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春天】溆浦之行(散文)

  【春天】溆浦之行(散文)


作者:厚土逍遥 举人,381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76发表时间:2010-05-14 23:54:00

前往溆浦,正是桃红柳绿之时。
  
   入桃源县境,漫山遍野“桃之夭夭”。
  
   放缓车速,打开车窗,香风拂面,清淡雅然,令人不禁醉于香色,陶然其中,宛若仙子的曼妙、飞天的飘逸,竞舞当前。
  
   想起古人的描绘,“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面若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实在妙极!云雨催生柳之青绿,风月带来桃之嫣红,怎不让人春心浮动,遐思连连?
  
   桃源山游人如织,春光无限。山脚硕大的一面粉墙,刻写着《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难道,这就是那避世的乐土么?我不愿就此而去,遂与朋友相伴上山。
  
   白乐天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桃源山上并无寺庙,却有道观。圣殿环宇之内,修竹丛丛,樱笋点点,桐杪婆娑,槐杨斑驳,而更多的则是李之窈窕,桃之华章。
  
   山顶之桃花还未尽放,含苞朵朵之青涩,全显着羞答答的模样,即便绽放的妖娆,也是琵琶遮面“我见犹怜”。难怪农历说,二月夹钟三月桃浪,实在不假的,若运走“桃花”,命犯“桃红”,怎不使人迷离神伤?
  
   环山周游,极目四顾,纵有良田广布,阡陌纵横,却无美池入眼,鸡犬相闻,亦无通幽之曲径,夹峙之巉岩。想来,桃源山并非陶渊明笔下那美丽的“世外桃源”了。但桃林掩映,观舍俨然,圣火不绝,香客摩肩,更有采春少年,笑逐林间,飞鸟惊动,云雀朝天,树高草长,莽莽芊芊,另有一番情致。于是,留下莞尔一笑,依旧欣欣然下山,飘飘然而去。
  
   一路游荡,始到怀化。
  
   入怀化已是夜半,虽风尘仆仆,人困“马”乏,但见霓虹灿烂,夜市喧嚣,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便也不免消了几分困顿之意念榻之想。
  
   怀化作为湘西首府,既来之,若不逛上一逛,岂不冤枉。于是,怀化夜街多了两个外乡人的身影。
  
   怀化城虽然很大,但给人的感觉却略显粗糙。单看建筑,陈旧苍老,平淡无奇,庞杂而多少无序,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横七竖八的广告标牌夹处其中,历史的沧桑感立马便被现代的经济潮流冲刷得无影无踪。街道似乎也不怎么宽敞平直,除了那些老梧桐还在尽力舒展绿意的枝干,便很少再有清新的气息。也许是夜深的缘故,街道上飘散的垃圾随处可见。
  
   但怀化城确实很热闹。这里聚集了南来北往的众多商客,整个湘西的物流中转也大都在这里完成。于是,怀化的夜街便如同白昼一般,并不显出多少逊色,即便最冷清的街角旮旯,也会时时传来阵阵喧哗。
  
   最热闹的地方有两处:火车站和广场。火车站除了如潮的人流,便是如林的旅店。车站旅店拉客的先生、小姐和麻木车比比皆是,那份甜蜜和热乎自不必说。小吃摊点背靠背排着几遛长串,堂倌和堂客们忙活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广场里更多的还是本地人,又以年轻人居多,特别是台球桌那一块儿,围得水泄不通。据说这儿“高手”挺多,轮番儿上阵捉对厮杀,输了不伤和气,掏出香烟来笑哈哈打上一圈了事。
  
   除了热闹之外,这里还有一处不同:武馆特多。湘西人好武已成传统,这里汇集着全中国的武术流派,形成了杂糅中华武术文化的良田沃土。来自天南海北的习武者,在怀化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功夫。湘西人好武,因而豪情;湘西人豪情,但不好勇。几乎每一家武馆的醒目处都赫然书写着两个大字:武德。所以,略显粗糙的怀化城始终还是沐浴在一股祥和的春风里!
  
   离怀化至辰阳,朋友远道相迎,一路寒暄入溆浦。
  
   在远离县城的一个偏僻山村,我逗留半月,有机会对那儿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作了一次最深刻的体味。
  
   山村介于溆浦县城和江口镇之间,群山连绵阻绝,鲜有陆路交通,几步之遥的沅江便成了它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屈原乘舲船,上沅江,流放于此,曾经对其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森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猱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春秋之时,此地并未开化,人烟稀少,人迹罕至,森林广布,野兽出没,屈原在此面对的无疑是残酷恐怖的现实环境。
  
   我的眼睛已无法捕捉远古原始的苍凉,我的心也无法真切地感受古人那份孤独的哀伤。我只能想象,面对这一片山水,远离故都、“幽独处乎山中”的屈原该是何等凄惶!
  
   朋友的父亲是村长,也是村里出山次数最多的人,最远到过怀化。正是靠他那副大脚板,带来了山外的果商,也为村里人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这里盛产甜橙,却因偏远闭塞,以前少有果商光顾,村长便独自出山,把各地的果商引到这里,把最热情的款待、最优质的水果和最周到的服务奉送给他们。只要山外来了调货的客人,他总会山前山后,通知村里的每一户人家,然后跑上跑下,帮客人办好各种手续。就因为这样,村长结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朋友,也赢得了全村人更热情的拥戴。
  
   我住在村长家。那是建在半山的一栋木楼,除了瓦片和玻璃窗之外,全都是木制的,木地板油光锃亮,雕花床栏别致美观。
  
   远客忙坏了村长的堂客,她前后张罗,备下了丰盛的酒菜。酒是自酿的糯米酒,菜是新鲜的肥猪肉,还有椿树叶尖桃花虫,豆腐汤表面浮着浓浓一层红辣子。既便如此,我依然十分感动。听说,这是村里人待客的极高规格了。这里的人们很少种菜或不种菜,平时一般是大米饭就腌肉或咸菜,只逢初一、十五“赶圩”,坐船到镇上带回一点日用或一些新鲜的蔬菜。
  
   晚上,山坳那边隐约传来丝竹歌唱之声。原来,村里长期以来形成了习惯,晚饭后,大伙儿集中到一户人家,吹拉弹唱,话话家常。
  
   朋友说,那是“秀才”家。“秀才”是村里的“大能人”,识文断字,有一手好的木器和竹器活,吹拉弹唱样样能来,作歌谱曲也照样能行。他也是村里唯一见过“大世面”、“走南闯北”过的人,村长出山请果商的主意就是他拿的。
  
   我按捺不住,想去见一见这位“能人”。来到“秀才”家,只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坐一圈,吹的吹,弹的弹,唱的唱,果然好生热闹。
  
   “秀才”绝非弱不禁风一类,四十来岁,相貌堂堂,看上去十分精明。观其言谈举止,热情、豪爽、豁达。听说“秀才”的祖上曾经世代书香,文武相承,后来不知为何家道中落。看他的家居环境,与别家确有许多不同,房舍布局规范井然,室内陈设颇具风雅,除了笔墨书籍,还有曲谱乐器,边厢整齐地堆放着各种别致的木器和竹器。各种民间乐器之外,还有萨克斯、吉他和黑管。看来,沅江的秀水确实给了“秀才”很多的灵性,偏远的小山村似乎也确实需要这样的“能人”出现。
  
   村子右边,是一道豁开的山口,山口之外,是一溜平的青草滩,青草滩顺着沅江岸边一直延伸,就像山脚下铺开的一席绿毯。隔江而望,对面青山苍翠连绵不绝,峭崖之上,新枝凌空倒悬,嫣红点点,更远处,则云烟缥缈虚幻迷濛了。
  
   沅江在连绵青山夹峙之中穿流而过,江水清澈,倒影如画。黄昏之时,漫步江畔,清风吹拂,心旷神怡,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句子。当月上半山夜洗枝头,银辉之下的沅江便泛起一层清凉,静谧处看那流水脉脉听那水声潺潺,便似一篇美丽童话一曲钢琴协奏。
  
   “赶圩”的日子到了,与村民们一道,我坐上了沅江的“小机轮”。船老大叼着烟斗与客人搭讪,漂亮的湘妹子独自把着舵盘。我瞅着机会凑到湘妹子身边,套一阵近乎,便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掌舵大权。“小机轮”便满载欢声笑语撒一路开心畅快,直通江口。
  
   沿江一路,和风丽日春光明媚,我将愉悦尽情挥洒在春色烂漫的青山秀水间。阳光下,仿佛沅江的精灵在歌唱,清新的气韵弥漫于空濛。它跳动激情的舞步,用炫目的流花浓缩春天的色彩。于是,高山相和,把肥绿瘦红的斑斓华美点缀在它的裙袂,然后,弹起林籁之音奏响泉石之律,把一曲高山流水演绎得淋漓酣畅。
  
   镇上自然十分热闹,十里八乡的人们穿红着绿汇集于此。于是,小酒店里坐满了“打尖”的食客,“掐”酒“掐”饭“掐”音不断。
  
   当人们陆续散去各“赶”各“圩”,我只好陪那漂亮的湘妹子胡侃。侃山侃水侃风光,侃天侃地侃人情,一个眉飞色舞,一个笑靥如画,直侃到日头偏西,人们才又陆陆续续聚回来,锅碗瓢盆响,箩筐满担挑。湘妹子挺大方、嘴甜:“哥,再来,我看着。”于是“小机轮”重又撒着欢儿回到小山村。
  
   雨洗后的山村更加清新。黄昏里炊烟袅袅是夜的序曲,月色下沉寂的土地沁着馨香,听松涛微荡,竹语轻鸣,是夜的吟唱。“秀才”的笛音再次响起,在山村宁静的夜晚更加清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声牵出的是我浓浓的思乡情。也许,遥远的思念总是起于夜的静默吧。
  
   我即将踏上归程。行前那个夜晚,全村人精心准备了一场盛大的告别晚宴。当月斜东山星垂天幕的时候,人们陆续来到村长家。他们带来了“赶圩”捎回的最好食品,带来了家中存留的最好的甜橙。“秀才”带来两件礼物:一个精美的竹编砧板,一把漂亮的木制躺椅。他说,竹编的送你的堂客,木制的送你的伢仔吧。
  
   情深意重流在酒里淌在心间。那一夜,本不好酒的我,开怀畅饮酩酊大醉。乡人一醉多为情,一个“情”字最重,情难却!
  
   徐志摩告别康桥时满怀深情,“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却不能,不能把“悄悄”当作“离别的笙箫”。面对为我送行、站在山口久久不愿离去的朋友,我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我也不想让情感的泪水模糊了双眼,只想再清晰地看一眼这美丽的山水和可亲可敬的朋友。我只好用力挥动手臂,想要驱散缠绵于心头的牵挂!
  
   朋友,珍重!溆浦,再见!

共 38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由桃源而入溆浦,行程交待详略有致,一路的民风民情以及自然美景皆生动入目。文本风格沉稳内敛,亦间杂几分激情于其中。山水之景,皆着于一情字,人情,风情,世情,乃至超越自我入于非凡之情。【编辑:邬海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10-05-15 00:10:44
  由桃源而入溆浦,行程交待详略有致,一路的民风民情以及自然美景皆生动入目。文本风格沉稳内敛,亦间杂几分激情于其中。山水之景,皆着于一情字,人情,风情,世情,乃至超越自我入于非凡之情。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厚土逍遥        2010-05-15 14:53:18
  感谢编审!
喜欢读书,偶尔胡乱码一下文字自得其乐....
3 楼        文友:长沙开福之路        2010-05-15 18:22:37
  题入湖南之地,散文语言如荷花飘香,游记的画面历历,人、景、物怎能忘!虽有朋友珍重!溆浦再见!对桃花源、怀化、一路的山水美景给人诱惑!写者的沅水之旅,有重回故地之游,惜当时没有留下瞬间美丽和长久之记,永远藏在心里,有时间可用文字记录!
以文会友,互相交流,共同精彩!
4 楼        文友:厚土逍遥        2010-05-18 06:59:43
  感谢长沙阅评...
喜欢读书,偶尔胡乱码一下文字自得其乐....
5 楼        文友:西郎        2013-07-27 15:23:02
  溆浦人也 感谢你对溆浦的美好印象
生命如此美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