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论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个性   

精品 论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个性   


作者:洛雪 进士,691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20发表时间:2010-05-29 01:13:39

红楼一梦,万艳同杯(悲),因“千红一窟(哭)”,而这曲青春悲歌的缩影就是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命运。这两个形象并非“钗黛合一”,而是对立的,俞平伯先生说“书中钗黛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上下”,因此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是貌美如花倾城倾国的绝色佳丽,又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在整部<红楼梦>中,她们又都是悲剧主人公。我觉得,她们各自的思想性格特征,也决定了她们人生悲剧:黛玉的爱情悲剧,宝玉的婚姻悲红楼一梦,万艳同(杯)悲,只因“千红一窟”(哭),而这青春悲歌的缩影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命运。这两个形象并非“钗黛合一”,而是对立的,俞平伯先生说:“书中钗黛每二并提,若两锋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上下”,因此,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是貌美如花倾城倾国的绝色佳丽,又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在整部《红楼梦》中,她们又都是悲剧主人公。我觉得,她们各自的思想性格特征,也决定了她们人生的悲剧:黛玉的爱情悲剧,宝钗的婚姻悲剧。
   宝钗、黛玉的这一悲剧人生悲剧与她们个性形成有很大关系。她们虽都是贵族小姐,但出身、地位又不尽相同:首先,宝钗出身于“珍珠如铁”的皇商大贾之家,“家私万贯”却无政治地位和权势,自幼便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她父亲在日,极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拣那些正经书看,”哥哥偏是一个极不成器的呆霸王,薛家的高贵荣华,圾云直上便托在这一之兄竟高十倍”薛宝钗身上,使她思想被找上封建的烙印,而林黛玉则出身于世袭侯爵的书香门第清贵之家,她不属于“唇亡齿寒”的四大家族,父早亡,苦无依,无人管教,未失管教育。绝假纯真,最初一之本心”的真人,是没有受封建礼教侵蚀的一颗无价之宝珠”。
   其次,宝钗和黛玉虽生活环境相同,但进大观园目的不同,宝钗进大观园是待选“嫔妃”或“才人赞美之职”的,宝钗在元春归省时曾露出羡慕的语气对宝玉说“谁是你姐姐?那上边穿袍的才是像姐姐呢?(十八回)”,一旦此事无下文,那么争取“宝二奶奶”之宝座便是上之选。因此她会费尽心机去讨好有决定权的贾府统治者,而黛玉住进大园是寄人篱下,寻求庇护的,虽贾疼她如心肝宝,但那是有限度的,与宝玉的两情相悦心忙相印便是慰这寂如生活支柱,她是真正的忙忙相许。
   所以,这些因素就决定了她们在这场悲剧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也就是说,相对立个性影响了她们的一生。
  
   叛逆者与卫道者
   宝钗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捍卫者“卫道士”,黛玉则是整个封建思想,封建社教的叛逆者,这是二者性格的根本区别。支持贾宝玉拒绝那条“沽名钓誉”的科举道路,第三十二回,贾宝玉在相云劝他“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经济,也好将来事务“时说”“林姑娘从来说这些混帐话吗?要是他也说话,我上和生分了”因此黛玉与宝玉同是封建思想的反叛者。薛宝钗却相反不只一次劝宝玉扬名立世,搏个一官半职,宝玉曾毫不客气地说“好好一个清净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之蠹之流”但她过后还如此,因为薛宝钗有这满脑子与封建道德观念,想让宝玉入股取士光宗耀祖,不仅如此,还经常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以静为主,劝戒史湘云还是纺织针是你我的本等,更板起面孔教训黛玉“咱们女孩不识字倒也好……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些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道家口吻,分明为封建社会摇旗呐喊第二: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千金小姐几许闲愁。宝钗则端庄贤淑,八面玲珑,是一个封建道德的辩护者。
   黛玉虽出身名门,但早年父母双亡,只因贾母疼爱,成了大观园中一位名义上的小姐,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使黛玉时时处处洁身自好,“自矜自重,小心戒备”。第三回,黛玉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当贾母问她“可曾读书?”黛玉赶紧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那份小心意意不由自主可见一般。这样身无长物的处境又敏感自尊性格怕讨人嫌的矛盾使她见花流泪,见月伤情,多愁善感,常以泪洗面。一个弱女孩独自行,在(一年三百六十天,风霜刀剑真相的)性格中如履薄冰。难怪她落花飘零碾作尘而痴心葬花,悲吟出“而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前程万里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于是她想“质本洁来还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喊出她孤傲不愿受辱的性格,真到孔时孟说:“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如此倔强,使她自怜、自叹并且语爽利,往往一语切中时弊,但又让她难逃“目无下圣,刻薄心眼”之名。其实,这是表面现象,内里是因为与其它人的利益攸关。宝钗的影子--袭人。有一次试探黛玉和宝玉结婚后对自己什么态度,坚持自己侍妾地位,黛玉直言相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如此竟心素面,毫不顾及自己的利益的个性又怎会见客于贾府那繁多杂了百年旺族之家?
   而宝钗却恰恰相反,纵牵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善于伪装真情实感,举动婉约,端庄贤淑,善于迎合。贾府多事,她便“不关之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之不知”不用不淡,明哲保身,应付得贾府八面玲珑,人人交口称赞,哥哥从南方带回士仪,连赵姨这样走时运的人也送上一份,难怪赵姨娘也夸她“真是大户的姑娘,又大方、又有模样,怎叫人不敬重”。更尤其肥螃蠏替史湘云作东圆场,“小惠全大体”大大小小的奴隶们全都得点好处连衣裳单薄的邢岫烟也感激万分,连多疑的林黛玉在她言色中都为之折服,可是,过份周到,反倒显出了她奸滑虚伪的一面,六妃从宫中送灯谜让大家猜,宝钗觉得并开小灶清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是故意寻思,其实她早就猜着了。”贾母为她过生日,她就专拣老年人“依喜老说事”贾母“龙大悦。真是工于心计,特别二十七潇管扑蝶中,窃听到小环们的私诺,她悲:“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没趣,躲避不及之下,使“金蝉脱壳”法,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呢……不动声色间,黛玉成了众知之地,就这样无中生有把罪过推在别人身上,这可能不仅仅是工于心计,而且有点诡计多端了。
   这么一个伪善冷酷的人,又充当了封建道德的辩护士,当金钏被王夫人逼得投井自杀后,连宝钗--袭人都不觉流下泪来,王夫人也心有不安,可宝钗却说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或在井傍边玩,失了脚掉下去的,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又说姨娘不劳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多么精明的辩词!多么得体的劝慰!尤其尤三姐自杀,柳湘连出嫁时,薛姨妈因柳湘连救过薛蟠的命曾叹息“她却说薛蟠有泪痕,唯独宝钗并不在意,说他们前生命定。多么冷酷无情,简直让人心寒”
  
   殉情者与殉道者为爱情献身
   在爱情上,黛玉以心相许,真诚。宝钗却不露痕迹,真心为婚姻奔忙。黛玉、宝钗都以宝玉为中心,实质上是通部情案,必从万兄挂号,黛玉和宝玉真心相爱,心心相印。不畏人言,为知已捧出一颗赤诚之心,得知已之情后就放心了,唯求两人真诚相爱就已足够。

共 28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而宝黛所处的时代背景,命运却由不得她们自己把握。作者对宝黛的个性有自己的理解,可见用心之作。【编辑:梅暗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05031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暗香        2010-05-29 01:14:21
  有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而宝黛所处的时代背景,命运却由不得她们自己把握。作者对宝黛的个性有自己的理解,可见用心之作。
   另:文中的“第一”,(一)(1)等,在文中没有任何意义,故取掉。见谅。
爱哭爱笑,爱静爱闹。
2 楼        文友:铁禾        2010-06-01 23:14:00
  四大名著,读后收益相当的 多,也受影响,这就是 名著蕴涵的能量~
铁禾
3 楼        文友:秋风向晚        2010-06-07 21:58:24
  又是一篇红楼的细解。但凡深府之人,因其位而左右关系,因其个性而命运多舛,这并不足奇。宝钗和黛玉性格不同,出身不同,自然命运便也不同。其实这其中并无明显的对错,地位身份使然。只是读后往往掩卷叹息,红楼之中,有多少女子沉沦,有多少爱情虚伪,有多少缘定终身?问好作者。
从原来的《红袖添香》搬运过来作为收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