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天涯散文】莫让地名迷惑了历史

精品 【天涯散文】莫让地名迷惑了历史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77发表时间:2011-09-16 21:30:33
摘要:这年,正是枫叶红了时候,我同了友人来祭奠这位两千年前战败了的英雄。根据司马迁《史记》,项羽“身死东城”的说法,查《词源》记载“东城县名,汉高帝五年,项羽兵败,自阴陵至东城;皆此地。东晋后废。故城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但在定远,我们只看到了虞姬墓,那是长岗丘上一个高约六丈的大土堆。当地人说:项羽垓下突围,来不及带着爱姬尸体,只好怀揣姬首,为了不使爱姬首级落入敌手,项羽匆忙用剑挖出个小坑,割下袍襟,缠好姬首,在这里边泣边埋,草草葬了虞姬。定远没有项羽墓,哪怕是衣冠墓。虽然,我们知道项羽真正的墓葬远在山东泰安,那里的人民在项羽死后也不肯投降。我们带着一丝失望,几许惆怅离开定远。我们或许是跑错了地方。

【天涯散文】莫让地名迷惑了历史 公元前202年的深秋,在四面楚歌的垓下,刚烈的虞姬,拥别楚霸王挥剑自刎,一袭石榴裙旋转着扑地,就像经霜的红叶从高高的枫树落下。战败的项羽又一次被激起男儿的血性,乌骓马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带领八百江东子弟从容突围。溃围到东城,只有二十八骑跟从,筋疲力尽的项羽,依然斩杀二员汉将,杀敌百余。在滚滚乌江边,面对前来接应的乌江亭长,想到跟随自己北上击灭暴秦的八千江东子弟,如今仅剩自己一人,他谢绝了亭长的好意,面对如云的敌人,高呼:你们不是要凭我的头颅立功吗?拿去吧!一道弧形的闪电,成就了千古悲剧,也成就了一位千古英雄的磊落形象。
   千年后,奇女子李清照写下这样的诗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寥寥二十字,英风激荡、豪气纵横,赞誉项羽羞过乌江,死的壮烈,磊落光明。
   这年,正是枫叶红了时候,我同了友人来祭奠这位两千年前战败了的英雄。根据司马迁《史记》,项羽“身死东城”的说法,查《词源》记载“东城县名,汉高帝五年,项羽兵败,自阴陵至东城;皆此地。东晋后废。故城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但在定远,我们只看到了虞姬墓,那是长岗丘上一个高约六丈的大土堆。当地人说:项羽垓下突围,来不及带着爱姬尸体,只好怀揣姬首,为了不使爱姬首级落入敌手,项羽匆忙用剑挖出个小坑,割下袍襟,缠好姬首,在这里边泣边埋,草草葬了虞姬。定远没有项羽墓,哪怕是衣冠墓。虽然,我们知道项羽真正的墓葬远在山东泰安,那里的人民在项羽死后也不肯投降。我们带着一丝失望,几许惆怅离开定远。我们或许是跑错了地方。
   回来的路上,有人告诉我们,历史上还有个东城,就在你们江苏境内。乌江现属安徽和县,与江苏接壤。以乌江大桥为界,桥南为安徽,桥北为江苏。项羽当年是要由北向南过江,所以可以断定东城应在乌江附近的江苏境内。我们查了最新的旅游地图,发现安徽和江苏,在乌江两边各有一个乌江镇。看来,项羽到底自刎于何处,可能早就成了谜。
   中国历史久远,王朝更迭,地名也就不断的更换。我们现代人出去旅游或写游记,一定要有些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有时候看来还得细细的考证一番,不然的话,不是徒费了鞋袜就是阴差阳错的闹出笑话。
   北宋大诗人苏东波有首《赤壁怀古》的词,脍炙人口,流传千古。词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诗人这首“念奴娇”雄视千古,气象宏大,声势豪壮,无人超越。词是好词,但和我们一样跑错了地方,诗人凭吊的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不是当年孙刘曹鏖兵大战的地方。因为黄州赤壁既不在樊口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与历史记载不合。大诗人之所以搞错了地方,是因为他所说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根据的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桥。”杜牧借题发挥,以黄冈城外的赤壁矶为古战场。后来以讹传讹,让大诗人苏轼也上了当。
   那么,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在那里呢?据南朝宋代写成的《荆州记》记载“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此乘大舰上破魏兵于乌林”。南朝宋代上据赤壁大战不过二百多年,相隔较近,记载应该比较可靠。后来唐朝的《元和郡县图志》、宋朝的《资治通鉴》都认为赤壁在湖北的蒲圻县境内。建国后由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也把赤壁画在了长江南岸的蒲圻县。
   战争、割据也会引起地名变动,特别是有些著名的古战场,稍不留神,就会令旅行者跑错地方。我们还是说三国吧。赤壁大战前后,孙刘曹三家最狡诈的计谋、最精彩的战争都发生在四战之地的荆州。曹操下荆州、刘备借荆州、关羽战荆州、吕蒙袭荆州等历史活剧,都在此处上演。荆州是东汉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七郡,一百一十七县。相当于现在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部分。
   东汉初,原刺史驻地在汉寿,即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刘表任州牧,移治到今湖北襄阳,就是现在的湖北襄樊市。建安十四年,刘备领荆州牧,移治公安,在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荆州”后,移治江陵。赤壁战后,曹操占据了江北南阳、襄阳、南郡三郡,曹魏设荆州治所在襄阳城。吕蒙打败关羽袭取了荆州的江南四郡,东吴将荆州治所设置在江南南郡江陵。也就是说,三国时期,在荆州境内,有几座荆州城。西晋统一后,将曹魏和东吴两个荆州重新合并,治所设在湖北江陵。隋唐以后就不再有专门的荆州城。1996年在原江陵旧地设置荆州市,原江陵县迁徙到了郝穴镇。
   因此,现在你若到荆州去凭吊三国古迹,凭吊古战场,一定要小心弄清状况,因为现在的荆州和江陵都转移了地理位置。他们从汉水南过长江,迁徙了数百里。
   居家读书,我常常为一些很精彩的游记,因为作者缺乏历史地理知识而惋惜。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因为作者的张冠李戴而失去光彩。历史犹如一处活剧,而地理方位就是她的演出舞台。地理位置弄错了,就会出现关公战秦琼的笑话。
   前些天,我读一位北方作者写的关于扬州的游记。他曾出过三本散文集,已经小有名气。他笔下的扬州,优美而潇洒,二十四桥明月夜,桨声灯影秦淮河。他把扬州和南京弄在了一起。他说扬州在两汉就很繁荣,就是州府的治所。他不知道,两汉时的扬州是十三刺史部之一,治所在今安徽和县。辖地包括今长江以南的江浙地和安徽、江西、福建等地。东汉末治所迁徙至今天的南京,南京那时的名字就叫扬州。且一直到唐初。而那时今天叫做扬州的地方属于徐州刺史部叫做广陵。以后又改名叫做江都,直到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郡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也就是说在唐朝以前,现在的扬州城和扬州根本不搭界。唉,这位作者因为没有小心的考证此扬州不是那扬州,把历史上发生在南京的故事,搬去了扬州,就像老公公背儿媳妇过河一样,引来古今两个扬州的读者都指责。
   历史上的地名会搬家、会在不同城市间改变,有的会迁徙,有的同名却不同地。比如清朝就有两个通州,一南一北。北通州在北京,南通州在江苏,现在叫南通。乾隆下江南,看见一家当铺,出一上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让有才子之称的纪晓岚对下联。纪晓岚一时语塞。走到江苏通州,纪晓岚顿悟,对曰: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被乾隆帝赞为绝对。纪晓岚既才思敏捷又熟知地理知识。历史上,还有许多相同的山水名称,据说光《山海经》、《水经注》等古代地理著作记载的昆仑山就有七座。
   我们出门旅行,写游记,最好温习一些历史地理知识,这样才会更有情趣,也可以防止闹出不必要的笑话来。

共 27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由此文可以知道,作者绝对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因为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历史知识的谙熟,对学术的严谨治学,对历史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文字的高度热情。文中典故如数家珍,极为考究而且恰到好处,引经据典,左右逢源,有史学家的的风范和文学家的风采,所表达主题独特而创新。推荐欣赏。【编辑:玉树临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916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1-09-17 07:25:02
  江老师博古通今,治学严谨,令人钦佩。当然更喜欢读的还是您充满爱乡之情的那些文采飞扬的散文,把江南的风土人情诗情画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令人读后忍不住想去亲临目睹。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1-09-17 09:48:57
  风逝,谢谢你的鼓励。我一定好好写江南风情。我也是吴文化的研究者,也像写写自己在历史考证上的心得。谢谢你总是鼓励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