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众神殿堂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散文】岁月吟唱的采莲谣

精品 【散文】岁月吟唱的采莲谣


作者:心的浪子 秀才,292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17发表时间:2010-06-29 10:05:26

我爱莲花,喜欢她出水亭亭玉立的无欲无求、了无牵挂的清雅、明澈,倾仰她出污泥而不染,临风淡淡香的高洁。生活中,喝一碗甜软的冰糖莲米汤也是我的美嗜。
   这个烈日炎炎的午间,经过小区门口,候车棚炙白的阴影里,面路而坐的是个叫卖莲蓬的农家女子,几绺汗湿的头发紧黏着额头。见我走过,她寂寞的眼里亮起一丝期待,料想那样的目光也不知投向过多少行人,可惜并非行人都是她的买主。我停下脚步,看到竹筐里绿衣之中渐次饱满的莲米清净纯美,与她聊这莲蓬的来路,她告诉我这是来自团湖的新鲜莲蓬。时光过得真快,又到了团湖莲蓬收获的季节。团湖的莲蓬,自然让我感到亲切,我成全了她的生意,买了两袋莲子。
   团湖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目前东南亚集中成片面积最大的自然荷花产区。前年秋初,我参加岳阳新闻网组织的团湖荷花公园采风活动,着实让我领略了荷花的盛宴。站在荷风台上弥望,四面都是青霭。远处湖岸高高低低的杨柳,树色一例阴青阴青的,乍看像一溜青雾;一湖碧荷密密匝匝肩并肩地挨着,凝成无边无界的沁人绿波,由近向远,由浓渐淡,娇嫩欲滴;绿盈盈的叶上朵朵莲花亭亭玉立,清冷孤绝。清风掠过,淡香飘来,带来一片凉爽热情!游人啧啧赞叹,有的用画笔,有的用相机,希望能找到自己心目中最美丽的一角,留下一个不会磨灭的影像。文友们或独立赏荷桥、身倚靠爱莲亭凭栏眺望,或隐没青碧中轻手抚摸荷瓣,高吟浅唱着古人的诗句,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情韵。若在有月的晚上,烟水苍茫,另有一番妙意,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睡地躺在观荷亭的藤椅上,身心浸润地淡淡的荷香里,听着汩汩的湖波与不知何方来的笛声,真会教你忘了身在何处。
   我来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很多人看来采莲是一件很浪漫的活儿,朱自清在《荷塘月色》写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朱老先生也把采莲当成嬉游的光景,有趣的事了。
   其实不然,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是湖乡农民忙碌的时候,老老少少全到湖里去采莲蓬。莲湖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肪,湖乡农民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话的莲蓬。采莲的时间是清早太阳出水与日头落水的的时候。晨雾乍散或晚霞斜照,采莲人换上褴褛邋遢的衣裳,背着箩筐,或摇小船荡入湖的深处,或赤脚涉进近湖的的烂泥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个个摘下来,放在箩筐里。这时候景色最美,天空飘起彩色云锦,薄薄的青雾笼罩湖面,深幽如梦幻,采莲船在荷丛出没,碧湖红荷、天光水色浑然一体。这些大自然绘出的美丽图画是给悠闲人欣赏的,辛勤的采莲人不缺宁静明媚的景色,他们的想法是多收获多赚点钱好过日子。对于我们这些对着莲花美姿感叹呻吟,把采莲光景看成浪漫猎艳的城里人,难以知道莲乡的人家是怎样辛苦养植一湖莲,使它开花结果。
   莲蓬采回后,一家老小齐动手忙着加工。先挖出里面莲蓬的莲子,用右拇指和食指捏住莲子,用门牙咬住莲子顶端软壳,手稍用劲往前上方推,撕尽莲壳,稍用劲抹去两层红色表皮,“咣咚”一声,晶莹洁白的莲子落到了装清水的盆子,再用竹签或小铁丝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偷不得一粒懒。苦苦的莲心提神、降火,是一味好中药,洁白的莲子可以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这里做莲子生意的人不少,几乎家家都“提篮子”。这里的鲜莲米饱满、白嫩、清甜,游人在柳荫下现买,现剥,现吃,谈着笑着,好热闹的。进入农家,莲乡子民会做出清香扑鼻的荷叶粑粑,端出满满一碗的荷包蛋。七月中元节祭祖,后人要敬先人粒粒饱满的莲蓬,寓意子孙发达。每逢喜庆的宴席,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冰糖莲子”总少不了。
   我是一个忧郁性格的人,欣赏团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美时,总是觉得一湖的莲花那美带给我的是一种凄美的感觉。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因洁而尊,而她的生长地是一片烂泞淤泥。莲梗长满了刺,湖里有血吸虫和蚂蟥。我的老家是湘北湘莲之乡,小时候,到老家与夭叔去湖里摘莲蓬,只在湖泥里折腾了一上午,腿上被蚂蟥叮得血淋淋,全身被荷梗划出一条条横七竖八的血痕,可恶的血吸虫也趁机悄悄地在我的身体内安了家。夭叔早早去逝了,他长年在湖里养植湘莲,被可恶的血吸虫夺去了生命。采莲光景在世人们看来是农民耕作中最美丽的最有诗意景观,可是他们耕作的辛劳和莲米一样,面子上光鲜心里却是清苦的。
   “自蒻蔤而节节生茎,生叶,生花,生藕,由菡萏而生蕊,生药,生薏。”这世间最美丽的生命的进程,怎么少得了种莲人的辛勤养植、呵护呢?荷花老了结籽就成了不漂亮的莲蓬了,这也像人生一个轮回。荷花妖艳时正是风华茂青春的少女,靓丽、清纯,所以文人骚客的心中和笔下多为荷;莲花是经受岁月风霜的磨难,沾染了生活的辛苦,容貌憔悴少艳颜的中年女子,但却是种莲人的期盼。想起来以前欣赏莲花,实际那是荷,是没的品出韵味来的莲花。细究,与荷花是一种面缘,与莲花却是心缘。多年来,我只是知道冰糖莲子好喝,早忘记了一碗莲子汤里,有多少血汗和辛劳,想起来心里有说不出的愧疚。
   黄昏,采莲人背着满筐莲蓬从湖里爬到岸上,担着满筐的收获,匆匆忙忙踏上回家的路。晚霞斜照,波光潋滟,湖里莲花一丛一丛的依然十分炫丽。我想起了“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此时,我不是有了雅性,因为寒风凛冽、荷残得瑟时,该是湖乡农民下湖挖老藕养护湖田的时候了,用沧桑岁月的辛劳和血汗吟唱着来年的采莲谣。

共 23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见过不少写莲的作品,或唯美高洁或情趣怏然,都没有这篇散文展现出如此朴实无华的劳动之美。作者看似写莲,其实是在写辛勤劳作热爱生活的采莲人,即使采莲的工作充满了辛劳和汗水,他们却依然能够唱着悠然的歌谣,在忙碌中自有一番生活情趣。读来让人对采莲这一风雅之事有了更朴实的生活认知,难免要叹上一句,劳动者才是最美的。——月无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10-06-29 12:10:58
  爱莲,爱它什么?梁元帝的赋,朱自清的诗可算是诗文中的上品,还有无数看过未看过的佳作,把莲的美姿、神韵乃至高洁的品格写得出神入化,而对采莲人的辛劳则写得不多。本文也写了荷塘的美景,但通过卖莲子的女子期待的眼神,到采莲挖藕的艰辛,剥莲的繁琐乃至夭叔的早逝等情节的着墨描述,反映了世事的艰辛,采撷丰收之果的不易。好一曲岁月吟唱的采莲谣!
喜怒哀乐,人生百味皆成文。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
2 楼        文友:易江河        2010-06-29 12:25:28
  如果说这个社会是病态的是污浊的,那么劳动者何尝不是健康的美丽的莲花和莲子呢,纯粹的劳动者是健康是美丽是纯净,不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也不是任何伟大的人和事的工具。岁月吟唱的采莲谣,这样纯粹的歌谣,这样纯粹的劳动者,在现实的生活,在虚拟的网络,吾谁与归?!一点读后感问好作者!
日月经天,江河纬地,参赞天地之化育,体行亘古之大道。
3 楼        文友:        2010-06-29 13:59:19
  自然朴实,不蔓不枝。
4 楼        文友:江南雨竹        2010-06-30 08:40:13
  莲之亭亭,扬扬其芳,不配而采,与莲何伤。生茎、生叶、生花、生藕,人世间的轮回,莫不如莲,我们在品味莲子的醇香的时候,是不是如品味一个清丽的中年女子,虽经历岁月风霜的磨砺,却恒久弥香、越发美丽端庄、耐人寻味了。
永远的绿色
5 楼        文友:潇潇夜雨        2010-06-30 11:04:46
  一碗冰糖莲子汤,蕴含多少艰辛,多少汗水。湖乡人民辛勤劳作这道靓丽的风景被作者渲染的更引人入胜。歌唱生活,歌唱劳动,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品出人生各种滋味。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中每一道靓丽风景。
文学爱好者
6 楼        文友:十月立冬        2010-06-30 11:10:12
  读字,身体里和心里由远及近轻缓地唱着一曲歌谣,那是岁月的歌,在血管里流淌着,不急不缓……
7 楼        文友:秋风向晚        2010-06-30 18:58:09
  好文字自会让人驻足,许是出生在农村的缘故,抑或本和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所以特钟爱于这篇文字。作者在表面上似在写莲,写莲的美丽和高洁,实际是以莲喻人啊。莲,一种农村常见的植物,在夏天你可以看到她的风姿绰约,莲叶青青,文人多以咏之。但相对以莲的果实为生的莲农,似乎这些高雅之言我们吟诵起来就有了一些病态之美。谁能真正的去认知农人的辛劳呢?我们在喝着美味的莲子羹时,谁又知道它的里面隐含了多少汗滴?如果说莲的盛开像水乡的姑娘一样甜美,那么莲的果实期便如莲乡的农人沧桑饱满了。问好作者。
从原来的《红袖添香》搬运过来作为收存。
8 楼        文友:喵呜        2010-07-01 14:11:22
  此文的特点在于呈现了事物的两面性,使得主题有了明暗交错的厚度。文人墨客的浪漫背后隐匿着的种莲人的艰辛。高雅的意境没有脱离现实的根茎。文笔写意,墨色饱满,内涵具有生活的浓缩和凝聚。
9 楼        文友:小翎子        2010-07-03 13:04:00
  来学习啦。
从今日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0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0-07-04 12:04:28
  古往今来,“莲”一直是文人墨客不少赞美的。宋朝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字多半为赞美其高洁,优雅……而作者这篇在咏莲的同时也写出了采莲人的辛勤劳作。文笔饱满,令人不厌。欣赏并问好作者!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