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菊韵☆散文随笔】话说溜须拍马

精品 【菊韵☆散文随笔】话说溜须拍马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46发表时间:2010-12-29 08:27:27

【菊韵☆散文随笔】话说溜须拍马 “溜须”的事情历代都有,而“溜须”的名词源于宋代。
   宋朝宰相寇准性刚直,锋芒毕露,吕端说他:“性刚自任,臣等不欲数争,虑伤国体”;太宗也说他:“若廷辩,失执政体”。可寇准偏是不听,如好斗的公鸡,不分场合,“犹力争不已”,甚至要与太宗“论曲直”。因他刚直不阿,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所以宋太宗就称赞他:“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这是说寇准的性格。介绍性格,当然是说他的为人。寇老西儿(戏剧这么称呼,其实是陕西人)对阿谀奉承深恶痛绝,嘲笑起来毫不留情。他有一门生叫丁谓。记住,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佞臣,当时做参政。丁谓与老师一起进餐时,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一个饭粒,丁谓瞧见后,赶忙上前,把米粒从老师的胡须上小心顺下,并顺便把胡须梳理整齐,那媚态让人作呕。寇准亦嘲笑道:“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说得丁谓面红耳赤,自此两人倾构日深,终成仇敌。后来称丁谓这种行为是“溜须”。这件事情,肯定有很多学生见到,不然,谁会记入历史?溜须不成,反遭斥责,丁谓小人,牢记在心,瞅准时机就报复。后来寇准多次被贬,与丁谓不无干系。
   拍马源自蒙古族。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夸他的马好。一边夸,还要在马屁股上拍一拍。奉承的词千变万化,而拍马的地方却不好改变。拍错地方,马一不高兴就抬蹄后蹬。所以,拍舒服马了,马主人也会舒服了,拍马就此而来。
  
   因溜须拍马而得官位的大有人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当属李林甫。唐玄宗天宝元年,李适之为左丞相,右丞相是李林甫。李林甫欲独揽大权,便设套害李适之。见到李适之时,漫不经心说:华山有金矿,采之可富国,可惜皇上不知。李适之不加提防,轻信此言,找个机会就告诉了皇帝。帝大喜,向李林甫询问此事。李林甫却说:此事臣早就知道。臣思华山乃皇家的龙脉所在,不可开采,所以臣不敢奏。这马屁拍得舒服极了,皇帝感到这才是忠心之臣呢。李林甫趁机罗织罪名陷害李适之等人,皇帝马上罢免几人职务,发配戍边。李林甫自然成为左丞相。这是阴谋和溜须巧妙结合得逞。
   历史记载,溜须拍马的方式,可谓花样多端,令人瞠目结舌。比如,利用权大位重者生病之时溜须。为秦王舔痣治病得五乘的医生;为西汉文帝吮痈(吸吮脓疮)致富的邓通,都得到了好处,却留下笑柄。为皇帝自甘下作一些,也还罢了。还有一些人,更是恬不知耻,不读史,任你如何想,也不会想到世上竟有此等人。唐高宗时,侍御史魏元忠生病,御史郭弘霸去探望,见病房里有尿壶,说:尿味可知病势。便用手指沾了,送入口中,巴咂着品味,面露喜色拱手道:“甜的尿难医,今味苦,病会好的。”魏元忠又好气又好笑,便把这事宣扬开去,使郭弘霸大出其丑。和士开是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宠臣,位至尚书令,权势熏天。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还有很多人认其作父,称“假父”。和士开患伤寒,有一人登门问候,听医生说服黄龙汤(大粪汤)即愈。仆人端来,和大人面露难色。此人说:“大人,此物甚易服,让在下先替您品尝。”便毫不犹豫,眉头不皱一下就一饮而尽。和士开只好勉强服下。没过多久,病果然痊愈,那个人自然升官。此类事不胜枚举。
   也有利用近侍机会溜须。宋代宦官李宪,担任监军多年,战功赫赫。后来的童贯就出自他的门下。童贯也可能是溜须拍马而一跃成为有宋以来与蔡京齐名的大奸臣的。一次,彭生为李宪洗足,赞道:“中尉的脚是多么香啊!”连李宪本人都觉其无耻之尤,猛踢一脚,大骂:“奴不亦谄乎!”这是拍到马蹄上的。不过我看李宪也不会是真的要骂,很可能是笑骂。俗话说的好,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用脚踹。骂了,彭生举得很舒服,不骂反而坐卧不安呢,人有时候就是贱。伺候如此舒服,李宪还舍不得轰走哩。因溜须拍马丢性命的也有,不多。
  
   好官也有被溜须而受用的例子。还从一幅趣联说起。
   明代有两位著名人物,两个正反好坏到极端的同朝为官人物,一个叫于谦,一个叫王振。于谦是大家很熟悉的爱国将领,担任兵部尚书;王振却是一个宦官,权重一时。于谦手下有一个兵部侍郎叫项文曜,为巴结上司,日夜跟随于谦左右,常常附耳在于谦耳边悄言密语。时人讥为“于谦妾”。王振的干儿心腹是户部侍郎王祜,貌美无须。王振问他:王侍郎为何无须?王祜这样答:老爷无须,儿子岂敢有须?被人讥为“王振儿”。好事者遂将两者合在一起,凑成一幅戏联:
   于谦妾;
   王振儿。
   两个外号集合,活脱脱的溜须拍马形象跃然天下。不是古人戏谑,今人怎知细节?对王振就不说什么了,而于谦对溜须没有表示,那个项文曜后来如何,也没有下文,给我们留下遗憾。按说,好官不喜欢这个的,但是,偏偏好官也喜欢被溜。这算是白璧微瑕吧。
  
   而八面玲珑,察言观色,说领导想听爱听的话,升了官发了财,又不留痕迹,这才是溜须拍马的真功夫。溜须拍马,关键是恰到好处,这个时机最难拿捏。而我认为和珅是最佳人选。乾隆爱听好听的,和珅会说会写会做会来事,无一不得到乾隆欣赏。所以和珅能在乾隆活着的时候,极受倚重。有一个古代笑话道出溜须拍马真谛。这个故事说:“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任于外者,往辞其师。师诫之曰:‘外官为之不易,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诣尊长,逢人则送其一,不吝也,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岂可谀人如此!’其人曰:‘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诚哉,斯言!’其人出,语人曰:吾备高帽一百,未赠已损一顶。”有句话说得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溜须拍马的事情多见于官场。比如,数字得官,就是一例。统计数字直接关系职务升迁。数字的微妙,在于领导的心情。数字不是溜须,胜于溜须,不是拍马,大过拍马。又比如,本地前几年有这事:一官之父去世,送情者趋之若鹜,唯恐官不知己之大名;越数年,该官病重,送情者亦准备献殷勤,谁知事有突变,该官一病呜呼也哉。众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竟全不去送情分。传言曰:其已死,送也白送,还去作甚?见到太多的溜须拍马现实,心中不免鄙视。他人之事,刊于报纸网络,传于街里坊间,无须费我笔墨。回顾一下自己的以往,也会面皮发红。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心里厌恶。然混迹于官场,有时也会小小溜一下拍一次。世界之大,何人不有?身在河边,难免湿脚。就如说人家的小孩,将来当官升学前程远大,皆大欢喜;若说将来会病会老会死,一定发怒詈骂拳脚相向。处于此时此地,两难之际,该当如何?正所谓随大溜,不挨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样解释的挡箭牌尚可否?
  
   溜须一词的首创者丁谓肯定不是第一个溜须的人,但他能够在历史上狠狠地留下一笔,形象很饱满且很不单薄,他应该深深感到欣慰才是。有的人拍了一辈子马,溜了一生的须,也不见得青史留名,那才叫冤呢。农村说话说的粗鄙,说溜须拍马的人是“舔屁股溜沟子”,大同小异,话粗理不粗。其实,从有人类出现,就不乏溜须拍马的人。没有文字记载的不算,翻阅煌煌二十五史,除了为尊者讳去的外,能看到很多。如果看过古代野史笔记的,一定会觉得溜须拍马的人咋个俯拾皆是?这不奇怪。人本来就是复杂的高级动物,即使动物界如猴子,也有为猴王抓痒逮虱子的溜须辈,何况人乎?没有利益,不要报酬,谁会去白白的溜须拍马?吃饱了撑的呀?溜须也好,拍马也好,都是有所求的人,求官,求财,求利益最大化,求所有对自己有好处的东西。无所求的人,是那些不去蝇营狗苟,投机钻营的人,不去做令世人白眼祖宗伤心的勾当,而能堂堂正正做人的人。只有无所求,才能挺胸抬头正视前方,无须低下自己高贵的头。

共 30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溜须拍马就是一种献媚取悦的一种小人的惯用伎俩,溜须拍马,必有所图,一旦得逞,必然变脸,这种付出是为了索取,自古如此。它是一种历史现象,古今中外,只要存在人类,就会产生这种特定的人物,产生这种现实的产物,从作者择取的部分历史上的故事片段中,观其言,察其行,剖其术,对于读者认识这种小人、提防小人、约束小人,也许能够有一定的启发。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距做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吧。欣赏了,问候刘春老师!赞!【编辑:兔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012029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疯狂的兔子        2010-12-29 08:28:50
  欣赏了,问候刘春老师。
善良,像那颗缀于叶间的露珠,也许它很小,但它可以滋润一朵花,并让她美丽的开放
回复1 楼        文友:刘春        2010-12-30 16:39:26
  兔子元旦快乐!
2 楼        文友:※疏影※        2010-12-29 20:06:51
  佩服刘春老师如此的博学,问好刘春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刘春        2010-12-30 16:39:40
  疏影新年快乐!
3 楼        文友:刘春        2011-03-07 17:38:35
  “溜须”的事情历代都有,而“溜须”的名词源于宋代。
   ==========================
   开始 乱码应该是上面一行字。
老兵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