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菊韵☆今日杂谈】“风闻”杂谈

精品 【菊韵☆今日杂谈】“风闻”杂谈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43发表时间:2010-11-19 03:26:21

【菊韵☆今日杂谈】“风闻”杂谈 近看野史,其中一故事令人忍俊不禁。说的是清代大学士纪晓岚,任礼部侍郎之职的时候。纪乃大才子,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尤好雅谑,最喜拿上司同僚开玩笑,为人所忌。众商量捉弄纪。一日看纪过来,搭讪间,忽一动物过,一尚书故惊道:是狼(侍郎)?是狗?尚书御史们轰然。纪何等聪明,随大家大笑毕,道:要弄明白是狼是狗很简单,主要看尾巴,上竖(尚书)是狗,下垂是狼(侍郎)。众尴尬无语。纪笑道:还有一个办法更好识别,放一块肉,一泡屎,如果是狼,只吃肉;如若是狗,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众越发无颜,只有干笑而已,再也不敢与纪过招。这个故事有多种版本,主人公暂且不论,听故事就是。
   这个“遇屎吃屎”的御史,就是历朝历代风闻奏事的监察御史。这御史的权力不小,纪晓岚敢于拿他们开玩笑,胆子大得可以。也不怕被御史抓住小辫子“风闻”告他,也是他的造化。不过,后来毕竟吃了嘴的亏,被发配新疆,除了皇帝震怒于纪的“罪过”外,恐怕这里边也少不了御史们的“风闻”参劾。
   御史,在秦汉以后成为了专职的监察官员,皇上为了掌握官吏们的真实情况,特许他们可以根据没有经过调查核实的传闻上奏弹劾论事。这御史的“良心”,全凭着道德品质管着。若出于公心,奏错了,说声对不起就是了;若出于私心想陷害一个人,那这个“风闻”的后果就不得了,说不定会毁了一个人的政治生命。你想,听风就是雨,三分说成七八分,所奏事实反正不是自己审理,用不着负什么责任,奏上去再说。这御史若是昧了良心,不光在奏折上做文章,还会串通他人作成铁案。被害之人申奏要“上达天庭”,恐怕极不容易,中间种种关节早被做了手脚,你的冤屈虽然不会冤沉海底,也要折腾几年。就算平反,御史也不过用“风闻”搪塞,而苦主却是有苦说不出。
   唐武则天时期,为打击李姓皇族,允许匿名告状。并在各级设“举报箱”,专人管理,定时开箱,整理上报。一时间人心惶惶,冤假错案比比皆是,直到有人献计告了武氏本人才停止。这匿名告状比“风闻”扩大了一步,主要发动的范围广了,激发了很多人的挟嫌报复欲望。现代也有例子。“一封信八分钱,是真是假查半年”就是“风闻”的翻版。不过不是纪检监察部门“风闻”,而是听信某些人的“风闻”,听说某人要升职,告状信来了。查吧。无限期搁置提升动议,等查清是诬告,提升的事情是“挑水的回头——过景(井)了”,黄瓜菜早凉了。这还是轻的呢。官当不当也就算了。让公检法“风闻”做成冤案的还少吗?判死刑的、坐大牢的已不是新闻。冤枉且不说,出来连个说法都没有,一句抓错了,轻描淡写,一了百了。可见“风闻”遗毒危害不浅。
   据宋洪迈考证,风闻奏事源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齐国有个沈约曾任御史中丞,他在上奏弹劾王源时说:风闻东海王源……云云。这可能是最早的有关“风闻”的记载。在苏冕编的《会要》中也说,旧例规定:御史台不许接受处理诉讼案件,“有词状在门,御史采状有可弹者,即略其姓名,皆云风闻访知。”事情发展到后来,御史中疾恶如仇、公道正直的人少了,“递相推倚(推诿),通状人颇雍滞(积压)。”直到唐开元十四年,才规定须将投诉者姓名登记下来。自此,“风闻”一词名不副实矣。
   有的御史一开始可能也是很公正公平处理一些事情的。但保不准有很多说情的。或有刚正不阿像传说的包公那样黑脸无情的人,得罪人不怕背后打黑枪,这是极少数,所以才被记载推崇,而大多还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设想,皇帝听到的所谓“风闻”,肯定很多是被大风吹来的旧闻,添油加醋的故事,道听途说的流言,未经查实的雌黄,严重灌了水的汇报,那么决定决策的准确性就值得怀疑了。有清一代,巨贪大蠹是如何形成的?是监察御史们“风闻”出来的吗?我看未必。御史名声不太好,也是清朝风闻冤状、文字冤狱甚多造成。故,纪晓岚早就耿耿于怀,借机漫骂嘲笑一次。是出于公心还是纯属恶搞御史?不得而知。不过,那份机智那份敏捷那份胆识那份幽默,却让人闲时解颐。

共 15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们怀着轻松的心情去品读“风闻”杂谈,作者在杂谈里畅言了“风闻”这一带有政治话题丰富的内涵蕴理,让我们探究到了“风闻”的由来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作者开门见山娓娓道来清代大学士纪晓岚野史故事,典型人物引人入胜,直抒其论点:御史的权利之大,而御史们的“风闻”参劾更是厉害。文笔诙谐而略带辛辣,叙述跌文趣事栩栩如生,据引朝代确凿证据,阐述语言严谨客观地论证了御史“风闻”的遗毒危害不浅,让我们看清当今社会现实里这种危害产生的后果之巨大,从而共鸣着去思索类似权利机构如监察部门的职能发挥效力,关注执法和监察部门能否秉公办事,呼吁良性的政治职能运行环境。作者带有浓郁的政治讽喻味客观得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观点鲜明,论述面广而大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列举证据说服有力,阐述观点思路清晰,事例选材颇佳,议题贴切且敏感,就如亲切聊天般就事论事,让我们丝毫没有费劲就感染到文意观点,而且每个论据分析后都有自己观点的精辟总结,我们由衷步步切入话题与作者观点共鸣着思索,语言生趣而不夸张,通篇文简短精炼,论证环环相扣,阐述颇有气势。让我们赞叹着作者阐述议论的观点水到渠成,首尾呼应的手法让观点意味深长,笔意犀利干练给人一种洒脱而余犹未尽之感,考证记载追溯力求符合实际。让我们深刻了解认识到御史的“风闻”参劾掌握着历代朝廷官员的政治生命,从而揭露了当今社会政界官员存在不平衡心态的现状,即涌现和激发了很多人的挟嫌报复欲望;或听信某些人的“风闻”而无限期搁置提升动议,且让公检法“风闻”做成冤案的事例也为数不少。这些社会现状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和关注。钦佩作者居安思忧政事的难能可贵情怀,值得我们反省和学习。杂谈让我们思索共鸣,且让我们触类旁通地关注着社会类似议题。值得大家学习的生动精彩杂谈。赞!问候作者【沙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0112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砾        2010-11-19 03:28:09
  我们怀着轻松的心情去品读“风闻”杂谈,作者在杂谈里畅言了“风闻”这一带有政治话题丰富的内涵蕴理,让我们探究到了“风闻”的由来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作者开门见山娓娓道来清代大学士纪晓岚野史故事,典型人物引人入胜,直抒其论点:御史的权利之大,而御史们的“风闻”参劾更是厉害。文笔诙谐而略带辛辣,叙述跌文趣事栩栩如生,据引朝代确凿证据,阐述语言严谨客观地论证了御史“风闻”的遗毒危害不浅,让我们看清当今社会现实里这种危害产生的后果之巨大,从而共鸣着去思索类似权利机构如监察部门的职能发挥效力,关注执法和监察部门能否秉公办事,呼吁良性的政治职能运行环境。作者带有浓郁的政治讽喻味客观得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观点鲜明,论述面广而大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列举证据说服有力,阐述观点思路清晰,事例选材颇佳,议题贴切且敏感,就如亲切聊天般就事论事,让我们丝毫没有费劲就感染到文意观点,而且每个论据分析后都有自己观点的精辟总结,我们由衷步步切入话题与作者观点共鸣着思索,语言生趣而不夸张,通篇文简短精炼,论证环环相扣,阐述颇有气势。让我们赞叹着作者阐述议论的观点水到渠成,首尾呼应的手法让观点意味深长,笔意犀利干练给人一种洒脱而余犹未尽之感,考证记载追溯力求符合实际。让我们深刻了解认识到御史的“风闻”参劾掌握着历代朝廷官员的政治生命,从而揭露了当今社会政界官员存在不平衡心态的现状,即涌现和激发了很多人的挟嫌报复欲望;或听信某些人的“风闻”而无限期搁置提升动议,且让公检法“风闻”做成冤案的事例也为数不少。这些社会现状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和关注。钦佩作者居安思忧政事的难能可贵情怀,值得我们反省和学习。杂谈让我们思索共鸣,且让我们触类旁通地关注着社会类似议题。值得学习的生动精彩杂谈。问候老师!很荣幸拜读老师的文章。
清新淡雅,云水环绕,世界万物,一切自然
2 楼        文友:沙砾        2010-11-19 03:36:59
  欣赏老师论题言简意赅,达到颇明显的论证效果。通篇文章短小精悍,观点却据理力挣而说服力强,共鸣了读者思索和关注的心绪。向老师学习了。
清新淡雅,云水环绕,世界万物,一切自然
3 楼        文友:※疏影※        2010-11-19 13:51:47
  一篇“风闻”,让我们见识了刘春老师的渊博知识,钦佩!问好刘春老师!
4 楼        文友:叶雨        2010-11-20 13:39:49
  沙砾的按语写的真好啊,学习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5 楼        文友:叶雨        2010-11-20 13:40:22
  “风闻”的历史悠久大概也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词语吧?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