正的幸福源于身心康健、家庭和睦与知足常乐,祝愿众人健康平安、家庭圆满,以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乔会长的讲话融合现实关怀与文化哲思,既务实具体,又富有启迪性。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精气神饱满地予以现场演示。尽管身形偏胖,让人意外的是,摇头、摆臂、甩手、双手按地等动作,他都做得灵活自如,着实令人叹为观止。原定一小时的发言虽有超时,但大家却都异口同声地表示“爱听”。听他分享,着实让人受益无穷,台下不断响起的掌声,就是对他发言最好的认可。
第七项,由与会人员自由发言。
主持人杨军康副会长按座次依次点名,邀请与会者发言: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夏红雪:1969年出生,19岁起在全国各地刊物发表作品,现已退休。曾任江山文学网“旋转木马”文学社团社长,主编《陌上花开》文学内刊,出版长篇小说《活口儿》等电子书籍十几部,主攻现代诗歌研究与创作,曾在抖音播讲《夏红雪浅谈现代诗歌一百讲》,并在多个公益组织任职。她起身礼貌致辞,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对大家的祝福,诚挚之情打动全场,赢得热烈掌声。
邓银海先生:表达了对李瑞祺名誉会长的敬意,指出《周至文史》第34期中“老子在周至一两年后去世”的说法存在谬误,并建议“走出去”扩大刊物影响力。
片区组长任升:称赞李瑞祺名誉会长对周至历史研究造诣颇深,乔映威会长的健康讲座与众不同,令自己受益匪浅。
副会长陈索劳:表示聆听两位会长的报告深受启发,尤其乔会长的健康分享收获良多,祝愿研究会工作更上一层楼。
乔慧霞女士:婉拒发言,改为献唱半段歌曲助兴,歌声悠扬婉转,赢得阵阵掌声与喝彩。
会员陈勇:谦虚表示,对李瑞祺会长称自己为“先生”深感惶恐,因自身学历不高,创办中国农民文化广场旨在宣扬农民文化,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会员纪昀清:介绍自己今年8月刚调入周至六中,被聘为校报《六月》副主编;创办的《纪昀清文萃》以名家作品为引领,发文5个月总点击量已突破308万,产生一定影响力,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
年近八旬的侯景祥先生:称赞乔会长关心大家健康,养生分享接地气、很实用。
会员马麦纪:表示众人欢聚一堂是缘分,认同乔会长对健康的见解,强调精神食粮对健康的重要性,并感谢乔映威会长与杨军康副会长深挖周至历史的钻研精神。
会员张尚锋:表示今后将多参加研究会活动,坦言自己不会写文章,但擅长写字作画,愿向大家虚心学习。
中片区组长史振民:建议大家互留联系方式,便于今后沟通协作。
第八项,合影留念。与会人员紧紧围绕在李瑞祺、乔映威两位会长身旁,面带微笑在李瑞祺会长家后院统一合影。
最后,大家前往餐馆聚餐,席间畅聊交流,共话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灿烂明天。
毫无疑问,这既是一次圆满成功的会刊发行会,更是一次收获丰硕的座谈会。11月2日这一天,必将成为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难忘的珍贵回忆!
写于2025年11月3日
改于2025年11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