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文学评论】情志所托 章短蕴丰

编辑推荐 【菊韵☆文学评论】情志所托 章短蕴丰 ——读澜水微静诗歌有感


作者:雨萌 秀才,2291.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31发表时间:2011-08-20 21:22:45

读过澜水微静的一些文字,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文学评论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颇能获益,于是尊称其为“师傅”。更令人钦佩的是她对文字的那份痴迷与执着,笔耕不辍、难能可贵。个人认为,她最擅长的是写散文,情感真诚、意境优美、清新隽永、质朴无华,小说写的不错,但笔法相对传统、平稳,文学评论写的还不多。在这里,我想谈谈她的诗歌,特别是几首短章。据说她写诗歌的时间比较晚,还不到一年时间,但经过不断地学习、揣摩、探寻、创新、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诗作日渐精进的态势在菊韵,在江山是有目共睹的。
   因为都是七十年代末出生的,都扎根于乡村学校,耕耘在三尺讲坛,对生存环境、职业追求、情趣爱好等方面有很多认同感。她把自己的情志都蕴含在了那些短章里,读她的短章能引起共鸣。所以忘怀了自己功底和见识的浅薄,禁不住在“师傅”面前品头论足了起来,还望她能见谅我的不恭,不妥之言也请大家包容。
   她的短章中浸透着对文字的喜爱、困惑,在文字中行走,有时沉重,有时轻快,喜怒哀乐多因文字而起。
   《傻瓜》“从时间的拐角出发/为了找寻永恒和生活的节奏/她的脚步被贫穷追赶/匆忙而沉重/有人说她是疯子,用诗句掏空了灵魂/其实,文字的胚胎中孕育的是傻瓜”,这些诗句中有不甘沉沦的追求,有不被人理解的酸楚,还有一种倔强和执着。
   再如《如果》“如果,阳光无法靠近/就不必担心,会有灼伤的可能/在语法中铺陈太多假设/剥离情感的真实/如果梅雨没有淋湿了一个季节/所有的情节就不会沉淀发霉”,诗人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或短期内无法实现的愿望的都寄予在诗行之间。语法是单调枯燥的,但因诗人饱满而真实的情感和想象的驰骋,生动的情节就会在诗人的心底斑斓纷呈。
   还如《我无法说出》:“薄荷糖的味道,我无法说出/酸甜苦辣,味蕾不再千回百转/甜总是苦着,苦也总是苦着/一个人的孤独,用文字替代失语”,为什么会失语?或许因为诗人在现实带来的困惑面前不愿与她人诉说,或许诗人的情怀很难找到一二知己倾诉,即或倾诉最多也只能博得“何必善感”的安慰或者“神经兮兮”的戏谑,惟有文字是忠实的听众,任你宣泄。对诗人而言,文字给了孤独的心灵一个安然的出口。
   在埋头写作的时候,时光也在冥思中悄然从笔尖划过,冬去春来,周而复始。在坚守自己的梦想时,蓦然回首,才发现时间已经大把大把地消逝。于是诗人惶恐、喟叹和不甘,这些微妙的情绪变化纠结在诗人的神经末梢。我深深知道,七十年代末出生的我们,在求学之途遭遇到一些尴尬。很多优秀学生没有进入象牙塔而选择了中专,而只能在工作后参加函授或者进修,得以提高学历,但这个时候已经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另外,工作环境也决定了乡村教师的视野和阅历,视野的局限性决定了她(他)们在文字方面的发展空间,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是用锲而不舍的勤奋获取的。人到中年,责任不轻,能在琐屑的生活中保持对梦想的追求并为之努力,定有在夹缝中奔突的徘徊和艰辛。
   《天色向晚》中“黄昏开始涂抹/反复渲染的热情,也只能如晚霞/老了。云朵披上最后一件霓裳/为何,为何我们的目光跟随夕阳一同落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应该是垂暮之人的感叹,诗人何以冠之“老”?这让人想起了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其实他写《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时才三十九岁,却自称”老夫”,此中意味,又有多少人能够体味?还有“醉翁”欧阳修,自称“醉翁”时也不过四十岁,“老”至少是心灵的成熟或沧桑,与流年有关,其中不乏年龄渐长,心愿难遂之叹!
   诗人的很多短章都含蓄地流露出这一点。请读《这个夜晚》“我笔挺地坐着,用中年的姿势/就着空寂,敲打一滴滴从身体里流出的诗句/时间攀爬上我多纹的眼角/夜晚是黑色的,只有理想之树挂满星光”,还有《陌生,或者衰老》“一切从相识开始/一种陌生便不停浸湿我无根须的躯体/浮云缀满耳鬓,可笑啊!/日子终将在化石上用青苔再现”这些短章都有或浓或淡的哀愁潜伏其中。
   诗人写的短章中,除了表达对文字情有独钟、对青春的眷念外,也流露出女性所特有的婉约情怀。
   《安于此刻的描述》“是的。没有归期。夜雨起起涨涨/我有烛焰一般的心情,你在与不在/它都跌宕起伏,然后释放温暖。就算秋池溢满/你的身影隐去。岁月,在枯坐中等待天明”读罢,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便在唇边轻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毋庸置疑,诗人是活化了古诗意境,来表达自己“烛焰一般”的跃动不已的儿女之情,这是诗人“此刻”的心境,“安于”是源于相思中别具一格的幸福感。
   当然,诗人不一定就只会表达爱情。譬如《一阵风把我唤醒》“一些关怀像湖水清澈而多情/夜半,我的酣睡被风儿轻轻唤醒/我能听懂风的私语,或明或暗中/一种记忆代替另一种记忆”,《一粒萤火》“是否明白,对你,我没有过多的奢望/像珍藏文物一样珍藏这点光明/细水长流,不温不火/我习惯。对着一粒萤火幻想”这两首短章,你无法单一的理解,因为还可以想到友情、亲情,还有理想和心愿。“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人刹那间的灵感流淌在诗句中,无论读者怎样去体会,只要能感受到一丝共鸣则足矣。
   “一首诗的产生过程,实质上就是作家的气、才、性、情、志等主观因素对象化实现的过程,作家的精神主体逐渐地或瞬间地转移到实践的主体,所有的主观因素经过诗人的审美处理而在成形的作品中,呈现一种新的凝聚状态。这种新的凝聚状态,可概括为‘意’。”这里的意,就是诗人的“情志”。《尚书》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此千古诗之妙谛真也。
   澜水微静的短章充分体现了诗人“言志”的自觉意识。“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诗》)。无论她的诗歌有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层面,但我相信,她在自己的摸索创作中正努力或者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共 23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认识澜水微静是我刚到秋月的时候,拜读过很多她的文章,她的文章写的很好,尤其是散文,就像作者在文中所说:情感真诚、意境优美、清新隽永、质朴无华。我认为这些囊括了澜澜散文的特点,也就不一一赘述了,作者是澜澜的“徒弟”,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文章的原因拜师,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人品”,有句话说:文品如人品,个人很赞同这句话,人如其文,澜澜的人品也像她的文章一样,单纯、质朴、热情、善良,而更让人钦佩的则是她对文章的执着和勤奋,以及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她的诗歌是刚刚接触不久的,但是由于刻苦和坚持,已经在诗歌领域崭露头角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而这种精神不正是所有写文字的人所要学习和拥有的么?关于澜澜诗歌的特点,作者在文中已经详细的描述分析了,在此我就不再赘述。澜澜的诗歌还在不断的前行,她还在用笔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和辉煌,就让我们衷心的祝福澜澜,在文字的天空飞的更高更远吧!赞!【编辑:疏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11-08-21 06:39:52
  认识澜水微静是我刚到秋月的时候,拜读过很多她的文章,她的文章写的很好,尤其是散文,就像作者在文中所说:情感真诚、意境优美、清新隽永、质朴无华。我认为这些囊括了澜澜散文的特点,也就不一一赘述了,作者是澜澜的“徒弟”,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文章的原因拜师,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人品”,有句话说:文品如人品,个人很赞同这句话,人如其文,澜澜的人品也像她的文章一样,单纯、质朴、热情、善良,而更让人钦佩的则是她对文章的执着和勤奋,以及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她的诗歌是刚刚接触不久的,但是由于刻苦和坚持,已经在诗歌领域崭露头角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而这种精神不正是所有写文字的人所要学习和拥有的么?关于澜澜诗歌的特点,作者在文中已经详细的描述分析了,在此我就不再赘述。澜澜的诗歌还在不断的前行,她还在用笔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和辉煌,就让我们衷心的祝福澜澜,在文字的天空飞的更高更远吧!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1 楼        文友:雨萌        2011-08-21 10:10:58
  辛苦了!谢谢!
2 楼        文友:叶雨        2011-08-21 06:40:43
  枕月的文字很美。欣赏。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2 楼        文友:雨萌        2011-08-21 10:10:42
  谢谢鼓励!遥祝秋安!
3 楼        文友:纪开芹        2011-08-21 08:41:04
  谢谢枕月费心!握握,早安。
中国作协会员
回复3 楼        文友:雨萌        2011-08-21 10:10:06
  汗颜……
4 楼        文友:夏日雨荷        2011-08-28 09:43:03
  枕月,恭喜你成为江山之星,祝贺!
一直都在渴望,渴望在文字中寻找一个灵魂的栖居地。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