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极目圣地话慈悲

精品 极目圣地话慈悲 ——浅评北路梆子新剧目《情悟五台山》


作者:晋忻李 探花,2063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0发表时间:2011-06-24 17:49:04

极目圣地话慈悲 继《黄河管子声》喜获丰收之后,忻州剧作家俞立华女士又同梅花奖得主、文华奖获得者成凤英女士并中国戏曲学院著名导演裴福林先生再度合作,将新编北路梆子《情悟五台山》成功搬上舞台,为弘扬忻州地域文化与五台山佛教文化、为提升北路梆子品位,奉献出了又一部前程辉煌灿烂的杰作,也给北路梆子观众打造出了又一道口味独特、丰盛无比的精神大餐。
   笔者因伤未能亲临剧场感受本剧震撼人心的演出,深以为憾,但仅从欣赏品读剧本的角度,也深为作品别具匠心的巧妙运筹、对人性多义性和佛家慈悲情怀的开掘与展现,而深感心灵的震撼与悸动,凭直觉即可感受到这部作品感人至深的思想魅力与艺术魅力。作为一个戏曲艺术的痴迷者与多年来始终如一的追随者,深感这种感受的来之不易与非同寻常。为此谨不揣浅陋,试作浅评如下。
   选材与构思上的别具只眼,是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成功的第一要素。
   五台山作为享誉世界的佛国圣地、智慧文殊菩萨的弘法道场,同时也具有从宋代杨五郎抗金到二十世纪抗日数百年抗敌御侮的光荣传统。作品将抗战时期一对不幸恋人的个人境际遭遇、离合悲欢,同战争中浮沉起落的佛家子弟乃至佛国兴衰起落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将国恨家仇巧妙地体现在治平与甄梦这对恋人身上,以小见大,情节看似简单,实则大起大落,缠绵悱恻,充分展现了戏曲“无奇不传”的独特品格与魅力所在,以独辟蹊径的传奇性和人物命运向何处发展的悬念,紧紧抓住观众。
   在剧情的安排与构思上,以女主角为主,初写甄梦乍上台山,生与死的交锋;再写治平追来,她认与不认的彷徨;三写面对日本伤病俘虏,是杀还是救的决断;四写面对已成为八路军战士的治平,去与留的犹豫……主干明确,脉络清晰,层层递进,详略得体,重点场次浓墨重彩,给剧本创作者们以深切的启迪。
   另一方面,极目圣地话慈悲,剧作贯通始终的对众生包括日本士兵的悲悯情怀,使剧目通体笼罩着一种佛光普照、众生平等、悲天悯人、光明永在的佛教文化光环。甄梦即玉净,从一己的爱恨情仇中走出,投身于对众生的大爱,转变为对国家与民族和对和平与人类的大爱,让读者与观众在艺术欣赏的同时,受到人间处处有大爱的佛家精神的滋润与熏陶。同时,也充分显示了剧作旺盛的生命力,是剧目必将旗开得胜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又一重要保证。
   治平和甄梦本是一对真情相爱的热血青年,未料战祸飞来,甄梦不幸身遭日本鬼子玷污,自觉无法面对恋人,于是逃到五台洗垢泉,一心了断残生,不料被洗垢庵的尼姑救起,于是削发为尼,取法名玉净,试图从此一心向佛。恋人治平苦于未能保护好女友,满怀愧疚之情,追随到了尼姑庵。但是任他几番央求,无奈甄梦心意已决。治平为追随爱人,也剃度削发五台山,参加了佛教抗日救国同盟会练习武功抵御日寇。在甄梦师父的“人性即佛性,佛性即人情”的指引和治平的劝导下,一心向佛的玉净也投身抗日运动,利用自己所学为伤员看病疗伤。一次,在接收一个日本伤员时,又勾起了玉净的心头恨事。面对日本伤员,一面是出家人慈悲为怀普济众生的出世情怀,而另一面则是情理之中的报仇心切,必欲痛下杀手而后快,这样一种复仇心理。左右为难之际,师父的当头棒喝,一句“渡人如渡筏,首要是渡得自己”的诤言,惊醒迷惘中的玉净,遂使她幡然醒悟,从小恨转化为佛家的大爱,积极为日本伤员救治,且为之输血,从而感化他在伤好后掉转枪口,走上了抗日的道路。而后以师父的遗愿“永保净土,护卫众生”积极鼓励治平投身抗日,以热血洗涤天下污垢。当治平在战场上牺牲的噩耗传来时,无助与彷徨,顿时涌上玉净心头,痛悔未能追随治平而去,后经师父身体力行的教育,最终从一己的小爱中走出,投身于对众生的大爱,为国家和民族祈祷和平。
   剧作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又置于佛教的普度众生的大范畴下,以老师父的教化为经,玉净的思想感情起伏为纬,推进故事剧情发展,让人看后既有对那段岁月的怀念,又产生对佛法净化心灵的向往。剧情看似简单,而人物内心世界并不简单。对角色的典型描写与塑造,突破了戏剧人物的公式化与概念化,突破了单纯的舞台符号书写,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写了甄梦即玉净身遭变故后,内心虽有还俗的愿望,并没有完全泯灭对爱情的向往;但当看到日本伤员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曾经受过伤害的弱女子,不再是清心寡欲,反倒是复仇的愿望表现得那般强烈;并在佛家博爱精神的感召下,精神上获得升华……从而给人以认同感与共鸣。
   剧目在整体制作上并没有去赶时髦,追求什么“大制作”,以奢华的布景、昂贵的服装等取胜,而是通过剧中人物的平实朴素的对白和大段情感起伏的唱段,为观众揭示了历史背景和故事的来龙去脉;并通过两场法事,向世人充分展示五台山丰富的佛教文化。
   诚如剧作家在题记所述,作品沿着“爱情——僧俗情——生死情——家国民族情”这条主线,“以佛家理念解释抗战,以抗战赋予中国佛家理念以民族的、时代的内涵。”这样的构想,可以说得到了圆满的体现。
   衷心期待经剧作家同优秀表、导演等各方面艺术家们的精心打磨,反复锤炼,从而将此剧打造成一部独具特色的佳作,并成为一部足以传之久远的优秀剧目。
   2011-6-24

共 20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对《情悟五台山》的释读,有着理论上的专业水准,仅从文字的层面上讲,语言精练,意蕴丰满,一个“情”字,蕴涵着慈悲的力量,也体现了剧本的份量所在,正如作者所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佳作。【编辑:梅暗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624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暗香        2011-06-24 17:50:38
  学习李老师严谨的文字风格和为文态度。:)
爱哭爱笑,爱静爱闹。
2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6-24 18:09:27
  多谢梅暗香主编的及时编发与点评。谢谢啦。
晋忻李
3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06-24 19:53:38
  一篇写戏的佳评,很喜欢。我也想写戏评,可惜功力不到,只好仰视晋老师啦,呵呵。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3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6-24 19:56:16
  好谷不露穗,露穗非好谷是也。
回复3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06-24 22:38:19
  嘿,这话不错,有越得紧。不过对北路梆子我没感觉,倒是很喜欢秦腔,那种高亢悲怆之极的声音,足以引人痴狂。
4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06-24 19:54:59
  问候晋老师,欣赏您的戏评,必须的!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5 楼        文友:夏冰        2011-06-24 22:30:56
  条分缕析,着重揭示剧作“情”字当头的特色,给人鲜明印象。既是对拥有深切悲悯情怀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博大精深佛教文化内蕴的绍介,也是颇见功力的剧作赏析。问候老师。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5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6-24 22:34:12
  真诚感谢夏主编的关注与点评。谢谢。
6 楼        文友:菊梦悠悠        2011-06-24 22:58:31
  没机会看戏,对戏没什么了解。欣赏先生的文字的确是一种享受。祝好。
怒江大峡谷一所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师
回复6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6-25 06:52:45
  多谢菊编的光临与关注。谢谢。
7 楼        文友:锦妤        2011-06-25 07:10:12
  来看李老师了,早上好!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7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6-25 21:42:04
  多谢光临啊!
8 楼        文友:销愁隐者        2011-06-30 18:42:16
  家乡文人爱家山,乡音浓厚情丰满。戏剧大作临佛境,悲悯新花绽心田。
高中语文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文学爱好者。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