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南歌子·寄远人(古韵)
南歌子·寄远人
契阔风尘渺,飘蓬鸿雁违。生涯寄旅一缁衣。只有短书片语,慰相思。
好梦终为梦,归期未有期。西窗夜雨着秋池。愁在砚台枯笔,不成词。
酷相思·与情人间的相思
小院梨花翩似雪。正愁对、窗边月。叹鸾镜清霜添鬓发。欲挽也,终需别。欲住也,犹需别。
一霎秋凉销瘦骨。雁已过、云明灭。对南渚残阳芦荻折。天哪处、无由说。人哪处、无由说。
临江仙·七月流火
待得微凉需借雨,清风暗入芸帘。一场甜梦意犹酣。梦魂无据检,每每觅青衫。
枕上红笺翻欲破,诗中蕴意曾谙。还期七夕约江南,鹊桥横绛练,对影共明蟾。
西江月·题香炉
铜鼎轻分三国,沉香洇染残痕。线烟袅袅似无根,却惹幽怀寸寸。
长拨秦筝弦涩,漫思软语声温。当时同看此氤氲,谁想天涯难问。
采桑子·写给现在的他
于今不读长门赋,寻梦依依。相聚依依,一别何难聚日稀。
空庭独立星辉淡,河汉何其,玉露何其,离绪千般意不离。
【编者按】第一首《南歌子·寄远人》采用双调小令,上片以"契阔""飘蓬"起兴,下片"好梦终为梦"的递进转折尤其精妙。"砚台枯笔"的意象新颖,将创作困境与相思之苦融合。注意"缁衣"典故暗含羁旅之愁,"秋池"化用李商隐,夜雨意象的运用很到位。第二首《酷相思》的重复句式极具张力,"欲挽/欲住也"的徘徊,"天哪处/人哪处"的诘问,层层递进。特别欣赏"鸾镜清霜"的细节描写,梨花飞雪与芦荻折腰的景物对照设计巧妙。第三首七夕词中"鹊桥横绛练"的设色瑰丽,"梦魂无据检"的倒装句法新颖。发现"红笺翻欲破"的细节暗示反复阅读,比直接抒情更耐人寻味。第四首咏物词妙在虚实相生,由香炉烟雾引出"秦筝""软语"的回忆。结尾"天涯难问"的陡转打破温馨回忆,产生情感张力。考证"铜鼎轻分三国"可能指三国鼎立造型的香炉?第五首《采桑子》活用《长门赋》典故,结尾"离绪千般意不离"的矛盾修辞深刻。注意到"河汉"与"玉露"的星象描写暗扣七夕元素,与第三首形成主题呼应。整体而言,这些作品呈现三大艺术特色:首先是意象系统的精心构建,如"缁衣""秋池""香炉"等物象的选择既传统又新颖;其次是声律把控严谨,四首押入声韵增强幽咽感,《采桑子》改用齐齿呼表现缠绵;最后是情感表达有节制,"不成词""无由说"等留白比直抒胸臆更动人。佳作特推荐欣赏。【编辑:清江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