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大学,我们很受伤

编辑推荐 大学,我们很受伤


作者:戊子寒 举人,3935.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9发表时间:2010-05-20 13:33:05

先亮一下个人看法:大学是锻就人才的高级场所,并非制造全才的普通工厂。
  
   全才是没有的,只有人才;人们所谓的全才大概是对许多东西都略懂一二的人或人才。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需要人才,至于全才,最后的用途是要退回人才这一底线的。假如把人才看作是全才的底线或最后的防线。
   全才太过于欺世盗名,搞不好会被一阵风吹走,到天涯海角都无立身安命的好场所。如此之全才好比百万宝贝中的最宝贝的那个宝贝,当然这里的“最”可以包含一个巨大的数量,既然是最宝贝,难免惹眼,一看再看,最终沦为稀有宝贝。如此以来,谁都用不起这样的宝贝,连他自己恐怕都舍不得用,索性束之高阁,让世人和后人瞻仰之。全才作为人才是成功的,作为人有点失败甚至很失败。而我们应该以人存活于世。
   全才是一个梦,有人乐于追逐它,乐此不疲。
   当然,大学作为收容一代代青年的华丽而富有的场所,应该担任起追逐全才这一重任。任重道远,同时也将道给塞得拥挤不堪,像北京上海的交通。所谓的通识教育就是为完成这一重任的金点子之一。真的很金,比黄金还金,金到不能再金,也就无所谓金了。镀金铁片的金色在岁月长河中耗尽所有光芒,剩下的不过铁片而已。
   紧抱一棵树,拼命往上爬,不会有好结果,爬不到天宫,因为此树不是天梯,到不了那里。别以为自己很正宗,其实乃顽固不化。
  
   大学讲究创造,可我们的创造,纯属陈谷子烂麻一流。
   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性完成考试,创造性考试达标,创造性爬向合格那道关卡……恐怕至今,没有谁能拿出一个服众的大学生合格标准。遗憾的是,现况是,考试是合格的一把大标尺。而考试之内容,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一个人的胃就那么点空间,塞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干吗呢?有多大作用呢?捡些重点就够了,足够作为一个人才的消化所用了。假如十斤糟糠的营养等同于一两大米,我宁愿选择后者,不管从理性或感性出发,起码能让胃好受些。事实上,我们在吃十斤糟糠,而不是一两大米。也许有人说这是节约,传统美德呢,可真的没必要。这是一个奇怪却合情合理存在的现象。奇怪不需多言;合情合理在于它成为如今大学的一项重要举措或标准。甲校这样做,乙校跟着做,丙校想搞出格的招数却还是跟着做,丁校搞新招数却引来别校指责,只好跟着做,跟着跟着,也就见多不怪啦。
   就感情而言,我宁愿选择我喜欢的几门科目,学才是重点,考试嘛,像挣钱一样挣点学分而已;就事实而言,不得不参加所有安排有序的考试。少一门不行,补考,补考不过,交钱,重修……在此,人民币和学分竟然可以用一个算术等式表达,而学分竟然与大学毕业构成一个逻辑命题,其结论是合格大学生。所以,我对“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了一个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但愿这样体会和理解不会成为一名大学生顺利走出大学门槛的绊脚石。
   我们是大学生,不是商品,非要搞个学分这玩意来衡量高低贵贱,何必呢?
  
   通识教育的良好愿望是提高大学生素质,从而引导提高全民素质。这个愿望固然漂亮,与大漠上的海市蜃楼一样美丽,美不可言。
   可是,真的可行吗?
   开设《大学生细想品德修养》是一个莽撞而迫不得已的举措,莽撞是因上头一厢情愿认为大有必要让大学生们修养修养,迫不得已是因近些年出道的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似乎出了毛病,必须弄些招数来医治医治,不然将病入骨髓,有药难救。然而这样的课被学生戏称为“睡觉课”或“无聊课”,谁若睡眠未足,大可补觉,若无事可做,大可发呆,想一想花前月下的事也是可以的。期末,考试,及格万岁,闯红灯照旧,乱吐痰依然一吐为快,爱国的爱国,爱党的爱党,爱民的爱民,至于不爱的,人家不说,谁也不知道……假如有人认为开设这样的科目对提高学生素质有大用或哪怕一丁点作用,我真的不敢苟同。
   学完《军事理论概要》,考试八九十分,你就军事了?我看未必。脑子里,空白的依旧空白,知道美国天下第一的未将中国推向世界之巅,甚幸。对军事没兴趣的人,对考试分数蛮有兴趣;对军事有兴趣的,对分数没多少感觉,因为一个冰冷的分数足以抹杀心中的那份关注与好奇。
   …………
   此等科目的开设无非是想证明大学的花样很多,与学分挂钩的课程多,捆绑学生的方式多样。打消学生睡懒觉、逃课、虚度光阴等恶习,改善学生的创造方式,以大学设定好的方式创新才是有效的,不然,要么打下十八层地狱,要么打上十八层高楼。没必要,我想这真的不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
   即便可以,假如我们成了高素质人才或全才,也是遗憾的,因为我们本可以成为高高高高高素质人才,却勉为其难沦为高素质。真的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美丽的遗憾。
   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悲剧在于大学心满意足的制造着一系列悲剧性的套子,让我们心甘情愿或迫不得已的钻进去。
  
   大学喜欢讲究形式和形势,对学生真正爱好的生活或学术或思想或创新无多少关注,甚至毫不留意。“大学是我们开的,你爱来就来,不来拉倒。”我们能说啥呢?在沉默中虚度四年或更多的青春年华。
   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断然不会引起社会暴动。此处之自由乃学术方面,与人身自由无关。自由的珍贵之处在于你的嘴与我的嘴可以同样程度上给空气施加压力。而大学似乎不那么自由,校方稳中求胜,将大学办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领导高兴,上头更高兴。蹲厕所剔牙,上下舒服。
   想必,没有全才,天才是有的。
   当那些并不知自己是天才的人变得平庸,说明如今的大学办得还算成功,起码不至于引起骚乱,大大有利于社会之和谐。功不可没!
   再次重申:大学是锻就人才的高级场所,不是制造全才或庸人的普通工厂。
  
   此些废话全全来自一名在校大学生的肺腑。
   我认为,当大部分甚至全部学生心甘情愿选择上课,不惜扔掉睡眠、抛弃游戏而走进课堂,说明他们才算过上真正大学生应有的大学生活。
   事实并非如此。

共 23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学应该是一个提高素质的地方,可是许多形式上的东西似乎并不为大学生所接受,他们会选择睡觉,游戏等去排斥这些功课,所以学校所设的这些科目可以说是收效甚微,作者所说的学习精华也不无道理,但是基础教育也必不可少。【编辑:月下笛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10-05-20 23:40:31
  现在的大学确实如这篇文章所述,是很让人失望的地方。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忻州小子        2010-05-26 12:04:27
  同感与作者,在拼劲九牛二虎之力,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后,一切全变了,在没有高三时的忙绿与充实,随之而来的是无聊与无助,当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刻明白了,大学就是大概学学、
3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2-05 14:47:50
  同感与作者,在拼劲九牛二虎之力,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后,一切全变了,在没有高三时的忙绿与充实,随之而来的是无聊与无助,当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刻明白了,大学就是大概学学
  
   不管是文还是评,都给人深深的思考,问候了!
   -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