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天涯散文】江南柔情也惊心

精品 【天涯散文】江南柔情也惊心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27发表时间:2011-08-29 11:40:18

【天涯散文】江南柔情也惊心 江南吴地,水乡泽国。诗人郭沫若说她:“山不高而清秀,水不深而辽阔”。吴地山水,“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江南的水不论是江河湖泊还是塘池溪流,都是柔柔的、轻轻的、淡淡的、静静的。杭州西湖是西施般的美女,而她的姊妹扬州瘦西湖则是美女中的林黛玉。那浩荡的长江,在三峡是澎湃激扬的,到了江南却波澜不惊,温顺的像草原上悠闲地赶路的羊群。那三万六千顷的浩淼太湖,没有万丈波涛,有的是圈圈轻慢的涟漪。吴地的山,近看像青螺,远看像黛眉。犹如一幅朦胧而恬淡然的水墨画,如同一杯淡淡而烟香缭绕的龙井茶,好似闲挂天边轻柔飘逸的浮云。人到江南,走进吴地,你会觉得走进了仙境,走进唐诗,走进宋词,有些缠绵、有些朦胧、有些优雅、有些妩媚。正月草碧,二月花开,三月飞絮,四月烟雨,梅子黄时,燕子斜飞,细雨飘零,那窃窃私语般的的声韵,把丁香一样愁怨的相思诠释在雨巷的梦里。江南多雨、江南多水、江南多情,江南也多才子佳人,江南充盈着温柔和美丽。
   阴柔的江南,孕育出阴柔的吴地儿女。远在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就在陶器和象牙骨器上,雕刻出以弧线、圆圈线和卷曲线为主的线条,他们的艺术品“细腻、柔和、生动、传神”。“表现出温和潇洒和内含的性格,和对清淡素雅风格的喜爱”。比河姆渡文化晚二千多年的良渚文化,则以它精美绝伦的玉器让后人为之倾倒。他们是凤文化的先祖。泰伯奔吴,给江南吴地带来了中原的刚烈,带来了耕战文明。所以《汉书•地理志》记载:“吴粤(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然而,这样的尚武之风,实在与秀美、阴柔的江南山水不匹配。勾吴国一灭,霸气全消。吴国故地,就剩下了项羽那八千江东子弟兵的余烈。
   江南那烟雨迷蒙、波光粼粼的自然美景只能涵育江南人的似“水”柔情。六朝以降,在中原战败了的皇族、将军和贵族士大夫们,一批批的渡江南下,他们找到了江南吴地这个躲避战火,山水如画的好地方,延续他们醉生梦死的生活。这些皇族、士大夫温文儒雅,“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而身体却“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这些人平时诗酒文章,饮茶弹唱,抱红偎玉,赏红看花,流连山水之间,忘情亭台楼阁,及遇战乱,则束手无策,未经阵仗,便已猝死途中。这种风气流入民间,几经熏陶,民风愈发阴柔。从东晋时起,人们就认定江南人柔弱怯懦,不善打仗,到了近现代,这种看法几成世人共识。林语堂先生曾为江南人画了一张俏皮的“漫画”,说:“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爱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于是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吃大米说软语的江南吴地人只能产生才子佳人,但成不了大气候,出不了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如果,您这样认识江南吴地人的阴柔个性,那您就错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是处在春秋晚期,鲁国的孔子创造了积极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而楚地的老子,却缔造了“上善若水”、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无论是孙武的“增兵减灶”、还是范蠡的“西施入吴”,都体现出了江南人以柔克刚的智慧。
   江南吴地人民温柔敦厚的性情,不仅仅是青山绿水的自然陶冶,更多的来自人间政治的变革。三国时期,吴国最后灭亡,江南士族被朝廷视为“亡国之余”。以后历代的南下皇朝都在政治权益、社会门第方面严厉钳制南方士族。南方士族虽经多次抗争,皆以失败告终,最后,他们不得不另寻出路,选择了朝隐这个心灵的乐土。在此心态支配下,“崇尚武力的价值取向开始为士族阶层所摈弃,止足淡泊的‘不竞’之风逐渐滋生蔓延,温文儒雅已成为南士新的价值取向。”
   除此之外,就是江南经济发展对铸就吴人心态的特殊影响。盛唐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至南方,原本就是鱼米之乡的江南,成为中原皇朝赖以生存的赋税之地。繁荣的经济无疑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江南人家,温饱之余,以经济作保障,投入文化,供子弟后裔专心读书,以丰厚的文化成就来弥补权力的失落。这其中不乏通过科举考试,成就一番功业的文人学士。南方士人,不必征战沙场,一样可以扬名立万。正是这种饱学苦读,以成功名的传统,造就了江南士子开放的胸怀、进取的意识、功利的观念、尚文的传统、隐逸的心态,并将其外化为诸如诗文、书画、园林、戏曲、医学、丝织、刺绣、美食等这些具体的文化形态。江南吴地的士子们也乐于悠游在唐诗、宋词所建构的亦仙亦幻的幻境里,自由自在的流连于柳暗花明之间。
   其实,江南吴地人的柔,还是以柔克刚的柔,刚柔相济的柔。江南吴人的刚烈,被深裹在温柔的表象里。是一种文化、一份传承、也是一种无奈。所以他们才吟唱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不甘寂寞。然而,江南吴人在国家存亡之时,民族生死之际,表现出来的坚贞民族气节,一样感天地、泣鬼神。比如南宋末年文天祥领导的江南抗元斗争,李庭芝、姜才领导的扬州抗元斗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千古绝唱,曾感动多少后来人!明末清初当中原各地,在清军的攻击下,望风而降之时,江南吴地却进行了坚决的抵抗,此间发生的“扬州十日”、“江阴十日”、“嘉定三屠”,其英勇惨烈,永载青史。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吴淞口战斗、以及现代史上的淞沪抗战等等,都表现出吴地人民刚烈的本性特征。他们报效国家、轻生赴死的血脉传承,无不彰显出来。江南人在这些战斗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连外国人都钦佩不已。恩格斯曾高度评价镇江军民在抗击英军的战斗中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的勇敢和锐气,他说:“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共 23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能够写得文辞优美、形散神聚已是佳作,如果能够在其中融入文化元素和作者独特的思想那便是文质兼备的精品了。古代散文大家的名作无一不是兼具语言美和思想美的典范。作者笔下的这篇散文虽然不敢说已达到古代名家的高度,但无论从立意构思,还是语言表达,其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融合已经直逼那些名篇了。作者以近乎完美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的阴柔之美,发掘出这种美的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根源。然后笔锋一转,叙写这种美并非柔弱无骨之柔美,而是以柔克刚、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柔美。优美与壮美本是美学上的一对范畴,无论优美还是壮美,发挥到了极致便有了瑕疵,只有二者的结合才是天地间的大美。江南,如果只有烟雨迷蒙、小桥流水,只有柳永、秦观风花雪月,那绝对不是人人向往的天堂;江南,还有汹涌的钱塘江潮,奔腾不息的长江,还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天祥、李庭芝的壮举。“江南柔情也惊心”,这正是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感谢作者让我们分享到如此精美的文章。强力推荐!问候秋安!【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83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1-08-29 11:44:15
  欣赏佳作!遥祝安康!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1-08-29 12:17:06
  春光编辑,谢谢你的美按。问好,秋安!
2 楼        文友:一朵怜幽        2011-08-29 13:14:20
  读江老师的文章,总能透过文字,看到更为深远的深厚底蕴。
  
   学习,问候先生,安顺。
没有什么比相信更像爱。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1-08-29 14:11:59
  怜幽,这原本是为吴文化研究会写的约稿中的一节。谢谢表扬。
3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1-08-29 14:00:03
  很浓的文化气息,超喜欢,问好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1-08-29 14:12:53
  李子,你的大江东去,我很欣赏其中的气势,很壮美的篇章。
4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1-08-29 17:42:01
  感谢老师支持天涯,并带来佳作无数!问好老师,辛苦了,祝秋日安好!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1-08-29 21:34:17
  茶心,谢谢鼓励。恭祝秋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