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爱生如子

编辑推荐 爱生如子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7发表时间:2010-11-07 17:58:13

石元英老师在坝木小学教书后,龙家村四川河组学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着百分之百的水平,在校学生没有一个中途辍学的,也没有一个学生发生事故的。这些都是使石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的事情。
   为了“百分之百”,为了确保四川河组的贫困生入学,石元英老师一直“承包”着为学生垫付书学费的事项。给学生垫付之后,总是让他们的家长有钱时再还。还钱的情况有先有后,有一般有特殊,有一年后才还的,更有一直无钱还的,那就免还了。
   热爱学生,爱生如子,是石元英执教29年来的一贯表现。她是学生的“慈母”、良师和益友。
   1995年秋期开学的时候,教室里突然空出了杨秀兵的座位。杨秀兵是坝木二组人,距学校不远。石元英惦记着杨秀兵,晚上改完作业备好课,又家访来到杨秀兵家。进了门,看见杨秀兵正坐在床边,点着一盏煤油灯看书。
   经过询问,石老师才知道杨秀兵的父亲外出打工,因遭遇车祸不幸身亡;患有严重精神病的母亲承爱不了沉重的打击,丢下小秀兵走了。
   小秀兵万般无奈,只好塔伙在伯父家吃饭。伯父家里穷,劳动力差,3个孩子中有1个是弱智,一家人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很多时候,小秀兵放学回家迟了,锅里已是空空如也,没有饭菜了。
   石老师得知就里后,眼眶湿润,心急如焚,便当机立断,立即找到杨秀兵的伯父,并对他说:“杨秀兵吃的、穿的、读书的钱,都由我负担。”
   自此,杨秀兵有了“亲妈妈”。当时,石老师工资低,每月民师工资仅100元;这样做,无疑多了一个“儿子”,负担加重了,但她心里坦然、踏实。从那以后,杨秀兵没挨过一顿饿,没旷过一次课。
   石元英老师对杨秀兵的无私资助长达6年,直到杨秀兵初中毕业、外出打工为止。
   如今,杨秀兵打工回来,坝木村村支两委看他没有房子住,为他向上级申请到一万多块救济款,建了一幢新房;接着,他又娶妻成家,有了两个女儿。
   杨秀兵勤耕苦做,安居乐业,他念念不忘党和政府的恩情,念念不忘村支两委,念念不忘资助他读完初中的石元英老师。他对石元英老师有着像亲妈妈那样的感情,他深情地对笔者说:“应该大力宣传石老师,希望全国有更多的这样好的老师。我好想我的石老师能够坐到人民大会堂去发言,这也是我多年的期望。”
   石老师还在背生过河、还在资助杨秀兵的时候,那是1999年,渝湘边一件喜事接着一件喜事。
   1999年8月28日,作为国家扶贫教育工程项目学校的坝木小学重建竣工,两楼一底的教学楼、两楼一底的教师宿舍楼双双拔地而起,崭新锃亮。
   新教学楼正面嵌上了鲜红耀眼的校训和办校原则。校训是八个字:团结、奋进、求实、进取;办学原则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会生存。
   石元英老师对校训和办学原则每天都要看上一眼,且“一日三省吾身”,努力去实践,务求取得更大成果。
   1999年12月,作为保靖县财政扶贫工程的湘渝友谊桥(保靖县拨款11万元,秀山县拨款1万元)竣工,结束了坝木村与四川河组之间多年来没有桥的历史。
   湖南、重庆两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渝湘边区人民特别是对坝木小学的关怀之花,结出了丰硕的物质文明之果,更在精神文明方面起了巨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湘渝友谊桥,是湘渝人民友谊的象征,又与四川河两岸特别是石元英老师有着紧密的关联。坝木六组人杨清平从黄连乡党委书记升任县计委主任后,经多方奔走、争取,把关于坝木小学和湘渝友谊桥两个扶贫项目都争取到手了。其中,关于湘渝友谊桥的争取过程,他的计划很周全,理由很充分:1、渝湘两省市连界之地,坝木村与四川河组的耕地是“夹花地”,四川河组有坝木村的田土,坝木村有四川河组的田土,跨省耕种是常事,修此桥就能为湘渝边人民提供方便。2、修此桥可加深湘渝两省市人民的友谊。3、石元英老师背生涉水跨省求学,事迹感人至深,同时危险性也大。石元英本人也说过:“这样做是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好在石元英从不做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事,所以没有出过一次事故。但四川河两岸人民却深受四川河洪流之害,洪水吞噬人的现象不时发生,受害的人,坝木村也有,四川河组也有。
   湘渝友谊桥建成了,石元英老师的背可以不做学生的桥和船了。可是,条件变了,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没有变,何况她的背就是背负人民的希望的。不需要做桥和船了,她的背又成了残疾儿童的路。四川河组有个左腿先天残疾的学龄儿童肖伦兵,又被石元英老师背在背上,不分春夏秋冬,她背着肖伦兵,穿梭在学校与山寨之间,风里来,雨里去,寒暑易节,长背不厌。石元英知道,肖伦兵的父母不望肖伦兵将来有什么出息,只想他能多少有点文化,将来的日子也许会好过一些。
   为了肖伦兵父母这个善良的愿望,为了对下一代多一分爱心,多一分关注,所以石元英没有半点嫌弃,乐意天天背这个残疾儿童。农闲家长背,农忙老师背,实际上石元英背的时间更多。因肖伦兵弱智,所以石元英背他读了两年学前班、两个一年级,一直背完二年级。
   肖伦兵的祖父、父亲,见石老师太辛苦了,很过意不去,于是买了一副拐杖,教会肖伦兵用双拐走路,这才使年已50岁的石元英老师的背暂时轻松下来。
   石元英爱生如子,校内校外一个样,上课下课一个样。
   “预备——起,加油,再加油!”下课了,石元英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到操场上拔河、做游戏,一方面为了和孩子们建立感情,把“慈母”之爱献给孩子,另一方面又是为了减缓疾病的疼痛。
   每天放学回家前,特别是周五放学回家前,她总要孩子们反复“背诵”两条“双休日老规矩”:第一条,要看书学习;第二条,要注意安全。
   学生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只要被石老师知道了,石老师没有一次不伸出援手的。
   一天午休,四川河组的女生田彩霞顶着大雨回家。石老师碰上她,就问:“这么大的雨,伞也没打,你回去干什么?”田彩霞回答说:“我这几天感冒,不想饭吃,没吃早饭就来了,现在感冒好了点,想饭吃了,我好饿啊!”石元英说:“这么大的雨,不要回去。”立即掏出一元钱给田彩霞去买方便面,还一路打伞为田彩霞遮风挡雨。
   爱心是无限的,爱心在犯错误的儿童身上照样延伸。
   石元英家有个小小的代销店,是为了方便组上群众。她家的小店虽专有一间拖铺,但平常并未上锁。
   有一段时间,家里零钱经常被盗。王焕林不知零钱被盗,老是怀疑妻子石元英把零钱揣走了,绕山绕水埋怨妻子;石元英也不知他埋怨什么,因而两人常有不和。
   一天晚上,终于真相大白,他们抓住了一个正在他家行窃的儿童,而且此儿童就是组上的。儿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石元英的公公不依不饶,一要打那儿童一顿,二要他赔偿几次偷去的钱。
   石元英考虑到事情闹大,一要毁掉那个儿童的前途,二来要影响邻居之间的关系,觉得处理此事应着眼于教育。她把那儿童送回他的家里,让儿童的家人问明情况,并与他的家人一起教育那儿童。儿童的家人表态愿意赔偿石元英家的损失,石元英坚决不要,并说:“钱用了就算了,儿童的品行要紧,我们要共同把他教育好,使他改正错误,一生都清清白白做人。“
   在学校,她只在办公室同那儿童的班主任彭声录介绍了上述情况;还有两、三个教师在旁边听到了,石元英提醒他们对此事不能外传。彭声录老师细致地教育了那个儿童。从此以后,那个儿童再也没犯同样错误,后已升入初中。

共 29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石老师无论从哪个方面的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在处理学生犯错方面以及照顾贫困学生方面的确令人佩服!【编辑:李荣】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荣        2010-11-07 18:00:24
  拜读了作者两篇小说,感觉阁下的小说叙事方式上有待改进,个见!
喜欢文学、音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