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街印象

精品 西街印象


作者:林儿 探花,15764.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94发表时间:2011-05-04 23:33:36

西街印象 从桂林沿漓江漂流而下,几个小时就到著名的阳朔镇。踏上阳朔码头,一转弯便来到西街。
   西街已有上千年历史,一条不足千米长的小街,孕育在青山绿水之中。蓝天云影下,绿色的山峦是她的背景,槟榔纹大理石铺就成一条宽阔的街面,暗青油亮,街道两旁的砖木房,青堂瓦舍和小巧玲珑的吊脚楼,古色古香,颇有岭南建筑的古朴特色。
   走进西街,扑入眼帘的是各种小工艺品、纹饰繁复的壮家土布服饰和美丽精致的扎染织品。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小工艺品和争奇斗艳的土布服饰,便使人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当我走进一个小小的乐器店铺时,我愣住了。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店铺里竟摆满了各种乐器:葫芦丝、琴、筝、瑟、笛子、吉他,真是应有尽有。我随手拿起一只葫芦丝,时尚大方的葫芦丝不仅外观精致漂亮,那独特的吸盘设计更是让我惊喜万分。我试了几个音符,感到唯美惬意,只是高音部分不太清晰。
   卖葫芦丝的大嫂看出我的心思,她笑着用地方普通话对我说:“妹子,你很在行。但你要知道,葫芦丝的音域只有9度,就是说只能吹低音5到中音6是最合适的,连中音7都没有。”
   我笑了笑对她说:“但葫芦丝也有一个特殊变化的音律,那就是低音3的指法和低音5的指法相同,气流较缓。如果想吹高音,全按5的指法变成全按1的指法,不过这种指法要非常熟练,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行。”
   “这个难度很大,也是一般人把握不了的。葫芦丝是男女用来表达爱慕之情的乐器,它以波、颤、滑、打、叠为主音,所以它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含有忧郁的情调……妹子,这个葫芦丝的音质是不错的。”她说着吹起了《月光下的凤尾竹》,那柔美悠扬的乐声悦耳动听,缠缠绵绵,萦绕着我的心弦,我情不自禁地跟随节拍唱起来:“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哟,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珠……”
   “妹子,你唱得真好。”她笑了,笑得很甜美。
   “大嫂,这只葫芦丝多少钱?”我拿起那只葫芦丝,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她从我手中拿过葫芦丝说:“妹子,我已看出你对音乐的钟情和挚爱,但这只葫芦丝我不能卖给你,它只是一个仿制品,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会变质的。”看着她真诚羞涩的脸膛,我不知该说什么?心中油然产生一种敬意。
   大嫂告诉我,她是阳朔乡下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读过几年书,但她从小就欢唱歌跳舞,82年才随丈夫一起来西街做生意……大嫂的真情打动了我,可我没时间和她多聊,我们的团队早已走远了。我连忙对她说,“嫂子,谢谢你。我得走了,这是我的名片。”
   她接过名片看了一眼说:“妹子,你是江苏人,那可是鱼米之乡呀。”
   “是呀,嫂子,欢迎你到江苏来做客。”我刚走出没几步,大嫂又跑出来对我说:“妹子,别在这条街买乐器。你懂我的意思吗……”我握着她的手,看到了人的双面性。
   “谢谢,谢谢嫂子。”不知为什么,我心中有一种既是感激也有不舍的感觉。
   我顺着街道向前走,迎面走来几个卖萧和卖葫芦丝的人。他们装束古雅,颇具少数民族风格;他们边走边吹,乐声柔美,情调欢快,静谧、洒脱,极富诗意。给西街染上一层神秘靓丽的色彩。一条朴实幽雅的小街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震人耳膜的喧闹,甚至没有一个广告牌,只有清晰的足音敲在石板上,象一架敲打的杨琴裹挟着愉悦的音符在西街弥漫,音韵明快,步步映衬。我的心情也豁然开朗,忘了旅途的疲惫和烦恼,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西街是民族风情一条街,西街的铺子也都充满异国情调。当我来到一家店铺前,店铺门旁坐着一个妙龄的苗族姑娘,她面前架着木制的织布机,手里拿着一个薄薄的竹片穿梭在织布机上。我看了好一会儿,才明白她织的是披肩,以彩色丝线交错的隐露构成一幅幅绝美的图案。我抬头看了一下她的店面,里面摆满五颜六色的手工艺品,如围巾、披肩、锦衫、腰带……花式繁多,构思精妙,艳丽脱俗,线条粗细刚柔相宜,真是一件件绝妙的手工艺品。每条披肩的标价是160元。小姑娘说这个价格并不贵,因为它是纯粹的手工艺品。
   在我低头挑选披肩时,进来几个外国人,小姑娘连忙站起来,用流利的英语对外国人说:“Welcome!”外国人也非常风趣的和小姑娘讨价还价,最后以130元一条,买走了两条披肩。我对小姑娘说;“你的英语说得很流利罗。”她笑着说:“我们这里的人都懂一些日常用语,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也能讲一口流利的外国话。”
   在西街行走,你会碰到很多外国人,西街的店主们都用流利的英语和他们交谈生意。所以,当地人也叫它“洋人街”。奇怪的是很多店铺的招牌都以英文或法文为主,也有中英文对照的。如果说西街是凝固的语言,而我却认为西街的语言是文化的缩影。这种文化与阳朔的山水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包含了阳朔山水的自然,还蕴涵了一种民族风格的内涵,以及多种文化融合与结晶。西街的生意人大多数是农民,他们也和我们这里的农民工一样,农忙时回去收种,但大多数是以做生意为本。阳朔对外开放后,西方游客发现西街的恬静与美丽,被大都市喧嚣和快节奏工作搅得身心疲惫的西方人,来西街找到了休憩的“港湾,”有的干脆在西街结婚成家,因此西街的中西文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融洽、和谐与升华。我突然明白,西街不仅是民族风情一条街,也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一条街。
   西街是繁华的,只因时间关系,我不能逗留太长。只好匆匆忙忙去寻找自己的团队。刚来到一个拐弯处,看到我们团队的海鸿和小崔在一个店铺门前买东西,我的心终于踏实下来,连忙跑过去和他们打招呼,却被这里神奇的“微雕”手工艺品深深吸引。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我不会相信这一奇迹,这种微雕手工艺品似乎有点天方夜谭。在一颗小小的米粒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和心愿,再用小巧玲珑的玉器装起来,做成精致小巧的挂件和手链佩带在身上,让人有点不可思议。看着店主在放大镜下熟练的操作技术,不得不让人敬佩。我喜欢紫色,也喜欢浪漫,我看好一条“薰衣草幸运米链”,可他们的饰品都是现场制作,由于做的人太多,我也没时间等,只好忍痛放弃了,但我还是做了几个小挂件。
   西街不仅手工艺品出名,小吃也相当不错,我们没时间坐下来好好品尝,只能买点上路了。我和小崔一人买了一盒臭豆腐,一边走一边吃,辣得我们心里暖暖的。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得不离开西街了。我不时回过头在心中说;西街,你是一个制造梦想的地方,也是亦真亦幻的天堂。你之所以动人,是山水之魂、漓江之脉,造就你的瑰丽堂皇!更是西街人的美好心灵造就成你的宁静与淡泊!
   走出西街,我忍不住回头观望隐在云霄中的碧莲峰,它是阳朔县城的标志之一,因它的山形似一朵含苞欲放的碧莲而得名。我不由吟诵起唐朝诗人沈彬的诗句:“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这首诗十分含蓄地写出西街的美丽和对西街居民恬静美好生活的羡慕。没想到的是,这首诗也道出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林儿作于2011年4月8日)

共 27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走进西街,收获颇丰。不仅观赏到了西街的古朴特色,还见识了西街人的热情和善良。西街的宁静与淡泊,给作者美好印象,也同样给我们美好印象。【编辑:夏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505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1-05-04 23:36:45
  西街行,走出了一路风光,也走出了一路感触。什么时候,我也能见识到赏心悦目的西街呢?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1 楼        文友:林儿        2011-05-05 14:05:28
  夏主编辛苦了,那么晚了还在编辑文章。谢谢夏主编的按语和评论,想去西街太简单了,现在交通方便,想什么时候去都行,问好!
2 楼        文友:六月竹子        2011-05-05 13:05:56
  随作者游西街,感受那里的地域文化,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是一种美的享受。西街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有声有色,给人一种向往。欣赏。问好!
爱好文学发烧友
回复2 楼        文友:林儿        2011-05-05 14:06:55
  谢谢竹子光临,好长时间没看到你了,祝你一切安好!
3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05-05 16:43:03
  看罢林儿姐的散文,俺也想去西街,就只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3 楼        文友:林儿        2011-05-06 11:55:30
  去吧鱼,也许姐还能陪你一起去。
4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05-05 16:43:20
  期待,或许会有那么一天吧,嘻嘻。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5 楼        文友:木行之        2011-05-06 00:27:08
  西街的宁静与淡泊,给作者美好印象,也同样给我们美好印象。
一位实力派诗人,新诗部落社团编辑。
回复5 楼        文友:林儿        2011-05-06 11:56:16
  谢谢木行之,问好!
6 楼        文友:齐牛        2011-05-06 08:21:13
  曾经去过桂林,记得阳朔好像有棵大榕树,树荫比一个篮球场还大。对西街也有点印象,只记得街道上卖柚子的特别多,那时北方还很少见到,都不知道叫什么。读了本文,很想再去阳朔重游一番。问好林儿老师!
淡薄名利,快乐人生。
回复6 楼        文友:林儿        2011-05-06 11:57:54
  老师太客气了,千万别叫我老师,林儿承受不起呀。问好老师!
7 楼        文友:挽秋        2011-05-06 23:07:24
  没想到林儿懂得葫芦丝!一直都很羡慕会各类乐器的人,更别说对我有特殊感觉的葫芦丝。文字优美,道出质朴之人性,问好!
喜文好摄http://blog.sina.com.cn/hbwanqiu
回复7 楼        文友:林儿        2011-05-12 14:41:03
  挽秋好,好久不见了,祝你一切都好。
8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11-05-10 19:34:48
  与当地人的购物交流,有声有色,使西街古朴、恬静的民族风情更浓更具活力。阳朔去过,只看到大榕树、碧莲峰,未到西街,可惜。
喜怒哀乐,人生百味皆成文。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
回复8 楼        文友:林儿        2011-05-12 14:41:39
  下次再去呀,问好老师。
9 楼        文友:庞广龙        2011-05-12 08:59:24
  走出西街,我忍不住回头观望隐在云霄中的碧莲峰,它是阳朔县城的标志之一,因它的山形似一朵含苞欲放的碧莲而得名。我不由吟诵起唐朝诗人沈彬的诗句:“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这首诗十分含蓄地写出西街的美丽和对西街居民恬静美好生活的羡慕。没想到的是,这首诗也道出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3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
回复9 楼        文友:林儿        2011-05-12 14:42:01
  谢谢光临。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