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念】泉眼岭的来历(故事)
一
泉眼岭,是吉林省梨树县东北方向的一个小乡,也是我的出生地。在那个地面上,既没有泉眼,也没有岭。而是一片放眼无边的大平原。那为什么叫泉眼岭呢?据说与乾隆皇帝有关。
乾隆爱巡游,一生曾六下江南,当然也来过满族的发祥地东北。据说有一年的某一天,他来到他的“老家”梨树县。他一没惊动当地,二没让随从跟随,他要一个人“私访一下民情”。他就信步向东北方向走去,走着走着不觉天色将晚,又不巧下起了小雨,他只好先找个地方躲避一下。
眼前路旁就有一座破旧的草房,他顾不得身份,上前敲门。
屋里住着母子俩,这工夫只有老太太一人在家。老太太推开门一看,只见是个“道士”穿戴的人站在门外。他要求进屋避避雨,老太太就让他进了屋。一看他的衣服都淋湿了,就说:我家太穷,实在没有衣服给你换哪,我给你生点火烤烤吧。
这个人王地主,平时哪受过这般苦楚,加上又冷又饿,浑身都筛糠了。
这时候老太太的儿子丁保回来了。丁大娘低声与儿子商量要给来客做点饭吃。但是没啥东西可招待的。丁大娘心善,让儿子把仅有的一只大母鸡杀了。吃饭的时候,客人看丁保面色凄苦,就半开玩笑地说:“小伙子你不要心疼,我明天叫人把鸡钱给你送来。”
丁保说:“那哪是一只鸡呀,那是我的媳妇呀!”乾隆挺奇怪的,问:“这怎么是你的媳妇呢?”丁保说:“鸡能下蛋,蛋能孵鸡;鸡多了能换猪,猪长大了能换牛犊子;牛犊子长大了能换来媳妇。这只鸡不就是我的媳妇吗?”
二
皇帝平日在深宫里,想吃什么没有?他哪里能想到这一只鸡对于一个贫困人家这么重要?听了丁保的解释,被感动了。他说:“我吃掉了你的媳妇,心里很不安,我一定还你一个媳妇。我既可以给够你一个媳妇的钱,也可以给你保媒提亲。但不知你有没有意中人?”丁保听来客给他许了这么大的愿,也故意逗趣儿说:“意中人倒是有,就怕你不敢去问。”
来客说:“你说是谁家的,看我认识不。”丁保说:“就是县太爷的女儿。都说这姑娘容貌秀丽,知书达理,我早就相中了!你敢去提亲吗?”
“巧了!”来客笑着说:“我和县太爷是同窗好友。我给他写封信,只要你能送到,这门亲事就算妥。你去找纸笔来。”丁保不由得大笑起来,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儿?但他看来客的言谈举动,又不像那种滑稽吹牛的人。再说他吃了自己的鸡也不可能再来捉弄自己呀!于是他出去借来了纸笔,交给来客。
来客展开纸笔,叫丁保在旁给他研墨。龙飞凤舞刷刷刷,信写好了。可惜丁保大字不识一颗,写的啥,他看了也不知道。来客把信封好,详细教给他去见县太爷的礼数,还让丁保现场表演了一遍。
丁保皱着眉头说:“这么见县太爷,要是怪罪下来,可要掉脑袋的呀!”来客拍拍胸膛:“你别怕!我是你们县太爷的同窗好友,是我打发你去的,他能怪罪你?你只管放心,今天我不走,我要坐在你家里专等县太爷前来相亲,还要喝你的喜酒呢。”
三
丁保听了心想:豁出来!他真就鼓起勇气上路了。
到了县衙门口,他让衙役去通报县太爷,要县太爷按来客说的那般规矩来迎接他。衙役听完,打量了丁保一遍,心想:你要找死啊!他告诉同伴看住这个楞小子,自己进去通报。
县官听了也一愣,心想:“这小子莫非有点来历?我就按他说的那样去迎接,若他真是前来戏弄本官的,再跟他算账也不迟!”于是就让衙役大开正门,鸣放礼炮,自己三叩九拜迎了出来。丁保把信高举在头顶接受了县官的参拜。当县官把信接过拆开一看,不由大吃了一惊:原来是圣驾到了!幸亏没敢含糊。上写着命县官把女儿嫁给去人丁保,并命他把丁保母子接进衙内,由县官负责供养。还要他请一名教师,专教丁保读书,明春还要丁保进京赴考。县官又向丁保细细盘问了一遍,心中不由暗喜。心想当今皇帝为媒,日后丁保必然高迁,自己也就能星星跟着月亮走,借了光啦!于是,急忙命衙役送丁保到后衙,跟夫人去见礼,并向小姐通报情况。
县官又急忙召集全城文武官员,由丁保引路去迎接圣驾。一行人马来到了丁保门外,县官下命令文东武西排成两队。正要派丁保进院去通报时,忽听有一阵轻慢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众官以为圣驾已到,都急忙低头一齐跪下,高呼万岁万万岁。只听“扑通”一声,众官这才抬起头来,只见是个老太婆摔倒了。原来是丁保妈听到门外有动静就走出来观看,当她见到众官都向她叩头朝拜时,她就急忙想去搀扶,不料小脚不灵绊了个跟头,弄得众官都很尴尬。丁保扶起母亲细问一遍,才知道皇帝早已走得不知去向了。
皇帝的话“金口玉言”,县官立即遵旨让女儿与丁保完婚,并把丁母接进衙内养了起来。因感恩皇帝说与他是“同窗好友”,就把丁保的住宅改建成庙宇,塑皇帝圣像,悬挂有“全言领会”的金字牌匾一幅,来表达县官对皇帝的忠诚。按圣旨上的每一句话都照办了,也就是“全言领会”了。直到今天,“全言领”庙的旧址仍存,残砖碎瓦,以及断了腿的卷毛狮子,还都埋在土里,好像要见证那个故事的真实性。
泉眼岭,实际就是“全言领”的谐音。天长日久,辗转流传,渐渐地,人们就把“全言领”,换为泉眼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