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竹林文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美文共赏】幽暗的生命,卑微的人生(品文)

精品 【美文共赏】幽暗的生命,卑微的人生(品文) ————感思于《石缝之声》


作者:司药 探花,22016.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96发表时间:2011-08-14 11:42:43

【美文共赏】幽暗的生命,卑微的人生(品文) 现实中,小人物的命运已微不足道,那么,《石缝之声》中这对残障人的生命,他们的人生,又将是怎样的幽暗无声、卑微入尘?
   瘸子配傻子,貌似天生一对,却毫无美满调和之意,全是怅然、痛惜之章。娶妻、生子、创业,照顾傻子、照顾孩子,这个两眼深陷、颧骨高高的瘦弱之人的命运和人生,作者把它成型于文字,并命名为《石缝之声》,只是要单纯地带给我们一个残障男子生存维艰的故事?行走于文本内外,除非你“绕道”,拒绝“观看”,拒绝“多想”,否则,浸透于其中作者的良苦用心,你就无法避让,你就不能不为之动容。
  
   【人物永远是作品的核心,通过他们,作者与读者进行着关乎命运、关乎人生、关乎情感的背靠背的交流与对接。】
   ——瘸子,这个只有会计和队长知道他名字的男子,是《石缝之声》绝对的主人公,作者对其倾情、倾墨,也是必然。这个有着正常的思维和意识、有着非常的勤奋和坚韧的瘸子,是怎样带着傻子、带着儿子独立而自强地过活?细碎的日子、田间的庄稼、山上的果树、圈里养的猪、冬天熬制的猪油……流年生活,他的眼里涌溢的、心里泛出的,是怎样的男人温情、男人式的爱恋?
   对傻子,他没有爱情,却有不离不弃的温情和责任感;对儿子,他有诉之不尽的爱意,却总是不经意地陷于怎样才能不成为儿子负累的忐忑中,无奈、无助,歉意如刀,刀刀划伤这个自尊自立的残障人。而围绕瘸子以及瘸子一家的经历,事事的人性考验、时时的亲情底线,同样也是刀,刀刀斩问着我们的公众良知、社会的人性关怀、国家的求助体系。行动不便、生活不便、屡受排挤,我们这些“脚脚爪爪”健全之人,不在境况,很难“代入”去真切体味瘸子一家,其难、其苦。
   瘸子结婚,不敢奢谈爱情、妄求条件,只为生理需求,只为繁衍后代,只为排遣比夜还黑还凉的寂寞。傻子也罢,好歹有了媳妇,有了儿子,瘸子有了家。有了媳妇怎么养活、有了儿子怎么教养,瘸子可谓费神费心。傻子媳妇相对容易,到哪儿带着就是,但如果自己“死在前头了呢”?这样的问,瘸子把自己问得心惊肉跳,难有答案。说是“难有答案”也不确切,其实,答案就在眼前,只是瘸子不愿正视、不忍面对。是瘸子懦弱、是他在逃避吗?不。我相信换谁,在照料一个傻子吃饭睡觉穿衣等事无巨细的现实生活、在傻子无意识的荒诞让你防不胜防地蒙羞受辱时,都会和瘸子一样“心惊肉跳”,一样地有所逃避。其实,瘸子对傻子可算仁至义尽,我相信,除瘸子外,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人比他对傻子更好。看看傻子娘家的一家人,我们就不难体会常人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亲情,有时也很脆弱,也不是永远的恒温。
   那么,对儿子呢?怎样面对世人的白眼和歧视、怎样面对比生存更为严峻的现实、怎样让肢体和智力健全的儿子健康成长,瘸子更是“早做功课,早疏导”,那棵石缝间的桑树,就是他对儿子“生存教育”的活教材——无论怎样艰辛,要想方设法活下来,要好好地活着。好在,儿子懂了、领会了,外出打工、回家结婚、照料家人,成了一个自立自强、“混得不错”的人。作为“旁观者清”的读者,对于瘸子对儿子教育的成功,我真的感觉到非常欣慰。因为现实中,太多残障家庭长大的孩子,心智的扭曲并不少见,能像瘸子这样对孩子处心积虑地实施积极向上的“爱的教育”的家长,真的不多。
   ——比瘸子更扎人心的,是傻子这个人物的塑造。
   用我生活中一贯的“逃避逻辑”理解,《石缝之声》中,当属傻子最为幸福。你看她,不操心吃、不操心穿、不在意他人白眼、不在乎冷暖温饱,跟着丈夫叫大哥,满心满脑只认“大哥”……反之,有人全心全意地替你操心吃穿温饱,像大哥一样呵护你,牵你的手,不离不弃……可惜,傻子的幸福她不懂,但懂的人,早已在瘸子对傻子质感的情感中,悟到爱情、悟懂不离不弃。还有一层意味,我看得尤重:傻子可以不在意幸福、良心,心智正常的我们呢?被傻子质询幸福、质询良心、质询不离不弃的夫妻之情,这样的视角,再尖锐不过,我把它视作作者成文《石缝之声》的意义之一。
   是的,傻子这个人,从我的角度看,就是作者有意为之,我盯着幸福的傻子,做着主观的妄断。如果作者只是想深化《石缝之声》的悲剧效应,那么给瘸子“说”一个“脚脚爪爪”健全的媳妇,然后,在家庭琐事中、在世事境遇里,种种不平衡、种种不尽意,可能对瘸子身心毁坏性更强,对读者善感的内心更为撼动。但,偏偏作者设计了傻子这么一个角儿,这就让文本有了特定的指向——残障之家、弱势群体,该如何生存生活、社会该如何支持扶助、民众该如何体恤善待,上升到这些命题的思量,《石缝之声》,立意赫然深刻,内涵赫然凝重。
   ——健全人的弱势态,福福境况,同样引人注目,惹人伤神痛心。
   把人生起伏,完全归结于宿命,可能过于灰色、过于消极,但,事实是,有些事,确实容不得你这个命运的主人去选择、去取舍。福福便是如此。好端端的一个小伙子,本可以像其它适龄同伴一样,去爱、去生活,却就因为他有残障的父母,他便被划属于另一阶层。哪一阶层?不是常态群体,也非弱势群体,残障家庭的福福,更多几分尴尬、几分困扰。
   我们来看,瘸子傻子结婚、瘸子傻子的儿子结婚,同样是结婚,前后承载的“意味”却大不相同。
   与福福相比,瘸子是幸运的。因为他只需养一个事事顺他意的傻子老婆,他不用养爹娘,反倒爹娘在世时,还可以帮衬他。可福福不同,残障父母已让他自觉低人一等,在生活起跑线上已“输了一筹”,更严峻的是,残障的父母老了,他要养活他们。仅此一条,即使再不势利的女子,面对福福,也得驻足思量嫁与不嫁。毕竟,生活仅有爱情,是远远不够的。再真挚浓烈的爱情,也经不起琐碎日子的斑蚀。
   再是《石缝之声》中的两个举足轻重的非主角。
   ——瘸子娘,待人接物如泥土般质朴,对世事处变不惊的淡定,对瘸子儿子的关照、关爱,对本家族各家各户的体恤和理解,既有母亲之本分,更有人之善的本源。这个皱纹石板脸的女人,虽然在文中着墨不多,“出场”有限,却足以深深植入我的记忆并留下石刻般的印象。看到她,我觉得安心、觉得踏实,同时也为这个辛苦一生的母亲,儿女多多,却孤独凄冷地住在草房的生存境况,伤着眼伤着神——农村养老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变家庭独力为社会协同。老有所养,一定不是哪一个人的“眼球”所在。
   ——擅长哼唱“顺口溜”的黄蟮,话里话外总有玄机,却未能参透自己的玄机。在乡党眼里,这样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人,谁家的女孩愿意嫁他?不嫁就不嫁,他也正乐得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黄蟮这个人,狡黠、幽默,不甘束之于“泥土”,不甘循规蹈矩的生活,在他人看来,黄蟮是个乱说乱唱、没个正形的“混混”,却这个“混混”有他的认真、他的道义。看似他吊而啷当,什么都不在意、不上心,其实他自有他的感动、他的道义标尺。对瘸子的尊重、对瘸子一家的关照,以及为了瘸子的“遗嘱”,送傻子“上路”,这个人的是非道德观,仅用书面的字词和常规的道德伦理规范,难以“对号入座”。
  
   【《石缝之声》整篇都在说婚嫁、说居家过日子,与爱情沾边,却又好像都与爱情无关。】
   瘸子与傻子有爱情吗?这样的问本身就显得傻气。有如何、没有又如何,瘸子对傻子的好、傻子对瘸子的依从,又让多少“脚脚爪爪”健全的我们,羡慕到暗生伤悲?福福与雪雪是有爱情的,但婚后如铁的现实,他们的爱情能走多远?我几乎是提着心看着这小两口子。无论当初的爱情怎样炫目,具体到流水一样的每一天,只能是一天天的日子,一辈子一辈子的活。请原谅我的低沉和伤感,实在是现实强大到足以“招降”一切。
   确实,十万余言的《石缝之声》,品读中,我总是陷在一种情绪里,说不上是沉重还是失望,还是其它什么,就是觉得像瘸子傻子这样活,挺无聊、挺没意义,但,放眼望去,我们这些“脚脚爪爪”健全的人,谁又能活出多少分强于瘸子傻子本质的生活质量和对幸福简单的释意?
   我们总是在讨论幸福、在寻找幸福、在感受幸福,感觉离开爱情、离开健康、离开物质基础,幸福就无从谈及。其实,现实生活这个课堂,无时不刻地在为我们做“现场培训”: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感觉到,幸福在。看,作者为我们布景的这些场景,幸福,并不虚拟、并不书面。“火把瘸子两口子的脸映得红红的,把两口子的影子印在墙上,就像照的相。”暖烘烘的幸福,许是因为残缺的比照吧,这种生发于瘸子傻子身上的幸福,更容易让人触动。“连老天也顾惜残废的两口子。”圈里的猪儿、床上的傻儿、跑跳玩耍的儿子……“货真价实”的幸福,溢得瘸子满心满脸,也溢满我们的心间。我愿意把这些视作作者是在用“比照”向我们说事、说理,让我们这些“脚脚爪爪”健全的人在比照中,审视、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幸福以及幸福感。
  
   【《石缝之声》之所以动人,正是源于这种本质到最接近人的生存底线和精神依托的现世状态和人文境况。】
   “不要以为是残疾人就要人家同情,你就什么照顾都该享受……”这话乍听是个理,但,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的今天,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扶助,就是国家乃至个人摆脱物质绑架精神的体现。冰冷的物质世界,谁给残障人一条生路、一丝希望?探问到深处,这样冷酷的现实,倒是瘸子先想到了,“傻子最好死在自己的前面”。想法虽然看似无情,却对傻子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人生规划”?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常人何以作为?难不成,离开瘸子的傻子,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还是他们(乌鸦嘴)好,脚脚爪爪都是好的,想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既挣了钱,又长了城里人的见识。等下辈子投胎变个健康人,到城里好好地晃荡晃荡。”瘸子这样的感言,让我感觉到极为酸楚,也极为感慨:一个残障的人,对健康、对做个健康人的诉求,居然是如此的低端。霎那间,我明白,《石缝之声》之所以动人,正是源于这种本质到最接近人的生存底线和精神依托的现世状态和人文境况。
   相对而言,《石缝之声》中的瘸子还算是活得相当不错的残障人。他还有能力致富,还有能力规划自己的人生,现实中那些比瘸子更没有生活能力的人呢?街头流落,还是蜷在哪个角落,生不如死地苟活于世?与死相比,活着所承受的磨难和质问,总是更为尖利。
   其实,在本文的组文中,我在尽可能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太主观、不要太悲观,我也在不断地回到文本,反复审视,看作者在这部近乎白描的“瘸子傻子生存史”里,到底想说些什么,我们能听到些什么。于是,我看到了作者博大的悲悯情怀,看到了残障者生命之顽强、生活之执着,看到了人类耐受和应对苦难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看到了面壁于瘸子傻子的人心、人性和社会扶助体系。
   真的也不完全只是暗色,只有悲情,《石缝之声》还有暖意,作者还在为我们勾勒希望和美好。
   残障人反倒领不到补贴、学校不给减免孩子学费……村长的无情,校长的漠视,都是因为穷?相比之下,这些“坏了良心”的当权者,更衬得黄蟮、乌鸦嘴温暖绵厚的乡情。
   看到瘸子把一份家业搞得风声水起,让我心生希望: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理由活得潦倒落魄、无依无着。
   爱在爱中的福福,结婚以及婚后的艰难,透着对家人的体恤、对世事的隐忍,这个孩子的懂事,让我几度落泪,因为感动,因为感伤。
   被长年的劳作之苦、被养猪的灭顶之灾折磨的瘸子,在儿子福福结婚后的好精神、好心情,让我无比感慨:原来我们活着的理由,真的可以简单到,只是为了看到孩子的好,看到生的希望。
   原以为作者会把本文制作成为一个“喜剧”,却瘸子肝癌辞世、八十一岁的老妈妈还得养傻子、游手好闲的“混混”黄蟮最后为了报恩于瘸子而害死傻子,而上了警车……这样的结篇,为本已阴霾密布的文本,蒙上了一层更为渗人的郁悒。
   对于傻子的死,我伤怀,我也松了一口气,然,更重的酸痛横亘于心:残障人真的就只有死这一条生路?或许,他们,根本不应该来到这个世间?合上书,良久,我还在为这样一个结局,不能释怀,还在幻想,如果把文本设计成“正剧”,是不是可以让人稍稍舒一口气、得一点安慰?却,文本可以设计,现实呢?我想,冷峻、逼魇的悲剧色彩,更容易唤醒人们乃至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灵感应”。
   毕竟,文学作品的意义,不只是为了故事而故事,为了叙事而叙事,《石缝之声》可为代表。如果说,石缝间生存的桑树在做一种生存的演示,那么瘸子傻子这一家子,他们的苦乐哀伤,又在为我们这些“脚脚爪爪”健全的人、为我们文明趋向的社会演示着什么?对弱势群体,是忽略还是关注,是个严重的、严肃的问题。
  
   《石缝之声》,十万余字、众多人物,一码是一码,人人“归位”妥帖,事事纹丝不乱;农村生活气息纯正浓郁、农家农作末枝细节入情入理,无不折射出作者以字做媒、谋篇布局之深厚功底,体察世事、视野半径之阔达悠远。我要说的是,如果作者没有对农村、对农事、对农家的谙熟,没有对身体残障、对残障人心理感同身受的“入境”,断然写不出如此水乳交融的作品,以至于,我狭隘理解和寻求的文学艺术性的属性,在《石缝之声》的品读中,再次“变调”确定为——生活的,就是艺术的。
   《石缝之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既是生活的,也是艺术的。它以艺术的形式述生活之重、问现世之德的姿态,让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力道,心怀敬意、充满期待。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55416石缝之声 />   http://www.vsread.com/space.php?uID=春雨阳光

共 538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石缝之声》,娓娓道来的,是一个让人流泪,让人痛惜,让人不得不思索的故事——围绕瘸子以及瘸子一家,残疾人的生存生活,爱情、幸福,应该拥有怎样的“声响”?显然,药姐听到了“石缝之声”,读到了这对残疾人对我们的公众良知、社会的人性关怀、国家的求助体系的叩问。正如药姐所说,“文本可以设计,现实呢?我想,冷峻、逼魇的悲剧色彩,更容易唤醒人们乃至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灵感应。”残疾人需要我们从社会到个人倾力倾情的关注和关爱,佳作亦需要深入潜思的读者。一篇集感于思的品文,感随心动,思由感立,与原作遥相呼应,互为提升。特此推荐!问好二位,欣赏,学习。【友情编辑:秋梧飘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814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司药        2011-08-14 11:47:04
  秋之解读,甚入“药心”。再多的言辞已入字入情,一抱言谢。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8-14 14:20:29
  我能不流泪吗?流泪的另一个原因,是被司药的解读感动了。你真正的在读我的作品,读得那么深,读得那么透,你是这个作品真正的知音。我在给这个作品寻找出路,但是我相信,没有人会向司药这样看重它,没有人会像司药一样认真地逐句逐字地去品味它,去抚摸安慰它!他们关注的是市场,不是残障人家庭的命运。给司药磕头了,谢谢司药!
语文教师
3 楼        文友:静听        2011-08-14 16:56:20
  问好药姐。这部作品,这篇解读,无以言说的感动着思考着。
淡然静美悟禅花
回复3 楼        文友:司药        2011-08-14 17:25:19
  感谢静听关注。问好。
4 楼        文友:司药        2011-08-14 17:24:10
  坦白地说,这是药看的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一是因为题材,一是因为近期单位杂事耗着,但,药想,还是前面这个原因占了主流,因为药的阅读习惯是边阅读边把一些随文即感记录下来,所以,每一个品文对药来说,一旦品读完成,整理成文应该不难,但,这个作品让药感觉到难。
   真的难。由本文触发的关乎残障、关于残障人的感想太多,几乎淹没了药的理性和客观判断,这对于药这个人来说,也是本性显露(春雨不要见笑,药就是一个随了心性的性情中人),倒不足为怪,但毕竟是在写文,写出的文是要面对公众、面对读者的,所以,药尽了很大的气力才压住自己喷涌的“感想”,以让文字尽可能地避免主观、避免过于悲观,所以,最终的成文与最初的文稿已相去甚远,但,有一点是不会改变,那就是这对瘸子傻子夫妻的生命、人生对我的震撼。
   春雨设计让傻子去死,只能说明你博大的悲悯情怀让你“笔下留情”,其实,现实中,“摇摇晃晃”生不如死活着的残障人,如果真能“顺利”地死,倒真是他们的幸福了。但,对于民众,对于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残障人只有死这一条生路”显然是最严厉的良心质问,最严肃的对于弱势群体人性关怀的质询,是对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最严峻的质疑。好在,国家已有所动作……
   “他们关注的是市场,不是残障人家庭的命运。给司药磕头了,谢谢司药!”药无以承受春雨如此厚重之礼。其实对于残障人生命、人生之幽暗之卑微的探询,药也多是停留于“感”的层面,并无实质性的扶助行动。惭愧。汗颜。
   关于作品的“出路”,除了把情绪从最初创作的激情中冷却下来,再做精细精准打磨之外,文字本身的精神内核仍旧是最重要的。因为,文字可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市场,但至少我们的良心还在,我们的关注和期待还有。
   春雨如此“庞大”的回复,药再度感动。谢谢春雨。谢你的《石缝之声》,谢你的悲悯情怀,谢你对文字、对人间饱满的倾心、倾情。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回复4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8-14 17:45:56
  最后,还是谢谢,除了对司药说谢谢,我不知道做什么了。
5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14 21:13:35
  其实对于残障人生命、人生之幽暗之卑微的探询,药也多是停留于“感”的层面,并无实质性的扶助行动。惭愧。汗颜。
   关于作品的“出路”,除了把情绪从最初创作的激情中冷却下来,再做精细精准打磨之外,文字本身的精神内核仍旧是最重要的。因为,文字可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市场,但至少我们的良心还在,我们的关注和期待还有。
   --------再次读到司药对又一部好作品鞭辟入里﹑贴心贴肺的品读与解析,深为震撼与感动。是的,诚如春雨阳光所慨叹的,“他们关注的是市场,不是残障人家庭的命运。”但我一直以为,发不发是人家的事;而写不写是我们喜欢舞文弄墨者自己的事。无力可回天啊!问好二位。
晋忻李
回复5 楼        文友:司药        2011-08-15 13:06:56
  发不发是他人的事,写不写是自己的事。李老师精辟!
   悲悯情怀,药深为感动。问好李老师。
6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1-08-15 11:02:57
  我用最盛大的无语,对关注弱势群体的春雨、对用心品文的药姐给予最崇高的敬意。
7 楼        文友:依心阁主        2011-08-16 23:04:28
  佩服于司姐的品文力道!问好司姐,惦念于安
依心做人,依心做事
8 楼        文友:紫陌千尘        2011-08-17 17:30:50
  生命再幽暗,但是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卑微也好,伟大也好,都是活着,都有思想,也有灵魂,我从来不敢看低了那些面似卑微的人们,总是带上微笑与尊重。仔细想来,活着是一门太长久的课程,过好当下,就是幸福。
  
   药,想念你,你知道的。
紫陌千尘,一笑叹花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