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白夜

绝品 白夜


作者:耕天耘地 进士,975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715发表时间:2010-08-25 21:20:47
摘要:在较高纬度的无极昼夜或非极昼夜,当地夏季白昼较长,夜较短,由于散射作用,在日落之后和黎明之前的时间段天依然明亮,这种现象称作白夜。当人身处生活的浓黑中,心中却装着永恒的光明;当微末的生命用羸弱的灵魂照亮生活的长夜,那便是人生的白夜

白夜 在较高纬度的无极昼夜或非极昼夜,当地夏季白昼较长,夜较短,由于散射作用,在日落之后和黎明之前的时间段天依然明亮,这种现象称作白夜。当人身处生活的浓黑中,心中却装着永恒的光明;当微末的生命用羸弱的灵魂照亮生活的长夜,那便是人生的白夜。——作者手记
  
   一
   夜幕降临的时候,村子东头响起节奏感极强的锣鼓声。时而激越昂扬,时而舒缓低徊,透露出强烈的感召力。在这个夏日酷热的傍晚,知了不鸣,鸡鸭不叫,狗猫无声。唯有那肆无忌惮的锣鼓声,传递着强烈的穿透力。
   附近大队的文艺宣传队来这个村子友情演出,这在闭塞的小村,无疑是盛大的节日。人民公社时期,农民们被冠以一个新的称呼——人民公社社员。这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群体,以其纯朴、善良和狡黠,永远不倒地生活在这个东方古大陆上。
   锣鼓声召唤着劳累一天的社员们,他们古铜色的脸上透着难得的欢愉,三三两两地走出麦草搭盖的门楣,循着锣鼓的声音云集。
   22岁的楚冰浑身散发着年轻女子逼人的青春气息,收拾好了院落,拍打一下挂着补丁的上衣,冲着赶小鸡进笼的寡母招呼一声:“娘,我去了。”
   楚母低低地应了一声:“嗯。”
   脚下的村路并不平坦,时而有小石子硌在脚板上,千层底的布鞋恪尽职守地替楚冰抵挡着石子的骚扰,使她的脚步轻快而灵动。
   两盏大汽灯将雪白的光照射在用黄土堆起的高台上,台下早已聚集黑压压的社员,期盼的目光聚焦在明晃晃如白昼的台子上。
   今晚上演的剧目是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在大戏开场前有两个小节目,称为小帽。
   报幕员用蹩脚的带着强烈皖北方言色彩的普通话开场:“干部社员同志们,今晚为大家演出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首先请大家欣赏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演奏者扈坚强,二胡伴奏尚小清。”
   随着报幕员的声音,两个青年闪亮登场。演奏者扈坚强一米八0的大个子,身材瘦长,留寸头,眉毛被化妆师描得浓黑,手中一杆长笛,端口系着一只红色长穗,在夏风中微微飘荡。
   伴奏者尚小清个子不高,微胖,脸色白皙,右手攥着二胡,左手拎着一只小板凳。他这种白皙的面庞,在一群脸色或黝黑或古铜的社员们中间,显得鹤立鸡群。
   二人在台口站定,向台下深深鞠躬。然后,扈坚强站定丁字步,尚小清稍稍后退半步,坐在小登上,将二胡支在右腿上,二人相视同时点一下头,悠扬的笛声,在二胡的伴奏下戛然响起,飘向悠远的夜空。
   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由魏显忠创作于七十年代初期。它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喜气洋洋地运粮食的情景。结构为带引子的ABA三段体。引子的音乐形象十分鲜明,尚小清的二胡奏出快速而强烈的奔驰音型,扈坚强的笛子则用颤音奏出长音,紧接着又运用下历音和顿音的巧妙结合奏出的音型,一下子就把运粮车队来回奔忙,农民吆喝着赶马的热闹红火场面展现在听众面前。第一段是一个欢乐的小快板,四句体的歌调热情欢快,对答呼应的短句情趣生动活泼。突慢后转入对比性的中段。中段舒展而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充满着喜悦的情绪,抒发了乡亲们欢欣自豪的心情。这一主题在反复时的花簇节奏,使音乐增添了一种乐观、诙谐的色彩。再现乐段的情绪更加热烈奔放。最后在模仿马的欢嘶以后,笛子奏出高亢的歌调结束全曲。
   社员们对音乐不甚了了,对这曲精彩的笛子独奏反映淡漠,甚至有点反感,他们期盼着这两个故弄玄虚的小子赶快下去,期盼着大戏开场。
   楚冰也不懂音乐,弄不清台上两人卖力地弄出的响动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她被那个吹笛子的青年深深吸引,少女之心咚咚地狂跳不止。
   在楚冰眼里,扈坚强挺拔的身材消瘦甚至有点羸弱,雪白的的确凉上衣扎在蓝色的长裤里,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卓尔不群;暗黄色的面庞,显现出病态的憔悴。虽然随着欢乐的笛声氛围,他脸上必须表现出快乐的神色,用来配合乐曲的氛围,但是他的眼神却是忧郁的。这忧郁的眼神,一下子抓住了楚冰的心,她的心猛地疼了一下,随即有一种灼烧感从脸上传来。
   楚冰垂下眼帘,她想平静一下心绪,她对自己没来由的慌乱莫名其妙。然而,当她再抬起眼帘的时候,台上却消失了两个青年的踪影,只有那个扎着辫子的报幕员煞有介事,中规中矩地报幕:下一个节目,革命现代舞蹈《东方红》。
   失望的楚冰一下子失去了看节目的情绪,她被那个忧郁的眼神和病态的憔悴缠绕,她陷入无与伦比的烦躁中。长这么大她第一次感到心绪慌乱,第一次没有了姑娘的沉静,第一次深深牵挂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男人。她脸上的灼烧感伴着急促的心跳,将她紧紧包裹,她感到了难言的窒息,她想冲出这种窒息。但不可能,她徒劳地挣扎在这种窒息的包裹中,无奈地让灼烧和心跳不断地袭击自己。她感到了自己的无助。
   后台的布帘忽然猛地挑开,一杆红旗呼风唤雨般呼啦啦飘上空荡荡的舞台,挥舞这杆大旗的青年,白衬衫扎在蓝色长裤里,龙腾虎跃般绕台一周,手中的大旗风生水起,张扬着蓬勃气势。音乐骤起,五对青年男女在红旗的呼应下,从挑起的布帘后面鱼贯跃入舞台,舞姿夸张,充满张力,把《东方红》乐曲的主旨展示得淋漓尽致。
   扈坚强,楚冰心里惊呼一声,几乎把这三个字冲口喊出。她一下子冲出了那种窒息和灼烧的包裹,心里亮堂得如明灯照耀,情绪膨胀到极点。
   红旗在扈坚强手中翩若惊鸿,戏若游龙,辗转腾挪,引领着五对俊男靓女,把那极具时代特质的舞蹈挥洒到极致。
   在楚冰朦胧的记忆中,这种场面好像在哪里见过,是的,见过!到底在哪里呢?在哪里?她努力地搜索着自己的记忆。哦,对了,去年看电影,上映的是舞剧《红色娘子军》,那个美男子洪常青就是这样,挥舞着一杆红旗,带领着一群娘子军翩翩起舞。她不可能走进洪常青,但是今天,她看到了扈坚强,近在咫尺的英俊青年,酷似洪常青的各种造型,她的双眼被扈坚强手中的红旗映得彤红。
   对舞蹈一无所知的社员们被眼前的热闹调动起情绪,掌声猛然响起,急如暴风骤雨。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社员们此时的掌声,无疑是看出了热闹。
   在这如潮的掌声里,楚冰的掌声无疑是最热烈最真挚最发自内心了,她的手拍得发红而生疼,但她毫无收敛。
   舞蹈即将结束,扈坚强以一个跨越式舞步跃入舞台中央,然后再来一个集体造型亮相,这曲舞蹈便可以激越昂扬的收场。但是,当扈坚强跨入舞台中央的时候,他没有站定亮相,而是突然双膝跪地,摔倒在台上,游龙一般的红旗枯叶一样飘落于地。
   前台一片惊呼,后台一片惋惜。
   楚冰的心随着扈坚强的轰然倒下,瞬间停止跳动,脸上的灼伤感更猛烈地袭击她的痛感神经,好像是自己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一声长叹冲口而出:唉……!
   尚小清第一时间从后台狂奔到前台,抱起躺在地上的扈坚强,急匆匆跑回后台。
   台下的农人们没有像现在的观众那样吹口哨、鼓倒掌、喝倒彩,他们的淳朴善良让他们没有喝倒彩的意识,他们只是关切地相互询问:“咋啦?他这是咋啦?”
   楚冰失望之极,她毫无意识地随着人群跑到后台,看到躺在地上的扈坚强正被宣传队队长怒气冲冲地训斥:“让你逞能!我说啥来着?我说你不能再演这个舞蹈,你那腿不能撑起这个舞蹈了,你以为还是几年前啊,你不听,你看看,你把场子砸了,你这是给《东方红》抹黑!”
   在明亮的汽灯照耀下,扈坚强默默无语,一滴清泪慢慢溢出,流向耳根,蜡黄的脸上憔悴更深了。
   一种怜惜和心疼让楚冰有一种要走上前去,将他抱在怀里的冲动,眼泪不由自主地顺着面颊流到嘴角。她一扭身,急匆匆地跑回家去,扑倒在床上,她失声痛哭。
   母亲不在家,她在村东看戏没有回来,这让她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尽情发泄心中的失落。
   楚冰哭问:“扈坚强,你为啥在这个晚上走进我心里?”
   躺在后台的扈坚强此刻万念俱灰,他感到了生活的残酷和命运的无常。
   宣传队长睁着恼怒的大眼,冲围在扈坚强周围的宣传队员们怒吼:“看啥看,前台锣鼓家伙给我敲起来,《沙家浜》快快开戏,别让人看笑话!”
   咚咚锵锵的锣鼓声骤然响起,台下的观众从骚动中安静下来。
   尚小清默默地把扈坚强抱上平板车,在惨淡的月光下慢慢地走出村子,朝扈坚强居住的小村走去,身后传来了代替扈坚强饰演郭建光的演员清晰的唱腔:“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滴滴答答地平板车钢珠声,在这个月光朦胧的夜里传的很远,伴着尚小清轻微的脚步声和微微地喘息。
   车上的扈坚强无声无息,他的心死了一样沉重。本来,他想最后一次在舞台亮相,最后一次完整做完《东方红》的领舞,最后一次饰演那个英雄人物郭建光。他的病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他要为自己作为正常的人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以后的岁月就再也没有辉煌,没有掌声,只有无尽的孤独和病痛相随。可是,命运之神连他这一点小小要求也不给他,让他在即将完成唯一心愿的关键时刻,像流星一样戛然坠落,他就这样结束了作为正常人的生活。以后的他就像徐志摩诗中描摹的那样:生活生活,慢慢无尽的苦路;咽泪吞声,听我疲惫的脚步!
   家中的院落黝黑清冷,一盏油灯如萤烛般飘忽,父亲扈宗哲正在灯下研读药书。这位民间老中医一辈子醉心于悬壶济世,可是,他面对儿子的病却束手无策。
   当他看到淡淡的月光下,尚小清忧心忡忡拉着平板车走进院子,他心里告诉自己,孩子的那一刻降临了。他知道这一刻早晚会来临,但是不该在这个时候到来,老天爷应该让孩子为自己正常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造化弄人,孩子的这一点祈求没有实现,这太残酷了。
   扈宗哲挪动两只小板凳,漫过门槛,轻轻地呼唤一声:“强儿!”
   扈坚强坐起来,一把拉住扈宗哲的手,高喊一声“大”便嚎啕大哭。
   尚小清,这位扈坚强最要好的朋友,此刻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他一屁股坐在小凳上,操起心爱的二胡,抖抖弓弦,一曲沉忧哀婉的二胡独奏曲《江河水》呜咽而出,悲悯忧愁的曲调在惨淡的月光和扈坚强悲哀的哭声里,展现出了廓大的忧郁,沉甸甸地压得树梢低垂,星月失色,让人心神失位,五行寸乱。
   这曲二胡独奏曲《江河水》源于东北辽南鼓吹乐笙管曲同名曲牌。初为双管独奏,后移植二胡独奏,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二胡曲。乐曲演绎了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某地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服劳役离乡而去,忽遭不测死于外城。妻子闻讯,如雷轰顶,在当时与丈夫依依惜别的江边,面对着滔滔河水嚎啕痛哭、悲愤欲绝,诉之泣之、遥相祭奠……,全曲弦法朴实简练,情绪悲怆激愤,表达了深刻细腻的情感。近半个世纪以来,众多的演奏家都已用二胡把它诉说得淋漓尽致。
   扈宗哲紧紧握着儿子的手,声音缓缓地说:“强儿,你这病早晚会有这一天,这一点你自己也是有思想准备的。如今,这一天终于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后的结局都是这样,按照这个病的发病规律,这一天在你14岁之前就该到了。如今你26岁了它才到来,这已经是老天爷照顾咱了。”
   扈坚强停止住哭声,定定地凝视沧桑满脸的父亲,伸出手,理了一下父亲满头的银发。
   扈宗哲拍拍扈坚强的背,继续他的话:“我18岁的时候,得了那场病,两腿就这样蜷曲着,一直没有站起来。那个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快死去,活着都是无尽的苦难。可是,我没有放弃生的欲望,就是用这两个小板凳,我用两天两夜的时间,挪了50里路,两手磨得鲜血淋漓,寻求治好自己这病的良医,结果就让我找到了你的姥爷。他是一个高明的中医,极具同情心。他虽然没有治好我的病,但他一句话给我活下去的勇气。他说‘孩子,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鹰,你就跟着我学医吧,以后保你不受饥寒之苦。’”
   扈宗哲沉浸在往事的追忆中,有一种无限神往的神情弥漫在脸上:“你娘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同情我的遭遇,在我学完你姥爷所有医术之后,跟我回到了咱这个家。以后有了你,给我无限的希望。孩子,相信你姥爷那句话,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鹰,只要活着,总是有路走的。我为你起名叫坚强,就是要让你面对这病,坚强的应对。你娘故去的时候,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她死的时候都没闭上眼睛,为了你娘你也要振作啊孩子!”
   扈坚强把脸埋在扈宗哲双手里,声音沉闷地说:“大,我的医术也学到你的一半了,我知道我这病治不好,一辈子离不开双拐了。大,你别难过,我不死,我还没有为你尽孝,我得活着陪伴你的晚年。”
   院门口走进两位老人,那是扈坚强的大伯和大娘,他们没有孩子,指望着扈坚强养老送终,听到扈坚强的哭声,两位老人抱不住心口,蹒跚地逶迤而来。
   大伯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已经气息奄奄,说话都很困难。而大娘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经常复发,什么都干不了。平时都是扈坚强一日三餐为他们烧饭做菜,如今两家人这个唯一的支柱轰然倒下,这两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止不住老泪横流,哭天抢地大喊老天不公。
   《江河水》的曲子戛然而止,尚小清望着这两家4口人,悲从中来,老弱病残,前路茫茫,他们将怎样生活?谁来做饭洗衣?谁来挣工分养家糊口?

共 41344 字 9 页 首页1234...9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非常厚重的农村题材的小说,她通过一家两代四个人的爱情纠葛,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善良而宽厚的楚冰;痴情而多才的尚小清;坚韧不拔的扈坚强;医术高超的扈宗哲;聪慧秀美的玉儿;伶俐乖巧的闯儿;每一个都是那么生动,那么鲜明,仿佛他们就站在你的面前,对你微笑,对你诉说。小说通过白夜和音乐两条线索,纵横交织,穿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这两条线索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的最高境界是一首叫《白夜》的曲子,而白夜又总是在主人公最艰难,最心力交瘁的时候出现,是否正如作者所说,当人身处生活的浓黑中,心中却装着永恒的光明;当微末的生命用羸弱的灵魂照亮生活的长夜,那便是人生的白夜。无疑,楚冰和尚小清都曾有过自己人生的白夜,而这白夜会为另一个同样善良可爱的女子出现吗?开放性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任你思绪的翅膀随着《白夜》优美的曲调尽情的飞翔……推荐阅读。【编辑:上官欢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0-08-25 22:42:15
  这是一篇非常厚重的农村题材的小说,她通过一家两代四个人的爱情纠葛,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善良而宽厚的楚冰;痴情而多才的尚小清;坚韧不拔的扈坚强;医术高超的扈宗哲;聪慧秀美的玉儿;伶俐乖巧的闯儿;每一个都是那么生动,那么鲜明,仿佛他们就站在你的面前,对你微笑,对你诉说。小说通过白夜和音乐两条线索,纵横交织,穿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这两条线索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的最高境界是一首叫《白夜》的曲子,而白夜又总是在主人公最艰难,最心力交瘁的时候出现,是否正如作者所说,当人身处生活的浓黑中,心中却装着永恒的光明;当微末的生命用羸弱的灵魂照亮生活的长夜,那便是人生的白夜。无疑,楚冰和尚小清都曾有过自己人生的白夜,而这白夜会为另一个同样善良可爱的女子出现吗?开放性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任你思绪的翅膀随着《白夜》优美的曲调尽情的飞翔……大哥好文笔,此文无论从故事的构架,还是主题思想的深度,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等诸多方面都堪称绝品,值得学习,问好大哥。
上官欢儿
回复1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11-24 10:08:23
  感谢欢儿精到的按语!
2 楼        文友:冷月        2010-08-26 20:16:39
  美好的心灵可以改变苦难的命运,这篇小说再次让读者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无论楚冰还是小清,似乎每一个人都在为对方而努力
回复2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11-24 10:09:34
  冷月说的真好!
3 楼        文友:晋忻李        2010-08-26 22:01:02
  花费三小时,拜读了耕天耘地的这部中篇,诚如编者按所述,“善良而宽厚的楚冰;痴情而多才的尚小清;坚韧不拔的扈坚强;医术高超的扈宗哲;聪慧秀美的玉儿;伶俐乖巧的闯儿;每一个都是那么生动,那么鲜明,仿佛他们就站在你的面前,对你微笑,对你诉说。”小说无处不在地对困境中人的悲悯,对人间大爱的赞颂,读来让人动容。期待读到作者更多的厚重作品。
晋忻李
回复3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11-24 10:11:49
  老先生厚爱,在下感激莫名!
4 楼        文友:古渡        2010-08-27 17:04:51
  一篇《白夜》,一曲《江河水》,作品有着与那著名二胡曲相同的节奏,舒缓,忧伤,一个不长的中篇,概括了一家人二十多年的坎坷命运,在那漫漫黑夜里,即使没有阳光照耀,每个人心里依旧像白夜一样不会为黑暗吞噬,这是人性之光,爱情之美。感谢作者的生花妙笔,塑造了楚冰、尚小清等熠熠闪光又亲切感人的艺术形像,为我们再现了文革及知青那并不太遥远的故事,让我这个老知青读来倍感亲切。人性里的真善美是永恒的,正缘于此,中国人才以顽强的生命力一代代薪火不熄。
回复4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11-24 10:13:11
  古总赞誉,愧不敢当!
5 楼        文友:司药        2010-08-27 23:39:17
  过去的人看过去的事……一切如此熟悉,一切又如此遥远。
   “当微末的生命用羸弱的灵魂照亮生活的长夜,那便是人生的白夜。”那么,耕天耘地正是以饱满的激情沉浸于“过去时”把一段“人生的白夜”如“江河水”般“弹奏”给了不同阅历、同样崇尚爱情的读者。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回复5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11-24 10:14:05
  心有灵犀!
6 楼        文友:司药        2010-08-27 23:39:58
  二胡曲《江河水》为全文定下基调,把一段极富时代特质的“封资修”式的情感演绎得如回“那时”——好一出一见钟情、默默付出的缘到情亦浓爱情“大戏”。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回复6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11-24 10:18:53
  司药慧眼!
7 楼        文友:司药        2010-08-27 23:40:30
  “19岁的大孩子此刻身心充满救苦救难的冲天豪情”以及楚冰抉择爱情的情感趋向,应该说现代人很难理解。但脱离了过多物质成分的爱情,谁又会不为此感动呢?
   好作品,需要身临其境地体会。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回复7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11-24 10:21:34
  说的极是!
8 楼        文友:夏冰        2010-08-28 14:36:58
  笔力老道,十分厚重的作品。耐品。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8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11-24 10:22:03
  谢谢夏主编!
9 楼        文友:司药        2010-08-28 23:24:53
  厚重的作品,在网络文学平台,往往是编辑也怕,读者也怕……太多人的胃已适应了快餐,消受不了厚实的“大餐”,但,每一个文字中人,都期待自己也能出这样厚重的作品。矛盾。又并非矛盾。
   长篇力作被冷,被蜻蜓点水地略过……怅然。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回复9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11-24 10:23:48
  司药之言直指现实,醒世之言!
10 楼        文友:司药        2010-08-28 23:25:07
  厚重的作品,在网络文学平台,往往是编辑也怕,读者也怕……太多人的胃已适应了快餐,消受不了厚实的“大餐”,但,每一个文字中人,都期待自己也能出这样厚重的作品。矛盾。又并非矛盾。
   长篇力作被冷,被蜻蜓点水地略过……怅然。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共 22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