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诗韵中华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诗韵】念奴娇六阙●秦汉群雄谱(古韵六首)

编辑推荐 【诗韵】念奴娇六阙●秦汉群雄谱(古韵六首)


作者:北斗永春 布衣,42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发表时间:2025-11-05 17:05:06
摘要:秦汉鼎革,乱世群雄逐鹿;词寄《念奴娇》,豪韵追怀往哲。六阕以记始皇、刘项、范增、陈吴,述其雄图、悲慨、智计、孤勇,聊寄兴亡之思,共缅秦汉风骨。原创首发

念奴娇六阙●秦汉群雄谱(古韵六首)
  
   ------苏轼体 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念奴娇·咏秦始皇
  
   八荒吞尽,踏破关河万里,气吞玄宇。
   六国烽烟归寂寂,书同文轨车同辙。
   长城横亘,骊山陵阙,欲锁千秋劫。
   焚书灰冷,蓬莱仙路空觅。
   曾是扫六合雄,阿房烬灭,二世烽烟接。
   功过千秋谁与定?铁血镌成青史。
   碣石东临,驰道扬尘,留得苍冥诘。
   祖龙虽逝,山河犹烙雄图。
  
   二、念奴娇·咏刘邦
  
   芒砀云涌,斩白蛇惊夜,布衣突起乘云。
   泗上亭长怀丘壑,忍过鸿门险局。
   暗度陈仓,鸿沟画界,终踏咸阳陌。
   知人善任,萧韩良弼相佐。
   笑看楚歌四起,霸王魂断,天下归刘氏。
   昔时高阳狂客醉,今日长安帝座。
   约法三章,休养生息,千古传仁泽。
   大风歌罢,雄风犹振寥廓。
  
   三、念奴娇·咏项羽
  
   彭城逐鹿,破釜沉舟勇,气撼穹苍。
   巨鹿鏖兵摧劲旅,盖世豪情谁与共?
   鸿门宴上,放龙归海,错失江山计。
   垓下声咽,楚歌吹散英气。
   犹记帐下虞姬,乌骓泣血,剑映寒星乱。
   不肯江东重再起,傲骨撑持肝胆。
   乌江潮涌,浪花淘尽,留得英名灿。
   霸王虽殒,千秋犹颂豪悍。
  
   四、念奴娇·咏范增
  
   亚父奇谋,智烛兴亡数,识透龙虎机。
   玉斗碎裂鸿门宴,恨煞竖子无状。
   数献良策,楚营孤愤,鬓发霜华积。
   疽生背膂,壮志未酬身殒。
   曾望气识刘邦,鸿门宴上,欲除心腹患。
   无奈君王多寡断,空教谋臣扼腕。
   千古凭吊,赤心一片,青史留余响。
   兴亡难料,堪怜智士命蹇。
  
   五、念奴娇·咏陈胜
  
   揭竿而起,振臂呼寒夜,匹夫惊世。
   大泽乡中雷乍裂,“王侯宁有种乎”?
   篝火狐鸣,鱼腹丹书,聚众诛秦吏。
   陈城立国,一时声震九域。
   奈何功败垂成,内部离析,霸业随烟逝。
   纵使身捐蕲水畔,敢碎千年枷锁。
   草莽英雄,首倡大义,青史留芳迹。
   初心不泯,激醒后世狂客。
  
   六、念奴娇·咏吴广
  
   蕲南大泽,伴陈王举义,勇冠群伦。
   篝火狐鸣施秘计,撼动嬴秦基业。
   斩尉收兵,西攻咸阳,热血酬忠愤。
   兵临荥阳,一时威震秦甸。
   谁料内变突生,含冤喋血,壮志成遗恨。
   纵使功亏一篑处,犹记揭竿初志。
   野草荒坟,英魂不泯,千载思良将。
   乱秦先破,功高自有青史。
  
   2025年11月5日星期三

共 9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念奴娇六阙·秦汉群雄谱》以苏轼赤壁怀古词牌为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撷取六朵浪花,构建出一幅气象万千的英雄画卷。这组作品既承袭古典词学的韵律精髓,又以现代视角重塑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展现出深沉的历史洞察力。 作者巧妙运用词牌特有的长短句式,营造出跌宕起伏的历史场景。秦始皇"八荒吞尽"的雄图与"阿房烬灭"的苍凉,刘邦"布衣突起"的机变与"大风歌罢"的苍茫,项羽"破釜沉舟"的豪勇与"乌江泣血"的悲壮,都在词中形成强烈的艺术张力。更难得的是对范增、陈胜、吴广等人物的着墨,通过"玉斗碎裂"、"揭竿惊世"等典型意象,补全了历史叙事的多元视角。 在语言运用上,作品既恪守词律规范,又展现出创新意识。"书同文轨车同辙"的铿锵顿挫,"王侯宁有种乎"的俚语入词,都在传统词格中注入新的活力。下阕转承处多见哲思升华,"铁血镌成青史"与"敢碎千年枷锁"等句,在古典意境中融入现代思考,使古老词牌焕发新的思想光彩。 组词突破了单一的历史评价标准:既有秦始皇"山河犹烙雄图"的功业永恒,也有项羽"傲骨撑持肝胆"的人格光辉;既写刘邦"知人善任"的帝王智慧,也录陈胜"初心不泯"的平民义举。这种多角度的观照,让人物脱离非黑即白的简单评判,呈现出更加丰富立体的历史面貌。 六阙词作构成完整的叙事体系:从秦始皇建立帝国到吴广动摇体制,从庙堂到江湖,从成功者到失意者,在多重对比中构建出深刻的历史思考。结尾"功高自有青史"与开篇"铁血镌成青史"遥相呼应,完成对历史评价的深层叩问。 这组作品在传统词学与现代思考之间找到巧妙平衡,既延续了豪放词派的风骨,又体现出当代人的历史反思。其创作实践表明,古典诗词仍然是承载历史思考的鲜活载体,在平仄韵律中同样能够奏响时代的思辨之音。欣赏一组佳作,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枫叶飘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11-05 17:06:10
  欣赏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