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众神殿堂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散文】从张者的《唱歌》说起

精品 【散文】从张者的《唱歌》说起


作者:邬海波 探花,2026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566发表时间:2011-07-26 11:20:03

N年前在《收获》杂志读到张者的一个叫《唱歌》的中篇小说,后来就一直惊讶于小说里的芸芸众生,他们对男女生活细节场景的精准出击与高超的游戏技巧的把握,已达到了少有人企及的功力层次。应景唱歌的风格与男女情爱的模式联系在一起,有通俗唱法,有民族唱法,有歌剧唱法,有破嗓、哑嗓唱法,还有美声、摇滚唱法,人间的情色男女们演绎的这些源于生物本能的日常生活琐事,经张者妙笔的浓淡相宜的勾勒,其骨子里的属于低级趣味的兽欲发泄种种丑态,于是就形神逼真起来了。
   俗话说得好:“走到哪座山上,就唱哪座山上的歌。”需要唱什么歌,还得入乡随俗才成,如果你的歌唱错了方向,或唱跑了调,就有可能被当下的社会团体群起而攻之遭到灭顶之灾。所以,你能否获得意想中的现世利益,能否被所在的社会团体认可,关键在于你所唱之歌是不是合乎于这个大合唱的整体节拍,你所唱之歌的风格与套路是不是跟这里的整体气氛达成了和谐一致的效果。即使你啥歌都不会唱,也可以学习南郭先生装模作样地混在偌大的人群里凑个人头,不会唱者假装在歌唱,大演唱家对此也不会表达什么不满的情绪,真唱其乐融融,假唱亦其乐融融,歌舞升平好光景,也许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一夫一妻的夫唱妇随,夫之歌唱是引领着这个家庭奔向幸福小康的核心力量,妇之随则是与夫之歌唱的精诚合力。如若是中国古代的妻妾成群的权贵家庭,就属于《金瓶梅》里西门大官人怎样以男性或刚或柔的歌唱的声气节拍,来加以适时适地的彼此情性的调和了,妇人团队或纠结或发散的阴毒烈火,如果没有受到适时适地的调和与掌控,就有可能快速烧毁西门大官人飘然如神仙的肉身,本来大好的美酒佳肴烘托伊人倩影的现场,也就变成了催化生命堕入十八层地狱的不可逆转的因果报应能量激流。
   张者小说《唱歌》里的红尘男女,他们的生存意向,远没有摆脱动物性的约束,由此而引发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其情其景,确实叫人唏嘘不已。衣冠楚楚者,道貌岸然者,平时在公众场合表白道义与人性的高尚者,当他们处于情欲的激流漩涡,便身不由己地将骨子里属于低等动物的因素发挥到了极致。
   据人类学家的考证,最早的歌曲起源于我们的先民劳动协作时的号子,时间一久,调子即繁复起来,趁此还可以加进去一些表达自我情感的词句,诗歌就产生了。最早的诗歌是按照音乐的节拍创作出来的,随着人类知识信息的日渐增多,也随着人类剩余产品的日渐富足,诗歌的男女情爱的内容,也就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所谓诗歌的“赋、比、兴、风、雅、颂”的创作手法的分类,以及“兴、观、群、怨”的教化与感染的功用的限定,再加之古希腊诗史的史记功能的彰显,诗歌也就算得上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第一颗璀璨的明星。
   诗歌的正人伦、敦风俗,皆起自于人性之真、善、美本色愿力,如若违背了人之追慕美好现象的天性,或悖逆了人间普适的正道与公理,其结果,诗歌或者异化为淫邪奢靡韵律腐朽败坏社会人心,或者异化为巨无霸能量的奔向集团与集团之间血腥残杀战场的号令。因此,张者小说《唱歌》文本里男男女女们“发乎于情,却未止乎于礼”的唱腔,在某种程度上,已反映出了一些世俗社会人伦道义的败落迹象。
   西南少数民族男女之间的求偶对歌,在山间地头小河边,在青山绿水环抱着的古朴村寨的风雨桥畔,在四时的风花雪月自然美景的烘托下,这里人性纯朴的少男少女,依靠着歌声的应答来探测彼此心灵深处的秘密,节拍内容和谐者走到一起,反之则远离而去,这是多么洒脱的一种纯净情怀啊!
   “喜、怒、哀、惧、爱、恶、欲”与“色、声、香、味、触、法”,合称为“七情六欲”,按照宗教家或道德家的说法,是人与生俱来的事实,而表之于歌唱,正是对七情六欲的装饰美化,将情与欲升华为美好的生命存在现象,这是符合社会和谐的大原则的。情与欲不可压抑,也不可放任自流,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佛家的中道理念,皆在强调适度的情与欲的调和社会矛盾的功能。
   斗争的歌唱,激越的鼓点,凄厉的号角,在特定时期,都是不可或缺的鼓舞斗志的利器,至于正义与否,事后也不必过多的追究。但人类社会一转入文明开化的时期,这些曾经的斗争与进军的旋律,只能作为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的旁证材料。人若喜欢歌之咏之,任谁也干涉不了;假如还将这些当成现时代的主旋律,就有开历史倒车之嫌。
   当年的《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不知唤醒了多少民众奋起抗敌。一个民族的伟大气节,在这样的全民大合唱的声气的激流中,排山倒海般的鼓点,激越而起的是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与国家主权的完整。
   奋进的,健康的,富有真善美情愫的歌唱,是人类正义与良知的标杆。
   希特勒纳粹集团在激越的进军鼓点与高亢的军歌的激励中,他们的铁蹄碾碎了人类的美好家园,如此激越的进军鼓点与军歌,是摧毁人类文明大厦的邪恶能量流。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激越昂扬步调一致的歌唱,也摧毁了东亚数千万无辜者的肉体生命。
   上世纪的中国响彻云霄的歌声是这样的歌词与旋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就是好啊,就是好,就是好!”如此强劲的全民大合唱,全民动员的打砸抢的力量交集,随意毁坏中华民族积淀了五千年的历史文物,意图整个清洗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痕迹,而现世的情景呢,则有许许多多善良的公民的肉体生命被革命的铁拳击碎,还有许许多多年轻有为的善良的知识分子被强大的威权机器吓死逼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斗争哲学深入人心,歌唱忠于一个领袖的歌曲,全民共跳表达忠心的忠字舞,祖国的山山水水与城镇乡村都被写上了大红的标语。一个伟大的民族,仅仅因为一位领袖一时的错误,被整体白痴了,所有一切愚蠢的打砸抢的勇士们对传统文化的摧毁,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影响深远的巨大损失。
   那些文革战天斗地风格的歌词与旋律,但愿只存放于人们的记忆,或只将之存放在历史博物馆里让后人以此为鉴,——决不能让这样的民族大悲剧重演。
   当下的中国,需要的是继承发扬本民族能够开启智慧与良知的传统文明元素,也需要融入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即使是那些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唱响全国的推动着非正常政治运动的歌曲,在新时代也能够重新焕发出感染激发国人性灵的活力,通俗版的文革歌曲也可以起到娱乐民众的作用,但不能将之当成正面的精神营养来感召文革意识的回归。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街市车辆的激流轰鸣着现代生活的五光十色交响曲,放眼一开,豪华的酒楼、歌舞厅、洗脚城、发廊随处都是,腰包鼓胀的浮躁的人们,油头粉面的精神气度,他们喝美酒,他们品佳肴,他们左拥右抱着粉面含春的绝色女子,他们划拳赌酒拍胸脯表达着十二万分的忠诚,他们扯着破锣嗓子走板走调地高唱靡靡之音,情啊爱啊,哥啊妹啊,船啊浆啊,百合花啊玫瑰花啊,权钱交易,情色交易,在这穿梭着温香软玉秀色可餐的梦幻场景展开了微妙的智力博弈。
   歌声四起,娱乐处处,爱你恨你分分秒秒不商量,梁山弟兄姐妹忠义豪情没水分,家事国事天下事暂且不干我屁事,风声雨声读书声直接融入酒色权钱勾兑的歌声,中国当下如此不堪的社会风气,即使那些人在情色洋溢的场所高唱激昂奋进的革命歌曲,也只会是在酒足饭饱情爱柔软的时候出自动物本能的浅薄呼喝。
   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商铺并肩排列,衣装多姿多彩胜蝴蝶,饮食色香味美超天界,可是摇动头颅四处打量,却不见有书店的火爆生意,也未见有知识分子穷尽心力的真理探索,阅读被娱乐代替,弘扬美好情愫的歌唱被情色赤裸的靡靡之音置换,一个臃肿了财色欲望的身躯的社会,已经空虚了曾经的骨力与血性,在往来穿梭于红尘世界的人们志得意满的心灵空间,还会有一丝一毫的美好情操么?
   在当下社会道德沦丧的靡靡之音的洪流中,恢复一些过去时代的歌唱的激情,是很好的举措,但将带有文革符号或记忆的歌曲当成弘扬社会正气的主旋律,就有些矫枉过正的意味了。因此,张者的小说《唱歌》的当下版,是熟人路上偶遇,打头一的句话就是:“你被唱歌了没有哇?”都什么年代了,还需要国人集体演唱“谁谁谁是我们的大救星”之类的瞎扯淡的愚弱国人智力的歌曲,若论境界,还远不如张者那个小说的唱歌场面有真实的意味呢。
   民族的血性必须建立在国民智力的开启之上,国家的政体符合公民的权力诉求,再加上公民深入骨髓的国家尊荣感,其歌即正,其唱即善,哪里需要大花公民的人力物力来弄些形式主义的演唱呢!
   只要特权被关进了铁笼子,法官不徇私舞弊,各级行政官员不以权谋私,军人不贪生怕死,文官不爱钱财,读书人不一心往仕途上钻营,人民的政府真正将老百姓当成衣食父亲来敬之畏之,而不是自己在满身毛病的情况下还道貌岸然地教育这个教育那个的,其道德感召力与施政的公信力就有了。以民为本,以国为体,哪里来的主持人需要充当民众的大救星的角色的理由?
   想当年全国人民被高唱着“谁谁谁是大救星”的歌曲的时候,他们就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被无端剥夺了,全民都被变成了没有尊严感的奴才。
   让公民活得明白一些,让我们的下一代懂得用理性与法律来监控权力这只魔兽的一言一行,民之本与国之体,也就能够最大化地和谐起来,何须公民被唱那些文革时代非正常意向的歌曲呢!有过文革惨痛记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直的公民,听着那些产生于文革的歌声的时候,或许就会将心中的公平、正义与尊严又抹煞去几分了。
   总之,歌唱得再响,口号喊得再亮,也无法代替真抓实干于民生的工作,这些浪费巨额国家资源的形式主义弄得过多,就会背离共产党员人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宗旨,民智的开启,国家的兴旺,也就有可能变成一个极为遥远的理想目标了。
  
   2011年7月23日

共 38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个社会留给批评的自由度、独立性,留给评论者敢于说真话、敢于严厉批评、敢于直言不讳的空间,实际上已越来越小。很欣慰还能看到这样既性情又学理的直言精神,尖锐、冷峻、深刻。文章所贵在风骨,最是盛气不可无。——JN【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1072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烟霭江南        2011-07-26 11:24:47
  由于阅读的广博和思考的审慎,海波老师的散文呈现出一种智慧性的放射状态,关乎人类生存和生命走向,关乎内心品质重建的可能和困惑,他用显微镜一样的眼光去观照现实,又用解剖刀一样的笔触去揭开内心。我们随处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读到文学、音乐、历史、哲学、美学等诸领域给予他的思想营养,以及由此出发的写作倾向。
2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7-26 18:12:38
  在投朳取巧、以讨好逢迎为能事、奴才哲学盛行的今天,说真话、人话难;而将真话与人话说得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文彩斐然尤难——而邬先生一以贯之,始终如一,不为皇上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佩服拜读,喝彩!!!
晋忻李
3 楼        文友:温若晨        2011-07-30 20:39:20
  娓娓叙来的散文,不乏真知灼见
温若晨,文学爱好者,像农民兄弟一样流自己的汗水,收获自己的希望。
4 楼        文友:菊惆        2011-08-10 19:46:55
  理智深刻清醒的好文!
王者的忧伤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