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天涯诗评】孤鸿游冥冥

编辑推荐 【天涯诗评】孤鸿游冥冥 ————感遇四首赏析其一


作者:村雪 探花,1875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49发表时间:2010-11-18 13:16:05

感遇四首(其一)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此诗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唐玄宗听信小人谗言将张九龄贬到荆州刺史时所写。作者一共写了十二首,此为其一。李林甫自小成绩一般经常考不及格于是走了“捷径”——攀附权归从一个边疆小吏慢慢爬到了中央枢要管制,另外唐玄宗后期开始趾高气扬,不停直言劝诫而听信小人谗言,李林甫自然而然成就了宰相之位,一向反对李林甫的前任宰相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之家,而且一肚子学问,自然与李林甫是两立的,而且他也瞧不起李林甫。然而就是作者的这个弱点,给了阴险、狡诈的李林甫有了可乘之机——文人如果空有一腔热情而无处“事”之手腕的话,只能成为政治牺牲品!
   至于牛仙客,史料中说他“德能勤绩”,尤其善于理财。而作者衡量人才仅仅从一个人的文章上来下定义不免偏颇。自古正直之人向来心直口快,有一说一,不会察言观色,如果自己的“上司”是贤明的,听劝的话,他得势;如果“上司”是刚愎自用,骄傲自满的话,他想要听到的都是顺耳的话,久而久之谗言在他那里就是甜言蜜语!难怪前不久我看到网上一则消息“心直口快之人是不适合做公务员的”,想来此言不假。由于李林甫深知皇帝的心思,毫不费力地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将牛仙客推上了副宰相之位。
   张九龄,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人,进士出身,才华横溢。唐玄宗曾赞许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唐玄宗对张九龄的学识与文采尤其赞扬“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我们都知道唐玄宗也是喜欢舞文弄墨之人,在他翰林院里聚集了许多优秀文人,后来的李白也被召见,只是太白喜欢喝酒,醉脑了小人的利益吧!
   很显然,作者在这首诗里自喻为“孤鸿”,据载,鸿是一种雁,其飞很高,常被文人用来表达清高的志向。三珠树,《山海经:海外南经》云:“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据说是一颗神树,只有娇贵的鸟才能栖之。根据以上的介绍,对原诗中的“双翠鸟”不难理解,即指李林甫与牛仙客小人得意的样子。开元二十四年,作者独自一人踏上了被贬之路,当他正失意之时忽然看到一只孤单的大雁从遥远的海边飞过来,仿佛与同伴们失散了,其叫声也哀鸣。作者前方正好有一方小小的鱼塘,这只大雁突然停下来栖息在鱼塘边,抖了抖羽毛显得非常疲惫。它或许在庆幸躲过了一路上几个猎人的追杀,它突然听见河岸边有两只美艳的翡翠鸟欢快的在三株树上鸣唱,它不敢走近它们,只透过这些如珠一样的叶子间侧目看着。
   张九龄应该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为官多年也是从地方小官做起,但是他的文人之气太重,又正值耿耿得罪了不少人,经常与主政者不合,辞官返乡。这个是作者的性格,文如其人,因此了解古人的作品不能仅从他的那些正面的因素研究,要更深地去挖掘人物性格,处事态度,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作品。
   既然张九龄有胆识,而且做了几年的宰相,难道他就看不出人情世故?大错特错,他只是过于相信自己,过于相信唐玄宗李隆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处在暗处阴险狡诈的李林甫手段也并不怎么高明,无非是一个“恶霸”“混世魔王”“街头黑社会”而已,然而翡翠鸟之所以被人所喜好,还不是在于其一身艳丽的“美服”啊!于是作者不再因为被贬谪而失意,他看见这两只翡翠鸟在神树上得意忘形,窃据高位,不过神树的叶子再浓密,也始终会凋落。一旦没有枝叶遮挡它们的巢穴,它们美丽的服装便轻易会招惹猎人来,它们将面临灭顶之灾!作者用“巅”字来表达双翠鸟的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简单明了。西汉扬雄《解嘲》云:“高明之家,鬼瞰其室。”作者化用此句,意在说明那些鬼神往往也恨高贵之人,监视着这些人的一举一动,由此来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憎恨之情。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作者最后说自己就是那只孤鸿,高高飞在天空,即便再强大的“猎人”也拿他没办法!
   通读此诗,作者采用寓言的形式暗示自己的遭遇。诗中作者一直采用对比的手法,以鸿的身躯之大对比翡翠鸟的形小;以鸿的经历之多对比翡翠鸟的矫矫;以鸿的小心翼翼对比翡翠鸟的得意忘形,盛气凌人。在诗的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遭遇反衬出他们的最终下场——李林甫死后被抄家,子孙流放了;而牛仙客却独善其身,实为一位清明宰相,如此看来张九龄在知人善任方面还是不够“高明”的!
   看吧,那只孤鸿再次高飞,没有回头张望那课神树,飞向了遥远的天空……
   2010年11月18日

共 18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人如果空有一腔热情而无处“事”之手腕的话,只能成为政治牺牲品!这符合中国国情,正如作者所诠释的那样,枪打出头鸟再怎么风光又如何,最终不过死。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精神和气魄犹在。作者最后以“孤鸿飞向了遥远的天空……”作为结句,实在是让人想象飞驰。不错,推荐![紫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村雪        2010-11-18 13:21:48
  感谢编辑审阅 发表 辛苦了 握手问候
用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奥妙无穷!
2 楼        文友:紫衫        2010-11-18 13:29:06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是千百年来的古训啊。。。
一个爱码字的小女人,紫衣是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