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收获】窗外蓝星(散文)

编辑推荐 【金文·收获】窗外蓝星(散文)


作者:荆林 布衣,329.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发表时间:2025-11-15 10:20:59
摘要:舱外,无垠的黑暗宇宙,那片浩瀚黑色幕布下,缓缓旋转的蓝色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宇宙浩瀚,人是多么渺小的一粒。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我们人类终有一天要离开地球,飞向更深的宇宙。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就喜欢了看浩渺的天空。无论白天还是夜晚,目光总会在天空中停留凝望一些时候。看流云,看云卷,看云舒;看风雨欲来的云,雨后升腾的云,映入水中的云,日暮余晖的云;看白云,乌云,彩云。更不必说在飞机上,透过舷窗,看云野,云河,云的凤暴。
   白天看到的云,可以联想到许多自然界的东西。而在夜晚,云朵云彩隐退,唯有星星点点漫天闪烁。在城市里,星星是没有多少的,只有在田野,在草原,在大海,才会真正的看到繁星满天,银河闪烁。仰望头顶星空,心里充满惊奇和敬畏。宇宙的神秘,宇宙的真谛,很多时候让我忘却年龄,甚至萌发出冲动和愿望,想去太空遨游一番。宇宙、繁星、星云、尘埃......我如同稚子一般迷上了星空,迸发出极大的探索热忱,对宇宙太空,竟然产生出一种“不知情从何起,却一往情深”的炽热情怀!
  
   一
   愿望不期而现。一部记录中国航天人飞向太空的故事,纪录片《窗外是蓝星》把我带向了太空。跟随着航天员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飞船,一起出征太空,走出地球,跨向宇宙。
   那天夜晚,月明星稀。地球西部的一个叫酒泉的地方,人群聚集,灯火通明。片刻之后,火箭载着神舟飞船就要离开地球,向太空出发。静默中,只听指挥中心一声令下,火箭被点火。倒计时被归零的刹那,巨大的箭体微微震颤,接着橙红色火焰怒放,火箭离开发射塔腾空而起,直冲云霄。分布在祖国陆地、海上、空中的各个遥感控制系统,一起联动,各自在五分钟之内,汇报完成各项监测监控。不到十分钟,冲破大气层,火箭助推载人飞船成功。在人们的瞩目、欢呼和祝福中,神舟飞船进入太空中的预定轨道运行。确切地说,从离开地面582秒后,飞船在黑暗太空中变成了白色光点,达到宇宙速度。与诸多星星一样,在黑暗的宇宙世界中闪烁飞行。现在,我们是宇宙空间的来客,是探访者,将来的某一天,我们是否会开辟出人类的另一个栖息地呢?
   此刻,眼前的宇宙寂静漆黑,无垠无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地球上看到的数不清的闪烁之星,似乎“全然不见”,不再眨眼。一个个锐利的白色光点,清晰而冰冷地被钉在深邃寂静的无限黑暗中。那是因为星球彼此之间的距离太异常遥远了。空空如也的太空,和平时在博物馆看到的太阳星系模型截然不同。途中偶有见到太空灰尘微粒和气体分子划过,显示出飞船在飞行,不是静止不动的。
   据说,宇宙中有千亿星系,每个星系都由恒星、星团、星云、气体和尘埃构成。这些东西组成了天体系统,在太空中独立存在。人类居住的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独立星系。银河系里有千亿颗恒星,带给我们温暖和阳光的太阳只是其中的一颗。在每个恒星周围都有围绕它运行的星体,被称为行星。人类的家园地球,就是围绕太阳自行转动的一颗行星。行星周围也有星体围绕运行转动,这就是卫星。所有的恒星和行星,有的发光,光芒四射;有的不发光,暗无天日。而卫星,本身不能发光,它是借用恒星,依靠恒星反射来发出光亮。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系里,虽然有八大行星,但是只有太阳这一颗星体自带光芒。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的表面颜色黑暗,我们看到的月光,便是依靠反射太阳的光芒而来,让月亮柔和清辉。太阳系也不是一个小星系,而是银河系内部的一个行星系统。如果把银河系整个比作一个国家,太阳系就是某个城市里面的小区,而且远离银河系中心,处在偏远的郊区。平时在夜晚看到的闪烁的星星,原来都是太阳系以外的遥远的“太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寂静地飞行五个多小时后,在盼望中遥望到了白色的核心舱空间站,那是我们的太空家园。空间站每秒飞行7.9公里,大约是子弹飞行的7倍。此刻,空间站正围绕着地球在轨飞速转动飞行。我们的飞船驶向空间站,它逐渐接近空间站,它要和空间站联接在一起,成为一个组合整体。当这两个庞然大物的飞行速度接近每小时2.8万多公里时,飞船与空间站保持了垂直姿态。根据科学家们分析计算,飞船和空间中只有垂直状态才能对接成功。这是两个万吨级重量的飞行器,要在太空中极速飞行时进行径向对接,真让人既兴奋又揪心。靠拢,再靠拢。地面指挥塔发出了,减一档,再减一档,再减一档。1000米,500米,100米,10米,飞船和空间站在空间位置呈现出十字架。两个直径圆面映入眼帘,犹如两个猛士,准备直面碰撞冲击。咣当一声,响彻在太空中,两个飞行体严丝合缝,完美的对接在一起。巨大的视觉震撼,让我目瞪口呆。随即拍手高呼,太了不起了,威武!这是中国首次实施飞船和空间站在轨径向对接。至此,飞船和空间站,两者合为一体,一起在宇宙飞行。就像一颗人造卫星一般,依偎环绕在地球家园身旁。
   从飞船来到空间站的舱门。航天员翟志刚用手柄拧开头顶上的旋转螺丝,开了空间站舱门,一束光从黑暗中照到脸上,那是空间站节点舱的灯光。刚才紧张的心一下子就轻松了,温馨瞬间扑面而来。三个宇航员手拉手一起飘进了空间站。航天员来到自己居住的像卧铺一样的小格子间,脱去笨重的宇航服,换上“便装”。封闭的空间站舱内,奶油白色的内壁整洁,温暖。长期在空间站生活,除了必备的食物,氧气和水无法全部从地球运来。空间站必需能制造氧和水,同时人的呼吸、排汗、尿液等被收集起来再利用。
   太空的白天夜晚和地球不同,航天员在24小时内会经历16次日出和日落。如果按地球上的作息规律,他们在太空“一天内”,每隔45分钟就会亲眼见证昼夜交替的循环,这在地球上是多么难以想象的呀!人体习惯的昼夜节律被打乱,只能靠每天精湛的工作安排,参照北京时间慢慢重建一天的概念。
   太空中的失重,让不固定的东西都会在空中漂浮起来。从喝水袋中流出吸管的水滴,在空中晶莹剔透地漂移着。理发时,边剪边用“吸尘器”收集剪掉的头发,不然,碎发会永远在眼前纷飞。想要休息,就要躺在睡袋里了。太空舱中走动,如果不抓住把手,身体就自由地飘向天花板,仿佛武林轻功高手,让地球上的人叹为观止,仰慕赞美。
   还有更让人激动震撼得呢!那就是航天员们的出舱活动。
   第一次出舱,航天员翟志刚和王亚平。他们两个人一起在太空作业,在太空中安装机械臂的悬挂装置,叶光富舱内支持。指令长翟志刚率先出舱,女航天员王亚平紧随其后,王亚平是我们国家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当王亚平从舱中探出身子,我随她一起,看到的是太阳和地球,还有深邃无边的宇宙。我仿佛听到了她的深呼吸声。她攀爬到空间站外面。太阳照射过来的一束光,辉映在她的身后,温暖又静谧。翟志刚已经攀爬在机械臂上了。
   “是这样的吧”?
   “没错”
   “继续往这边走”
   “到左手,空着两个手扶”。
   “稍微偏一点”
   “这个位置好”
   “安装完毕”
   两个航天员的对话,清晰的响在耳边。“绳子”系挂着宇航员的身体在空间站舱门外。茫茫的宇宙,极其寒冷,高温辐射,航天员以宇宙速度飞行漫步在太空中,他们稍有不慎,脱离飞船,便会永远漂浮在宇宙里。航天员的勇气和卓越的能力,让我由衷赞叹,万分感慨,真乃与天地同撼!
   看!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展现在太空。身着胸前中国国旗标志的白色宇航服,航天员翟志刚站在机械臂上,在浩瀚的宇宙和地球背景的衬映下,将特制太空五星红旗安装悬挂在机械臂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太空中耸立飘扬,激动人心!历经沧桑的祖国,我们站起来了,我们已屹立在世界东方;迈向复兴的祖国,我们飞起来了,我们正翱翔于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为人类星际远航求实探索。
   在半个月后,航天员们第二次出舱。航天员翟志刚和叶光富同时出舱,他们俩一起协同配合,改变空间站外的全景照相机的位置,并在太空中进行检测维护。王亚平舱内支持。舱内,王亚平准确控制。舱外,只见叶光富被机械臂精准“送到”要需要作业最佳的位置,开始作业,翟志刚随时给叶光富传递工具。看到叶光富卸下照相机,并抬升到一个更高的支架上,牢固固定。这一系列操作,就像“太空吊车”的人工驾驶模式,精湛卓越!
   航天员这两次出舱,每次的时间都在6小时以上。
   中国空间站距地球的飞行高度大约400公里,在这个高度,绕地球飞行一圈大约90分钟。照此计算,航天员超过6小时出舱,每一次暴露在太空的时长,都是环绕地球旋转4圈之多。
   这一刻,我目睹了中国航天员的太空行走,不,是“太空漫步”!太空漫步,多么浪漫的形容,它是人类在科技探索上越过的一座巅峰。我是多么有幸,能够如此近距离的,如此清晰完美地看到这个过程。时间停止了,一切静谧。同时一种孤独感深深袭来,人类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否能够支撑我们远离家园,飞向未知深空?偌大的影院放映厅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在黑暗中只有我自己静静地坐着。
   时间流逝着。航天员在做运行轨道手动控制交会对接训练,以适应未来空间站各舱段在轨对接的需要;他们要做各种科学实验,从培育稻苗到微生物观测,从材料验证到安全防御。他们还要测试人类大脑在太空中的变化。航天员叶光富头顶戴上用导电膏注入的红色“布面”头盔测试设备,另一位航天员王亚平站在他身旁手动采集脑电信号数据。观测大脑的活动状况,测试把人的思维活动转化为一个操作指令。这些前沿性技术研究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太空中的作用,让中国空间站未来成为一个繁忙的太空母港。
   指令长翟志刚随时和地面指挥塔联系。王亚平在“天宫”中授课,给地面上的青少年门演示太空物理实验,失去重力的情况下,都有什么变化。叶光富在进行健康监测管理活动。
   还有许许多多......
   航天员们正在为未来人类星际远航种下的一颗真正的种子!
  
   二
   作为寂静宇宙飞船上的短暂乘客,我完成了太空旅行,即将踏上回家的路。
   这时,我想到了“天舟二号”货物飞船。空间站的物资货运,是由“天舟二号”完成的。它也是第一艘抵达空间站的货运飞船。它从地面上带来第一批物资,又要从空间站带走第一批废弃物品。在它的帮助下,太空生活得以完美。如今,它已完成了使命,脱离了空间站核心舱。再见了,天舟二号,你将以最绚烂的方式,冲入大气层,回家。
   载人飞船又一次独自行驶在茫茫宇宙中。
   舱外,无垠的黑暗宇宙,那片浩瀚黑色幕布下,缓缓旋转的蓝色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宋代名家辛弃疾的词在我的脑海中闪出。
   透过舷窗,凝视地球。大陆的轮廓、海洋的脉动、极光的梦幻、城市的灯光,文明兴衰、四季轮回。这颗宝石一样的星球上,“有我的祖国,我的家人,我的梦想,我挚爱的一切!”
   我看见了陆地。纵横交错的山峦,山脉的皱褶,喜马拉雅山的雪顶,安第斯山脉的绵延走向,中国长城的蜿蜒曲折。
   我看见了森林。深绿色的广阔区域,到处分布,那是地球之肺。
   我看见了海洋,深邃的蓝色和绿色,那是地球大面积的颜色。地中海的湛蓝海水,还有海洋中的珊瑚礁,那么的鲜明。
   我看见了彩云,一层层,一片片,轮廓清晰,仿佛触手可及。
   它们组合成一幅幅画作,让地球气象万千,生机盎然,在宇宙中壮丽宁静。
   我还看见了沙漠。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那成片成片亮橙色、黄色的沙漠,散落充斥在地球表面,满是寂静与荒凉。仿佛是地球躯体上的一块疤痕,它的美丽遭到了破坏。
   我看到了我的国家,夜幕降临后城市的璀璨灯光,灯光勾勒出的海岸线。上海、杭州、深圳、香港,灯火通明的城市,像镶嵌在大地上的金色蛛网,星罗棋布。
   我看到了北京,长安街,天安门广场,掠过的中央广播电视大楼。
   从小镇模糊的微光,到大城市散发的火焰,每一处光亮都代表着人类的聚居,这是人类文明之光。因为有了人类,地球才能在茫茫宇宙中如此与众不同。
   我们的家园地球,更需要保护。那刺眼的伤疤,是洪水泛滥自然灾害的留痕,是无限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的结果,更是对人类的惩罚。地球上最多的面积是海洋,留给我们生存的空间并不多。
   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我们人类终有一天要离开地球,飞向更深的宇宙。
   宇宙不荒凉,千万颗恒星闪烁。宇宙不寂寞,智慧生命存在那。宇宙的脉音在跳动,宇宙充满了生机,就像我们人类置身于太阳系,这万千变化的世界。我想,在太阳系外,在银河系里,在更深的宇宙处,自己的星球里,那片土地上,还有多少智慧生命在生活着?那些浴火重生的生命,是否已有冲出自己星球的愿望和冲动?是否也像我们一样探测着宇宙?
   宇宙浩瀚,人是多么渺小的一粒。
   人类的命运,更需要一起来维护。
   回来了,我回到了地球家园,回到了纷扰热闹的世界,回到了温馨的家里。
   一切都留在了记忆中。一切都让我对生命重新叩问。
   宇宙的奥秘,我还要追寻探索,它依然吸引着我的内心。
   夜晚,当我抬起头,看看漫天的繁星,其中有一颗最亮的就是我们中国的空间站。这颗星从我的目光中飞过,充满深深的祝福。    
   (原创首发)
  

共 518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寄情于天空云端、热爱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抒情散文。作者从爱好星空云朵写起,逐步过渡到航空航天取得的成果并幻想着自己作为一名航天游客遨游太空的情景,写得生动形象,非常逼真,既如梦如幻,又充满诗情画意,既情景交融,又让人心神向往。每一个转折段落只见,又巧妙地引用了优美贴切的古代诗歌,既彰显了作者的才情,又让人感受到了诗意的精彩,恰如给一块美玉镶嵌了金边,起到了互相映衬珠联璧合的作用,读后深感文笔优美,心旷神怡之余让人脑洞大开。推荐阅读欣赏,并及时申报精品。 【金文编辑 王金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11-15 10:21:57
  精彩文笔,令人敬佩!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11-15 10:26:40
  生动、形象、逼真,充满诗情画意!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11-15 10:27:22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写得惟妙惟肖,如诗如画!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