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罗敷村的女孩二十六 天地茫茫

编辑推荐 罗敷村的女孩二十六 天地茫茫


作者:鲁芒 进士,10218.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91发表时间:2010-11-04 11:01:18

二十六天地茫茫
   黑沉沉的夜幕笼罩了大地,笼罩了环溪河。河对面的思春宾馆里传来狼嚎似的歌声,那是官员和大款们酒后快乐的吼叫。
   冯雪莲在家做好了饭,但是爸爸还没有回来。她知道,这些日子爸爸每天都到妈妈的坟上去,在那里陪妈妈四五个小时。
   距离妈妈的死已经十几天了,高考的日子也快到了,但是冯雪莲为了陪伴爸爸,一直没有到学校去。事实上,她就是再有毅力,遭受了妈妈意外死亡的沉重打击,一个年纪不过二十岁的姑娘也不可能马上平静下来。爸爸一直像得了神经病一样,言谈举止很不正常,原来不喝酒,现在每天都是醒了不醉,醉了不醒,实在让她担心。她已经失去了疼她爱她的母亲,要是爸爸再发生意外,她将怎样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呀。
   今后的路到底怎样走,她感到很迷茫。几年来,虽然爸爸的下岗给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她总是相信人生还是美好的,她仍然对未来充满幻想,希望考上大学,找个理想的工作,挣钱养活父母。她希望找一个理想的伴侣,跟他一起创业,创造幸福的生活。她并不羡慕那种奢华的贵族生活,不羡慕上流社会的骄奢淫逸,她只愿意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在社会上闯荡,有所作为。
   冯雪莲自幼就常听爸爸讲过去的事情。爸爸说,毛泽东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工农当家作主的时代;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他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一个平等的社会。爸爸就像迷信的人崇拜神灵一样崇拜毛泽东。他还说那时日子虽然不是很富裕,可大家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抓革命,促生产,精神高涨。爸爸还经常给她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工人阶级一声吼》这样雄壮有力的歌儿,也教她唱几段革命样板戏。
   爸爸青年时代的有意义的生活,也曾令幼小的冯雪莲羡慕过。
   但是,报纸电视上的宣传,让年轻的冯雪莲对爸爸的说法产生了怀疑。关于文革,报纸上说那是十年浩劫,是动乱,电视上出现的红卫兵也都是歪鼻子斜眼,个个凶神恶煞,就像旧社会的土匪。“这是怎么回事?爸爸不是说文革是对的吗?”冯雪莲想。于是他向爸爸提出质疑。
   爸爸说:“文革那时候根本不乱,社会秩序很好,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一个女孩子,夜间在外面走一百里路,也不会遇到坏人。你问问您妈妈,那时候是不是这样?”
   在一旁补衣服的张海英证实丈夫的话说:“你爸爸说的是真的。那时候我们拿走夜路根本不当回事,哪里像现在,谁家有个女孩子,整天提心吊胆的。”
   于是她又问爸爸:“那你说,那时候红卫兵斗干部,两派打架,不是很乱吗?你怎么说社会秩序很好呢?”
   冯子路尽管也曾经是学习马列的积极分子,而且还多次发过言,但是面对女儿提出的问题,他却很难做出恰当的回答。他只是说:“斗干部,那是毛主席的号召,那叫斗走资派。干部里面大多数是好的,可是他们走资本主义道路。毛主席是想叫红卫兵造反派教训教训他们,不让他们走那条路。两派武斗是怎么回事呢?当时我也不是很清楚,后来听说是武装部的人挑动的。武装部支持一派,压制一派,后来就想用武力消灭一派。可是被打击的那一派是最忠于毛主席、最理解文化大革命的,他们就起来反击,这就打起架来了。文革两派都不是坏人,他们的头头没有一个是贪污犯,也没有一个像现在的干部那样,坐着小车耀武扬威,到豪华饭店里大吃大喝。他们都很艰苦,都是拿着干粮闹革命。你不要相信电视上的胡说八道,那是忽悠你们没经过文革的孩子的。有人把文革说得一塌糊涂,就是往毛主席身上泼脏水。
   冯雪莲相信爸爸的话,但是仍有好多事不理解。她又问:“你说的有道理,可是,听说那时候老百姓的生活很苦,经常饿肚子。这是怎么回事?”
   这孩子还挺能动脑子呢,他问的问题的确很棘手,但是做父亲的不得不做出回答。他说:“那时候,我们国家建国时间不长,是个穷底子。可是美国和苏修亡我之心不死,我们没有办法,就得艰苦奋斗,少消费,多积累点备战备荒。要不是大家过苦日子,国家哪有钱制造原子弹呀。没有原子弹,苏修和美国就时刻欺负咱们。”
   “可是现在美国也没有打咱呀,听说好多中国人都到美国去了呢。”冯雪莲又问道。
   “这孩子总是不管什么都打破砂锅问(璺)到底。你爸爸也不是教授,能给你讲清楚吗?”张海英责备女儿说。
   “美国到底什么样,我也没去过。不过我估计,美国不可能人人都富,还是穷人多。就像现在的中国,少数人富了,大多数人穷了。我们是吃饱饭了,可有些人短短几年就成了富豪。把国家的东西变成自己的,那还不富吗?”冯子路简单地解释说。
   冯雪莲皱皱眉头,思索了一会儿说:“可俺那里一个老师说,美国就是好,很富,很自由,也很平等。”
   “那是忽悠你们青年人的。美国自由,是有钱有势的人自由,工人也得当牛做马。咱们学美国,学的什么,学他们的自由,结果当官的没有纪律,没有约束,爱怎么贪污就怎么贪污,爱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那些大酒店,每天晚上都是什么人在那里吃吃喝喝,用公家的钱享受?他们是很自由哟,可是咱们平头百姓,为了吃上顿饭,天天拼命干活。我们的自由在哪里?就这样还不行,我们干活的自由都快叫他们剥夺了。你看,咱县里,好端端的一个化肥厂,一夜之间成了个人的,工人当了奴隶;好好的一个五金厂也是这样。这些新资本家拿工人根本不当人,还爱赶就赶。不要听你们老师胡说,从美国学来的自由,在中国就成了少数腐败分子的自由。”看来,冯子路当年学习马列也没白学,他为自己比较圆满地回答女儿感到欣慰。。
   当时机床厂要改制的舆论已经传出来了,但是真正变成吴先锋个人的,工人下岗,还是后来的事情。冯子路已经预感到厂子的前景不妙,后来果然成了事实。
   小时候的冯雪莲,并没有看出多么漂亮,但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冯雪莲变得出奇的漂亮了。这成为她的骄傲。在班里,老师喜欢她,同学们羡慕她。她也以小美女自居,将当时一些影星歌星的照片夹在自己的影集里,自己也喜欢到照相馆照明星照。有一次她放学回家,对爸爸妈妈说:“班里同学都跟我叫小明星呢,说我就跟现在的明星似的,长大了一定能做个好演员,当一个好歌星。”她说这话的时候非常得意。
   满以为爸爸妈妈会为此高兴,没想到冯子路却一下子变了脸,数落孩子说:“什么明星?不都是人吗?那些人凭着自己样子长得好一点,演一些乱七八糟没有思想的电视剧发财;那些歌星,听说有的还不会读简谱,唱一首流行歌曲就出了名,一登台就是几万。老百姓一辈子挣不过她们一次登台挣的钱。你小小年纪,不学好,偏跟这些人学,真没出息!你看这些年她们演的都是什么戏?不就是男男女女地瞎胡闹吗?我们那个年代看电影看戏都看《江姐》、《英雄儿女》、《上甘岭》、《红灯记》、《沙家浜》,看《龙江颂》,学的是英雄模范人物。你们呢,学什么?不就是学那几个会扭屁股的屁歌星吗?她们心里根本就没有祖国,没有祖宗,有的甘心给洋人当老婆,真不知羞耻!我们那时候都崇拜毛泽东。你们崇拜什么?崇拜乱七八糟的东西。雪莲呀,别忘了,你是工人阶级的女儿,咱不能跟她们学,咱只能凭着自己的劳动生活。当明星也不是谁爱当就当的,听说多少明星后面都站着一个有权的大人物,或者一个有钱的大款。你还年轻,不了解社会,好好学习吧,考上个学算咱的出路。别的不要胡思乱想。”
   冯子路滔滔不绝的话语,让女儿一时难以全部接受。于是她口服心不服地说:“爸爸,你说的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可是别忘了,现在是改革开放时代,不是你们那个年代呀。我没有忘记学习,我只是说说罢了。我会考上大学的。我也没拿自己的漂亮当资本;我知道光漂亮不中用,还得有本事。”
   “光有本事也不行,还得有好思想。一个人要是没有好思想,就等于没有灵魂。看看现在的一些青年男女,有什么理想?不就是追求享受吗?脑子里除了吃的好,就是住的好,还要买小车。我们那时候想的是怎样实现共产主义,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奋斗。”冯子路说这些话,似乎忘记女儿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他叹口气说:“唉,没想到,社会的倒退这么快。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还觉得很有希望,没想到才二十来年,什么都变了,人也没有理想了,美帝国主义的香风吹过来,多少人经不住诱惑,都倒下了,下一代也叫他们和平演变了。这样下去,国家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呢。唉……”
   这时候,妻子张海英责备丈夫说:“老是唉声叹气的做什么?雪莲还是个孩子,你说的太多了,她能听懂吗?跟着社会走吧,又不是咱们一家,操心太大!”
   “你知道什么!那时候中央有人就说,苏联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看看现在的中国,不也是这样吗?现在谁还提毛泽东思想?谁还提共产主义理想?共产党也变了,什么人都可以加入,当老板的剥削阶级也成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黑社会只要送几个钱也能入党做官。这样的党,名义上还是共产党,实际已经不是毛主席的党了。我实在有些担心呀。”冯子路抱起头来不说话了。
   冯雪莲知道爸爸很痛苦,也像大人那样安慰爸爸说:“爸爸,你别想那么多了。我一定听你的,好好学习,当好革命接班人。”
   “当好革命接班人”这句话是冯雪莲打小就听爸爸讲的,好像成了爸爸的口头禅,所以她也投其所好地加了这么一句,目的是让爸爸高兴一些。
   虽然冯雪莲还没有真正理解爸爸的话,但是从此以后,她不再以自己的漂亮为自豪了,别人唤她“小明星”、“小美人”,她就不客气地表示抗议。
   应该说,冯雪莲的童年时代还是比较温馨的,那时候,虽然妈妈没有工作,但是靠爸爸的工资,节衣缩食还生活得不错。但是自从爸爸下岗以后,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家里的精神面貌不如以前了。爸爸由领导阶级一下子变得什么也不是了,不得不到火车站干那沉重的装卸工作,用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这当然在冯雪莲心中也投上了阴影。爸爸经常发火,当然这火不是对着妈妈,是对着那些叫他下岗的人发的,但是这样经常弄得气氛很不好,家里再也看不到当年那种快乐的影子了。进入高中后的冯雪莲时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她家到了这一步,政治地位不行了,经济上这么拮据;再看看班里那些富家子弟,他们花钱那么大方,一顿饭超过她一星期花的。一班那个黄头发的叶蕾妮,带着金项链,经常在同学们面前夸耀自己家里多富,在同学们里面鹤立鸡群。还有那个建筑商的女儿,也是高人几等。这到底是为什么?她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经常思考这些问题,她甚至影响了学习。
   如果仅仅是贫穷,只要还能正常地学习也行,但是那个汤改革对她的性骚扰,让她天天在恐怖中过日子。虽然有齐珊松和蒋卫东老师保护他,但是他们无权无势,本身也在警惕中过日子,能保护她到底吗?最近妈妈被侮辱后自杀一事,像恶雷一样击中了她年轻的心灵,使她痛不欲生,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只是由于惦记着她可怜的父亲,还有蒋卫东老师齐珊松的安慰和鼓励,她才勉强活下来。
   在陪伴父亲的这些日子,冯雪莲想了许多。不到二十岁的她,忽然成熟了。童年少年时代的那些落霞般的美好梦想,在她的脑子里变成了一片黑沉沉的暮云。她不再相信电视上那些歌舞升平的影视和报道,残酷的现实不允许她盲目听信那些人的忽悠了。但是今后的路怎么走,她感到渺茫。如果不是死去,她就要寻找前进的方向。而前进的方向是什么呢?她听到的只是“富起来”之类鄙俗的宣传,歌星们的靡靡之音,下岗工人的叹息声;看到的是电视上播的那些男男女女寻欢作乐的镜头,大街上富人们穿梭般的轿车,出入大酒店的达官贵人,有时也见到那些为了生存不得不开洗头房按摩店的女孩子。应该说,这些社会的阴暗面,在那些一帆风顺的女孩眼里算不得什么,她们不会有那么多的感触,但是在冯雪莲,这都是引起她深刻思考的现实材料。虽然她还只是一个高中生,但残酷的遭遇,已经让她成了一个思虑深沉的大人了。
   眼下的路到底如何走,她一点头绪也没有。母亲死后,蒋卫东老师和齐珊松来过好几次。蒋老师慷慨地资助了她家,让爸爸安葬了妈妈。这是个多么可敬的老人啊。当今社会,这样的好人太少了,可是蒋老师在校长的眼中,在汤改革的眼中,却是可怕的猛兽。齐珊松是个有个性的人,她很喜欢他,但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别的也没有考虑,因为那很不现实,一切都在变,他们还只是中学生,还没有走上社会,将来如何,思想有什么变化,还是个未知数。但是眼前她需要齐珊松来安慰。他是个好人,家庭也不很富裕,却也像蒋卫东老师一样慷慨,从家里要了几百块钱资助她。她感谢这两个人。他俩劝她化悲痛为力量,赶快回校复习,因为高考迫在眉睫,耽误了可惜。冯雪莲也答应了他俩,但是每次当她看到爸爸那张委靡的脸,便生出好多顾虑来——最顾虑的是爸爸在想不通的时候寻短见。为此她拖到现在还没去学校。
   齐珊松来的时候给她捎来了好多练习题。她在家除了做饭,也做做练习,但是怎么也做不进去,做了就出错。今天她用最大的毅力战胜了走神的毛病,做完了齐珊松捎给她的语文、英语和数学试卷(这是最近的一次模拟考试练习题),做完题就做饭。她觉得精神好多了。做题前,爸爸说去妈妈的坟上看看,可到现在已经好几个小时了,他还没有回来。她不能不开始担心,于是不顾天黑,沿着那座水泥桥去了河南岸,来到妈妈的坟旁,找到爸爸。
   爸爸坐在妈妈的坟前,借着星光,呆呆地看着新坟上刚刚长出的嫩草,在默默的思考什么。
   冯雪莲流着泪将爸爸扶起来,然后搀着他往家走。
   此时,思春宾馆里传来一阵阵驴喊马叫似的歌声。冯雪莲似乎看到了那些野兽般疯狂的男人,那些人个个像汤改革,还有那些为了生存不得不陪着笑脸的女孩子们。
   雪莲一阵厌恶,拉着爸爸的手,急速地走过水泥桥,然后回了家。
   天地茫茫。雪莲,在这污秽的淤泥里,你将怎样绽放?

共 543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塑造了一个经历家庭人生磨难的的高中女生形象——冯雪莲。他在磨难中思索人生,思索社会,思索自己的未来,就像面临困境的雪莲,令人同情;同时他在成长中遇到两位老教师的帮助和教育,说明正义还在,他的未来应该不会渺茫而没有希望。但愿我们的主人公漂亮,善良,能走出生活的精彩来。欣赏,推荐阅读。【编辑:销愁隐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销愁隐者        2010-11-04 11:02:01
  塑造了一个经历家庭人生磨难的的高中女生形象——冯雪莲。他在磨难中思索人生,思索社会,思索自己的未来,就像面临困境的雪莲,令人同情;同时他在成长中遇到两位老教师的帮助和教育,说明正义还在,他的未来应该不会渺茫而没有希望。但愿我们的主人公漂亮,善良,能走出生活的精彩来。欣赏,推荐阅读。【编辑:销愁隐者】
高中语文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文学爱好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