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拉登:灵魂的秘密酷刑

  拉登:灵魂的秘密酷刑


作者:薛痒 布衣,49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1发表时间:2011-05-09 22:05:23
摘要:读他的文字所带来的残酷的阅读体验是如此奇特:每一句话语似乎都浸透着刻骨仇恨,使人产生莫名的狂躁和冲动,无处释放的仇恨抵达灵魂,于是灵魂只有接受连绵不绝的秘密酷刑

一堆早已丢失了理性和判断,腐烂了信念和理想的文坛僵·尸们披着人性和正义的外衣,聚集在悬崖边,开始喋喋不休地吹捧奥萨马·本·拉登,希望籍此借尸还魂,这无疑是一出滑稽无比的闹剧。没错,拉登的文学成就空前绝后,但还轮不着让他们来歌颂。这些行尸走肉向来只懂得向权力积极献媚,向底层输送谎言,稍有风吹草动便惊慌失措地四散逃窜,他们种种丧失尊严的举动完全和孤绝的拉登精神背道而驰,因此他们对拉登的吹捧活动只能是一场绝望的奸·尸游戏。作为地球上最孤独的恐怖文学守望者,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无论是海葬还是土葬,拉登永远都不需要这群愚蠢透顶的废物虚头八脑的跟随。
   拉登和斯蒂芬·金被文学界并称为恐怖文学的“东邪西毒”,江湖地位似在伯仲,但两人的表现主题却大相径庭,斯蒂芬·金的恐怖主题饱含人性的回归和反思,带有明显的劝谕意味,拉登的恐怖主题却极具毁灭气质,拒绝一切反思,摈弃一切悲悯,伴随着大地破裂的声音,拉登以王者审判的姿态将恐怖美学的意义发掘得更加彻底和决绝。读他的文字所带来的残酷的阅读体验是如此奇特:每一句话语似乎都浸透着刻骨仇恨,使人产生莫名的狂躁和冲动,无处释放的仇恨抵达灵魂,于是灵魂只有接受连绵不绝的秘密酷刑。
   1988年,拉登开始投入恐怖文学的创作事业,但经常遭遇退稿命运,被多家出版社以“荒唐透顶”的理由断然拒绝,拉登并不因此有丝毫失意,他认为这恰恰反证出自己的文字并非人人都可以理解,他们也不配理解,因为那是神的隐喻,是黑暗中的闪电,是地狱的圣经。之后拉登开始自办出版社,自费印刷发行自己的作品,通过一系列作品的问世,终于赢得了一批具有特殊癖好的读者的关注和推崇。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98年的小说《世界杯上的人体炸弹》,小说精心描绘出世界杯赛场上发生的一场精妙绝伦的恐·怖袭击,不过由于他对足球的特殊情感,担心有人据此盲目效仿从此无法欣赏足球,这本书最终没有公开发行。
   2001年9月份,韬光养晦多年的拉登推出了巅峰之作《九一一》,世界文坛为之大为震惊,这部作品所勾勒出的犹如好莱坞特技大片一样绝望和狂暴的末世图景,大大超出了人类的心理承受极限,许多国家发出严厉谴责,将此书列为禁·书。作为书中受难主角的美国当然更加激动,白宫宣布全球重金悬赏通缉该书作者。但与此同时,这本书在古老的东方却地位尊崇,尤其在行动力和想象力日渐颓败的中国,许多人对此更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狂热,将其作者奉为偶像,将其言论奉为圭臬,念念不忘。
   拉登最大的理想是彻底统领全球恐怖文学阵地,为此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从此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捉迷藏游戏,这是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对抗游戏,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代价高昂的惨痛经历,美国为此损失两万亿美金,拉登为此放弃了钟爱的恐怖小说创作,虽然有一些诸如《东·突》之类的短篇恐怖小说问世,但终归只是牛刀小试,难成大气候,甚至无法激起浪花,这对于支持他的拥趸者来说,无疑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只有通过反复阅读他以前的作品来打发无聊。
   5月1日的劳动节同4月1日的愚人节一样充满了寓意,拉登终于决定不再和美国玩捉迷藏游戏,彻底告别了人间,这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种种迹象早已做出证明,他并不适合生活在所谓人间,或许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书写他的恐怖篇章才是他最好的归宿。但是痴情的粉丝们却并不同意他这么做,他们眼泪汪汪地期待神迹出现,希望就像《让子弹飞》里的黄·四郎一样,死亡的只是他的替身,然而随着这位天才大师流出的最后一滴血,随着他被海水渐渐隐没的躯体,曾经大行其道的恐怖文学终会灰飞烟灭,一个凶暴的王朝终会绝尘而去。
   当年为了实现统领恐怖文学的终极梦想,年轻英俊的拉登放弃了富二代的奢华享受,甚至放弃了地球国籍,以地狱使者的身份义无反顾地走向恐怖文学的不归路,嗜血的人们因为拉登的存在而一次次享受恐怖的盛宴,即使斯蒂芬·金也难以望其项背。拉登生前从未获过任何文学奖,在他死后,有一家气势汹汹的蘑菇云文学奖委员会要和炸药·奖委员会抗衡,追授他恐怖文学终生成就奖,可惜这种褒奖对于他本人来说只能是个低俗笑话,因为他的行动早已表明了对人性最大的藐视。

共 16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对拉登一点都不熟悉,前几天看见网络里有他死亡的图片,感觉很恐怖。看了作者对他的解析,终于对他有了稍微的了解,作者客观地分析了拉登文学对人们的影响, 拉登最大的理想是彻底统领全球恐怖文学阵地,为此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最终以生命的代价让一切皆成虚无,而作者最后还说了那个对他没有任何意义的奖,表达一种空灵的感觉,其实世间种种,一定会成空。欣赏作者用了各种材料论证和分析拉登性格里本身的特点,以及他的文学给人们灵魂的冲击力。【编辑:菊梦悠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菊梦悠悠        2011-05-09 22:07:37
  感慨于作者的分析,祝福一切安好。
怒江大峡谷一所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