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炊烟盛满的乡愁(散文)
世界上,有好多炊烟升起的地方,在游子心里依旧是是那么苍茫。因为春天的流行色,还没有到想要达到心情这个地方,用山穷水尽来形容,是恰如其分地欣赏。
可在大西北黄土地上,我那山青水秀、水秀山青,安静、祥和的山村,每当看到每家农户,屋顶升起的袅袅炊烟,仿佛尽显秋后乃至早春,俯拾皆是的满目欢欣感。尤其是随着夕阳西下时分,一群群羊群,便是安静、祥和山村的道具,像云朵,在古铜色的底板上蠕动。一群一簇,可近可远,随高走低,撬动寂静小山村的每个角落,紧接着每户农家便升起一缕缕做晚餐的炊烟,尤其是当看到我家屋顶,飘散袅袅升起的炊烟,仿佛嗅到天下最熟悉的饭香,随之传来母亲亲切呼唤我的乳名……那是永远是今天异国他乡游子心目中,山川千古不变的沧桑,唤醒了对家乡无限的眷恋,和对天堂里母亲,那种无归期的思念……
还有凌晨,随着每家每户鸡鸣,是山村的口哨,如号角,在万类俱寂的山村里,划破静寂,呼唤沉睡的守望。叫醒一村寒烟,赶来一群野风,爬上屋顶,越过山岗,嗖嗖地哭喊,呜呜地呻吟……
“人勤春来早”。心地善良、憨厚朴实、勤劳智慧的父老乡亲,赶早的人,穿上衣服,忙着早春该忙的农活。随着早起人们的脚步声,也惊到了每户农家人,看家护院的狗吠声,连成了一片,便拉开了安静、祥和小山村的戏曲,似演出,有陌生或久别的人,惊奇了狗的眼睛。狗生来是要狂吠的,尤其每户农家人饲养的看护院狗,狗的一声“旺旺旺“是多么重要。一只狗吠起,接着全小山村每户农家人饲养的狗,接着附和随叫,唤醒了勤劳善良、憨厚朴实的父老乡亲们,便早早的起床,便早早地拉开春天、忙春播的帷幕……
在我和我弟弟上学的时候,感觉我家屋顶的炊烟,升起的最早,因为我心地善良、勤劳贤惠的母亲,给我和我弟弟精心的准备早餐,让我们早点吃饱早餐,踏上求学的路途。尤其是当我和弟弟,先后考上距离家、五十公里以外的甘肃省定西中学,在上学期间,每个周末和星期天的早上,我家屋顶的炊烟,一直都在冒着袅袅的炊烟,便是母亲的难眠之夜,她给我和弟弟,必须夜里备足下周在校生活的干粮,早上还要精心地准备好早餐,让我和弟弟早点吃饱早餐,踏上求学之路,遥远的路途……
是母亲为了我和弟弟上学,送走晚霞,迎来朝阳,无情的风雨啊!打湿了母亲的前身和后背,但永远打湿不了母亲望子成龙的心窝……也是家里屋顶,那一缕缕升起的炊烟,让母亲满头青丝,染成了的根根白发;也是那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盛满了全家人的生活的负重,压垮了母亲原本清秀挺拔的脊梁!
是啊!炊烟,是山村的香火!有炊烟的地方,一定有人家的落座。推开财门,大多院子里有七八十岁的佛。他们死守在那里,习惯着自己的习惯,喜欢着自己的喜欢。承受寂寞,安于孤独,享受静寂,自产自吃,用残年温暖生活,以远离喧哗安顿自己的晚年。不给儿孙添堵,不给后人增加负担。他们入世的修行,堪比大德高僧。佛在何处,俗世人间。佛在哪里,身边眼前。“家中活佛堂前座,何须灵山拜观音?”
可今天,大西北黄土地上,我家乡安静、祥和的小山村,我家炊烟升起的地方,母亲走了,炊烟断了!年过七旬的父亲,也被弟弟接回城里生活了!每次从异国他乡回来,去乡下曾经有炊烟、有天下最熟悉饭香的“家”,只见:断壁残墙小院空,院内石阶杂草生;屋顶炊烟早已断,再无慈母唤儿声。记忆中的袅袅炊烟中,盛满的都是浓的化不开的“乡愁”!
2022年4月10日夜落笔于蒙古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