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呼唤人性的回归

绝品 呼唤人性的回归 ——读赵兴华老师长篇小说《寻找小芳》有感


作者:林儿 探花,15764.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523发表时间:2011-04-25 12:42:54
摘要:合上《寻找小芳》这部长卷,我的内心掀起狂澜。彭辉的形象让我想起古希腊索福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俄狄浦斯”。俄狄浦斯是外国文学史上典型的悲剧命运人物,他是希腊神话中忒拜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并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生下两儿两女,犯下了乱伦大罪。震惊不已的约卡斯塔羞愧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外出流浪。如果说“俄狄浦斯”这部代表作的动人之处,是唤起人性的恋母情结和人性的赎救。那么《寻找小芳》这部长篇小说,就是唤醒人性道德的清醒剂,呼唤人性回归的良药。

呼唤人性的回归 合上《寻找小芳》这部长卷,我的内心掀起狂澜。彭辉的形象让我想起古希腊索福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俄狄浦斯”。俄狄浦斯是外国文学史上典型的悲剧命运人物,他是希腊神话中忒拜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并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生下两儿两女,犯下了乱伦大罪。震惊不已的约卡斯塔羞愧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外出流浪。如果说“俄狄浦斯”这部代表作的动人之处,是唤起人性的恋母情结和人性的赎救。那么《寻找小芳》这部长篇小说,就是唤醒人性道德的清醒剂,呼唤人性回归的良药。
   一本好书,能唤起读者对真、善、美的向往。小说的灵魂是人物,人物的核心是品质。作者以全新的视野,敏锐的体察,凸显的张力,写出了社会所存在的异化和弊端。对人性的挣扎、卑微、低贱、屈辱、金钱、利用、麻木、等复杂性问题作了深邃的探索与评判。
   从彭辉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八岁的彭辉因父亲是富农出身,所以被人从天堂扔下地狱,跟随父亲来到河南老家。告别了母亲、妹妹和他的出生地首都。因为社会关系,父母被迫离婚,因为贫穷,十几岁的他跟父亲学会了一手木工活。因为没钱给父亲治病,小小年纪品尝了亲情生死离别之痛。在彭辉极度的困境中,作者让小芳完全走进他孤独无助的心灵,这就是作品的绝妙之处。作者在此伏笔,突出《寻找小芳》的主题,把足够的空间留给读者。它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绷紧读者心弦。这种空间艺术的结构,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才能与掌握文字的技巧。使这篇小说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如果说情节结构是小说的骨架,那么人物就是小说的血肉。彭辉、小芳、韩秋、小慧、李彤等人,就是紧贴在骨架上的血肉,血应该是流通的,肉更应该是鲜活的。所以只有在鲜活流通的情况下,人物形像才能丰满地站起来。作者利用这个空间,给读者提供了很大的视觉冲击。彭辉的人生道路是复杂的,虽然他不是政治运动的直接受害者,可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还是留下暗伤。作者在文章中说;“彭辉始终忘不下北京,不仅仅是因为北京有妈妈和妹妹,他毕竟在北京长到了八岁,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作者的文字,不仅体现了人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有对精神家园的怀念和渴望。
   父亲平反后,彭辉又回到北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通过自身拼搏,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可他却忘了对小芳的承诺,文章中说,有一次小芳问他以后会不会走,他咬牙切齿赌咒发誓地说:“你看着吧,我早晚得回北京,我决不会在老家呆一辈子的!我要当大官儿,发大财!”彭辉这番话说出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人生哲理,也体现出他刚毅、正直、勇于向不合理的命运挑战与抗争的精神。
   彭辉还安慰小芳说:“小芳你放心,我不会说走就走的,得等我长大了才走。小芳,你别怕,我要是走的话,也一定会把你带走的,我哪能扔下你不管呢。”可回城后的彭辉还真的那么刻骨铭心的爱着小芳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随着环境的改变,母亲的教诲,在他灵魂深处,他也认为农村户口的小芳是配不上自己的。他在后来的反省中不得不承认:“回北京以后,我的思想也起了微妙的变化,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娶个农村姑娘呀!”实际上是他抛弃了小芳。可话说回来,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他抛弃小芳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谁愿意娶一个农村姑娘,将来连孩子都是农村户口。但是有一句话道出了彭辉的真实心理,作者文章的第一句话就说:“在彭辉的眼里,女人只是一件衣服,喜欢就穿,不喜欢就随手扔掉。”这当然也包括小芳和韩秋在内。这句话却淋漓尽致的表达出彭辉当时的扭曲心态。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来的。他的本意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带动其他人走共同致富的道路,造成机会均等、物质、精神都提高一个新水平的和谐社会。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辜负了他老人家的希望。他们利用富裕的资本吃喝嫖赌,通过“系列”手段和腐败行为拉拢官员为其谋取利益。
   彭辉与崔副局长这类人称兄道弟,整天混在一起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也从和他们相处共事中,彭辉明白了“趋利避害”的真理,“世道难行钱作马”,“有钱能使鬼推磨”,他认识到钱的威力。他清楚的意识到钱能使他在商场中左右逢源,能使这些权威人士围着他转。他虽然瞧不起他们,却不想得罪他们,从心底鄙视他们正人君子的模样。而崔副局长等人却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拜倒在金钱脚下,钻进钱眼不能自拔。醉心于权钱交易;置房产、养情妇、包二奶、玩女人。他们收人钱财,挥霍公款,中饱私囊。台上满口仁义道德,台下男盗女娼,假仁假义,莫此为甚。
   写到这里,我想不用多说。崔副局长一言就足以证明一切,他说;“彭老板,依我看你就把她收编了吧。一个也是养,一群也是哄,你也不在乎多一个少一个,不就是多添一双筷子的事吗?”可想而知,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是被金钱和欲望扭曲了人性的人,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个人如果被金钱泯灭了人性,他的良心也就被金钱所吞噬。金钱不是万恶之首,对金钱贪欲的人,才是万恶之源。所以崔副局长感慨万千的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咱们得抓紧时间把咱们失去的青春补回来。”这是何等的厚颜无耻。
   彭辉从表面上和他们一团和气,暗地里却准备着行贿时的资料和录音。一旦这类官员犯事了,他则可以反戈一击而立功,从而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如此说来,彭辉是一个有心机的人。他与这些“哥们”们并没有真实感情,只是相互利用而已。
   一部好作品的重要意义,是对现实的反映与评判。作者围绕《寻找小芳》为主题,揭示了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主人公彭辉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旅历程,彭辉的内心是矛盾的,在金钱、道德、欲望中不能自拔。那么,是什么扼杀了一个正直,刚毅、智警的彭辉?是人性的的虚荣和贪婪。欲望是无底洞,永远也不会满足,金钱就是人性的价值交易。彭辉是作者笔下的核心人物,正当他红红火火时,作者对他的命运提出了合理的质疑让读者来评判,吸引读者不知不觉的走入扑朔迷离的最佳状态。
   身陷大染缸的彭辉,当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丢失了一些人性本真的东西。当彭辉在酒店宴请崔副局长等人时,看中了酒店服务员、17岁的韩秋。他看中韩秋什么?因为她长得酷似他的初恋情人小芳,像到什么程度?作者文中说;“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随着情节的开展,读者就会知道,韩秋不仅长相酷似小芳,甚至说话的用语、脸上雀斑的分布都和小芳一模一样。虽然有许多人明里暗里反对彭辉接近韩秋,彭辉最终还是以他惯用于其她女人身上的手段,把韩秋攫为己有,成为他的胯下之物。
   彭辉是诚心诚意爱韩秋吗?当然不是。其实,韩秋也知道彭辉只是把她当作小芳的影子。李彤也早看出来,彭辉对韩秋仅仅是“喜欢”而已,甚至连小芳也看出来,一旦彭辉发现韩秋不是真正的小芳,迟早会抛弃她。也正如彭辉的一个情人方晓瑛所说的:“唉,我太了解你们这些有钱的男人了,你们恨不得把天下所有的女人都据为己有,可是,当你们感到自身有什么危机的时候,或是你们感到包袱太重、太累心的时候,或是你们把她们玩腻了又怕砸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你们就会冠冕堂皇地对她们说,‘我不能那么自私,为了你的幸福,你还是离开我吧。’”方晓瑛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地撕开了彭辉之流的画皮。
   当彭辉在灯红酒绿中感到厌倦时,突然发现自己初恋情人的身影,记忆一下把他拉回二十年前。他想起和小芳在一起的凉爽仲夏之夜,那种事就发生在池塘边的那片草坪上。他仿佛又看到小芳那蜜桃般诱人的乳房。在彭辉的意象中,眼前的韩秋就是小芳,所以他激动,亢奋,想入非非。他要在韩秋身上找回二十年前的温存,找回那份纯真的感受。所以他要接近韩秋,把她占为自有。他要把韩秋变成小芳,重温他二十年前的初恋旧梦。所以他在韩秋身上一掷千金。
   文章中说;彭辉究竟睡了多少女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可他觉得没有一个女人能让他感到是真正的享受,没有一次能让他得到在池塘边的草坪上与小芳做爱的那种感觉。为什么?因为他已经麻木,他和做爱的女人没有感情,这些女人只是他的宣泄工具。
   有了钱以后的彭辉,为什么毫无节制地放纵自己?文章中说:“彭辉一直觉得那十几年毁掉了他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一定要把那十几年的光阴找补回来。”在这里我想说,他找回了什么?是学识才干,还是为国家的振兴、民族的未来而把失去的时间“找补回来”,如果说他是觉得年轻时受苦太多,肉欲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而耿耿于怀,似乎有点太过了。但他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的确不再那么清纯。无论彭辉的说辞是如何冠冕堂皇,什么真爱呀、怀念初恋情人小芳、追寻失落的精神家园等等,都难以掩盖当今社会利用权力和金钱的威力,玩弄女性的丑恶本质。
   韩秋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孩。当她走进大城市酒店这个纸醉金迷的大染缸后,便走上一条渐渐堕落的人生之路。作者把韩秋作为正面人物来描写。其实,如果读者冷静思考一下,就会不难发现,韩秋并不是一个理想人物,也没有任何“新型”之处。她的清纯可爱在环境的大染缸里也变质了。作者之所以把她作为正面人物来写,一是为了渲染气氛,增强人物的神秘感;二是给读者留下一个反思的空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出于本能,韩秋开始是不能接受比她大20多岁的彭辉所赐予的“爱”。然而,促使她终于一步一步投入彭辉怀抱的根本原因,还是对金钱的渴望。
   作者文章中说,“彭辉对韩秋的感觉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女人,就在于韩秋的朴素和纯真让他有了初恋时的那种兴奋和渴望,这种渴望让他心绪不宁、梦牵魂绕,让他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纯真的岁月里。”可以说,在当年那特定的环境里,彭辉对小芳的爱是“纯朴真诚”的。然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情况下,他已不再是那个纯朴坦诚的彭辉,事实已以证明,他抛弃小芳了。可这“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比喻也同样可以用在韩秋身上。事实上,韩秋在进入酒店,特别是与彭辉交往后,她身上的“朴素纯真”也就慢慢地褪色了。
   作者告诉我们,“韩秋并没有太高的奢望”。她最大的理想就是让自己贫困的家庭富裕起来。她的一个梦就说明了这一点:“每个月她都能给家里寄回很多钱;梦里的她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单元楼房,她把爸爸妈妈接到了北京,妈妈在一家大医院里治疗,弟弟在一所名牌大学里读书。”
   作者巧妙的用文字分析韩秋逐渐放松自己的警觉,自觉不自觉地走近彭辉,其中的一段话是非常耐人寻味的:“韩秋是个过怕了穷日子的人,对于从天而降的恩宠和享乐虽然有些不知所措,却也有几分惊喜和满足,而且她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适应着这种梦幻般的生活,甚至害怕失去这种梦幻般的生活。”从骨子里看,韩秋也是一个为了摆脱贫困而不择手段的人。所以她才会这样想:“只要能让自己的家早日摆脱困境,就是给彭辉做一辈子情人她也无怨无悔。”
   在这种想法中,韩秋的堕落是必然的,是自觉的,也是她并不崇高的理想所决定的。
   韩秋并不是当代年青人学习的楷模。她所走过的路是当代人值得深思和引以为戒的。表面上她与小慧不同,这不过是个人性格问题,表现方式不同,而实质并无二致,她们也是殊途同归的“难姐难妹”。作者用冷静审视的态度与现代精神文明的视角给读者留下一串串悬念,作为文化思潮中的审美观念,融入作家的文化评判、理性思考与价值取向,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渴望,构成《寻找小芳》这部长卷的精神内核。
   人是有欲望的,可悲的是贪心太重,忘了世间有许多事情不用金钱就能产生。有的人有权,有的人有势,有的人有钱,因为缺少人生尊严而使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本该应有的人生色彩。作者从人物内心挖掘情感,把人性的贪欲,道德伦理与沉落的矛盾一一显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评判。
   中国有句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纯朴的大学生李彤在这样的大染缸里,难免不染上恶习。可李彤是被动的、违心的,但他内心世界也是空虚的,面对金钱灵肉的碰撞,他也不知不觉地向堕落靠近。他的人格在金钱,下贱、屈辱、顺从中苦苦的挣扎着。
   小芳是这本书中最清纯的人物,也是作者极力美化的人物。是主人公彭辉心中最完美的偶像。看了全文,我想说,小芳还是当年的小芳吗?还是那么清纯可爱吗?
   当年与彭辉恋爱时,小芳是清纯可爱的,她付出了真爱和全身心的热情,得到的却是被抛弃的命运。这十分令人同情。然而,她在处理彭辉与韩秋的关系上,还是那么纯情可爱吗?她所做的一切,却有点让人费解。
  

共 623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从作者精彩的评析里感受人性回归的力量,其实,小说《寻找小芳》本身就设置了太多的悬念,那种对人性骨子里头的临摹入木三分,在金钱、权利、爱情、亲情面前,很多嘴脸都能清楚地折射出来,原著作者本身也为人性和灵魂深处的东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因此,使得寻找小芳不仅成为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还能直逼人心,让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人性面前现形。所以,寻找小芳也是一个现代版本的名利场的现形记。林儿无疑是深得作者原著精神的,她不仅从结构和内容层层剥离,还从人物心理和性格层层递进,使得所有的人物最终在寻找小芳,寻找那些纯粹和干净的路途之中,清晰地把灵魂完全暴露出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那就是不同的人性成就不同的结局。【编辑:菊梦悠悠】【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425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菊梦悠悠        2011-04-25 12:45:12
  以前见过心花姐姐的评论,如今再次见到林儿的评论,依然是强烈的震撼,不同的领悟成就不同的文字。问候林儿,祝好。
怒江大峡谷一所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林儿        2011-04-26 09:59:57
  谢谢菊梦的编辑和热情洋溢的编者按,也谢放你的认可。问好1
2 楼        文友:古渡        2011-04-25 16:19:52
  《寻找小芳》是赵兄即将面世的一部新作,几易其稿,终成正果,祝贺!
   此书我一年前看过,今天看了林儿的书评,感到分析的入情入理,不仅对全书人物一一剖析,更对此书的艺术性进行了合理分析,一篇不错的书评!
回复2 楼        文友:林儿        2011-04-26 10:00:22
  谢谢老师。
3 楼        文友:夏冰        2011-04-25 22:55:23
  该评深入原著核心,观照人物命运,直指人性命题,提供给读者一份思考,一份自觉意识。赏读问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3 楼        文友:林儿        2011-04-26 10:00:48
  谢谢夏主编,问好!
4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04-26 07:13:45
  没有看过这部小说,如果记得不错,这应该是读者对该书的第二个评评了。
   很期待,盼望能早日读到赵老师这部小说。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5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04-26 07:14:12
  林儿姐用心读文,用心写评,值得偶学习,嘻嘻。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5 楼        文友:林儿        2011-04-26 10:01:25
  谢谢鱼,祝鱼快乐!
6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4-26 08:49:25
  别开生面,用心写就的作品评论,给人以不读原著不行的感觉。学习欣赏。
晋忻李
回复6 楼        文友:林儿        2011-04-26 10:02:49
  谢谢老师,其实这只是我的观点。问好老师。
7 楼        文友:ran.t        2011-04-26 11:08:33
  林儿看得很细,吃得很透,因而下笔自然挖得深。她从伦理道德的层面着手,从社会风气的变迁着手,对原著的人物情节和内涵加以考察,显得别具一格。对韩秋是否小芳女儿的问题,对于小芳是否足够理想化的问题,她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作为评论,最可贵的就是评者本人的独立思考。
回复7 楼        文友:林儿        2011-04-26 17:31:09
  谢谢陶主编,问好!
8 楼        文友:兰心梅骨        2011-04-27 10:09:54
  一本好书,能唤起读者对真、善、美的向往。小说的灵魂是人物,人物的核心是品质。首先学习这个非同寻常的结论。然后深入文字,不可否认,作者的文字功底相当深厚,对原者的评析相当深刻——从人物,结构,从原作的中心思想,面面俱到,并揉合了自己的观点。语言精湛,思想深遂,严重学习了!
用文字歌唱生命,用真情温暖你我!
回复8 楼        文友:林儿        2011-04-27 18:32:50
  谢谢兰心评文,问好!
9 楼        文友:心花一瓣        2011-04-27 13:11:59
  林儿姐的书评写的真好。深入细致的解读才能了如透彻精譬的感悟。让人读后对小说的主题内涵及小说中的人物有了更理性的认知。对主人公悲剧命的成因有了更深层次的体味与认同。
   彭辉走了,让自己得到了彻底的解脱,却给活着的人留下了阅世警言。
   彭辉的悲剧人生,是由他的悲剧经历造成的,是他生活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造成的。其实,人性的扭曲和丧失,又何止彭辉一人呢?他改革开放环境下暴富起的一类人的代表。彭辉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离开了人世,但他给活着亲朋友好友,他深爱着的人以及深爱着他的人留下了什么?除了心灵的重创,还有无尽的悔恨与无奈的叹息 ,更有对一段历史的反思与质询。
   赵兴华老师的长篇小说《寻找小芳》向我们揭示的正是这样一个主题:人们对物质欲望的极力追求的过程是怎样压抑人性,摧残人性,它所种下的恶果并不会随着彭辉的死而自然消亡。
   时至今日,呼唤人性的回归已经成了大势所趋,众望所归,惟其如此,一个崭新的和谐社会才能形成,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才有依托。林儿姐的书评更让我明白《 寻找小芳》这部长篇力作的价值所在。
但愿意绽放成一瓣心花,长成一棵小草,愉悦心境,点缀江山。
回复9 楼        文友:林儿        2011-04-27 18:34:26
  花心说错了,不是我评得好,是政委的小说写得好。问好花心,抱抱!
10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1-04-28 19:43:24
  这篇评论从人性的角度切入,站在灵魂的起点,立于道德的高处,令人折服地将小说定位在精神回归的层面,足见作者是站在人类精神的高端来审视这部小说,这就使得此篇评论定位在崇高的道德高度。这种手法就撰写评论来说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非大手笔绝对难以把握文章的分寸。由此观之,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回复10 楼        文友:林儿        2011-04-28 22:23:35
  感谢耕主编捧场。耕主过奖了,林儿惭愧啊。
共 28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