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散文】橄榄树

精品 【海蓝·散文】橄榄树


作者:山泉 探花,1414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901发表时间:2011-04-11 17:13:36

【海蓝·散文】橄榄树 橄榄还没有成熟,却夭折在生养它的山坡上。
   ——题记
  
   【1】
  
   你告诉我,很多地方的橄榄树,都是孤独的一棵,一生默默无闻的生长,成熟,老朽。惟有那片山坡上,长满了茂密的无数棵,终年碧绿,四季里,边开花边挂果。我说,有机会的时候,我一定去看看,你莞尔一笑,说,愿意做我的向导。
   阴差阳错,时光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20多个春秋,总算就下乡的机会,拄着那把长把的老式雨伞,按照你当初的描述,我独自一个人,去寻找那片橄榄林,去寻找那棵使我魂牵梦萦多少年的橄榄树。
   大自然也真变奇怪了,像人类一样,原来的淳朴善良逐渐被势利的世俗所代替,像增广贤文里说的一样,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好像每个人都蒙上一层伪装,真情更显得那样弥足珍贵。大自然也被感染了,这不,阳春三月,在这个很少下雪的南方,真就下雪了,才刚的春暖花开,转眼就雾蒙蒙的,像寒冬腊月。
   想起了曾经的事,我的心,其实比这奇怪的天气还要寒。
  
   【2】
  
   那年,我被分配到这个山区小镇工作,卷起简单的行李,坐着那张拉货的解放牌大汽车,车后拖着一溜永远甩不掉的黄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颠簸了很久,翻过那座山垭口,豁然间就看到了那座小镇。
   谁也想不到,在滇南群山环抱的山脉里,还有这么一个扑朔迷离的小镇。县志记载和老人们传说,这是明朝初年,通往东南亚的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当年,贩夫走卒,中外商贾,南来北往,就渐渐变得繁华起来,大明天子得知,令滇中知府派人下来探查,情况属实,天子一时高兴,就赐令成立州府,锦上添花,于是,小镇就更热闹了,屁股大的一点地方,从此就叫古州。
   天下事天下人,谁也说不清楚,古州繁华一时,到明朝万历年间,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改变了小镇的命运。
   善良淳朴的山民,有时也会暴乱的,许是苛捐杂税使他们无法生活下去,就官逼民反了。小镇附近村子里一个叫李文学的彝族首领,振臂高呼,十里八乡,山民啸聚,像陈胜吴广一样起义,几天内用大刀长矛,攻下古州,知府等一应官员,吓得屁滚尿流,卷起细软,携带美妾家人,连夜逃到50多里外现在的县城,天子得知后大怒,钦派参将邓子龙,率20万大军,晓行夜宿,浩浩荡荡,开赴古州,厮杀声中,无数山民损命黄泉,古州从此渐渐凋落。
   虽然凋落了,但在繁华时期建立起来的府衙庙宇,在磨得光滑的青石板上,依然走过了清朝的兴衰,走过了民国的动荡,直到解放大军剿匪的枪炮声,震撼了古老的商铺,烈士的鲜血解放了被土匪恶霸盘踞多年的古镇。
   于是,这里就成为了一个山区乡镇。不变的是,小镇附近的山坡上,总是生长着很多橄榄树。
  
   【3】
  
   你家住在镇子下面不远的村子里。其他地方的村子大部分是彝族,只有这个村子,许是受古镇的影响,历朝历代来此经商做生意的人的繁殖,就彝汉杂居。
   我从一个大山来到另一个大山,对那些茂密的丛林,流淌的小溪,传承的古朴的民风,总是没有太多眷恋,是因为只缘生在此山中,也就见惯不怪了。
   那年,镇上的供销社要招收合同工,于是,你和几个初中刚毕业的小女孩前来报名,其中有一项要求,是要考珠算,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消息,你们像一群花蝴蝶一样叽叽喳喳的找到了我,说,教你们打算盘。
   相识是偶然的,看着那渴望的神情,求知的目光,我特记住了你,不仅仅是因为你长得很漂亮,是因为你不像其他女孩一样外向,静静听我讲课。
   在一知半解中,其他女孩自以为是的懂了,而你总是默默记住,从不张扬,每天傍晚,按时来到我那简陋的宿舍,从衣袋里拿出你去放牛羊时候摘来的橄榄果给我,说,很好吃呢。在练习了一会算盘之后,听我那漫无边际的瞎聊,好像天下事就那么新鲜。
   听完了我的海侃,你就讲你知道的故事给我听,包括你在放牛的时候,在大山里采蘑菇的乐趣,牛跑丢时候急得哭鼻子的无奈,更多的,是讲那片奇怪的橄榄树。共同经历,我们聊得很开心,说到好玩的童年,不禁开怀大笑,你的笑容,总是那样纯真。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
  
   【4】
  
   记不清了是谁说过,一时的离别,会成为永久的诀别,
   你们还没有考试,上级安排我到省上学习,半年后归来,你死了!去了另一个世界。初听到那个噩耗,我没有相信,直到其他女孩子证明,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我才相信你真的死了。
   论你的聪慧,你是能够考起的,果然,在考试时候,你成绩名列前茅。你可高兴了,想,从此可以跳出农们,山鸡变凤凰了,于是,在放牛场上,你采摘了很多野花,扎成一大束,自娱自乐的和牛羊嬉戏在山巅上,甜美的山歌从你嘴里依依传出,感染了山里的小鸟一起和你轻唱低和。
   我知道,那时候,你一定想,把这个好消息尽快告诉我,让我分享你的快乐,可惜,那个时候还没有移动电话。
   你也许畅想着自己美好的明天。宽敞的商店,排列整齐的百货,你笑容可掬,在接待着前来购货的父老乡亲。你领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工资,想着先买一件自己盼望很久的花衣服。
   福兮祸所依。
   那天你放牛回来,时间还早,母亲说,让你背上背篓,去采野生的猪草。不知疲倦的你,一路蹦蹦跳跳,到区政府后面的山箐里去采,因为你知道,在那里的小溪边,长着很多猪能够食用的野生植物。
   世界上的坏人,他们的额头上,从来就不写坏人两个字,区政府食堂里煮饭的一个伙夫,一个黑不溜秋的彝族中年汉子,平时就凶神恶煞,那双白眼珠多黑眼珠少的眼睛,镶嵌在黑黑的面庞上,深不可测,遇到漂亮女孩,色迷迷的只露出一条缝。他原来是上级培养的民族干部,曾经当过科室的什么小领导,因为生活作风问题,才被处分,贬到食堂。
   狗历来改不了吃屎的习性。
   真是时也命也,那天你就遇到了这只狼。在小溪边,那片开满细碎野花的草甸上,在傍晚的暮色掩盖下,你羊如虎口,一朵娇艳的鲜花,被蹂躏摧残。
   你痛不欲生。接下来在供销社正式面试的时候,暗淡无神的双眸,答非所问的神情,被无情的淘汰。
   没有告诉任何人,你走到了很远的山坳间,喝下了从家里带来的一瓶农药,一个人,静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等家里人找到你的时候,你没有闭上的双目,还直勾勾的看着头上那片蓝天。
   女伴们说,是她们让你父母把你埋在那片橄榄林里的,她们知道你特喜欢那里。
   谁也想不到,你柔弱的外表下,内心那样刚强。我潸然泪下。我知道,你是去另一个世界寻觅你的理想,去找寻一块净土。
   你狭隘的封闭的生长环境,没有别的选择,更不可能知道陶渊明,不知道世外桃源,但你被埋在了那块长满橄榄树的山坡上。
   我和你的小伙伴说,一定要去看看你和你描述的地方,去亲手摘下那些酸酸甜甜的橄榄,用眼泪回味那些曾经的时光。
   承诺,很多时候,会成为一纸空文。
   未几,我离开了古州,到县上工作,离开了那块在我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土地,俗事缠身,我身心憔悴。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诺言。
  
   【5】
  
   寻寻觅觅中,我走过一山又一山。
   天公不作美,居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淋湿了我已经花白的两鬓。许是时间将到清明节了,许是你在哭。
   是凭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引导,在傍晚时分,在雾气朦胧中,我真的找到了那片橄榄林。不知道为什么,橄榄结果是不分季节的,许是南方气候的特殊性,它们总是边开花边结果。
   我穿行在果实上叶子上缀满雨珠的橄榄林里,找寻你的身影,任雨点淋湿了我的衣服,我的身心,我不想打伞,我担心你看不到我。因为,我已经老了呀,想,你一定还像当初一样青春漂亮。
   你来了,我等得好苦呀……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好像在叫我。拨开密密的开满白花挂着青涩果实的橄榄林,在那片凸起的山包上,我看到那个长满蒿草隆起的小土堆。
   没有墓碑,当地人的习俗,年轻人死后,是来和父母讨债的“小死鬼”,不准进祖坟,不准立墓碑的,但我坚信,那就是你,你在人间的唯一见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身边的橄榄树知道,我来了,虽然这样迟缓,但时光抹不去曾经的相逢和你青春的笑靥;你不散的灵魂知道,我来了,虽然生活的颠簸催花了我的黑发,人生的无奈折损了我的躯体,但我心中的橄榄树,还是那样碧绿,娇艳……

共 32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令人动容的写景、写情的抒情性散文。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缘情叙景,正是本文最主要的特征。一是逼真。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青涩的橄榄树、蜿蜒曲折的山路,光滑的青石板,茂密的丛林,流淌的小溪……二是动情。细腻的笔触,真实贴切。对于文章中不知名的你,倾注了浓烈的情感:“共同经历,我们聊得很开心,说到好玩的童年,不禁开怀大笑,你的笑容,总是那样纯真”。“谁也想不到,你柔弱的外表下,内心那样刚强。我潸然泪下。我知道,你是去另一个世界寻觅你的理想,去找寻一块净土”。“我穿行在果实上叶子上缀满雨珠的橄榄林里,找寻你的身影,任雨点淋湿了我的衣服,我的身心,我不想打伞,我担心你看不到我。因为,我已经老了呀,想,你一定还像当初一样青春漂亮。”……情之所至真诚自然,笔随心之,无限缅怀。真切的哀痛让读者无法释怀,只是随着作者沉浸在悲哽与感伤之中。这是一篇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作者抒发了自己的万端感慨与思念,亲切而又一往情深。阅读山泉兄的文章,有种诗化的感觉,阅读整个作品,宛如观赏一幅略有冷调的工笔画,清丽的色调,使整个画面雅洁而静美,草木山水皆有灵性;风雨星月唤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思幽想……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4011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11-04-11 17:14:09
  这是一篇令人动容的写景、写情的抒情性散文。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缘情叙景,正是本文最主要的特征。一是逼真。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青涩的橄榄树、蜿蜒曲折的山路,光滑的青石板,茂密的丛林,流淌的小溪……二是动情。细腻的笔触,真实贴切。对于文章中不知名的你,倾注了浓烈的情感:“共同经历,我们聊得很开心,说到好玩的童年,不禁开怀大笑,你的笑容,总是那样纯真”。“谁也想不到,你柔弱的外表下,内心那样刚强。我潸然泪下。我知道,你是去另一个世界寻觅你的理想,去找寻一块净土”。“我穿行在果实上叶子上缀满雨珠的橄榄林里,找寻你的身影,任雨点淋湿了我的衣服,我的身心,我不想打伞,我担心你看不到我。因为,我已经老了呀,想,你一定还像当初一样青春漂亮。”……情之所至真诚自然,笔随心之,无限缅怀。真切的哀痛让读者无法释怀,只是随着作者沉浸在悲哽与感伤之中。这是一篇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作者抒发了自己的万端感慨与思念,亲切而又一往情深。阅读山泉兄的文章,有种诗化的感觉,阅读整个作品,宛如观赏一幅略有冷调的工笔画,清丽的色调,使整个画面雅洁而静美,草木山水皆有灵性;风雨星月唤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思幽想……问好作者。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2 楼        文友:锦妤        2011-04-11 17:14:32
  问好山泉兄。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2 楼        文友:山泉        2011-04-12 09:07:27
  锦妤辛苦了!谢谢阅编!!
3 楼        文友:锦妤        2011-04-11 17:14:57
  面对这样的文章,如何解读都觉得笔拙……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3 楼        文友:山泉        2011-04-12 09:10:19
  锦妤过誉了,心情的文字。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文字,绕来绕去,总是绕不出一种悲情……
4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04-11 18:48:04
  山泉的散文,总是如此清新动人,如一阵清风,拂过面颊。
   问好山泉,安。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4 楼        文友:山泉        2011-04-12 09:11:28
  谢谢鱼儿老师!问好老友!!
5 楼        文友:雪琦        2011-04-11 19:11:41
  想起一首外国歌,好象是唱: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这世上总有那么多忧伤的人儿
昨夜听雨难入眠,明朝歌舞醉他乡。恍若一梦惊醒起,千愁万绪无从理。
回复5 楼        文友:山泉        2011-04-12 09:13:04
  伤情和快乐,总是间杂在路上,睹物伤情,勾起的是一些难于忘怀的回忆。
   谢谢蓝婷!!
6 楼        文友:齐牛        2011-04-11 21:24:38
  欣赏!老弟!
淡薄名利,快乐人生。
回复6 楼        文友:山泉        2011-04-12 09:14:26
  感谢牛兄!祝福无限!!
7 楼        文友:大连儒艮        2011-04-14 10:13:51
  能震撼心灵的佳作,欣赏喜欢!问好山泉兄弟哦~祝好吧~!
喜山尤爱海,善水乐搏击,习文习诗作,心淡风疏竹。
8 楼        文友:七彩云男        2013-03-30 23:10:37
  明万历年间李文学还没出世呢,邓子龙那是在保山那边和缅甸人开打的。清朝太平天国时期李文学才在弥渡揭竿起义的!呵呵
回复8 楼        文友:山泉        2015-09-28 15:53:20
  几年后来读这篇旧文,看到朋友的留言,真的非常。
   就此也说明一下,明万历十九年,在新平磨盘山起义的彝族首领是普应春,而不是李文学,以普为首的彝家起义军确实系参将邓子龙所杀,新平县志有明确记载。百度如下:
   普应春(?一1591年)彝族,云南新平县磨盘山丁苴人,义军首领。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被明将邓子龙杀害。
   明万历年间,明朝地方官吏加紧了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摧税使者满天下,致使小民怨声彻天,降灾召异”的压榨下,以普应春为首的磨盘山彝族人民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地方暴政斗争,曾一度控制了平甸乡(今平甸、扬武),威震滇中,势惊朝庭。万历十九年(1591年),抚定吴定,沐昌祚,大征汉土军,令参将邓子龙为右军,游击杨威为左军,率师人平甸乡,扎营于五花山,与普应春的彝家军对垒。在磨盘山的敌军山、核桃箐、白改寨、麻栗弯等处同彝家军进行了激战。彝军因众寡悬殊,于同年七月被官军残酷镇压。有1200多彝家士兵在拼杀中牺牲,普应春也被捕斩杀,英勇就义。事后,邓子龙为标榜自己镇压彝族农民起义的功绩,在埋葬着近千名彝家士兵的花山大届后勒石刻文,立下了鸣鼓营碑,成为封建统治残酷镇压彝族农民起义军的铁证。
   再次感谢朋友,谢谢关注小文!
9 楼        文友:山泉        2016-12-08 22:35:07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过去,再来读这篇文章,依然感觉有话要说。
   故事是真实的,真实得30多年过去,现在的梦里依然能够看见她的倩影,仿佛还能听见她要和我说的话。
   关于文中的李文学,是该文的一个败笔,事实上确实是普应春。关于邓子龙,绝对是真实的,我们这小县城叫新平,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邓子龙镇压了普应春后,始建新平县,康熙年间的新平县志有记载。邓子龙后来牺牲在朝鲜抗击倭寇的战场上。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10 楼        文友:山泉        2016-12-08 22:38:04
  “七彩云男”(该是七彩云南之谐音吧)朋友在江山没有发过文章,从此音信全无,不过真的很感谢,提醒我为文之要,对于史实,必须严谨。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