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军警散文】皇道策马

精品 【军警散文】皇道策马


作者:心的浪子 秀才,292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85发表时间:2011-01-27 21:11:01

天屏御气
   2010年冬季,我风尘仆仆地出发了。从江南到了北京,再循着皇帝的足迹扬鞭策马向塞外,往乌兰布通。
   一直思想着北方大草原无限的广阔、寂寥,苍凉、悲怆。每次读到经典古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特别是《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股莫名的热望从心底涌起,鼓动着自己的心。
   大弟利民安家北京城,我们在他家中转。白天北京的路堵塞得厉害,我们起了个大早,趁路上车不多,坐着弟弟的车顺着京承高速公路往北出发了。
   车越向北走,我的好奇心越强,想象中越往北,景色愈异。惟恐稍不留神,胜境会从我的眼皮底下悄然遛走铸成憾事,潜意识地把相机拿在手中,随时准备拍摄可能涌来的古迹、胜境。车钻过密云的一个遂洞,眼睛和精神立刻被点燃,激动让我不住地喘息起来,这是一种限界上的兴奋。塞外的雄浑苍凉已经大门洞开,山,北方的山,梦幻里的山,我直切地看到了,不是眺望,而是在它的怀抱。乌蒙蒙的千峰万岭涌压过来,又忽剌剌地闪过车窗,我有些窒息了。那些怪异的山体,陡峭的石崖,倾斜地荡漾着,忽而游移分散,忽而又组合凝聚。早晨的阳光雾气在山峦如退潮的洪水,层层滚下,涌过公路,提挈着一种摄人心魄的磅礴气势,一下我如此渺小。我真切地感到自己的渺小。我只想拼命加入进去,变成那光潮中的一缕光线,变成那山岭中的一柱岩石。我不禁心中暗叹:此生惟求的向北之旅,看来定会被成全着实现了。
   女儿诗哲紧张地在速写本上勾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线,感叹地对我说,苍凉壮观!爸爸,把这山写下来吧!
   造物主肯定是个性情丰富的智者,他既在江南细腻地画出江南的小桥流水青山翠竹,而到了这北方,使用大排笔一气挥洒过去……偶现的天空十分高远,山色一概灰黑,掺杂一些蓝,呈着沧桑冷峻。山的形势奇特,时而耸起来魄岩断壁,是刀劈的,是斧砍的,棱面清晰,首尾分开,突兀、险峻、雄大、孤立,显出传奇的风貌,而它身后低缓拱起的一望无际的漫坡,山脊、峰顶几根枯树的叶子落尽,稀稀零零却排列有序,在寒风中坚挺不动,散发着一股守护者沧桑古拙意味的气势。我“叹为观止”,惊异与幸运的感觉,塞满心胸腔。一股无形的气势油然腾起,男子汉的心胸、气度,决意、牺牲的渴求都是无形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弟弟告诉我们,眼前的山峦是北京的靠背燕山山脉。
   我听到“燕山山脉“这个地名时,胸中又漾起一股兴奋。这就是北阻大漠东通关外西望边塞,京城北方重要屏障的燕山山脉?当年夜里捧着《读史方舆纪要》读时,木华黎在蒙古入主中原,择定都之所时,所建议的那段话在眼前还未消失:“幽燕之地,龙蹯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驻跸?之所,非燕不可。”换作我是皇帝,也会定都北京。北京背靠燕山山脉,南望华北大平原,是最理想的“风水宝地”。你想,高大巍峨的燕山不但是冬天冷空气的屏障,也是阻挡游牧民族南侵的屏障,把宅子造在这里多舒服。
   谁的诱惑力,能比得了燕山?千年的王朝气象,汇聚在燕山山脉的怀抱,北京――这个雄踞天下的伟大都市,不正是燕山山脉的馈赠么?
   长城看似是分隔塞内塞外不可逾越的重障,实质分隔塞内外的重障,是横亘着的燕山山脉。历史上的塞内塞外,在这里分界。穿越燕山,就踏上了了塞外。迄今为止,我所到的最北,仅止于北京。长城也只登过一次,那是前年的事。诗哲考上大学,我奖励她的同时也顺带奖励了自己,与女儿上了一次长城。登上八达岭长城最高处,游目骋怀,北向苍峦似涛,绵延无穷,遥想那苍莽尽头,应该是“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吧。青蓝的苍穹下,尘风起处,草原辽阔,那个牧草多丰茂啊,清风吹拂,牧草低低摇伏,像白云一样的羊儿闪现出来。马蹄踏踏,牧民们唱着自己的民歌,放牧着牛羊。那遥远和陌生,惹得我一心的向往。南眺是繁华大都市,虽是初游,却似曾相识。我很自豪,终于穿越过了这道关。虽然同是中国大地,但心里感觉却异样,不期然有一种内外之别。
   古代,塞外游牧民族总想把万里长城打破一个缺口,走进黄河流域。燕山一带往往民族决战的最后高潮。想象中,在那个九月白露为霜敌骑纵横的季节里,战斗场面一定就是这样:胡笳阵阵,成千上万的穿戴兽皮衣帽、蓄着八字须的胡族将士挥舞着弯刀,骑着骏马,狂呼着从大草原一路冲过来,在这一带与汉族将士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疆域无垠,山莽连天,一路铁蹄敲击着血腥的历史。射雕的英雄驰骋塞内外,弯弓响处,大雕随浩浩长风跌落。秦皇逝矣,汉武已成古,唐宗宋祖的风骚也已风化千年,只剩一些宋词唐诗弥布人间。
   燕山山脉,这个名字太古老,它是从洪荒而来横亘天地之间的天屏,它的方位,让它一直处于戊守的角色。它是深沉的,它沉默着、忍耐着,自古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我梦幻般感地到,它是在等待我来,似有所言,又无语沉静。是的,长久以来我蔓生着一种奇特的感情——一种战士或男子汉的渴望皈依。在秀丽的江南,我喜欢眺望远处那线条柔美,色彩绚丽的大山,但总是不能如愿。今天我找到了,燕山山脉交付给我了。触摸燕山山脉安静、厚重的历史深处,从那已经逝去的过往中,我依稀看到所需要的精神力量。燕山的意识在我心海里纵横流淌,让我束缚的性情一泻千里。
   这个时候,我感觉肚子里的文墨奇缺,难得描写出燕山山脉的气势,打开了车窗,寒风凛冽呼号着,似刀刃我削着的面孔,端着相机,拼命地追逐着瞬逝的光景,我并非为了它的神奇,只是它使人想到的,实在是太多了。
   在这古老的山脉里穿行,更多的其实是一种探寻,一种对于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的情绪,包括对我们自己未来生活方向的探寻。
   古北口上的灵兽
   我在这充满悲壮的伟大山脉里走着,地理的方位感却异常鲜明。东西通向哪里,山外是陆地还是大海,能做到清楚的判断。难道不是吗?我闭眼也能看见千峰如簇,万仞壁立,一条巨龙横空,在荒山野岭起伏涌涨,如深沉的渴望在鼓动,向着远方绵延。看得真切而激动,心灵在粗犷的视野中,得到了罕见的安抚。不远处。在路标上看到了熟悉的地名:古北口。
   啊,古北口,这是一个对我来说响亮的名字,在历史书籍里也是铮铮作响的著名重关要隘,此刻在我眼帘里映着,栩栩如生。望着它,一股奢侈的感觉油然浮起。顷刻间,我深深进入了这个曾经的何等惨烈的殊死战场。
   古北口有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历朝筑建防工不辍。万历初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奉调任蓟镇总兵,他倾心研辨、精密筹划、躬亲督修,率领官民经过十几年的“堑山制塞”,血汗营造,终使古北口长城楼台环锁,关隘巍然,成为京北的一道雄关险阨。那地形,那气势,那视野雄大至极。金山岭东枕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西接卧虎岭。卧虎岭,就是一只硕大无比的灵虎,仰向天穹,蹲踞潮河西口,挡住了入关的去路。浓白的大朵云团,在澄净的蓝空上奔走迅疾,古老的长城,处群峰之上、白云之间逶迤廻还,忽隐忽现,忽上忽下,浩浩荡荡,绵势不断。
   我想起了一方古朴凝重的印章,那是出产内蒙大漠巴林右旗的巴林石印。崖上的长城很像雕塑在石章冠顶上的盘龙,叠嶂危城不正是一方硕大无比的大漠石印,镇守在关塞之上么?然而,又觉得不妥,自己的心眼是不是太狭隘了呢?在燕蓟大地,古北口的长城更似一尊天屏上的灵兽,与燕山熔铸一体,威伏塞上,隔阻南北。
   面对如此地点,你能做什么呢?惟有赞叹而已。我端着相机追捕捉着,那一股散发着原始古朴壮丽的意味、天下要冲的浓郁气息。古北口,充拥推撞着我的思绪,谁知道还能不能再看到一处——令人提迈豪情壮志的地方呢?
   在旅行前,先在网上对将要前行的沿途风光作了一番幽探。有关这段长城介绍是这样说的:
   由于地势奇特,该长城的建筑形式与众不同,这般宏大的建筑看似很朴素,只是一块一块白泥粘着条石和青砖砌成的,但是愈看,它愈显出一种文化的准确——伏奇藏险,间架比例恰如其分,十分坚固,体型匀称,用料穷窘。深入细看,为数不少的关隘的券门上的雕刻和装饰,工艺之精湛,装修之富丽,足可以与一些皇家和王府的工程相媲美。可谓是宏大文化造像与精细设计的结合,是功利性与形式美的结合,是系统周密与灵动权变的结合。古北口的长城是戚继光精心沥血的独创之作,敌台密集、拱堡交错,集各段长城构作之精华,合诸城防御戍守之优萃。
   对戚继光,我是怀着深深的敬意的。今日身临古北口,不用所谓深入,只要凝视着它,就可以有感受到这位抗倭名将的心迹。深更的笳声,黑夜的马鸣,烟墩的烽烟,塞外的火光,牵动着他和戌边将士心,夙夜匪懈寝食难安。一股特别强烈,特别迫切报国御侮之心,融于这片男人的荒野之中。今人于此,触景生情,精神层面怎么会不直线升华呢。
   正如他的《马上作》所述:“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的戎马一生,都是在戌边守疆抵御外侮的征战中度过的。从鲁、浙、粤的漫长海岸线上,从河北到辽宁的苍茫燕蓟群山,到处有他的汗马行踪,关于戚继光的故事在这里妇孺皆知,人们半虚半实地传颂着他的传奇。
   无论如何,一切都会变成过眼烟云,数不清的人物故事熔化着又凝固成一片冷峻的岩石,惟精神的传说将会传存。这种传承的声音,我听得见,中国人都听得见。在中国,在晨曦出现时,到下一个霞光悄悄染上窗棂的时刻,它很清晰,它愈来愈强。它由敦厚古朴,逐渐变成一种痴情的激烈。那声音变成了响亮的宣誓。它震撼着时间的进程,斩钉截铁,威武悲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弟弟告诉我,若不是今天这样一个好晴日,是不可能眺望这样的景色。确实。在阳光下,长城在沿山而上呈一种含混的斑驳浅色。它并不发言,无言地延展着,最后融化在的陡峭丛山之中,很逗人凝视。远眺垣墙上的垛口、射孔,给人却是一股难言的感受,在那些线条涂砌之间,流畅里却有一股哀伤。
   在荒野的山间走着,风土渐呈着极度哀伤和恐怖的面象。事物发展的逻辑,为何总是刻画出过程的恐怖呢?我似乎听到了哭嘶声,在长城的历史尽头――秦朝——“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柱。”伴随着这个声音的是一股股森、血腥的味道。那一天这哭喊的声音一定曾经响彻云霄。在孟姜女的痛哭这一刻,褴褛缠身的兵民们,一瞬间不再压抑悲痛,成千上万的男人扑伏在地,捶胸号啕。他们不能自制,摔掉手中的工具,或捶打墙体,或伏倒在地,他们的嚎啕哭喊直入云霄,他们的声音一定如同大海潮一般,不歇地冲撞着长城。不然,孟姜女这样一个痴情的弱女子怎么就把长城哭倒了呢?
   无垠的疆域像一帧黑白的国画。那些坐镇鎏金的殿宇的人,挥舞着森森白骨在黑天黑地上涂抹着一幅又一幅叫做封建王朝的画,征夫、哭妇,鼙鼓、狼烟,鲜血、尸体狼籍着五千年历史。
   诗哲对长城与战争这个话题很忧郁,她像在质问,又像在独语:“为什么呢?长城只属于战争?”
   孟老夫子曰:“春秋无义战。”难道不是吗?或许,用冷峻的眼光审视它:战争,很难说是受捧的行为,或是受谴的行为。不论谁胜谁负,对于双方的人民都是灾难,悲剧。长城,这高高在上的灵兽,用人类良心的眼睛,一定在久久注视着……
   沿着垣墙,一株株巨大的榆树枝桠恣意。墙与树的交融似乎在强调了一种双重的真理。长城莫非是一种思想的诞生地?是阳刚、悲壮的文化载体?很有趣,我感觉却像是抵达了一所学校的大门,捧起了囊括两千多年中华历史的百科全书,我沉沉堕入,眩晕的感觉笼罩周身,只顾往前挤。日本学者稻叶也挤进来了,说:“长城文化深浚而奥秘,如果能探到这潜蕴的宝藏,或许能揭示中国古老而珍贵的神秘。”
   我思想的触角敏感又锐利起来,从一元的物质世界伸入了一个二元的精神世界。伟大长城的内涵——简单而又深奥,不易概括,形容也难,惟置身长城语境中,站在时空交汇的城台之处,方能感受它化易之妙谛,触及它无限和辽阔的内涵。它是一种深沉的心理,是我们的祖先最先公开的心理。它不仅仅是历史中的悲剧,不光是追杀驱赶,还有俯瞰历史的悲悯,浩渺的文明。我不眨眼地注视长城,想尽量把它看得深远一些。万里长城仅少数段落被后人精心修葺装饰,那是供人们观赏的、凭吊的,大部分颓败残破,流失漫灭荒沙僻谷之中,我不禁生出孤寂而凄落的伤感。然而,还有一种情绪同时滋生,长城走向了孤独,残破,却有一种东西在血与火的军事对抗中,在经济与科技的物质拼争中,在思想与制度的文化竞争中诞生、强壮,这就是人类的新文明。
  

共 1345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善于写景抒情,尤其是对景物的描绘,能够通过外形描绘将那一股神韵巧妙地传递读者。这是读此篇文章最深刻的感受了,在揣摩每一处景色,感受作者的感受,发现作者的发现,而心绪难平。皇道策马,尽展北国雄姿,而作者并不止于景色的描摩历史的回顾,而是在苍茫壮观的背景下,让侠义热情的北方人浮现其中,使整篇文章有了画面的灵动,与意义的深入。推荐!【依是幽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127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千月        2011-01-27 21:24:16
  忘了加编辑两个字了,江山慢S了,明天再评再加,先问好下:)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2 楼        文友:千千月        2011-01-30 19:21:25
  看这篇最强烈的感受是一种气势。其实作者很多写景文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究其原因,并不只是词汇的运用,而是作者的性格使然。什么时候,给我看下嫂子和侄女的照片吧。呵呵,我发现我的网友兄长们都有一个特美丽的老婆和特漂亮的女儿。祝幸福的浪子哥哥一家,新春快乐:)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3 楼        文友:亦飞        2011-02-01 20:14:04
  人气不足啊,呵呵,看过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