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杂文】用真诚和真实感动教育

精品 【江南杂文】用真诚和真实感动教育


作者:春雨阳光 探花,22350.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81发表时间:2011-05-23 12:59:54
摘要:该文紧扣《为什么做教师》这部教育专著的材料,并紧密联系“我”对今天的教育现实所做的思考,揭示了我们今天教育中的诸多现实矛盾:教师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家教和教师家庭收入的矛盾、管教学生方法与学生的矛盾、学校的非教育行为与教育的矛盾;同时结合专著作者和“我”的思考,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文章结合教育专著的论述,联系现实,更深刻地重新审视了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分数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关系,提出了积极的处理建议。该文论述的教育问题,现实针对性很强,表现出的教育反思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性。同时,通过书评,表达了对专著作者用真诚和真实写书,用真诚和真实关注中国教育现状的敬意,号召我们的教师也用真诚和真实来关注教育关注我们教师自己,来感动教育,感动我们教师自己。

——读《为什么做教师》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一本说教育的专著,能让我看得兴奋,源自于它的真诚,源自于它的真诚下表露出来的能使人受益无穷的真知灼见。作者是教师队伍中平凡的卓越者,但作者没有用胭脂来美化自己的脸,没有用华丽的丝绸来美化自己的身段,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从外到内的对教育的真实和真诚。书中,作者用感人的事例,真实地披露着一些现实教育中的矛盾问题,真诚地提出着作者的建议,表现出着作者的睿智和真诚的教育责任感,作者是在用他的真诚和真实感动着中国的教育。作者在书中展示的一些教育矛盾问题,对教师,对家长都是有裨益的。
   一、 教育的理想和教育现实的矛盾,不应该是阻止我们成为优秀教师的理由。
   作者在书中展示了很多教育矛盾,这些矛盾表面看是从负面影响着教育,是在阻碍着教师成为优秀。但作者真实和真诚地展现的教育经历和见闻,生动地告诉我们:教育的任何矛盾都不应该阻止我们成为优秀,除非是我们自己不想优秀。
   作者给我们教师的成长展现了哪些矛盾呢?
   为什么做教师?把教育看成一朵美丽的花,把教育看着是美丽的梦中情人,主动献身于教育,热切地追求教育的理想主义者,有没有?有。但更多的教师却是因为生活的逼迫而走上教书之路的。特别是四五十岁这批人,走上教书之路,很多就是奔着师范专业要免费,能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而来的。今天招考进教师队伍的大学生,女性多于男性,为什么?就是因为女性更看重这一份不算好,但有了就不愁生计的较为安定的职业;真心喜爱教育,有教育理想的人并不是很多。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喜爱和理想,来投身于自己并不一定喜爱的教育,这就是教师面临的第一对现实矛盾。
   该书作者真实地披露了他当初当老师的真实想法。“为什么做教师?为了转户口,为了省点钱。”这是众多我辈人物走进师范的原因。“家里没钱,有钱也得先盖楼房,否则两个哥哥可能就要打光棍了。我一打听,读师范钱最少,于是一口气全填了师范。”这是作者当时走上师范的真实经历。这经历是多么的真实和亲切啊!就是走上教师之路后,作者也还没有把教育当做自己的理想而献身于它。作者早期也是不安心教育的,作者从事过当时火热的“文学”,后来又想考研,考律师等,想通过这些方式逃离教育。从事教育的样子也有糟糕的一面:“也有不认真备课就上课的现象;公开课实施所谓的素质教育,平常就抓应试教育……偶尔也弄虚作假……常常说话言不由衷或睁眼说瞎话,迎合校长或领导。”这些都是作者不光彩的“教育理想”和不光彩的“教育经历”,但这些并没有阻止作者成为一个卓越的教师。
   第二职业和学校教育的矛盾,也是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教师的家庭收入,在所有公务员系列的行业里,是不高的,更不要说和垄断行业比了。孩子读书费用、物价、房价的高不可攀,逼迫着很多教师从事第二职业,教师的第二职业更多的就是“靠山吃山”。虽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文件制止教师这种“吃山”的做法,但这也只是把水面的沉到了海底而已。面对主管部门指责、禁止的教师的“第二职业”行为,作者没有给教师们扣道德的帽子,没有像主管教育的领导一样,把教师为了改变经济窘困而采取的无奈做法定性为师德问题。这也是作者的话能深入教师心窝而不引起反感的原因。“其实作为教师也没有什么办法可想,一方面慢慢匍匐于现实,转向了追求体制内的利益;另一方面偷偷摸摸地做家教、做学生培训班的老师,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这是作者的真实经历,也是很多教师内心的无奈,如果教师能轻轻松松地养家活口,谁不愿意牵着孩子爱人去逛公园?而要牺牲自己的周末疲于家教?谁愿意跳槽?今天的年轻教师考公务员的少吗?
   教师从事第二职业会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这是社会和学校担心的问题,也曾一度引起社会的热议。不准教师“靠山吃山”,迫于生活,一部分教师也会跳出“规定”之外去从事其他的第二职业。这种把教师赶出“学生培训班”行业,让他们去做自己不在行的第二职业,好像清静了社会对教师队伍的非议,实际是把教师逼迫到了更不利于教学的方面去。既然社会需要家教,既然从事第二职业不违法,为什么不允许教师走进家教行列呢?这反而让教师能接触更多的教育问题,去思考更多的教育问题。看了作者讲述的一些现象后,我觉得,对待教师参与家教,不应该禁止,而是应该规范性地操作。禁止,反而是对教师剩余资源的浪费。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各地文件规定的是教师不准参与“有偿家教”,看来只要不收钱,教师就可以从事家教,这让人不可理解了。为什么社会力量可以从事有偿家教,教师就不准?要从事就得是“无偿”?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规范不就行了吗?从事家教是能促使教师能力的提高的。正如作者所说:“在教书上,倒是用了不少心,开始关注现实中的问题,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
   学校教育中,最大的一组矛盾,就是教师在管教学生方法上的矛盾。正因为方法问题,使教育受到了社会的诸多质疑,甚至引发了不少教师和学生、家长激烈冲突的事件。教师面临的学生很多,要完成的教学教育任务与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给学校教师的诸多任务裹在一起,任何一个一线教师都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思索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但社会并不这样宽容教师,他们认为教师就该像医生一样,要能对每一个学生都开出行之有效的“药方”来。这太为难教师了。
   面对这一矛盾,作者没有去高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口号,而是展示了自己曾经的真实教书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普通的教师卓越者。“可在此期间,我体罚过学生,险些造成‘严重后果’”。正因为作者的真实,所以作者的观点和言行才有了巨大的说服力。我常想,作者应该算是一个教育家了,他与有些教育家就不同,特别是一些专家型的“教育干部”。这些专家经常用个案批评指责教师。我曾说,如果让这些专家也像我们一样来管理七八十个学生的班级,他的效果不一定就比我们普通的一线教师做得好。我这样说,不是要为教师的一些错误的教育行为辩解,不是要为一些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找借口。而是说,我们的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正确地看待教师和学生教育之间的这组矛盾,积极地思考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给教师以帮助,而不是打“棍子”。今天,我们一些教师不敢再管教学生,甚至对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也睁只眼闭只眼,把教育职责“缺失”化了,这仅仅能归责为教师的没有责任感吗?实际上和学生矛盾冲突最多的教师,大量的是责任感强的教师。那些“羊倌”似的老师往往是很少有这些麻烦和苦恼的。这是为什么?作者并没有对这些细节问题进行论述和指教。但值得我们所有关心教育的社会力量去思考,去想法。
   学校一些非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今天的很多学校表现得很尖锐。“我开始看不惯学校的一些做法:整天迎接检查,整天整资料,整天布置环境,整天想着怎样把学校打扮得花枝招展……”“于是,开始了无声的抗议,人家在拼命练时我不练……几乎从来不组织学生参加什么‘创建和谐社会’之类的征文,对于‘造’资料、突击美化环境之类的事情,还要发牢骚……”“对不知所云的集体晨会,对儿童表演节目给成人看的六一儿童节,对继续煽动仇恨情绪的战争纪念日,以及老师言必称新课标……我都表示反对。”作者例举的这些学校现象,在今天的学校仍然很盛行。作者说这些,并不是因为作者是专家了,“腰杆”粗了,有了说真话的本钱了。作者也讲述了他当初这些行为受到的校长和一些“集体荣誉感”强的老师的责难,作者也被称做“另类”。对这些非教育因素的解决,不是学校和校长之力能做到的,应该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的职责。很遗憾的是,一些政府或者教育主管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总是把一些非教育的问题让“知识分子”和学生们来做。
   作者披露的这些事实,都是影响教师教育理想滋生和发展的现实因素。作者披露的目的,不是在煽动教师对教育对校长和教育主管的反抗,而是在提倡全社会和教师们都来真正地思索教育问题,思索“为什么做教师”,做教师究竟该做什么。作者把这些事实融合在作者的教育经历中,还有一层很明确的意思,就是告诉教师,现实教育的矛盾再多,都不能阻止教师从一个普通人变为优秀或者教育专家,反而给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只要你愿意去思考,去研究。
   二、教育教学中急需要处理好的几组矛盾关系:
   (一) 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关系上的矛盾和处理方法。
   从作者的讲述中,我们联系自己的教育实际,可以清晰地归纳出今天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我们今天的师生关系,很多都近似于商人和顾客的关系,教师是为着自己的饭碗和学生相处,学生是为着自己的前途和教师相处,能相互利用的时候,师生关系成立,但也仅仅是利用而已,这是一种很冷漠的师生人际关系。教师只是管理而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学生也只是被教师管理而不能反抗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作者在书中详细而真实地披露了我们师生关系的现状:
   “当前许多学校或教师的意义都在于像分数一样的功利”,“学生不仅是教师名利的工具,也是学校名利的工具”,“教师作为学生的精神导师、生命发展的引路人的功能也将丧失殆尽,因此学生也有足够的理由不再尊敬教师”,“教师的身份已经异化为‘分数师’、‘利益师’等”,“教师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教学越来越没有人情味,只有标准味……在学科教师眼里,往往学科知识又是最重要的,学生又往往沦落为知识的工具。”
   可以说,作者的这些论述,是师生关系现状的真实写照,也揭示了师生矛盾日益尖锐的原因。摸着我们的心窝想一想,我们的很多学生被教师惩罚,就是因为他们不去为我们完成作业,不去为我们拼分数,我们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学生“不努力”。他们犯了错,也是因为他们的错误带来我们班级的扣分,带来了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批评,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出现了安全事故我们的校长要受处罚……总之,从方方面面看,学生就是教师这些职业人员挣到方方面面的高分的工具。我们总是从我们教师的利益角度要求学生,很少从学生的角度为他们想,这就是矛盾十分尖锐的现实原因。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年级越高,师生矛盾越突出。我们仔细想想,学生明的暗的和教师作对,学生作对越多的教师,往往就是关心学生越少的教师。
   怎么化解这些矛盾?作者提出了“为学生做教师”的观点,这对我们我们今天建立起真正良好的师生关系,化解师生矛盾是一条很好的建议。
   作者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而不是为了我们教师自身的利益来从事教育。怎样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作者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而我感觉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善、美”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你的真善美,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会到你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用我们的“真”“善”“美”来看待学生,感染学生,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业困难学生的苦恼,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的痛苦,我们的方法就不会以他们的分数低和违反了纪律作为痛骂和责罚的依据,而是真切地给他们每一天的关心和切切实实的帮助,就能给他们严厉的同时以足够的宽容。说实话,我们教师有一个误区,认为每天责罚这些学生,给他们讲一些大道理就是对他们的关心。正是因为这些错误认识,我们没有付出更多的行动,学生并没有能改变自己,所以越管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怨气就越多,学生对老师的冷漠也就越重,师生关系越僵化,关系都这样了,还怎么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记住作者的忠告:
   “学生的感受只能源自你真、善、美的言行、你的切切实实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这非常重要。”不仅是我们教师,就是很多家长都困惑甚至痛苦:自己为孩子,为学生劳心劳力心力交瘁,可孩子们怎么就是不领情,不买账?作者给我们的提醒是宝贵的:那是因为学生们没有真切地感受到教师们付出的“爱”,没有感受到家长付出的爱。至于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这是没有公式可用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发自内心地在每天和学生一起的生活中去踏踏实实的付出,而不只是说教。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感情深厚的师生关系,我们渴望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感情才会出现。
   (二)、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关系融洽的方法。
   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的。一方面来自于我们教师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一方面来自于家长对教师的很高的期望值。一些家长为了能使自己的期望值实现,不惜采用请吃、送礼等“灰色途径”。这种期望下,家长对我们一些教师经常品头论足,教师又反过来指责家长的家庭教育,这就加剧了教师和家长的矛盾,造成了家校教育的分离和不合作。教师不愿意给家长见面,家长不敢给教师提建议,不愿意和教师交流孩子的问题。一年或者三年,不开一次家长会,不和大面积的家长约见联系。这种隔阂,是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的,是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成长的,不管是优秀的还是行为习惯差的孩子。走进班级教育,我们就会发现,越是不重视家长关系的教师,他的教育越不成功,甚至他的教学还会一年比一年糟糕,这是损人害己的教育结果。
  

共 82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该文紧扣《为什么做教师》这部教育专著的材料,并紧密联系“我”对今天的教育现实所做的思考,揭示了我们今天教育中的诸多现实矛盾:教师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家教和教师家庭收入的矛盾、管教学生方法与学生的矛盾、学校的非教育行为与教育的矛盾;同时结合专著作者和“我”的思考,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文章结合教育专著的论述,联系现实,更深刻地重新审视了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分数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关系,提出了积极的处理建议。该文论述的教育问题,现实针对性很强,表现出的教育反思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性。同时,通过书评,表达了对专著作者用真诚和真实写书,用真诚和真实关注中国教育现状的敬意,号召我们的教师也用真诚和真实来关注教育关注我们教师自己,来感动教育,感动我们教师自己。——借用作者在摘要里的说明当按,对作者用心的阅读以及深邃的思考表示敬意。佳作,欣赏并推荐。【友情编辑:秋梧飘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523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1-05-23 13:22:39
  该文紧扣《为什么做教师》这部教育专著的材料,并紧密联系“我”对今天的教育现实所做的思考,揭示了我们今天教育中的诸多现实矛盾:教师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家教和教师家庭收入的矛盾、管教学生方法与学生的矛盾、学校的非教育行为与教育的矛盾;同时结合专著作者和“我”的思考,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文章结合教育专著的论述,联系现实,更深刻地重新审视了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分数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关系,提出了积极的处理建议。该文论述的教育问题,现实针对性很强,表现出的教育反思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性。同时,通过书评,表达了对专著作者用真诚和真实写书,用真诚和真实关注中国教育现状的敬意,号召我们的教师也用真诚和真实来关注教育关注我们教师自己,来感动教育,感动我们教师自己。——借用作者在摘要里的说明当按,对作者用心的阅读以及深邃的思考表示敬意。
回复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5-23 13:29:11
  谢谢朋友的点评!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