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老镇古韵

编辑推荐 老镇古韵


作者:碾子 秀才,110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31发表时间:2011-09-06 18:42:33
摘要:青岩老镇及其古朴,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是现代社会里的古典文明。

青岩,贵阳西南一座老镇。
   不曾想,是温煦秋日,和爽秋风,撩人秋色,伴我风尘仆仆,来到贵阳南面不远的老镇青岩。青岩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不算久远,所以我称它为老镇。
   我坐在车里,一直在想,老镇会是什么样子。当今的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处旧貌换新颜,呈现出一派新气象。一座偏僻老镇,也该随着时代发展发生变化。在这日新月异的文明时代,难道它会旧貌依然?
   老镇近了。一看,石墙故垒,一派旧貌古风,看不见高楼,也看不见新房。只见金光下,老镇泛着一片青光,悠悠然一座久已废弃的千年城堡。
   下车后,前往老镇的路,是一条青石小路。踏着略有不平的石板,脚下踏踏实实,感觉这才是人间真正的路。迈着踏实稳健的脚步往前走,不觉碰见一座高高的石牌坊。青石做成的石牌坊,高大厚重,用手抚摸,粗糙温热,看样子在这里已经站立了不少岁月。看看上面镌刻的“瑞人平升”四字,知道这是老镇的一座百岁牌坊。哦,它是老镇年寿最高的老人,在此迎候四方的游客,为您讲述老镇几百年的历史。
   百岁牌坊的身后,是老镇的一条老街,也是老镇现在最热闹的街市。老街的街道用清一色的青石石板铺成,一块块长条石板,在秋日下泛着一片青光,将街道渲染的古朴清雅。街道两旁的铺面,陈旧古朴,显然还保留着老街的古貌。你看,青石台阶,旧木柜台,陈椽碧瓦,蓝旗招牌,一派古肆古风。你再看铺面里的商品,有古玩玉器木雕饴糖老酒,又有时装银器陶壶猪蹄辣鸡,旧货新品,应有尽有。顺着石板街往前走,两边的店铺迎面扑来,看左边,会拉掉右边;此处驻足稍长,彼处停脚就短:总揣着遗憾往前走。不知不觉,走到了北门,溜遍一条几百米的马鞍形商品老街。
   再串串斜街小巷,此处停停,彼处看看,总觉得脚不够快,眼不够明,心不够灵,老镇风物难以尽收心底。
   老镇的每一条街巷仿佛都游动着习习文风。走入一条明清小巷,有一座状元府。据说,主人赵以炯是贵州唯一的一位状元,也是西南唯一的状元。苍凉的远镇出现一位状元,当时一定惊世骇俗。状元府门楣上的木牌匾书有“文魁”二字,今人观之,也油然生敬。走进二进院的府第,经三百年而保存完好的四合院,素墙青瓦红门,门窗精雕细刻,处深巷而清静。那“山川遗故宅,文史赐科名”的楹联,彰显着主人的辉煌;那院内深幽的状元泉,映现着赵氏兄弟的灵性;那皇帝的“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赵以炯”诰示,辉耀着登科的无尚荣耀;那不少文人墨客的字画,显示着名流对主人的仰慕;那发黄的赵以炯的画像,不知牵引过多少书生的目光。何止赵以炯一人荣耀!他的几位兄弟中,居然还出了两个进士,一个经魁。石砚深深,浓墨幽幽,功名唯独青睐赵氏家族,是天意,是人运?也许不知有多少书生显贵穷究其缘,深探其理,恐怕最终只得躬身合手称拜,摇头默语叹息。至今,似乎唯有赵以炯赴考前的一段神奇故事可以告诉人们原委:赴考前一年中秋夜,赵以炯与赵以火奎两兄弟在一棵大桂树下闲聊,突然,一条银白大蟒蛇出现在二人面前,并围着赵以炯绕了三圈,而后朝着文昌阁方向缓缓而去。赵以火奎惊叹不已,慌忙下跪拜月,并对赵以炯说:“二哥,这是天意!明年大考夺魁天下者必是二哥!”神奇的故事,让多少学子卧榻辗转,梦寐以求啊!
   赵以炯晚年辞官回乡,在青岩设院讲学。青岩书院位于全镇的中心位置,请的先生都是当地有名气的读书人,学生们每个月到书院集会一次,穷经究理,解疑释问。从这里考取功名的人,秀才、举人有50多个,光赵氏家族就有十多人金榜题名,出现“一门五进士”的奇观。甚至有千里之外的广东富商也慕名送子来此求学。遥想当年老镇,在赵氏的感召下,书院学子云集,书阁书声琅琅。深巷浅院,华日初上,清凉中顽童浅吟低唱;明月高悬,孤灯下老翁涵咏切磋;墨香绕梁飞檐,书声穿街过巷。好一处书院文海!
   注目老镇中心的小小文昌阁,其意义可不小。不是吗?老镇原是军事重镇,而镇中心不是校场,却在中心一侧建了文昌阁,难道不是在倡文吗?不是在号召文化昌盛吗?一座武镇,盛传文风,文风武运,并立共存,能不昌盛?
   老镇的每一处建筑上似乎都散布着微微的安和气息。走进老镇的天主教教堂,墙面的斑驳遮不住西洋的建筑风格。不知大胡子西洋教士万里迢迢,来此传教布道,到底为了什么。看着老镇中心基督教教堂的十字架,仿佛看见耶稣在拯救苦难中的芸芸众生。西方神灵来拯救东方的百姓,实在爱缘无边啊!那佛教庙宇古朴庄严,也来老镇插入一脚,似乎想用善念收摄人心,不想让他人独霸老镇。佛教的宗教活动主要是每年三次的“观音会”和每年一次的“大佛会”,每次都有数千佛教徒参加。活动以唱山歌为主,有自唱,有对唱,场面蔚为壮观。你仔细端详道教庙壁上的人物浮雕,八仙脚踏祥云,悠闲自得,箫韶缭绕,和乐容与。再看观内的“悟道楼”两旁的楹联:台上演出多少人间等闲事,曲中凝成万千道德修身经。好一个修身养性!青岩道教的文化活动,称为“打清醮”,分为春秋两次。春醮为太平教,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秋醮为瘟疫教,送瘟神消灾。一镇四教,中西并存,土洋共荣,确为老镇文化奇观。通常,中国的宗教建筑与民居之间都会有一定的空间,以营造庄严的宗教气氛,而青岩保留下来的结构完整的不少宗教建筑,不仅不抢占重要地理位置,反而与周围民居在布局、空间结构、色彩搭配等方面相互衬托,和谐共融,并沿用了当地布依族建筑的石木结构,形成了文化和建筑的和谐。
   那高高矗立的刘氏节孝牌坊,虽然让刘氏苦度了凄凉的一生,但皇帝的嘉奖,老镇人们的崇敬,让牌坊矗立至今。岂止刘氏一个家庭的安和,不也是整个老镇人期盼的人和家和老镇和吗?如果说赵状元是老镇男人中的人杰,那么刘氏则是老镇女人中的楷模。依今天人的目光看,贞节固然大可不必,而孝则绝对不可缺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在孝字上。家和万事兴,人人和睦,岂不和乐满天下?
   老镇先前淳朴的民风已经牢牢地化入每一块石头里,每一根木柱中。老镇还矗立着两座高高的石牌坊,一座是百岁牌坊,另一座也是百岁牌坊。人生百岁本不足怪,而在这偏僻的小镇,可以为两位百岁老人立牌坊,不可不称为贵。抚摸着牌坊那厚重粗糙的石柱,仿佛感受到了老镇人踏踏实实的心跳,他们在淡泊的生活中,没有太高的奢望,而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福禄寿喜。长寿是福,也是喜。喜福盈门,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幸福。老镇人追求的是像老镇的青石一样厚重踏实朴素无华的生活。
   仔细端详“万寿宫”高大宫门上的浮雕,那民间百姓津津乐道的“八仙”,不仅颂扬着随意自在的生活意趣,而且也在传扬着道家顺其自然的养身之道。道观内演出的一出出人间戏剧,不仅在宣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万方人的人生旨趣,而且也是在传播道家高人顺应天道的养身要诀。万民乐,万民寿,何尝不是老镇人的实在追求呢?
   从地理环境看,几百年前的老镇也许并不富庶。而不富庶并不妨碍老镇的繁荣,正如不繁荣并不妨碍富庶一样。走进那由江西会馆改成的“万寿宫”,那深深的庭院,那由一根根粗大的红漆立柱支撑的二层楼房,分明折射着这里当年的繁荣。那远道而来的江西客人花费巨资,在这里兴建会馆,可以想见,当年的会馆内,富商脚步杂沓,名流羽扇轻摇,厅舞冷袖,台扬歌韶,一派融融乐乐的升平气象。
   除此之外,老镇还留有几处很考究的四合院,处处透漏着当年的风华。
   漫步马鞍形的石板长街,你会看见,今日的店铺,就是昔日的商铺。整整一条长街,一色古店模样。一色的石条台阶,一色的板门,一色的红漆门面,一色的木柱青瓦。老街的两侧,店铺接店铺,店铺紧紧相挨,仿佛老镇当年的士兵排成的整齐的队列。粗略估计,这条街的铺面足有一两百个。当年的老镇,驻守士兵和百姓杂居于此,军需补给,民用消费,一定不会少。可以想象,当年通往老镇的小道上,车辚辚,马啸啸,商旅络绎,将远处的货物不断输来,囤于这条老街的铺面里。物品种类之多,恐怕不会比今天所看到的少。那时,街道上,白天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夜晚,灯影幢幢,幽静安谧,时而走过几个夜游的闲人。
   走走老镇的大街小巷,串串老镇的寺庙阁楼,让你心底产生出一种结结实实的厚重感。方圆并不大的老镇,居然有”九寺、八庙、五阁、四洞、二祠、二宫、一院、一楼、一堂、一府”。如此多的建筑遗存,其中积淀着多少厚重的中国古典文化,营造出一种多么浓郁的文化氛围!科举、教育、宗教、军事、经济、民俗、建筑、艺术,熔铸其中,样样价值可观,真乃一座不可多得的文化宝库。巍峨的石城墙,仿佛一位昂首站立了几百年的强壮军士;悠长的老街,仿佛一条流金淌银的千年老河;恢宏的老寺,仿佛胡须皆白安坐打持的老僧;精美的古坊,仿佛胡须冉冉骨貌风华的老者;错落的故居,仿佛先辈层层叠叠的嶙峋脊骨;参天的老木,仿佛故营旧垒中向天啸鸣的号角。这一切,入眼,让你看到眼前一片灿烂古韵;入胸,让你探得古道悠长;入心,让你铭记石头缝里蕴藏的文明。任你力大,你拎得起如此厚重的文化,扛得动如此结实的古韵吗?
   秋日的光华笼罩着老镇,随你走到哪里,老镇的古朴总随着你的脚步,让你甩不开,摆不掉。那青色的石板街尚且不说,那条条小巷,用青色的层岩砌成一道道石墙,扑扑实实;那鳞次栉比的老屋,墙壁是青色的石灰岩,块块石头都青得发光;那木柱木檐木门木窗,每一根木条都布满了密如蛛网的裂纹,根根木条上的红油漆几乎褪尽了颜色;院内的设置简单朴素,木凳藤椅,再加几盆时花,或几株老树;屋里的家具也很简单实用,除了几样电器,其他都很简朴。即使是形制大的建筑,如寺庙石牌坊,也都很写意,没有夸张,没有奢华。那穿行田间的男人,一身粗布衣服。那街前院内做针线活的妇女,也是一身古式的粗制青衣,很难看到时髦的衣着。那院内乘凉的壮汉,手摇干枯的芭蕉扇,悠闲自在。那檐下闲坐的老者,一把藤椅吱吱响,一壶苦茶杯杯涩,一杆旱烟缕缕青。嗨!好不悠闲,好不恬静,恍若一处世外桃源。
   秋光弥漫老镇,街巷没有车水马龙,高高的石墙,凝重的老屋,隔断了鸡鸣犬吠,老镇静谧得像一只千年老龟。状元府的清静,足让你听到赵状元当年朗朗的读书声;万寿宫的幽深,能让你听到当年演出的一出出戏剧的亮腔;那一家家的院落里,静得能让你听见花落的声音。从万寿宫过去的那一条狭窄的小巷,是最迷人的。小巷的这头是用高大的青石垒成的几户人家的大门,往前望,小巷狭窄而幽深,两边的墙高达两三米。沿着小巷往前走,发现两边的石墙是用层层层岩垒砌而成,一层一层,仿佛天然生成的石壁,仿佛已经经历了千百万年的风吹日晒。地上的青石板已经被人脚磨得溜光,脚踏上去,发出踏踏的响声,响声沿着石墙,传向小巷的深处。日光将小巷照的透亮,穿行在小巷里,犹如穿行在一条光明的时光隧道里,回到了透明的史前时代。你会觉得这条小巷就是整个世界,就是整个宇宙。人世间的繁华被这条小巷的利剑斩截,恍如隔世;人世间的烦恼,被这条小巷的光明清洗得干干净净。不知不觉,你将自己在这里完全丢失。小巷原来并不平直,而是曲折向前延伸的。你边走,边用手指触摸层层石岩,一种温热的感觉会传遍你的全身。踏踏的脚步在小巷里回响,将一片片清亮传向小巷的那头。那头是几户人家简陋的青石大门。
   试想,若是夜幕下的老镇,街道上没有路灯,只有铺面上挂着的一只只红灯笼,照出一点点的红晕,街道在天幕下倘恍迷离,幽静深邃。小巷里更没有路灯,幽幽的,暗暗的,不知通向宇宙的何处。
   站在北门的城楼上,向四周眺望,看到一圈苍色石山像一圈结实的围墙,把老镇紧紧箍在里面。老镇蹲踞在围墙内的一块高地上,像一只凝神屏息的神龟。漫步新砌的青石城墙,望着城内挨挨挤挤的青墙碧瓦,你又会觉得老镇似乎是一位神清气爽的老人。他安坐一块巨大的青石上,似乎在默默清点着他的满腹经纶,也似在静静回味着他的满目沧桑。多少年来,老镇的子孙们不忍碰碰他的嶙峋老手,不忍触摸他暴突的青筋和血管,只是偶尔盯着他苍白的胡须,历数着每根胡须里藏着的故事。
   灿烂秋日下的青岩老镇,和爽的秋风吹着你的满头苍发,周围的金色恭敬地簇拥着你。你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坐着,日数人事起落,夜观斗转星移,一遍遍轻轻捋着自己蓄满故事的胡须,一遍遍轻轻抚摸着用血肉凝成的青色石岩,度过了几百个春秋。今后的几十年,几百年,你还能安详地坐在这里,告诉我们昨天和前天的故事吗?

共 49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灿烂秋日下的青岩老镇,在和煦的秋风里渐渐呈现苍老的容颜,那些被岁月浸染的苍凉和厚重都在作者的笔端自然展现,老镇,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见证了岁月里的各种悲欢离合。欣赏作者清新的文笔,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条理和脉络清晰,目光所及之处,处处彰显老镇的蕴涵,而且还能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把内心的感悟和老镇自然的风貌融合,让人不仅对作者的文字思绪翩然,还能对老镇的一切场景心驰神往。或许,我们平凡的生活就如老镇一样,总在时光深处,自然绽放,让人慢慢享受那些美好,最终心静澄明,人与自然和谐安宁。【编辑:菊梦悠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菊梦悠悠        2011-09-06 18:43:33
  你的文笔很好,下次记得不要在正文里出现重负的标题。祝福一切安好。
怒江大峡谷一所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师
2 楼        文友:夏冰        2011-09-06 22:35:34
  沉稳地道的笔法,老练圆熟的文字,把老镇之沧桑韵味揭示得真切,有致,别具魅力。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