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随感录(一)

编辑推荐 随感录(一)


作者:江苏黄云峰 探花,188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51发表时间:2010-10-13 09:07:39

齐桓公想拜鲍叔牙为上卿,任以国政。鲍叔牙却不像现在的有些人,一听晋官加级,就前躬后鞠,削尖脑袋去钻营。鲍叔牙认为自己缺少“治国家之才”,非比夷吾(管仲)。“治国家者”,要能“内安百姓,外抚四夷,勋加于王室,泽布于诸侯”,夷吾能胜此重任。
   鲍叔牙认为,夷吾有五点可以超过自己:一、宽柔惠民。二、治国家,不失其柄。三、忠信可结于百姓。四、制礼仪可适于四方。五、执木包(木包——此为一字,读抚,鼓棰的意思。电脑打不出此字。)鼓立于军门,使百姓敢战无退。凭此五条,可列为上卿。
   齐桓公原与夷吾有仇,夷吾在鲁扶纠时,曾射桓公中钩,齐桓公恨得欲食其肉而不厌。但是,当他听鲍叔牙说夷吾有天下奇才,立马“赦勿诛”。现在看鲍叔牙又推荐夷吾,马上采纳意见。
   齐桓公能不计私仇,以国家为重,将仇人重用,这足以说明他的宽宏大量,用贤心切。这还不够。鲍叔牙认为既要用夷吾,就得尊重他。何时何地也不能怠慢,要放下架子躬身相请,才能说明自己重贤才,否则,不得贤才之心。齐桓公又是听信了鲍叔牙的建议,大礼相请。
   夷吾上台,并不是大权独揽。他也并不认为自己超人一等。他认为自己“升降揖逊,进退闲习,辩辞之刚柔”,不如隰朋;“垦草莱,辟土地,聚粟众多,尽地之利”,不如宁越;“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不如王子成父;“决狱执中,不杀无故,不诬无罪”,不如宾须无;“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不如东郭牙。他建议,立隰朋为大司行,立宁越为大司田,立王子成父为大司马,统帅三军。立宾须无为大司礼,掌管司法。立东郭牙为大谏之官,专揭君王之弊处。
   齐桓公也一一采纳。
   夷吾上台,不逞能强胜,不唯我独尊,不贪赃卖法,不搞腐败,而是集贤者之大力,集能者之智慧,既忠君又爱民,秉公执法,所以得君识,得民心。正是由他的操作,于是,齐国渐昌。
   鲍叔牙认为自己无治国之才,实际上,他发现了夷吾,就说明他有治国之才。如果没有鲍叔牙这个“伯乐”,何以知夷吾这个“千里马”?
   齐桓公能不计私仇,重用贤者,这是治国之上策。要想国家之昌盛,君不能礼贤下士,网罗人才,怎么能达到自己的远大目标呢?“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齐桓公能重用贤者,就是强盛的开始。

共 9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到国家,小到集体,重贤纳士,海纳百川,方是治理的根本,英贤的君王一定是具有不凡的气度和宽宏的心。简短文字里的“理”,值得深思。【编辑:梅暗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暗香        2010-10-13 09:07:49
  大到国家,小到集体,重贤纳士,海纳百川,方是治理的根本,英贤的君王一定是具有不凡的气度和宽宏的心。简短文字里的“理”,值得深思。
爱哭爱笑,爱静爱闹。
2 楼        文友:夏冰        2010-10-13 19:27:37
  文字精短,意味深长。欣赏!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