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一路车(一)

精品 一路车(一) ——第一部分 一路车


作者:夜冬风 童生,70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48发表时间:2010-08-25 16:50:53
摘要:写的是一群中学生的故事。以主人公风的中学经历为小说主线。从考入高中到经历高考,人生处于一个特殊状态。反映了部分(我不能说我的作品能放映的是全部)学生的生活以及精神状态。也从一个侧面抨击了当今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身心伤害。 文章既是虚构的小说,更是真实的回忆录。我想,读者中一定有很多人现在或曾经是学生。都经历过读书升学的生活。其中有过很多悲喜笑泪。 小说第一部分,主要写主人公高风初中毕业的情节。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的消失过去。
  
   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三毛《雨季不再来》
  
   很遗憾,三毛的那本《雨季不再来》没有看完,就还给了同学。只记住了那么几句话。
  
   到底是应试教育错了,还是我们这群高中生不够成熟?中国的应试教育需要改革吗?如果需要改革,又该怎样改革?就个人而言,我们该不该参加高考?
  
   这部小说,是为怀念已经逝去了的中学时光而写的。所以,情节难免与现实中的事情有所相同。希望大家不要计较太多。小说毕竟还是小说,不等于纪实文章。写小说的一个最主要目的就是记下自己的青春痕迹。中学时期的学生,大多还不满二十岁吧。说幼稚,但毕竟还是略懂人生;说成熟吧,但又弄不清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想,我自己可能是过于敏感,过于在意生活,过于在意顺便的人和事,所以在矛盾和茫然中,一笔笔记下了这其中的过程。中学时期写下的日记都有好几本。现在,我在写小说的时候,总一遍遍地翻看。小说的一些情节可能太琐碎,读者会感到厌烦。
  
   写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目的是抨击当今的应试教育。我不是想炒作,更不是无病而呻。我不知道,别人对中学(尤其是高中)时期的生活有着怎样的看法;但我无法骗我自己,我感到痛苦,感到压抑。这是真的。我明白,生活之中有苦难,人生不可能完美。但我一直很怀疑当今的应试教育。它给我究竟带来了什么?在这里,就没必要大发议论了,也不需举什么例子。我在小说里写得很清楚。也许,小说有的地方带刺。希望大家理解。我不是在发泄恨意,不是在恶意中伤某人。所以,我在小说很多地方用了XX代替人名和地名。当然,我也承认,高中生活也有想多欢乐和感动。我把这个邪也一同写进了小说。
  
   在我看来,写作的第一要素就是“真”。我承认,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内容深刻的作品——包括我自己;但每个人都能够写出“真”的文字。我也不想说,我写这些有什么样的意义,有什么样的价值。我想说的是,我的文字是有感而发的。高中三年,是痛苦茫然的三年,我不想粉饰什么。在重点班里,我没有成为考试天才,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没有成为排进班上前几名,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经过高三这更加痛苦的一年,我总算勉强过关。一次次月考、全市联考,以及无数张理科综合英语数学试卷这些都让我感到很苦闷很煎熬。这是小说中写的。这也是我的现实处境。现在我还在想,自己当初进了重点班却没有成为班上的尖子生,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但我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我不想再经历一次高中生活。决不!我也并不否认,高中三年的确有一些快乐,有一些珍贵的记忆。毕竟那是真实的生活。高中三年,带给我的多是失落,多是悲哀,多是抑郁。我不是生活的悲观者,我热爱生活,我珍惜自己的生命,我很肯定我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我同样恨高中三年的一些人和事。恨当今的应试教育。如果我没有经历高考,甚至连高中有没有考上,我现在就不会写这样的小说了。可现实是,我考上了高中,并且进了学校的重点班。小说里写的事情,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我的真实经历或者所见所闻。虽然一些情节和人物是虚构,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胡言乱语。
  
   小说中也许有我和其他人的影子。但小说毕竟是虚构的,所以读者们请勿对号入座。小说里的人物,事情发生的时间,与现实都有很大的出入。
  
   早在高中时期就想写了。可没时间。再过三五年,我的生活状态会发生更大的变化,也许记忆也会失真。所以我现在赶紧记下来,用文字记下来。
  
   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已经高中毕业,上了大一。一位笔友说,上了大二之后,记忆有些模糊,写作进度有些慢。其实我也怕记忆模糊,所以赶着把小说写完。所以许多地方还需要修改。但我想,时间越久,感情和思想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同于过去。时间是最好的药剂,会平息想多痛苦和欢乐。也许等我大学毕业之后,我已经不再如现在这样敏感,不再如现在这样对高中的事情“耿耿于怀”。
  
   再次说明,请勿对号入座。
  
   第一部分一路车
   第一章一路车--引子
   一路车的终点站是县一中——省示范性高级中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为一中是县里唯一一所省级重点高中。每年,县高考状元都出自该校。一中就是县里面的“清华”,是县里许多初三学生的梦中学堂。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地进入一中。
   一路车的起点站则是高风初中毕业的学校——英山中学。这是一所平常的初级中学。除了学校周围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一路车的起点站具体在哪。全县有太多的初中学校,谁会在乎其中很平常的一所呢?
   学校里大多的老师和学生,都得坐这一路车去学校。很多学生在三年之后还有可能坐着一路车去一中。当然,这是后话。
   高风说他自己只有两次坐一路车的经历。不多不少,只有两次。原本,还有更多的机会。可是最后因为各种原因,第三次乘坐一路车的意愿没能实现。
   说实在的,一路车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县里还有另一趟公交车,三路车。三路车行程更远,但价格同样是一元。和其他同学不同,高风是乘坐三路车去学校。因为三路车正好经过他家。不过在平时,高风都是骑自行车去学校,这也花不了多少时间。高风总觉得,三路车坐起来更舒服。这倒不是因为吃不到葡萄就说酸。三路车是崭新的,座位干净舒适。而那一路车,则像个老头,走路很不稳当。只是一路车沾了县一中的光,变得更有名。
   其实,该记住的,不应该是县城某一趟公交车。这没有多大的意义。
   高风有时候也在想,自己是不是遗忘了某一次乘坐一路车的经历呢?但是高风搜遍脑中的每一个角落,还是找不到一点痕迹。自己也许早就忘记了这些小事。现在,连自己第一天入学的情形也只记得一个大概。那天天气很好,晴朗。心情有些激动。碰到了班主任,也就是把班上语文成绩教成NO1(可惜是倒数)的万老师。感觉中学的书本太多,好沉重。此外的许多细节都记不起来了。三年来,大脑里堆积了好多的公式、单词和词句,把许多日常记忆都给挤掉了。中考之后,大脑却是一片空白,丢失的数据无法再修复。所以到现在,大脑无法启动许多小小的记忆程序。
  
   第二章中考--第二次坐一路车
   六月十八、十九号,全市举行初中毕业会考,以每个县(区)为考试单位。县里面将中考考场分为两种。一种是保苗生考场,考试地点设在县一中。所谓的保苗生,就是在中考之前经过层层选拔出的“种子号”学生。只有他们才有机会进入中考前两百强。英山中学一共有四百多名毕业生,经过四轮淘汰之后,只剩下五十名不到的保苗生。保苗生考场的条件更好,有利于考生发挥;但同时考场纪律更严格。其他的大多数考生只能作为非保苗生在镇一校考试。他们不是没有升学机会,只是机会很少。另外,非保苗生考场纪律相对宽松,“意外”随时可能发生。
   高风毫无压力地进入了保苗生的行列。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这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全校四十几个保苗生都有坐在一路车上,一步步向一中靠近。他们的心情都有些复杂。胖子汤开玩笑说:“搞不好,这就是我最后一次坐一路车了。”
   “别担心。你完全可以考上县一中。”高风说。
   “你不要笑话我。考试这事情,谁能说得准啊。我们的成绩都不是很稳定,更不是格外地拔尖。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虽然我们在班上在学校名列前茅,但在全县就不晓得排哪一号去了。”
   “我们还是自信一点吧。别想这些。我们只要把自己水平发挥出来就好了。你什么时候变得很悲观啦。我们要是正常发挥,至少可以考上三中。至于能不能上一中,就看造化了。”
   胖子汤笑了笑,说:“我不是悲观,说说而已。有些事情,我还是想不通。为什么县城里的学生只要考进前五、六百名就可以进一中,而我们非得考进前两百名才行啊?凭什么啊!?这不公平啊。这是什么考试政策啊。”
   “你还在为这事纠结。是很不公平。分明就是歧视我们。大家都想进县一中,但是机会有限。其实应该让我们公平地竞争这有限的机会。我们现在只能努力地读书。我们还是调整好心态吧。我想,我只要英语拿到A,我就可以考上一中。”
   “别紧张啊。哈哈。到时候写字手不要发抖哦!”
   手发抖,这是夸张的说法。中考的题目不会太难。因为出题者还得照顾更多的非保苗生。两天过去,中考结束,大家还是坐着一路车返回到学校。
   班主任只会放空话。本来,应该在中考之前举行一次毕业晚会,但班主任不答应,说这样会影响大家考试心态。因此晚会就推迟到考试之后再举行。可是考试之后,他一句话也没说。更没有召集大家聚集到一起。
   十六号,为了让学生作好迎考准备,学校已经停课。那天,大家一起唱了好几首歌。尤其是那首《一路顺风》的老歌,大家竟然反复地唱了三遍。一些女生更是哭湿了眼。作为班长,高风到讲台上说了一些。以前,每次开班会的时候,他都可以大胆自然地说上很多话,甚至不用打腹稿。考试前几天,他原本早就准备了很多的话,可到了讲台,思绪却全乱了。三年寒窗生活,他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最后,只是断断续续地说了些话,作为临别赠言。
   中考这几天,高风一心专注于考试,没有去想其他的事情。只是,从一路车下来之后,他才发现,初中生活一切已经结束。
  
   日记
   2006年6月19号
   中考结束了。可以暂时地松了一口气。这几天的日记都没有写。我怕影响了心态。
   我没有想到,会是一个这样的结局。昨天,我因为他们偷看我的日记而吵了一架。他们也许不是有意的,可能并不知道那是我的日记本。可是我没想到他们看了之后还故意在我面前把日记内容读了出来。我当时真的很生气,险些动手。我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我不想和大家弄破关系,尤其是在最后一两天里。我们都是一群“书呆子”(一些人给我们的外号),一起埋头苦读了三年,关系一直很好。事后,我们都是闷闷不语,各自看自己的考试资料。这件事还不至于影响到中考。会不会影响我们以后的同学关系呢?我也不知道。以后,我们还能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吗?以后还会有联系吗?
   以后我们还能不能见面,还很难说。真是疏忽,竟然忘了留下全班同学的联系方式。原本打算在搞毕业晚会再写也不迟。可是班主任说到做不到,考后把学生送回去就万事大吉。太不负责任了。
   和许多学生一样,毕业之后我也会感到不舍。而另一方面,则是在预想高中的生活。说一点也不担心中考的成绩,那是在骗人,更是在骗自己。如果没有考上一中,自己心里会感到失落吗?

共 42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既然题目叫一路车,引子便交待了一路车的情况。“很少有人知道一路车的起点站具体在哪”中“终点站”改为“起点站”对吧?原来是一一群初中生乘一路车参加中考。班长高风和胖子汤们保苗生的形象,不负责任的班主任的形象,高风的心理活动、高风的日记,都写得栩栩如生。这让我想起初中时的情景。问好作者![编辑:未名书屋屋主]【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10-08-25 19:00:19
  到底是应试教育错了,还是我们这群中学生错了?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吗?如果需要应怎样改革?这是当今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一位刚刚经历过来的大学生,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诉诸笔端,难能可贵!个中的苦衷,值得我们沉思。
喜怒哀乐,人生百味皆成文。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