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光阴•盛开•暗花(第九章)

  光阴•盛开•暗花(第九章)


作者:张学璞 秀才,104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85发表时间:2008-11-20 20:13:33

第九章
  
   又是一年冬天。
   天冷的要命,在人们的印象里,这个冬天比以往每个冬天都冷。
   在这一年里,杜良家的生活明显的好了起来。金楠的工资涨了不少。孩子们除了晓青上初中以外,其他三个还再读小学。而且全部减免学费,换一种说法就是,只有大女儿还再花钱。杜良在镇里砖厂上班,工资用来还债,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生活水平渐渐成上涨趋势。
   就像杜良最信奉的一句话: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这一年里,杜良一家过得很平淡,而平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了。吃饭、上学、劳动等,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他们也尽情的享受着平淡但真实的幸福。
   可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命运一样,变幻莫测,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村子里的人们,都有一种病,就是“红眼病”。这里所说的红眼病,不是眼睛上长的那种病,而是嫉妒。只要你比他过得好,他就会嫉妒你,然后由嫉妒演变成恨,然后开始算计你。总之使你不得安生。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当别人比你强很多倍时,你就会崇拜他;当他只比你高一点时,你就会不服气,千方百计的诋毁他。
   的确,诚然如此。然而,刘三混正是这样一种人。当他看到杜良家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的心比刀割还难受,他想起春天里受杜良的那场侮辱,更是咬牙切齿的恨。所以他决定报复!
   村子里的地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动了,而动地呢,就是把村子里所有的土地,包括枣树在内,重新调整一下,然后再按好坏几等份分给村民们。
   刘三混认为杜良家之所以一天比一天好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家的枣树。他认为杜良家的枣树和土地分的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只要把他家的枣树和土地重新分一下,他就完蛋了。然而,动地是全村的事,所以要想动地,必须征得大部分村民的同意。
   吃过晚饭,刘三混就来到老村支书家。他已经琢磨好了,这些年老村支书一直想动地,因为他有两个孙女还是“黑人”——没有地。
   “有人吗?”刘三混的脚刚刚踏进院子里就喊道。
   没有人应声。
   “有没有人呀?”刘三混把声音提高了一倍。
   “谁呀?”这回屋子里有人说话。
   “是我,三混。”
   “你来干吗呀?有什么事吗?”
   “老村支书在家吗?我找他商量点事。”
   “我爹不在家,他出去了,有事明天再说吧。”
   “……”
   刘三混吃了闭门羹,他在院子里吐了一口唾沫,说:“那我明天再来。”说完就走出去了。
  
   “看看刘三混走了吗?”老村支书指示儿子说。
   儿子不情愿的到院子里向四处望了望,回到屋里,说:“爹,你躲他干吗?咱们又不是怕他。”
   “你知道什么,刘三混是什么人爹最清楚,准没好事,有好事他也找不到咱。”老村支书瞪了儿子一眼说,“吃饭,等明天他来了再说。”
  
   第二天,天刚刚擦黑的时候,刘三混又来老村支书家了。这回,老村支书没有躲开,他想看看刘三混究竟想干些什么。
   入座,端茶,一切就绪。
   “您看咱们村儿有些年没有动地了,是不是……”刘三混直奔主题,挑明来意。
   “怎么?你的意思是……”老村支书打哈哈说。
   “我,我想再动一次地。”刘三混在心里骂道,“这老狐狸,还跟我来这一套,谁还不知道谁呀。”
   “地不是你想动就能动的,还得跟乡亲们说。”老村支书拉着官腔说。
   “只要您老有这个意思,其余的事情您就甭管了。”刘三混不怀好意的笑了两声说。
   “行吗?”老村支书有些动心。
   “没问题,不用您老出面,我只是要借一下您老的威望。”
   “我考虑考虑。”老村支书有点迟疑,他拿不定主意。
   “爷爷。”就在这时,老村支书的孙女叫了他一声。
   老村支书看了孙女一眼,眉头一皱,狠狠心说:“就这么定了,但你要记住,我什么都不知道。”
   “对,您老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哈哈……”刘三混得意的笑着说。
   “对,没我什么事。”老村支书也十分得意的笑。
   一场交易就这样在黑暗中形成了。
   刘三混从老村支书家里出来并没有回家,他径直去了杜良大哥的三儿子——杜破家里。杜破是村里的会计。那次村里竞选的时候是杜良帮他跑关系、拉票数,他才得以当选的。然而,他和刘三混一样,忘恩负义,无恶不作。他有两个哥哥,大哥——杜吉,二哥——杜肆。他们兄弟三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败类。一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狂叫的疯狗马上就变得比猫还乖。这样说的确有些夸张,但也有一定的根据。记得有一次,两条饿狗在一块争食吃,杜破见了,他大喝一声,吓的两条饿狗立刻没了影踪。
   刘三混到杜破家的时候,杜破正在看电视,见他进来,忙招呼入座。坐下后,杜破说:“无事不登三宝店,说吧,一定有什么事。”
   刘三混干笑两声,说:“我就知道瞒不过你的眼睛,你的眼睛简直是火眼金睛,比孙悟空……”
   “马屁少拍,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杜破打断他的话说。
   “好。那我就说了,我找你是想让你帮我一个忙。”刘三混嬉皮笑脸的说,“我想动地。”
   “为什么?咋啦,这不是好好的吗?”
   “好是好,可是……”
   “可是什么?你说呀。”
   “我想把你叔——杜良整整。”
   “为吗呀?他可不是好整的,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知道,可我咽不下这口气。”
   “春天的事明明是你老婆的不对呀,你是不是还没有吃够他的亏呀?”
   “总之,我就是要他不得好过。你不是也挺嫉恨他的吗?我听人说,你向他借钱,他没有借给你。”
   “你听谁说的?”杜破听刘三混提起这事儿,脸上挂不住了。
   “没听谁说,这事没几个人知道。”刘三混奸笑着说,“你想清楚了,别错过这个机会。凭什么他杜良的枣树就结那么多枣,他的枣能卖个好价钱。”
   “我考虑考虑,过两天答复你。”
   “那你要快点,我可等不及。”说着刘三混站起身来,拍拍杜破的肩膀,把嘴凑到他的耳边说:“天赐良机呀,你可别糊涂。”
   说完,刘三混特别有深意的看了杜破一眼,哈哈笑了几声,说:“过两天我再来。”
   望着刘三混融入夜色的身影,杜破骂了一句“毒蝎子”就进屋去了。
  
   杜破到底还是答应了刘三混,嫉妒像毒蛇一样咬住了他的心。他也变的像毒蛇一样毒了。
   接下来,他们开始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们动地,短短的十几天里竟有大多数村民们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了。杜良早有耳闻,但他并没有动静,他既没有鼓动人们不要动地,又没有掺和到其中,他依然白天到砖厂打工,晚上回家辅导孩子们的功课,生活还是和往常一样,平淡真实且幸福。孩子们都很争气,门门功课都是全年级第一名,家里的债已经不是很多了,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日子,杜良和金楠脸上挂起了笑容,要不是后来杜良出了车祸,花了一些钱,不然早就富裕的流油了。
  
   俗话说,饭饱思淫欲。这话一点不假。杜良记得自己小时候,邻居之间很和睦,就连整个村子的村民也很友爱,大家在一起干活,一起吃饭,整日整夜的劳作,从来不去想害什么人。可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的思想却落后了,村子里一下子变的复杂起来,变的陌生的让人不敢靠近。
   村里的地最终还是动了,动地那天杜良没有去砖厂上班。他要看看他们这伙人怎样调整这些土地和枣树,怎样整自己。
   分地开始了。
   首先一家派一个代表抓阄,抓到那里的土地那里就归谁。村民们没有谦让,争先恐后的抓起来,但谁也不先打开。杜良等他们抓完之后,随手拿起一个阄,打了开来。村民的眼睛马上直了,发出贪婪的光。杜良抓了全村位于村子中央最好的土地。
   “这次不算,重来。”刘三混想抵赖,他起哄说。
   “为啥不算,这可是大家看着的,如果要想反悔,门都没有,我看谁敢动。”杜良沉着嗓子说。
   吵闹的人群马上安静下来了。大家都静静地看着刘三混和杜良,过了一会,刘三混红着脸说:“好了好了,开始分枣树。”
   人群里发出讥笑的笑声。乱哄哄的场面又开始了。
   枣树分为头等、中等、三等。每等枣树抓一次阄。
   杜良似有神助,每次都是抓的全村最好的。村民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既羡慕又嫉妒。
   “还是人家杜良走时期。”一位驼背的老人说。
   “善有善报。”一位村民说。
   “瞧杜破、刘三混那俅样,还想整人家杜良呢”
   “身正不怕影斜。”
   “就是,就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村民们议论纷纷,杜破和刘三混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们原本想整杜良的,然而竟弄成了这样的结局,他们不但没有如愿,反而自己抓到了村里最差的土地和枣树。
   “十年以后,咱村还动地。”刘三混不甘心的对杜破说。
   杜破没有言语,耷拉着脑袋向家中走去,活生生像一个丧家犬。
   人群早就散了,只剩下刘三混还站在那里。
   “到底是那里出漏子了,好阄明明做了记号的呀。”刘三混自言自语的说。他想不明白。
   原来在抓阄以前,刘三混和杜破就在阄上做了记号,这件事只有他们两个知道,杜破利用自己是村会计的权利,偷偷地在阄上做了手脚,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村民争抢阄的时候把阄给弄乱了,结果好的全让杜良给抓到了。这就叫坏心没好报。
   大快人心,拍手称好。
   而刘三混呢,灰溜溜的向老村支书家中走去,面对他的将是老村支书的冷嘲热讽。
   然而,在那一刻,杜良在村子里又树立起了几个敌人,因为,村民们都有红眼病!!
   杜良做梦也想不到,十年后,正是因为动地这件事情,使得他和三哥竟然反目成仇。
  
   时间过得飞快,明明离过春节还有些日子,可一眨眼的工夫,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
   晚上,杜良家破天荒的做了一桌子好菜,金楠还破例买了一瓶子文最爱喝的红葡萄酒。吃饭的时候,杜良说话了。
   他说:“明天,你们又大一岁了,夏天的时候晓兰也该读初中了。你们都懂事了,也应该知道能有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了。晓青,你是大姐,你先说,为什么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晓青毕竟是初中生,她略一沉吟,说:“一是党的领导好,当然更重要的是咱们全家的努力劳动。”
   杜良点了点头,说:“你说的很对,晓兰,你说说看。”
   “我同意大姐的看法,关键是靠自己的努力。”晓兰瞅了杜良一眼,笑着说。
   “你呢?子龙,该你说了。”
   “吃饭吧,菜都凉了。孩子们知道就行了。”金楠瞪了丈夫一眼,堆着满脸的笑容说。
   “不行,说了再吃也不迟。”杜良坚持说。
   “我认为是咱们家人好,塌实,能吃苦。”子龙不慌不忙的说。
   “对,全家齐心,其利断金。”子文接过话茬说。
   杜良满意的笑了一声,说:“来,吃饭了。你们要记住,做人是根本。”
   几个孩子用力点点头,这些年来,他们已经知道了不少。
  
   大年初一早上,杜良他们家传来欢快的笑声。原来是,他们家里在照全家福。这是孩子们长这么大以来的第一张全家福,杜良笑的很开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他们心中,生活会越来越美好,他们对将来充满了信心。
   杜子文记得大姐——晓青刚刚上初中时的情景。那时家里很穷,为了方便大女儿中午不回家,杜良给她买了一箱子方便面。那是子文第一次见到方便面。金楠把那一箱子方便面藏在柜子里,每天中午只给晓青一袋,晓青舍不得吃,晚上放学回家后,偷偷地留给弟弟妹妹吃。子文觉得方便面特别好吃,他觉得爹不公平,甚至在心底里偷偷地埋怨过他。他想,我一定要考上初中,我也要爹给我买方便面吃。后来子文上初中之后,一直吃了三年的方便面,竟然把他给吃腻了。现在子文很少吃方便面,上了大学之后,就在也不吃了。每当他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就觉得特别难受,然而,那时能够吃上方便面竟是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习的动力。
   他还记得,当爹在砖场打工挣到第一笔钱时,买回来了一斤大虾。娘把虾榨熟后,放在桌子上,不一会时间盘子就见了底,那是迄今为止,子文吃过的最好吃的虾。那时吃一顿虾竟让他幸福回味了好一阵子。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当冬天的身影刚刚离去,春姑娘就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
   杜良家里栽满了桃树。春风刮红了桃花,站在院子中央,仿佛是站在桃花的世界。子文静静地盯着眼前的一切,竟然生出些须感慨。自己真的就这么长大了么?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是真的吗?
  
  

共 48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改革时出生的人,能把改革后的农村写得如此传神而富有生气,真是难得。杜量“家人好,塌实,能吃苦”,日子节节高,写出当初中国人原始进取心态,而今,这种进取心态正是当代中国所最匮乏的,多的是浮躁和暴富。学习。[编辑:燕麦乡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麦乡人        2008-11-20 20:16:55
  也愿中国的农村,好好走向新生。
在祖国开花的季节里,有我放飞的思绪和风筝。
2 楼        文友:范失晃        2015-09-12 18:29:54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