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去运城闲逛

编辑推荐 去运城闲逛


作者:同心堂 秀才,253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66发表时间:2011-08-23 22:21:21


  
   作为成年人,是很难有一大块放松自己的时间,比如孩子们的暑假寒假,但是海绵里挤水再加上一点庄子的逍遥精神,还是能偷得浮生半日闲的。
   前两天,趁着工作不忙,我一个人去了运城一趟,也算是对自己的一次小小放纵。这样难得的日子一年也没有几次,当然得好好利用了。
   那天天阴微雨,对于闲逛的人来说,实在是很好的福气。下了车,已九点多钟,坐公交车到百货广场。我喜欢百货广场,只有到了这里,我仿佛才真正的进入到城市的体内。城市的本质,在这里一览无余。十字路口一个接着一个,穿着时髦的红男绿女从街道里走出,悄无声息,循着自己的方向,又隐没在不知名的街道。耳朵里听到的尽是车水马龙的喧嚣,人简直就成了这喧嚣的一粒微尘。有手牵手的恋人,碰撞出来的自然是羡慕的火花;也有踽踽独行的老人,落寞得好像一片无所谓的影子,感伤地情怀自然也会荡起。春花秋月,卿卿我我,英雄落魄,美人迟暮,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风景,故事从女娲说起,可是谁能圆满的画上那个句号呢?
   如此往前走,就来到了电影院门前,电影院没进去过,也没那份闲钱闲时间。不过电影院门前的小广场倒有一个令我牵挂的去处——一个用帆布帐篷遮起来的书摊。进去浏览了一遍,以书法字帖电脑语言和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类时髦书为主体,这些书不怎么投我的脾气,有些古典名著罗列在架上,翻了翻,没有特别喜欢的。《水浒传》和《孽海花》我老早想买了,徘徊了良久,还是决定放弃。主要是版本不喜欢,字体又小,封面花里胡哨,总让人怀疑是盗版。这种书读起来有一种好像吞了苍蝇般地的恶心感。这两本书我原来都有的,《水浒传》是在运城打工时弄丢了,那书字小而黑,校对精良,设计简洁,版本大方,捧在手里,有种沉甸甸的踏实感。孽海花是朋友借去了,两三年了,至今未还,本想要的,可是难为情还是封住了我的口。我的爱书的朋友不多,虽然用不着贴“书不外借”的字条,但是,想着那些借出去的书就跟飞出去的蝴蝶似的有去无回,那份惆怅之请还真是浓的化不开。
   今天没赶巧,我记得在教堂门前,有时候会有些卖古玩字画的地摊,中间也会夹杂一两个卖旧书的摊子,价格便宜,在二三元不等,好书自然很难碰到,但是说不定你哪次运气来了就能捡落儿,这个“说不定”就是一份不灭的希望,书虫们怎能不趋之若鹜?书这东西,没有永远的主儿,只要没有进纸浆厂,几易其主都是可能的事。尤其是那些不爱读书的藏书家的后代,视书如药,躲都来不及,末了不是焚毁,就是以贱价售之废品收购站。后一种对穷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平时魂以牵之,梦以绕之的珍本说不定就有了纳入囊中抚摩再三的机遇。如此想来,那些后代们的后一种选择可谓是明智之举,起码成全了一些人的梦想。原来教堂的门脸旁边有一家很不错的综合书店,以文学书籍为主,我在那里见过不少名家的著作,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汪曾祺的书。在我的记忆里,关于汪老的著作,那家的书店是最全的,有不少版本我连见过都没有,几次都想买下,可惜囊中羞涩。后来,那家书店无缘无故的就没有了,门前也没有一个迁移到哪里的牌子,除了唏嘘,还能说什么呢?
   再往前就是新华书店了,在装修,门前立着脚手架,有几个工人在上面忙碌。不得不承认,新华书店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书店,且不说别的,光是那种类繁多的书籍就罗列了两层楼。但在我的印象中,新华书店没有过去那么有吸引力了。好些书一摆在架上,就有“五十年不变”的意思,去了好几次,那份新鲜感就磨砺得令人厌烦。而且关于启发心智的书籍似乎太少了,有的多是掏家长腰包的儿童读物,还有建筑医学高深的没边或者生活小窍门聊胜于无的书籍。希望装修完毕,新华书店能以新面目示人。
   花一元钱坐公交车到河东广场,下车往左拐有一家不错的书店。在这里我想穿插一笔是关于河东广场的,那时五六年前的事了,我在运城给人打工,一次外出的机会看到公交车上挂着一块河东广场有书市的消息,二话没说就坐车前往,嘿,还别说,那次算是小小的收获,买了一本陈忠实的中短篇小说集,铅字方方正正,字大清晰,读着顺眼,十元拿下,没觉得肉疼。陈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风靡全国,我在北京买过一本,回来也没忘记带上,粗略的浏览了一遍,韵味十足,那时年轻,没怎么看明白,就是现在也未必敢说就看懂了。但是,就是莫名其妙地喜欢读,打心眼里觉得这个作家了不起。我们的城市其实也应该像北京那样每年秋冬两季举行两次书市,煞煞读书人的瘾。这家不错的书店占据楼房的第一层,上五六个台阶,推玻璃门进入,买书的人还真不少。也许是暑假吧,有不少学生模样的青少年来这里看书。前面一排是畅销书,若不是极喜爱的,实在不敢问津,粗粗浏览,倒发现一本可爱的小书:读古文入门。价钱18元,一百多页,上海古籍出版社。按捺下想买的心,告慰自己说不定后面会有更好的书在等你。后面的一排排书架多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书,先从左边看起,王安忆,张贤亮,迟子建,余华,一个个名字都是响当当的,不知为何,现在对小说不怎么感冒了,匆匆走过。无意间找到几本黄裳的书,也许是小家子气,没翻内容,先去看后面的价格。价格肯定不菲,还是忍不住想瞧瞧,二十多元,还是算了吧。黄裳的书是经得起考验的,尽管不少人对他的书毁誉参半,在我的心里,还是有一块地方静静等待他的到来。过去看过他的一两篇书话,从此就记住了他。现在一直想拥有他的一个集子,可是没有机会。拿起放下,放下拿起,徘徊了半天,觉得黄裳与自己还是缘分未到,便不再强求地插入书架浏览其它。《知堂书话》将我定住了。此书分上下两册,以薄薄的塑料膜包裹,难窥其堂奥,价格有点奇怪:59.8元。不是60,也不是59,还拖着个尾巴。这个价格不知出版社是怎么制定的。这几年,周作人的名字有点火热,大有和鲁迅并驾齐驱的势头。钟叔河,止庵,还有其它大大小小的作家都试图将周作人进行新的解读,有辩证,有思想,态度都是谨慎严肃的,这不能不勾起爱书人的好奇心。周作人其人早有盖棺论定,其文倒还有待挖掘。既然有那么多人叫好,想来不会令人太失望吧。记住了出版社,我决定在网上碰碰运气,货比三家总没错,比什么?比价格。在这里我还发现了董桥的《青玉案》,董的文章在国内几乎是齐声叫好。但是我以为那份“好”,透着高高在上的贵族气息,不是人人都能产生共鸣的。我有一本品相不佳的董桥散文,闲来读上两页,犹如吃甜品点心。他的书最宜晚上睡前读,梦是有的,但绝不会是噩梦。转来转去,好书多多,消磨了两个小时,多美妙的两个小时。出门两手空空,有点过意不去,把那本《读古文入门》买下,算是对这家书店的一点贡献。
  
   二
  
   过去在南风广场的东边,有一家书店,现在也不知迁徙到哪里去了,不知她是否会像候鸟在春天再次光临这个城市,并在南风广场定居下来。我是挺怀念那个书店的,书店在二楼,一楼是比较高级的饭馆,沿楼梯上去,颇有“柳暗花明”的意蕴。书店陈列的书五味杂陈,很能投合当下人的口味。宽敞,明亮,还有淡淡的音乐,一切都让人感到慰贴,在书店里随意的浏览,既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难得的休息。在这里的人,每张脸都是平静恬淡温和的,没有世俗的烟火味。在如此静谧的氛围里,连空气都透着幽蓝的光芒。有时我到运城,若有多余时间肯定会到那家书店转转,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不少最新出版的读物都能在那里找到踪迹。钱钟书的《管锥篇》,王蒙的最新散文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还有一些国内首次出版的名著,真是让我这个乡巴佬大开眼界。
   我在那里曾买过一本艾芜的短篇小说集,封面没有多余的装饰,褐黄色,似乎是在有意保留过去版本的面目,亦或者出版社以为这些书都是从尘封的故纸堆里翻检出来的,应该显示历史的痕迹。不管怎么说,这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安静地大男孩,他有着美好的故事,单等你去开启。我就是这么个人,看顺眼了,甭管价高价低,一个字,买,两个字,拿下。最要不得的两个字是:后悔。那本书陪伴我一个夏天,那个夏天的酷热也因为那本书的阅读变成了一杯沁人心扉的凉茶。
   说不清的情缘,我对五四的作家情有独钟,凡是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我都想认识认识。尽管岁月更替,历史的风云遮没了那个年代,可是它所体现的精神依旧光芒四射,辐射到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而且永远会指示我们前进的方向。从鲁迅到郭沫若,从萧红到冰心,从巴金到孙犁,哪个不是以自己鲜活的灵魂在对那个黑暗的年代发出呐喊。在这种精神的照耀下有什么不能改变的呢?
   曾听人说,普利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普天之下难有几人将它读完。乍听之下,觉得不可思议,可是稍一回味,又觉得情理相通。像我这样的读书人,往往读着后面忘前面,读完了也就完了,从来没做过笔记,可是这不妨碍我喜欢那本书。有时候书里的一句话,一个情节,让我感动不已,浮想联翩。也许后来那本书的名字我已经忘记了,可是里面的那些感动我的话和情节,我却会终身难忘。一本书捧在书里,何必非要一页一页跟自己较真似的读完,寻找自己喜欢的,惬意的,把那些还未被自己发现的美留给将来或者别人。带着任务读书,只会败了兴致。
   后来书店的一些书打折,我花了十元买了《随园诗话》和《西湖梦寻》两本书,价格还算公道。那次还找到了刘亮程的小说《虚土》,半价,没买,挺遗憾的。刘被称为“悲情主义作家”,他的散文曾被许多作家推崇,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拜读。我私心认为,刘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字里行间流露出第一流作家的气质和风度。
   我曾把我的一些时光抛掷在那里,现在它踪影全无,空剩下一个外壳供我缅怀。有时路过南风广场,我就会到那边溜达,总是一厢情愿的相信,说不定哪天会出现奇迹——这家书店忽地从天而降又回到它原来居住过的地方。这种事情说出来简直有点像天方夜谭。幻灭谈不上,小小的失落倒是有的。
   应该是七八年前吧,南风广场曾经也是用帆布支起一个帐篷在论斤卖书,很偶然的竟然被我碰上了,可惜是,当时父亲在场,他不怎么喜欢读书,我也就不能肆无忌惮的淘书了。绕了一圈,有几本书挺和心意的,最后都咬牙放弃了。缘分这东西说不得,说透了就是缠缠绕绕的悲和喜。
   运城有几个旧书摊在禹都市场附近。去过几次,印象深的是买过一套萧红的小说集。翻了一遍,就差一本《呼兰河传》没有,当时也没犹豫,问了问价钱,也没砍,掏出钱立马走人,好像怕那老板反悔又把书要回去。那里有六七个书摊吧,从东摆到西,如果不下雨下雪,是雷打不动的。条件简陋极了,头顶是一览无余的天空,夏天酷热,冬天酷冷,没有一点遮掩,土地面,还算平整。老板多是收破烂的出身,肤色又黑又红,神情是风霜磨砺下的温和淡然。铺一块塑料布,将一本本书规整的摆上,一屁股坐在三轮车上如老僧坐禅,若没有生意上门,是不会起身的。看看这彤云密布的天,他们恐怕是不会将书拉出来的。
   拿出手机,屏幕上显示已下午两点多钟,不能耽搁了。可是还有一件事没有完成——那就是吃饭。在家里吃饭无所谓,有什么吃什么。到运城吃饭就不同了,它蕴藉着别样的内容,于是这顿饭,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更在于满足精神的皈依感。
   话说我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曾在陕西咸阳市住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惊喜过,可是这种惊喜过去就过去了,没有留下一点余味。倒是那里的几家刀削面馆让我至今回味无穷。偶尔回忆自己的这段经历,除了对亲人的感怀,就剩下这宽宽薄薄的刀削面赐予我岁月的温暖和力量了。后来我又去了几次咸阳市,可是那几家刀削面馆好像商量好似的全都搬走了,让我无从寻觅他们的踪迹。
   每当我到一个新地方,看见有刀削面馆不管吃饭没有就往里钻。每回得到的答案可用两个字概括之:失望。可是在这件事上我从来没有气馁过,寻寻觅觅了将近十年吧,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找到了。那次在新华书店转悠饿了,就想出来解决吃饭问题,恰好走到一家刀削面馆,往里瞅瞅,人还真不少。占了个座位坐下,我就有一种是曾相识的亲切感。桌子靠墙摆着一碗大蒜,刀削面没上来,服务员先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汤,里面还有青菜在里面翻滚,抿了一口,我困顿的精神顿时就醒了。等尝了一口刀削面,我的泪水差点就出来了。我要的就是这个味道。那面条,那炸酱,那饭馆里热闹的俗世气息,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了十几年前的时光里。
   所以,以后每次到运城,只要有机会有时间,我都会到那家饭馆怀旧一番。过去的日子虽说不尽是美好,但是那一点温暖还是如此让人眷恋。有了这点温暖,生活也不那么苦了,累了,迷茫了,未来的路也仿佛找到了方向。

共 49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与书为伴的日子,一切痛苦都可以自然远离,作者在运城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不仅让我们对运城的文化蕴涵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对这个小镇的那种古朴记忆犹新,很多时候,繁忙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关注灵魂,而作者的这次富有韵味的旅行,不仅给人心静如水的感觉,还有一种穿越旧时光的永恒,那些如水的往事都在书摊的变化之中尽情展现。欣赏作者朴素的文笔,自然真切,而且条理清晰,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爱书人的幸福和艰辛,感受心灵的跌宕起伏,也感受和书本为伍的惬意和唯美。【编辑:菊梦悠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菊梦悠悠        2011-08-23 22:22:42
  这篇文字清新而富有文学性,值得细品,祝福一切安好。
怒江大峡谷一所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