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两袖清风,一身正气(1)

精品 两袖清风,一身正气(1) ——黄埔忠臣李学坤传


作者:美丽愿望树 进士,6799.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92发表时间:2011-09-16 13:22:09

李维东(李学坤公之孙)口述、美丽愿望树整理
   (注:本文部分故事和事实略有出入)
   内容简介
   大家好。今天本人开始在网上连载《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黄埔忠臣李学坤》这部8万多字的人物传记。这是由本文的主人公李学坤之孙李维东口述,本人历时一个月整理并创作完成的,其内容大部分是真人真事,讲述的是从黄埔军校毕业、投身于国民党军队的李学坤在一次和日本鬼子打斗的过程中,腰部负伤,就在那命悬一线间,惊动了当时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石亲自到医院去看他,并联系到了西医,为他手术治疗。三个月后,李学坤康复出院了,并被提拔为国民党上尉参谋。身为国民党上尉参谋的他有幸被选为三人小组代表,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共产党员,并得到了当时共方代表周副主席的亲自接见。在这期间,李学坤了解到了共产党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人民军队,并决定弃暗投明。虽然身为民革委员的李学坤的一家在文革期间受到严重的迫害,但在李学坤心里始终不曾改变对共产党的信仰,始终坚持着毛泽东主席的正确路线。1978年以后,得到平反后的李学坤政治地位一直突飞猛进,曾三届连续成为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拥有佳木斯市民革主委、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常委等等众多身份。拥有如此众多身份的李学坤在从政路上是如何保持清正廉洁的?又是如何拒绝别人向他行贿的?遭遇过怎样的不测?这样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
  
   引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1940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上级分配到国民党的十八军团当军官率领部队的李学坤在一次陪同上级领导到前线视察时,突然遇到日本鬼子小分队侵入国方袭击,为了阻止敌军的侵入、破坏国军的占地,李学坤和其他几人阻挡敌军的前进。在日本鬼子面前,李学坤勇敢地掏出手枪,上好子弹,“呯呯呯”,就是几颗子弹,把身边的几个日本鬼子都击毙了。可是,没打多久,手枪里的子弹就用没了,怎么打也打不出来了。这引来他对面的那几个日本鬼子的一番讥笑。李学坤只能把没有子弹的手枪扔掉,赤手空拳地和鬼子交战。眼看着这个鬼子就要掏出枪来向他开枪,眼疾手快的李学坤一个箭步冲上去,伸手就把他手中刚掏出的枪打掉了,紧接着,在鬼子还没有反映过来手里的枪掉在地上时,李学坤对准他的脸,“哐”的一声就是重重的一拳,一下就把他的脸打肿了。又在他身上擂了几拳,几下就把这个鬼子打倒在地。突然,从旁边又上来了一个鬼子,照着李学坤的脑袋狠狠地劈下去,将李学坤劈倒。幸亏,鬼子只是空手劈下,手里没有任何东西,否则,李学坤此命休矣。还好,李学坤有个硬朗的身板,虽然倒在地下,但身体和脑袋都没有什么问题。这时,他看到那个劈他脑袋的鬼子又走了过来,动作麻利的李学坤还没有站起来,对着那个走向他的鬼子就是一脚,“叭”的一声就把他踹倒在地。紧接着,李学坤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又把一个鬼子踹倒在地,并把那个鬼子身上的枪抢了过来。正当李学坤打算对付更多的日本鬼子时,突然,敌人的一颗子弹打中了李学坤的腰部,顿时李学坤就倒在了血泊里,昏蹶了过去。当时的李学坤可谓是命悬一线,若不及时抢救,很快就会命丧黄泉,幸亏他马上就被后方部队送进了后方医院。
   李学坤在战场上负伤的消息惊动了当时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石委员长。李学坤刚进入医院后,蒋委员长就亲自来到病床前看望处在昏迷中的李学坤。看到李学坤的生命危在旦夕,蒋委员长心痛不已,他向医生询问:“有没有生命危险?”
   在为李学坤清理伤口上的医生说:“请委员长放心,子弹只是打在腰部,没有生命危险。但依现在的情况来看,他的伤势很严重,很有可能高位截瘫,瘫痪在床。”?
   “瘫痪在床?我命令你们想办法把他医治好,让他像以前那样帮我出兵打仗。若不把他医治好,你们就另谋高就吧,别想在我这里再呆下去。我这国民党军队可不是让人吃闲饭的。”蒋介石一听说李学坤会瘫痪在床,就在病房里大发一通脾气,他抢过那位医生手中的病历本,狠狠地撕了起来,然后往上一扬,纸的碎片洒在了地上,“如果不把他治好,你们就像这些纸片一样。”然后就准备走出病房。
   “是。蒋委员长,如果……把外国的医生请来,经过手术治疗,情况……也许大有改观,说不定会有奇迹发生。”看见那个被撕碎的病历本,几个医生竟然不寒而栗起来。
   听到医生说,请西医、做手术,刚要走出病房的蒋介石脚步在病房门口处停顿了一下,然后就走回自己的办公室打电话联系西医手术治疗的事宜了。
   经过西医的手术后,李学坤不但保住了性命,还远离了高位截瘫,三个月就能下地走路了。
   在李学坤养病期间,蒋介石又曾来看过他几次。每次来看他时,蒋介石总是感叹地说“还是外国的洋手术好使,只是三个月的时间,就让我的爱将下地走路了,再过几个月,你又能带兵打仗了。”
   听到蒋介石的说话声音,正在散步的李学坤转过身来,向蒋委员长敬了个军礼,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谢蒋委员长救命之恩,您能来看我,还能这么关心我,我真是三生有幸。我知道我现在能够走路,完全是蒋委员长请西医为我做手术的功劳。否则我这辈子就要躺在床上,下不了地了。”
   “你枪毙了几个日本鬼子,让他们知道了我们国军的力量,也算有功了。”蒋介石在他肩上拍了拍。
   “蒋委员长,您看我身上的伤现在都好了,都能下地走路了,请您让我明天就回税警所当参谋,我会打死更多的鬼子,以报答您的救命之恩。”李学坤做出一副请命的样子。
   “不行,你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怎么能明天就回去工作呢?”惜才如命的蒋介石心疼地说,“再说,你现在的军衔太低了,这样的职务对你来说太屈才了,我应该提拔你为上尉参谋。”
   “谢蒋委员长的提拔,我以后一定要打死更多的鬼子,为您立下更大的功!”李学坤双手抱拳,又对蒋委员长恭敬地鞠了一躬。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李学坤在鬼门关前没有白走一回,身体康复以后他就立即被分配在孙立人所属的税警一总团司令部,当了一名上尉参谋。
  
   第一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让我们乘着时间列车回到李学坤出生的年代。那是1923年8月22日。
   午后,湖北省红安县李忠树村的上空变得更加阴暗,那厚厚的乌云黑压压的砸下来,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态势,看那样子,一场大雨就要来临。
   在一所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里,不断呻吟的黄氏正躺在炕上等待分娩。刚刚找来的产婆还没有喘过气,就来到炕前准备为产妇接生。心事重重的李法炎(黄氏的丈夫)已被产婆叫去屋外烧水了。他坐在灶炉前一边拉风箱添柴烧水,一边在考虑这个家的未来生活。准确地说,李法炎现在的心情是喜忧参半。初为人父,即将迎接新的生命的到来,这种喜悦的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忧的却是这个贫困不堪的家庭别说是养孩子了,就是连他和妻子也常常是吃不饱饭,现在又要多一张嘴,会使这个原本就贫穷的家雪上加霜。曾有人给李法炎出主意:孩子生下后就立即送给别人,这样就省去了许多麻烦。可是李法炎却下不了这个决心,必定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怎么舍得交给别人来抚养呢?为人父母,既然生了他,就要把他养大,怎么可能只生他不养他呢?那是称职的父母吗?因此李法炎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孩子送人,就算自己做牛做马、再苦再累也要把他抚养成人,这样才算是比较称职的父母。想到这,他浑身充满力量,加大拉风箱的力度。
   这时,李法炎的堂嫂走进来,看见正在烧水的李法炎,便问:“怎么,弟妹还没生吗?”
   李法炎抬起头看了堂嫂一眼,只“嗯”了一声,没有多说一句话,又低下头来继续添柴烧火。
   “这哪是男人干的活?还是让我来吧。”等到李法炎站起来,离开灶炉前,她就坐在原来李法炎坐的位置上拉起风箱来。
   李法炎站起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从衣兜里掏出纸和烟叶来,卷上一棵烟卷,点上火,吸了起来。他走出门外,去透气了。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黄昏早已降临。院子那边传来了筷子碰碗的声音,又传来了咀嚼食物的声音。邻居家已经吃晚饭了。可是李法炎的屋子里,传来的仍是黄氏呻吟的声音,并且一声大过一声。李法炎在院子里仍然在木讷的等待着,这个时候他可没心情吃晚饭,只是地上的烟头却越来越多。这一下午,他把半个月的烟都吸掉了,可以说是望穿秋水了,但听到的却一直是黄氏的呻吟声。
   夜幕渐渐降临了,不知何时刮起了大风。树叶在风中不停地摇摆着,地上的植物也在风中猛烈地摇晃。大约晚上9点多钟,一道闪电犹如一把锋利的剪刀,把漆黑的夜幕剪出一条巨大的裂缝,露出白昼般耀眼的光芒。随后,打起雷来,那雷声如同万马在夜空中奔腾。豆大的雨点倾泄而下,那“噼里啪啦”的声响如同黄豆下油锅一般在火上爆炒。突然,屋里传来的婴儿嘹亮的啼哭声盖过了屋外的雨声。哦,小生命终于诞生了。
   李法炎那整整悬了一下午的心终于在此时放回了原位。他把那棵所剩不多的烟头抛在了地上,用脚踩灭了还在燃着的烟头,就急忙走向屋子。还没等李法炎开门,接生婆就从里面开了门,抱着一个婴儿走了出来,笑着对他说:“恭喜你了,生了个大胖小子,快给起个名字吧。”
   李法炎接过婴儿抱在怀里,看了看孩子的小脸,思考了片刻,“就叫李学坤吧,学习的学,天地乾坤的坤,字济才,济世之才。”
   说起这个婴儿可不简单,他长大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年轻时曾是黄埔军校第十六期的通讯兵,以后便是久经战场、功绩斐然的国民党军官。改革开放以后,他就是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的官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人民公仆。他曾任过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民革委员会常委、佳木斯市民革委员会主委、黑龙江省黄埔同学会会长、佳木斯市黄埔同学会会长等众多职务。这样一个身份众多的传奇的人物到底有着怎样的童年呢?他的人生经历又是怎样的呢?那就请诸位听我往下讲吧。
   黄氏因为分娩时的剧痛,再加上长时间的难产,胎儿一离开子宫,她就昏迷了过去。看着妻子有堂嫂在照顾,所以李法炎没有放在心上,他把孩子放在炕上,就出去烧水准备给孩子洗澡。
   重男轻女是从古代就遗留下来的封建思想,直到现在21世纪,还没有从人们的头脑里彻底地根除掉,因为男孩可以延续香火,可以为整个家族传宗接代。再说,男孩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能帮这个家出劳力,还能做出一些大事。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南方那个边远山区的农村里这一封建思想极为严重。据说在这个地区极个别的一些人家如果生出的是女孩,就狠狠地将其给闷死。这种现象在那时那地是非常普遍的,人们议论起来也见怪不怪,就好像闷死的不是一条人命,而是一只小猫小狗。可见,这一男婴的到来为李家带来多少欢乐和希望。
   湖北省红安县别称将军县,原名黄安县。这里为半山半丘陵地区,耕地面积很少,百姓只能靠少的可怜黄土地耕种粮食维持生计。因此这里的大多数百姓都处于饥寒贫困的状态。如若赶上荒年,满山遍地的野菜和树叶都被人们挖光抢光了,饿死人也是经常的事情。
   俗话说:“半大小子,饿死老子”,那时李学坤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补充各种营养。可是这个家里的粮袋子早已被他吃得底朝天了,李法炎夫妇也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给了儿子吃。可是,小小的李学坤还是长得面黄肌瘦,他那张小脸只剩下一块皮包骨了,两个眼睛深深地塌陷下去,身子骨非常单薄,好像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看着儿子长得如此单薄,李法炎夫妻心疼不已,就像挖心挖肺一般。那时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的状态下,到处都在招兵买马。李法炎看到招兵的信息后,就决定报名参加,这样就能为家里换来一笔安家费和一些粮食,让儿子吃得好一点。于是那天晚上,当孩子睡着后,他就和在灯下纳鞋底的黄氏说了。
   黄氏听了丈夫的打算,拿着还没有纳好的鞋底的左手突然被针扎了一下,鞋底和针线从她的手中掉到了炕上,她马上就用嘴吸吮着手指的流血处。什么?丈夫要当兵,离开这个家?此时她想到了古代的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的故事。她知道丈夫这一去,一年半载是回不了家的,也许三年五载,也许就会死在战场上永远也回不来了……那么他们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地过一辈子,要多困难就有多困难。想到这,她不禁地流下眼泪。
   看到妻子的手被针扎出血了,李法炎赶紧过来为她包扎伤口,“他娘,你是不愿意让我去吗?你看,现在的年成这么不好,在家种地又收不到什么粮食。除了种地,咱们又能干什么呢?你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咱的娃被饿死吧?咱们就有这一个娃,这娃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咱们可怎么活呀?”
   听了丈夫的安慰,又看了看熟睡的孩子,黄氏觉得丈夫的决定是对的。知儿莫若母。每当看见孩子吃饭时那狼吞虎咽的样子,以及吃完一碗后还眼睁睁望着他们的表情,她的心就像被盐腌制般难受,她明白儿子的意思,那是儿子还没有吃饱,向他们乞求再给他一碗饭吧。每当这个时候,她就觉得自己很无能,她这个当妈的竟然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饱饭,真是非常不称职。尽管在很多的时候,她和丈夫是饿着肚子,把自己那份也给了孩子,可孩子仍是吃得意犹未尽。她觉得孩子的嘴就像个无底洞,怎么填也填不满。甚至,她有时候想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孩子吃。现在,丈夫要去当兵,家里就能得到一笔安家费,儿子无疑就能吃得好一些,也能长壮了。想到这,她擦干眼泪对丈夫说:“不,我只是舍不得你走。你这一走也不知何时能回来。”?说到这,她的头不自觉地靠在了丈夫的肩上。
  

共 943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真实传奇,经过作者的整理,讲述了从黄埔军校毕业、经历了新中国的数十年风雨的主人公李学坤的故事。在一次和日本鬼子打斗的过程中,腰部负伤,就在那命悬一线间,惊动了当时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石亲自到医院去看他,并联系到了西医,为他手术治疗。三个月后,李学坤康复出院了,并被提拔为国民党上尉参谋。身为国民党上尉参谋的他有幸被选为三人小组代表,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共产党员,并得到了当时共方代表周副主席的亲自接见。在这期间,李学坤了解到了共产党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人民军队,并决定弃暗投明。虽然身为民革委员的李学坤的一家在文革期间受到严重的迫害,但在李学坤心里始终不曾改变对共产党的信仰,始终坚持着毛泽东主席的正确路线。1978年以后,得到平反后的李学坤政治地位一直突飞猛进,曾三届连续成为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拥有佳木斯市民革主委、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常委等等众多身份。拥有如此众多身份的李学坤在从政路上是如何保持清正廉洁的?又是如何拒绝别人向他行贿的?遭遇过怎样的不测?这样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在主人公的童年生活中,饥饿是他最深的记忆。为了改变家庭的窘迫,父亲李法炎参了军。母亲黄氏支撑着整个家,承担起对他的教育。黄氏在教子上比较严,正是母亲的严格教育,才使得李学坤成为一位非常正直的人,在他的一生中,能识大体,明大理,最终成就了刚直不阿的传奇人物。欣赏推荐!【编辑:幻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916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幻新        2011-09-16 14:45:47
  如果在语言上,多做一些润色。可能更好,就文章的立意和构思较好。只是有点语言文字的分散,不够顺畅,由于对蒋介石见主人公这段上略显不足,介石为何见他也没有交待清楚。个见,谨供参考!
生活给了我源泉,我在生活里歌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