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菊韵☆文学评论】英雄的马牧池

编辑推荐 【菊韵☆文学评论】英雄的马牧池


作者:流云余锋 秀才,2591.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94发表时间:2010-05-10 21:34:50

英雄的马牧池
  
   “俺是马牧池的,俺叫于宝珍”,“俺报的不是家愁,是国恨!”带着对《沂蒙》中于宝珍朴实言语的回顾,我们来到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马牧池常山村。
  
   说起马牧池,我是在前些日子央视播出《沂蒙》之后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这部电视剧真实的再现了沂蒙历史,讴歌了伟大的母爱,弘扬了沂蒙精神。剧中有当地很多百姓的参与,无论是穿的衣服,语言,动作等都饰演的很到位,反应出了朴实的沂蒙山村人民的生活状态,最重要的是那股赤诚的爱党爱国支持革命的决心。剧中无论是沂蒙妇女的代表王换于(于宝珍),明德英(心甜),李忠奉等都刻画的很生动,作为沂蒙人民的代表很好的表现了那种积极奉献、勇敢、坚毅等诸多宝贵品质为核心的沂蒙精神。
  
   在常山村的周围是高大巍峨的群山。山上有着青灰色的陡峭的岩壁以及黑绿的刺松。在岩壁上隐约还能看到众多烈士的英魂。原始的村子里面到处都是富有沂蒙气息的石头房子。房子矮矮的,上面用厚厚的茅草盖着,很多家的院落里种着梧桐,杨树等。屋门的左右两边挂着金黄色的玉米,浅黄色的草帽等。最特殊的是那种吊锁,它是锁在门上框的,非常具有沂蒙的特色。在王换于等家的院落里有一些已经成为古典的手推磨,独轮车等。如今这里已开发为景区了,居民基本上都搬到新村里去了。我想如果不搬的话,定会受到村民们热情的招待。招呼你到家里坐坐,聊聊天,喝喝茶,如果饿了还会吃上一顿地道的沂蒙庄户菜。还能听到很多家畜的叫声吧,感受山村朴实自然地美好。这不正是沂蒙山村自然亲切和谐的真实写照吗?
  
   我在一座小桥下面的河沟里停滞了很久,在河的西岸有很多青黑色的岩石,沟沟壑壑的独成一片天地。当时我记得电视剧《沂蒙》于宝珍(王换于)等就是在此宣布入党的。于宝珍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却一心想着爱党,建设新中国,牺牲了自己的大儿,儿媳,丈夫,全家都一心支持革命,这是什么精神?而于宝珍只是千千万万沂蒙儿女中的一个代表,在她的后面还有好多好多的沂蒙爱国人士。支撑他们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一种坚定地信念。这就是沂蒙精神的体现!就是对党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我用手抚摸着那厚厚的岩石感受到了常山村人民的坚韧,感受到了沂蒙历史的沉重感。我不禁自问,如果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怎么样呢?会有常山村人民的那股坚韧和勇气吗?
  
   经过对常山村的游览,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沂蒙精神的真谛:“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想想今天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啊!没有战争!没有饥饿!只有享不进的幸福和美好!中国正在欣欣向荣的大踏步的向前走着,临沂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发展着。我们要时刻记住今天的好日子是来之不易的,那是经过了老一辈共产党,战士,百姓等日日夜夜的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作为青年的一代要时刻记着沂蒙精神,要经常地去红色景区多逛逛,给心灵及时的洗涤,不要被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丢失了自己的灵魂。为国家,“大临沂,新临沂”,恒源热电的建设和发展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共 12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部好的作品,能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一篇好的评论,能激起读者的看这部电视剧的欲望。虽然没看见过《沂蒙》但看了这篇评论后,都想去看看了。去感受一下那种沂蒙精神,感受共产党员坚贞的革命意志。感谢作者赐稿,推荐大家欣赏。【编辑: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10-05-10 21:38:21
  感谢流云余锋来社团投稿,拜读佳作,菊韵永远欢迎你。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流云余锋        2010-05-11 09:23:09
  多谢叶雨
十年痛苦,王者归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