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指间★杂谈』手指•明月

精品 『指间★杂谈』手指•明月 ——《佛经》慧语十则浅悟


作者:邬海波 探花,2026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03发表时间:2011-08-20 08:06:07

『指间★杂谈』手指•明月 世相纷繁复杂,令人心醉神迷,乃至不知此身何处寄存,此心何所皈依。五浊皆患于身心之我辈凡人,于茶余饭后念诵几句佛经,或凝神敬献香灯于佛菩萨庄严法相足下,心神暂缓了乱纷纷妄念,亦不知此生身在何处,更不知此心驰向何方,于此可见世法邪见之根深蒂固,是得痛下决心加以整治了。
   凡心炽烈,而又身心劳瘁,尚执于当下是非曲直善恶之分别,何得超脱?且摘引十段佛经慧语,并加以浅薄之剖析,以期更多灵性慧悟滋养我心。
  
   1.《楞伽经》:“世间言论,应当远离,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习近。”
  
   大凡世间是非论说与争执,皆起因于各自的私欲及妄想,虽然都有美好的外包装,也有冠冕堂皇的道理。出离一切苦,皆以止于意识、观于内心为本,除此别无他法。世间言论在周遭不舍不离,你我皆在其间沉浮各自的人生戏剧,一切的言说与心想皆不出这个,只要不生起分外的贪执,也就不错了。
   譬如《两小儿辩日》,何时太阳圆满广大,即使如孔子这样的智者,也没能认定一个准确的答案。日之大小,实为假象,以世法加以界定,更是虚幻不实,夫子无所答解,只待后学领悟,虚空粉碎之时,一切世相不现眼前,归于一心端念,灵光一线,虽如此,天国的妙乐景观亦如世相,也还是虚假不实的。
   世间的言说,种种概念术语,种种范畴理论,种种是非善恶美丑分别界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角度,皆有不同的知见,如若转换时空,又一切颠倒过去了,因此,世间一时一地一人的言说,并非绝对的真理,真理是相对的,也是开放着等待不断圆满的,所谓的终极真理,即是认可人性觉悟的永无穷尽,佛的境界层级,更不是我辈凡人能够领会得了的。
   拘泥于世间言说,偏执于一隅知见,就将自我性灵封闭得没有了伸展的空间,真是可叹可怜的事件啊!
  
   2.《大方等如来藏经》:“譬如贫人家,内有珍宝藏;主既不见之,宝又不能言;穷年抱愚冥,无有示语者。有宝而不知,故常致贫苦。”
  
   能得人身可以觉悟成佛,即为自我固有之至宝,及物而不生患得患失之念即心安。足能行走,手能劳作,眼能察看,耳能听闻,口能吃喝言说,心能创意念想,——一切行为皆随意而生灭,是为大宝。衣食居室器具完备,足够身心安康、行动无碍。然而贪婪不已,希图更多,求之不得,于是心生妒嫉,进而仇恨争斗,世间悲剧,大凡如是生起。
   有阳光雨露滋润,有川泽高山平原草木护养,有五谷杂粮安定色身,有男女相恋相爱相敬忠贞,一切本已具足,何来开发与增长?
   世人造作恶业,反说是为世间行善,岂不知以有限资源满足一时名位与财色之高速增长,却加快了人性堕落的步伐,也将后人赖以生存的资源早早地消耗掉了,此等智力强健者的存在,真是人间祸害的源头!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早已饱胀了物质的积累,可而今却现出经济萧条的可怜相,实在是贪得无厌的表现。东方古老中国十四亿人口,如果哪一天确确实实超越了美国的个人财富拥有的份额,离世界的整体毁灭也就不会太远了。
   一个国家人民的幸福指数,是全方位的,核心部位在于人性的至善,在于各色人等的和谐相处,更在于节俭用度的惜福。高科技的核武器之类的,只能证明人类的聪明才智的可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升级换代,更将知识慢慢化为智慧的通道堵死了,让人类缺失了诗意的对未知世界的期盼。
   把内心本有的宝贝遗忘了,将那些虚幻的泡沫当成牢固的拥有,结果呢,人性最美好的快乐就没了,反而增添了患得患失的悲苦心情。
  
   3.《维摩诘经》:“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是心非此心,心心不异如一,心若沾惹尘垢,众生世界皆着尘垢色相。是心能转物,是超越凡人之智慧者;是物能转心,是愚痴烦恼众生劳碌悲苦现象。佛曰:“人命在一呼一吸之间。”如此一生,不过泡沫瞬间现起瞬间破灭,净与垢否,皆无法自主,随缘应物,苦乐两空,止观二字,活画了觉悟的本来面目。
   “心在哪里?将心来,与汝安上”,达摩祖师对二祖的开导,心无处可觅,无所安与非安之别,无心即能定,即能安。世间现象的清洁与污秽、美丽与丑陋,只是以人之心想认定的,换一种生物,或换一个场景,人之认为美好清洁之物,或许就成了污秽丑陋的东西,反之亦然。
   心不平,人人如此,人类的战争就时常发生。当人性升华到清净的境界,人人如此,社会的公平和谐,也才有现实的可能。
  
   4.《楞严经》:“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应当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失其指。何以故?以指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心故?即以指体为明月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
  
   以手指示明月,其意在暗示某人明月何在。至于手语能否达成告知对方明月所在的目的,自然需要某人的心领神会,如果错会了指意,或许会当成天上有飞鸟白云之类的需要观看。以手指月时,或伴之以语言提醒,某人若能不泥于此指,放开眼界望去,即能见明月,亦能见天上种种风景。
   指月者,并非专一指月,月之周边云气,也是可以观察的内容,如若执于一轮明月而不及于其他,所观即有限而不得举一反三之妙悟。
   手,所指,所示;语,所言,所说,皆属于工具性的,唯有脱开,才能静心观月,譬如学习游泳成功之后,是不会再有语言暗示提醒的,形成本能的习性,皆能自然生发。读破千经万论,学遍世间功课,倒不如专注外物于一体,所谓心心相印者,即定于一心不及他物,凝神一处,当能深透。
   理与事,鱼与筌,行走与车船,其一是手段,其二是目的,当中自有具体的操作。或执于两端,指还是指,月还是月,所指非指,明月亦非实相之明月。
   观明月忘却手指所指,正如人活着忘却了阳光雨露与空气的随时随地的奉献,鱼儿得水,鱼在水中自在游动,鱼与水的关系密切,鱼儿并无真切的感恩。
   能观明月,利益于手之所指,手之体性与月之体性虽然不同,如能不即不离此一现象者,才是上品之观明月悟道。
  
   5.《五灯会元》:“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下根源会。”
  
   细末功夫与直指本心的当下觉悟,二者皆不能少。谁能一下子就达到妙悟本心的境界呢?人类最伟大的觉悟者释迦牟尼,他也是经历了长期的细末功夫的折磨消耗之后,身形枯瘦如骷髅,心意死灰如槁木,大死过去,在看似无望的临界点,他觉悟了,其实觉悟的事实很平常稀松的,就是说一切的造作,人世间所有的学问竞赛与身心境界比较,皆不是人身超越现有困境的根本,人之所以是人,仅仅是因为人这个玩艺需要认识自己并非万物的主宰、天地之至尊,人性跟草木瓦石的存在是同一的,人需要放下妄自尊大的愚蠢心行,回归到当下的平等觉性。
   世无天才,亦无绝对的精神领袖,佛陀主张的是众生平等、所有的生命现象都能够通过自己的细末心行修炼达到觉悟者的境界。佛与众生无所高下级别之分,佛是已经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未来佛。
   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其实早就在佛陀的心行示现中,给予我们这个愚蠢而又贪婪的人类现实社会作出了最好的示范。包容,博厚,体认众生世界平行无别之存在事实,不恼怒,不排斥,亦不自我麻醉于空洞的征服欲念,——这是佛陀超越凡俗一切有为造作思想理论与宗教信仰的可贵之处。
   佛陀以王子之身现形这个五浊恶世,少年时候的他,开始厌离种种一切的声名与美色,青年的他,在王宫的一片深沉的昏睡中离去了,去到了野外的森林修行,苦行不得其果,于是抛弃苦行之念,发现人性最大的悲剧是因为贪执,天上的那颗明星正孤独地放光,于是他悟道了。
   撩开各种表面的光华现象,释迦牟尼已发现形形色色的众生其实是同体的,大千世界所有的星体也是同体的,一个卑微的生命体,他其实跟整个大宇宙是同样的不可思议的非凡。
   《五灯会见》以六祖《坛经》为根,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法思想,将伟大的佛法融入儒、道精粹纯善的精神内核,生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智慧之花。正如六祖慧能理法觉悟之后还有将近二十年的凡尘事相的历练,说明“直下根源”并非是一句话,也并非是很快就能达到的觉悟境界。
   当一个五毒俱全的家伙老朽得快死了,在他艰难地断灭后续气息的那一瞬间,才知道人世不过如此,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能够顺利地从此岸生命现象迈向彼岸更加殊胜的生命世界。
  
   6.《大宝积经》:“执着我相,迷于真理。”
  
   老子《道德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有身”即有我,如若排除有我之身的烦恼,生命的忧患就不会再纠缠心念之树了。这个身,冷了受不了,热了吃不消,太饥太饱也不行,大喜之会发疯,大悲之会发狂,吃着好食物又在担忧将来可能会失去,搂抱绝色女子品尝美酒却悲惨着生命如朝露一切不可久长的意识,——生命的一切戏剧,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最终还是一场空,枯寂得了无生趣。
   我之色身,四大假合之暂时存在现象,一旦离散了色身之细部,怎能带去此生的善恶因缘呢?聚之成形,散之成气,辐射之成光,我之一切粉碎之后,大千世界哪里不能去呢?
   真理,是最简单的,排除我之执着,心意即可减轻若干重负,此生,来生,生命的轮回,任你怎么执着苦求,那个本原的“我”,却在那边冷笑着我的愚行呢!
   我相非真,四大假合的现象而已。真理,此一时,彼一时也,世间并无万古不变的真理。要想活得清爽些,于理于事少些执着,便有实在益处。
  
   7.《心地观经》:“当观此身犹如坏器,外以杂彩金银七宝,巧饰庄严,内以粪秽种种不净,填塞充满。”
  
   美色者,画皮也。《聊斋志异•画皮》有恶鬼披一张美丽画皮,王生居然信以为真贪爱不休,结果被吸尽了精气神死去。美女情色姣好,只是蒙在表皮的假象,贪爱之不足,人之形神皆会堕落入于不堪境地。《金瓶梅》开头就以一首诗提醒贪恋女色的危害:“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西游记》有白骨夫人以各种良家妇女形象蒙蔽唐僧,——剥开外表的一层美丽画皮,内里就只是一些腥膻的脓血脉络,再去除之,就只有一副白骨了。
   佛并非是在歧视妇女,他只是在借机说法,透过现象深入内里,觉悟才会生起。精纯灵性,属于无形无相无声无息的体性,但要得以展示,亦需有形有相有声有息的实体的观照,正如天空的美好是因为云霞的衬托,人生的良好感觉,也离不开具体的美感对象的调和勾兑。
   色相脆弱之极,瞬间老化腐朽,任你是天下第一大美女都如此。权力与财富达到顶峰,人生的意境也就开始下滑冷却。生与灭,兴与衰,悲与喜,亦复如是。
   佛陀亦是以衰老之相圆寂的,驻形于世万万年,倒不如留下佛法教化众生,这区别于人间帝王的想要万岁,如果真会如此,世俗小民就真是悲惨了。
   色相美好,引起欲望蓬勃滋长;花言巧语,可以迷惑他人于一时。色相与花言巧语,其实无法留下任何实有的印痕,只要不生起贪执之念。
   花儿鲜艳的时候,若能想像她凋零时候的愁惨气象,观花观心自是能够心领神会于万物的真性。人生得意时,不妨留一手,凡事不可做得太绝,日后自然不会遭遇意外的打击。古圣先贤通透的言说,若能灵通吸纳于心,香洁与臭秽,美丽与丑陋,皆不会影响此心激荡波澜。
  
   8.《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全死中全活,全活中全死。”
  
   否定昨日之我,得今日全新的活法;贪恋身外之物,性灵全失。死与活是相对的,正如庄稼成熟被收割之后,明年将种子撒下,又能生长出崭新的形体。生死轮回,一个生命衰老死去,又会在另外世界出现新生婴儿的希望之形象。《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同样如此,生意味着迈向死亡,死意味着另外形式的新生。造物主是公道的,人间的一切是非曲直与得失,皆能以各种形式的转换来完成公平的事业。
   昨日贪恋的美色与佳肴,那滋味已不会再能够让你清晰地感觉着了,他人如风而逝去,自己亦如朝露散入天空,如是而已。
   所以,死是应该狂欢的节日,中国人的死亡观的超越与洒脱,是很好的。死亡是去向美好世界的通道,或觉悟升华到灵性世界,或堕落入十八层地狱,但最后皆有希望获得生命存在的觉悟与圆满。
  
   9.清•周思仁《万善先贤集》:“邪见之人,一时害人以言,百世害人以书……是故、著书立说,虽善人君子,犹不可不慎,况其他乎!”
  
   以邪见搬弄是非之人,祸害于当下,而以邪恶见解写入书本,如若此人生前是伟大的君王或具有大影响力的道德家,形成理论与主义的东西,就会挑动后人形成各自的团队争斗不休,世间的战争与仇恨,大多来源于此。
   形色生动的文字、音像,活灵活现的体相,皆能诱惑世人堕落,于此不得不小心的。将简单的道理复杂化,把一句话诉说清得楚的硬要弄些千经万论的书籍文字的洪流迷悟世人,此是以知识与见解的强势心态对他者的欺诈行为。
  
   10.《达摩大师血脉论》:“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
  
   是心是法,心外无法,人生苦乐,皆从此心生起。印度圣河岸边随处可见的已抛弃世俗名位与财富的苦行僧,他们赤裸了身体,以种种常人难以承受的法子折腾自己身心,但那面目是安详自在的,那些既得利益的世间权贵,往往会心生贪婪不止的苦闷,或于人生事业的低潮,就用了非常的手段结果了自己罪恶的肉身。
   摆脱物欲牵挂,断灭种种妄想,贫穷与困苦之感何得生起呢?
   梦中得宝,与意外得福,二者皆虚幻,于此生起更多更大的妄想,贫穷困苦之患即不请自来也!
  
   (附注:本文所引十则佛经慧语皆出自李明权先生选注之《佛经格言》一书,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2011年8月19日

共 53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学习佛经的心得,也可以看做是作者的心性修为的表现。修佛的方法释迦牟尼讲过有8万4千法门,而释迦牟尼传出的佛教就分出了许多法门比如净土宗、华严宗、禅宗等等。但不管有多少宗和多少法门,修心断欲,舍弃世间一切执着是其根本。本文的心得颇有修为和深度,推荐大家品读!----秋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82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林        2011-08-20 19:25:12
  佛没有歧视女人的可能。因为佛看众生是平等的,统称善女人善男人。
语境就是一切------荣格。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