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两代沉浮 第十一章 《懊悔和无奈的煎熬》

编辑推荐 两代沉浮 第十一章 《懊悔和无奈的煎熬》


作者:张世媛 秀才,141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60发表时间:2010-09-23 10:33:07

两代沉浮 第十一章 《懊悔和无奈的煎熬》 第十一章
   懊悔和无奈的煎熬
  
   晚饭过后,大家坐在席子上聊天。欧慧敏的眼神在丈夫的脸上停留了一刻,说:“忠凯,咱们回家十来天了,家里也安置好了,明天咱们去生产队干活吧!你说呢?”李忠凯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他咳嗽了几声。欧慧敏急忙说:“是不是前天下雨着了凉?”李忠凯没有说话,便回屋躺下了。他知道迟早要下地干农活的,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似乎为了养家糊口只能这样尽自己的义务了。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窗外树上的鸟唧唧喳喳叫个不停。李忠凯睁开眼睛,好像回到老家的打击在一夜中被冲淡了,他无目的地盼望,就像小孩子玩儿的气球,刚要飞上去,却爆破了,心里留下的只是惘然。
   欧慧敏被鸟叫的声音惊醒了,她起了床,拿着笤帚轻轻地打扫着院子。不一会儿,老人家一颤一颤地走了过来说:“儿媳妇,你把野菜和青草放在大门口的小木板上,用刀剁碎,放一点儿高粱面和水搅拌搅拌,去喂那几只老母鸡。”老人家做着早饭说:“本来鸡是吃粮食的,可现在人吃的粮食都不够,没办法呀!”她抱来一堆玉米秆烧火做饭。欧慧敏说:“娘,锅这么大多浪费火?”老人家说:“儿媳妇,这你就不懂了,十口人吃饭一锅就熟,别管吃饼子还是吃馒头,就是吃饺子煮一锅也够了。你看咱老家做饭就是省事吧?不像城里用小锅做饭,吃饺子煮了一锅又一锅。”李忠凯站在院子里,抬头望着各家房顶上升起了一缕灰白色的轻烟。
   全家人围在桌子上喝玉米面粥,吃窝头。生产队里的钟声响了,老人家对李忠凯说:“儿子呀!你们去生产队领活吧,干活队长派。”李忠凯夫妻一同去了生产队,社员们有蹲着的,站着的,在等队长派活。队长姓王,都叫他王队长。他看了看大家说:“大家静一静,今天咱们村又多了两个劳动力,李忠凯和他的妻子欧慧敏,他们辞了银行工作,来咱们家乡务农,以后就是咱们村的一员了,大家欢迎他们。”王队长接着说:“下面我把活派下去,今天男社员和女社员都去南洼高粱地,掰高粱叶。”李忠凯问:“王队长,掰高粱叶带什么工具呢?”顿时,社员们哈哈笑得前仰后合。王队长忍不住也笑了,说:“李忠凯,带你的两只手就行了。”逗得社员们又是一阵哈哈大笑。王队长向社员们说:“有什么好笑的,人家李忠凯是城里银行工作的,当然不知道咱们庄稼人的活怎么干。”
   人们说笑着向南洼高粱地走去,前边的打麦场上一个个高高耸立的麦秸秆草垛子,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巨大蘑菇,上面光秃秃的。大家走在田野上,青蛙呱呱地叫着。高粱一人多高,一眼望不到边。人们穿着短裤,脱下鞋,因为他们舍不得穿着这双鞋下地,男的光着膀子。地里湿漉漉的一阵阵蒸发着热气,为了早点完活,不得已走进了蒸笼。天气越来越闷热,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李忠凯和欧慧敏每人两行高粱,欧慧敏抬起涨红的脸说:“忠凯,你个子高,掰高粱叶占优势。”李忠凯已经顾不上说话了。干了不到十分钟,欧慧敏全身被汗水浸透了。中午十一点,几个干活快的就要掰到地头了,李忠凯远远地落在后面,欧慧敏丢下李忠凯很远了。王队长在地里检查质量,他走到李忠凯身边咯咯笑了,帮着李忠凯掰叶子。王队长说:“李忠凯,在银行拿笔杆子和干农活可不一样,你感觉呢?”李忠凯疲惫不堪,觉得头沉,太阳穴在逆筋,眼睛带着血丝,口干舌燥。他光着脚一会儿踩在草地上,一会儿在滚动的泥泞跌跌绊绊地向前走着。过了好一会儿,李忠凯用衣角抹去脸上的汗水说:“唉,还不是为了躲避三年的自然灾害嘛!”李忠凯肢体上痛苦,心里痛苦,但理智还是让他战胜了眼前的一切痛苦。王队长同情地说:“想不到三年自然灾害竟然改变了你的命运,农村是非常苦的。”
   李忠凯掰着高粱叶心里思索着,在银行上班,一双皮鞋黑又亮,西装领带。现在这个样,光脚干活,蓬乱的头发落满了高粱花,简直就像下地狱。中午十二点钟,大部分人掰到了地头回家了。欧慧敏也掰到地头了,她是个急脾气,手脚利索干活快的人。虽然没干过农活,但她不示弱,不服输,她顺着李忠凯的两行高粱向对面掰去。刘花朵走过来说:“欧慧敏,你没干过农活还真行!你真放得开,我看你是个干活泼辣的人。”欧慧敏帮丈夫掰着高粱叶,汗珠嘀嘀嗒嗒掉在地上,她顾不上擦,晃了晃脸上的汗水对刘花朵说:“唉,不行又怎么样?既然我选择了农村生活,就要面对现实,战胜一切困难,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了,我想我不会比别人生活得差。”刘花朵扑哧笑了。李忠凯已经精疲力竭了,他实在太累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社员们干完活都回家了,地里非常寂静。突然,对面传来刷刷的声音,响声越来越近,李忠凯抬头看见了妻子。欧慧敏兴奋地说:“忠凯,我的已经干完了,我在帮你呢!”李忠凯惊喜地连声说:“慧敏,你真能干,真能干,知道这样,我们早就回农村了。农村男人是主要劳动力,可咱们家却颠倒过来了。”欧慧敏为了让丈夫有个好心情,她说:“忠凯,既然回到农村了,你就得改改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这才是最重要的。”说完,两个人相互对视着,眼睛互相交流着,脑袋上落满了高粱花,脸上流着汗水,笑了。
   欧慧敏和李忠凯干完活向家走去,老人家做好了午饭,一半玉米面一半野菜贴的饼子,还蒸了一碗放猪油的黄酱。欧慧敏高兴地说:“进院我就闻到香味了。”老人家笑着说:“孙子、孙女们,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咱们吃饭了。”老人家把饭桌放在杨树下,大家围坐在桌子边准备吃饭了。李欣然拍着李漠然的肩膀小声说:“妹妹,咱们不许吃黄酱,黄酱让爸爸妈妈吃。奶奶说过,地里的活可累了,爸爸妈妈吃不好怎么下地干活呢?”李漠然瞥了李欣然一眼没有说话。老人家说:“欣然懂事了,知道心疼爸爸妈妈了。”
   欧慧敏对老人家说:“娘,今天男社员和女社员干一样的活,工分也是一样的。按劳取酬,多劳多得。”老人家说:“儿媳妇!我知道你能干,咱们家将来的日子一定能好过。”欧慧敏坚信地说:“娘,别人能做的,我就能做,我要拿最高的工分。”老人家把黄酱端过来让孙子吃,她十分疼爱孙子,好像孙子是全家人唯一的希望。吃完饭老人家收拾桌子。欧慧敏说:“娘,您别动了,您挖了半天野菜很辛苦,我来收拾吧!”欧慧敏边说边起身,起了两次没有起来,劳累过度浑身就像没有了骨头,又瘫在了地上。李欣然说:“妈妈,您别动了,我来收拾桌子洗碗。”李漠然、李子健,嘲笑她说:“大姐就知道逞能。”欧慧敏板着面孔说:“漠然你笑什么?你大姐懂事,知道疼爱妈妈了。”欧慧敏和李欣然把桌子收拾干净,李欣然给爸爸妈妈端来了一杯凉白开。
   天气依然很热,几朵灰白色的薄云在空中飘浮着,没有一丝风。过了一会儿,几朵白云遮住了太阳,紧接着乌云布满天空,下起了细细的雨丝,天气凉爽了。李忠凯笑着说:“下吧!下吧!下雨我们就不用下地干活了。”他回屋去休息了。蒙蒙细雨真的下了半天,李忠凯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照着镜子喃喃地说:“自从回到老家还没刮过胡子呢!”他搓上肥皂,照着镜子刮起了胡子。老人家走过来看着李忠凯,笑着说:“儿子呀!今天歇过来了吧?”李忠凯点头笑了。
   第二天早晨,晴空万里,太阳火辣辣地照耀在大地上。老人家做着早饭说:“儿媳妇,自从你们回来还没吃过一顿白面呢!今天生产队分麦子,头一次按人分,咱们家人口多,分了麦子娘给你们好好包一顿饺子吃。”李忠凯插嘴说:“娘,分了麦子您弄不动,等中午收了工我去。”老人家笑了说:“等中午收了工你们就能吃上娘包的饺子了,几十斤麦子我能推回来。”吃完早饭,老人家第一个去了麦场。会计说:“大娘来得真早,先给您过秤吧!”老人家笑着说:“我们中午还要吃上饺子呢!”会计帮老人家把小麦搬到小车上。
   李欣然、李子健、李漠然,和奶奶推着麦子来到了碾子房。李欣然说:“奶奶,碾子房,什么是碾子房?”老人家说:“就是把小麦碾成面。”李漠然好奇地说:“碾子怎么能把小麦碾成面呢?”老人家说:“一会儿就知道了。”一边说着,来到了碾子房。李漠然问:“奶奶,碾子怎么不在屋里呢?多晒呀?”老人家说:“不要问这么多了,帮奶奶做点活,我的孙女。中午咱们还包饺子呢!”老人家捧出三斤麦子放在碾子上,教孙子孙女们推着碾子碾小麦。碾了大约半个小时,麦子被碾成了面,把面筛出来。老人家高兴地说:“孩子们,咱家中午吃白面了,想吃什么呀?”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吃饺子,吃饺子,奶奶中午给我们包饺子吃。”老人家和孩子们笑了。
   老人家把面放回家,又去自留地里割来韭菜,和李欣然一起包起了饺子,中午十二点半了,饺子包好了。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说:“就等你们爸爸妈妈了,他们回来咱们就煮,好不好?”半个小时过去了,老人家“唉”了一声,说:“都一点了,他们还没回来呢,我去地里看看怎么回事?”李欣然说:“奶奶,我也去。”老人家瞪了她一眼,便顶着太阳来到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上,绿油油的玉米秆子有一人高,叶子被太阳晒得打着蔫。走进地里如同打开蒸馒头的蒸锅一样,一阵热气扑面而来。老人家站在地边侧耳细听,不一会儿,地里传出玉米叶子刷刷的响声。她顺着响声走了过去,一边嘟哝着说:“老天爷!真要热死人了。”一边顺着玉米地一行一行地望,终于看到了儿子。她禁不住喊道:“忠凯、忠凯——”接着,不远处传来了李忠凯的声音:“娘,我听见了,您别过来,地里太热,等我锄到头就回家。”老人家高声说:“社员们都在哪儿锄地呢?”李忠凯回答说:“他们早就锄完回家了,谁干完谁走。”过了一会儿,老人家听见左边玉米叶子刷刷地响,这是欧慧敏锄地的声音。老人家看着儿媳妇涨红的脸上布满了汗水,眼睛被汗水淹红了,心疼地说:“遭罪呀!遭罪!”欧慧敏没有显出疲惫的样子,她说:“娘,我的手让锄头把磨出了一个个大血泡,有的都出了血。”老人家看了看儿媳妇的手,说:“等手上磨出老茧就不怕了。”欧慧敏早晨穿的衣服,现在已经成了灰色。老人家看看欧慧敏的脸,叫着说:“哎呀!儿媳妇,你脸上让玉米叶子划破了两处,还流血呢!”欧慧敏用衣角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娘,我一点没觉得疼。”老人家和儿子、儿媳妇,一起向家走去。欧慧敏说:“忠凯,我锄地的技术就是掌握不好,不是过深就是过浅,浅了草锄不掉,深了锄头就拽不动了。”李忠凯皱着眉头,拖着疲惫的身体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
   回到家里,已经下午一点半了。老人家说:“忠凯,你们夫妻俩坐到炕上歇歇,我去烧水煮饺子。”李欣然把饭桌放在炕上,她给奶奶、爸爸、妈妈,倒上醋,说:“漠然、子健,你们自己动手倒醋,拿筷子。”老人家煮好饺子端上来,全家人都饿急了,李子健用手拿起饺子就吃。李忠凯的脸色显得十分苍白,眼神和往常不一样,他低声说:“我是累得一动也不想动了,如同泄了气的皮球。”欧慧敏蔑视了他一眼。
   李忠凯呆呆地靠着被子说:“慧敏呀!领略到了吧!什么叫一滴汗珠摔八瓣?”欧慧敏累得低头不语。李忠凯手上的血泡流出了血。李欣然走到欧慧敏身边,说:“妈妈,起来吃饺子吧!我和奶奶包的韭菜馅饺子,可好吃了。”孩子们吃饺子吃得高兴,就像过年,欧慧敏心里似乎有了一些满足,她从内心里笑了,说:“欣然,你们先吃吧!妈妈等会儿再吃。”李子健端来一碗饺子走过来说:“妈妈,别动了,我给您端过来。”欧慧敏高兴地接过饺子说:“忠凯,咱们的孩子长大了,欣然能帮奶奶做点活了。”
   下午两点半了,天气依然很热,生产队里的铃声响了。老人家说:“忠凯,你们夫妻俩休息半天吧!我真怕把你们累病了。”欧慧敏硬撑着打起精神,说:“娘,这点困难我是能克服的,下午我们戴上手套就不怕了。”老人家笑笑说:“锄地戴手套,社员们该笑话你们了,还是在家休息半天吧!”他们戴上草帽,扛着锄头,一拐一拐地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向玉米地走去。李忠凯累得脚都抬不起来了,李欣然拿起毛巾,跑过去:“爸爸,擦汗的毛巾。”李子健说:“妈妈,给你毛巾。”李忠凯和欧慧敏又下地去了。
   老人家说:“欣然呀!奶奶带你们去前街的大池塘,把身上的水泡抹上池塘下的泥,听说比药还好使呢!”她便带着孩子们朝池塘走去。池塘边的柳树向池塘水面倾斜着,一个小女孩附在低低的柳树上,身子几乎挨在水面上。她穿一件大方领蓝白条的上衣,下身穿蓝色的短裤,一双紫色布鞋紧紧地穿在晒得黑里透红的脚上,乌黑油亮的头发编成了数不清的一条条细长辫子。小女孩右手拿着钓鱼竿轻轻地晃动着,竿上的鱼食在平静的水面上晃了晃,水面上漂浮着层层水纹。李欣然用羡慕的眼光看着那个小女孩儿,回过头来对奶奶说:“奶奶,我也想钓鱼,我不抹泥了。”老人家立即皱起眉头说:“欣然,钓鱼的小女孩是来串亲戚的,咱们家没有渔竿。”李欣然的眼睛还是偷偷地看着钓鱼的小女孩。老人家说:“听人说,池塘下的泥能把脓包的脓拔出来,土方法能治病,又省钱,多好啊!”老人家挖出一块泥,正要向李欣然腿上抹去,她立即抽回腿对奶奶说:“奶奶,我不抹泥,泥太臭了。”老人家板起面孔说:“欣然,你是大姐,大姐就要听话,快抹上,把脓拔出来,不抹不行。”李欣然听了奶奶的话,不情愿地给自己腿上的脓包抹上了泥,又给妹妹抹上了。老人家心疼地说:“欣然,腿上长的脓包,好了还会留下一块块黑斑,像个地图似的。”李欣然说:“奶奶,这些黑斑什么时候能掉啊?”老人家说:“过一个夏天就掉了。”李欣然说:“等那么长时间。”李欣然又给弟弟腿上抹泥,李子健不小心坐在了泥坑里,放声哭了起来。老人家生气地说:“欣然,不管他了,让他哭吧!”李欣然还是帮弟弟抹好了泥。三个孩子带着浑身的泥散发出来的臭味回家了。
  

共 1208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贫穷而温馨,劳累而幸福和谐,无钱而精神富有,人与人之间没有为金钱的争斗,为私利的搏杀。宁静的原野,高粱地,枣园,一幅幅劳动的图画,多么美丽而令人神往!——这是写实主义结成的果子。这是对那些胡乱编造生活,胡乱演绎历史的乱七八糟的所谓小说的反叛。 仍需要编写动人的故事情节,也需要掌握构建故事的技巧,如设置悬念、释念,埋伏和照应,故事的波澜跌宕,否则就没有吸引力。希望作者进一步加工,增强其可读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芒        2010-09-23 11:07:46
  当今物欲横流,人们为金钱所奴役,精神空虚,人与人之间似乎只有金钱关系。而一些影视作品退波逐浪,宣扬腐朽的生活方式。从这一方面看,本小说所描写的一幅幅和谐安宁温馨的生活图景,恰恰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拨。小说告诉人们,金钱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志,除了金钱,还有更加宝贵的东西。
   作者可能是过来人,生活底子厚实,希望在小说创作方面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的写作技巧,注意设置生动的情节,选择合理的结构方式,注意埋伏照应,悬念释念,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