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军警散文】永远的路标

编辑推荐 【军警散文】永远的路标


作者:心的浪子 秀才,292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30发表时间:2011-06-05 21:35:35

我在董存瑞烈士陵园。
   陵园静静的,远离繁华的嘈杂,好像仅仅作为流逝的过去而存在着。
   我的肉躯和灵魂都被一种无形的精神撕扯得疼痛。我沉默着,强忍着这种来自灵魂的激动和不安。
   61年前,19岁的董存瑞在这块土地上舍身炸碉堡,以自己的英雄壮举喊出了“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时代最强音。塞外酷烈的寒风削着我裸露的部位,董存瑞的塑像矗立在我们眼前:永远的姿势,一手高举炸药包。朝烈士的身后望去,塞外苍凉的峰峦茫茫无边,却是一片宁静。
   这是个姿势是永恒的么?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如一座山。这尊塑像,不,这座山只须人望一眼就有可能终身崇拜,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不可思议地进入了神圣,这神圣是处于极限上的。
   我混沌的凝眸对着烈士,他一下便平衡了我的世界。这个姿势深深地吸引着我,诱惑着我。诱惑是伟大的,我闯入了这座山。这里有一抹使我感动的光辉,这里蕴藏着一种做人的境界、人性和人道。
   我不知道自己何以如此激动,在这苍凉的燕山山脉,每一个回想都让我止不住微微地颤栗。亲爱的读者,我处于激动之中,我靠着燕山山脉,借这塞外一抹寂廖的阳光,我再复述一遍董存瑞的故事。我渴望与你们一块寻找光辉的人道。这种光辉并不是随时随地能发现的。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到了隆化,走近61年前那个年轻的战士。
   缓缓顺着台阶进入了涸的河道里,这个时候是晌午,周边民居升起了炊烟,散发着安宁祥和的气氛。若不是这块刻着“董存瑞烈士牺牲处”的巨大石碑提醒着我,真不会想到,1948年5月25日,这里竟是解放军攻打隆化的主战场——当时的隆化中学所在地。
   走进历史的烟云,这一天,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2010年的寒冬,在这个寂廖的陵园,我再一次被他的故事震慑。一个年青小战士为着一份心灵的神圣,居然敢以肉身为托架,挚起了炸药包,为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粉碎了自己,只剩下脖子以下大胯骨以上这段被烧焦了的躯干,被炸药冲击波推出20多米远。
   “如今董存瑞烈士墓里的沙木棺材内,只有一块写有“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的木牌。”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告诉我,有20多位董存瑞烈士的战友亲眼目睹英雄慷慨赴死的震撼一瞬。
   “从炸药包拉响到爆炸有7至8秒钟时间。”
   阳光下,这位守着烈士墓的年迈老人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声音苍老、缓慢。“作为一名爆破能手,他比谁都了解炸药的威力。面对粉身碎骨的那一刻他岿然不动,这是怎样执著的信念啊!”
   今日,在以苟利为本色的俗尘遮敝天日的年代里,我幸运地闯进了这个牺牲者的阵地,感到彻骨的颤动。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又在我耳边久久回荡着,回荡着,回荡着……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江姐、夏明翰……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播扬过一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他们的年龄大致相仿,在差不多的时间离开人间。
   这个故事,像那塞外凛冽的风一样,直接渗进了我的骨髓。
   信仰,我思索着这个词。这是一种心灵的追求酿造一种凛然的人格精神。中国底层不畏牺牲坚守心灵的集体里,正因每一个人都像董存瑞烈士那样坚持着一种信仰,才可以活得震撼人心。这种可以一贫如洗却坚持一个信仰的心灵世界,造就了如燕山般如磐石般坚强的人民和一个神采照人并强悍有力的民族。
   老人还告诉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董存瑞牺牲前最后一句话是“卧倒!卧倒!快趴下!”
   在儿时,电影《董存瑞》对我影响很大。特别是烈士拉响炸药包后呼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情景,一直激励着我。可今天听到的却是另外一个版本,董存瑞在最后时刻留下了话却不是世人尽知的震撼人心的语句。
   我愕然地望着老人。
   老人说,董存瑞的战友郅顺义,亲眼目睹了董存瑞牺牲情景。郅顺义到烈士陵园拜谒战友时,曾告诉老人,当时董存瑞很镇定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索,郅顺义看到这情景,不顾一切地跳下干涸的河床,向他那里冲去。董存瑞看见了,急得大声对郅顺义喊道:“卧倒!卧倒!快趴下!”
   接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
   原来董存瑞牺牲前最后一句话是对战友的叮嘱。
   那么,世人熟知的那句“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口号又是怎样来的呢?后来,一篇写董存瑞的文章,为我释去了疑团,这篇文章是这样写的:电影《董存瑞》编剧之一赵寰说,1947年6月,经过一年的战略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了节节胜利。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确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为了新中国,前进!”正是根据“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召,在“同志们,冲啊!”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我恍然大悟了,英雄牺牲前并无豪言壮语,但董存瑞和战友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喊出了当时时代最强音——为了新中国,前进!
   电影编剧赵寰等人深深地领悟到了这一点。
   上世纪五十代初,董存瑞烈士陵园建成,当时在烈士牺牲之处的烈士墓要迁入陵园。老人也是当时的迁墓人之一,当烈士墓打开时,他又被深深震撼了——烈士墓里,尸骨众多。
   我为自己的文章沉入了深沉的精神之中,为自己的真诚升华成信仰,激动不已。在陵园,我的心灵受到洗礼,我的灵魂终于获得了安慰。
   那个时代的英雄壮举气吞山河,我们太需要这种精神和气魄了。这种心胸博大的人道精神是如今的精英无法理解的,他们会大笑说“竟然有这样的傻子”,怎么为了心灵追求可以放弃一切呢?
   “董存瑞就是没有炸碉堡,仍然是一位了不起的战士。”老人告诉我。
   董存瑞从参军到牺牲,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这位不到20岁的青年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毛泽东奖章一枚,勇敢奖章三枚。
   老人认为,作为英雄的董存瑞,性格不仅倔强勇敢而且聪明智慧。他说,在烈士的家乡,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的董存瑞纪念馆珍藏着一“锯齿镰”。正是这种在刀刃上打出豁口,呈锯齿状的旧镰刀,大大提高了民兵们破坏日军通信线的效率。“锯齿镰”的发明者正是少年董存瑞。
   在老人看来,“董存瑞和现在的青年一样,热爱生活。”
   老人告诉我,前些年,经常有董存瑞的战友和亲人来这里拜谒烈士,告诉了他很多董存瑞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董存瑞识字不多,却喜欢画漫画。他的挎包里总是装着纸和铅笔,一有空他就会掏出纸笔画小漫画,或表扬、或批评、或帮助记忆。
   在攻打隆化用于爆破敌碉堡的那些炸药包上,差不多每个上面都有他的“作品”。由于炸药包分量不等,要炸的对象也不同,所以董存瑞或在炸药包上画有要炸的碉堡的样子,或是爆破手匍匐前进的形象,或是敌人待毙的丑态。
   茫茫的塞外向我洞开了。群山,这些塞外的骨头,剔透起来。董存瑞现在是一尊抽象岩石雕像,他细节的在世事沧桑的风化了,已经成为一座岩峰,屹立于我仰止的一片刚强的山峦正中,永远俯视着我们,信仰,因他和他一样的人而有了解释。
   我很欣慰,董存瑞烈士陵园从初建时的“设守墓人一人”到如今,陵园经过了数次扩建,每年参观者达20多万。几年前,烈士陵园在此复原了被董存瑞炸毁的桥型暗堡,并将其作为烈士的纪念地之一,在这片广袤而又陷入绝望迷惑中的土地上,因为他们的矗立起来,而我们获得了路标。
   我觉得自己触着了塞外的心,在隆冬酷烈的风景里,我的感情与逝去烈士的感情,已经冲撞。那一刻的震撼是无法形容、千金难买的。
   我昂起了头,领受塞外的长风。干烈的风可以吹得人心如鼓,血脉贲张,肝肺如帆。
   我低下了头,朝董存瑞烈士塑像深深鞠了三个躬。

共 34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英雄铁骨何惧死,舍身取义威名扬。青山处处埋忠魂,中华儿女千古颂。人生自古谁无死,一片丹心向青天。推荐。【编辑:雪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琦        2011-06-06 08:55:18
  英雄铁骨何惧死,舍身取义威名扬。青山处处埋忠魂,中华儿女千古颂。人生自古谁无死,一片丹心向青天。推荐。
昨夜听雨难入眠,明朝歌舞醉他乡。恍若一梦惊醒起,千愁万绪无从理。
2 楼        文友:Dryad        2011-06-06 18:44:33
  “他一下就平衡了我的世界”,,,,
小职员,,,读者,,,文学爱好者,,,
3 楼        文友:叶雨        2011-06-11 22:42:30
  感动中,一种军魂贯穿其中, 那也是国魂。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4 楼        文友:叶雨        2011-06-11 22:42:35
  感动中,一种军魂贯穿其中, 那也是国魂。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5 楼        文友:叶雨        2011-06-11 22:42:37
  感动中,一种军魂贯穿其中, 那也是国魂。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6 楼        文友:叶雨        2011-06-11 22:42:42
  感动中,一种军魂贯穿其中, 那也是国魂。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7 楼        文友:叶雨        2011-06-11 22:42:45
  感动中,一种军魂贯穿其中, 那也是国魂。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8 楼        文友:叶雨        2011-06-11 22:42:47
  感动中,一种军魂贯穿其中, 那也是国魂。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