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连载】露水镇的生意经(二)

编辑推荐 【连载】露水镇的生意经(二)


作者:丰收园 秀才,134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43发表时间:2011-10-14 09:48:52

二、责任制后的露水集
   一九八零年,安徽小岗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遍及全国。秋季挂锄期间,露水镇也响应党的号召实行连产承包责任制。当时的歌谣是:露水镇、真罕见,先分地、后分田。卖农具、卖房产、生产活、不用管、真自由、快单干、露水集、做买卖、带根称、带点钱、上街买、下街卖、一早上、三五块、灌点酒、买点菜、到中午、搞生产、吃饭时、喝两盅、不缺吃、不缺穿、咱农民、好喜欢。
   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露水集又活跃起来了。大集体时,为阻止农民上街赶集。一度让红卫兵拦截路口,让上街的人背毛主席语录。露水集很是冷清。当时就闹了一个笑话。恩作有事无事都爱上街,他老家是湖南人。受老一辈的影响说话中带湖南口语。一次上街被拦住让他背毛主席语录。他说:“列宁为什么哇(说),对及(资)产该(阶)级专政。果(这)家(个)问题要搞清许(楚),果(这)家(个)问题不搞清许(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晓得(知道)。当时红卫兵不让他走,他就和其论理,最后看他年长,毛主席语录意思没错,就放行了。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露水集又繁华起来了。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那里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在那里什么都买得到,什么都卖得出去。因为露水镇的人有经商做买卖的天赋-----
   李嫂子人很聪明,她每天拿着口袋和称,早上起得老早等到露水集的上街头,看到什么买什么,在到下街卖。每天能赚3-5块钱。就这样做小买卖,日子过得很是滋韵。
   光礼看着很是眼热,一天他提了一瓶酒到李嫂子家想去取经。说是去看看张清大哥。刚进屋,嫂子家正端菜饭。一看桌上
   一盘油炸黄豆、白菜豆腐、洋芋片、酸菜粉丝叟肉,中间还有一钵白菜蛋汤。
   张清忙说:“光礼老弟,来,上桌吃饭。”光礼也不客气,我正没吃呀,就上桌了。
   光礼说;“嫂子炒这多菜。好下酒呀。”
   张清说:“真对不起,家里今天没酒,昨天队长来我们家喝完了”
   光礼说:“黑黑,我带的有。”于是从兜里掏出来。并让嫂子拿三个酒盅。
   嫂子说:“我不会喝酒,你们弟兄俩喝吧”。
   张清说:我搞建设时腿伤残了,走路一跛一跛的,不能干重活,全靠你嫂子。早上上街做点小生意,中午还得上坡干活。唉,真是辛苦她了。”
   不知不觉地二人把一瓶酒喝得差不多了。光礼酒量大,张清就有些醉意了。说话有些颠三倒四、重复、有些得意忘形。
   张清说:“你嫂子可是个能干人,很会做生意。她每天空手出门,抱财归家。真是好样的。”
   光礼忙问:“能说具体一点吧”
   张清说:“那问你嫂子吧”
   嫂子说:“当家的,你喝醉了是吧。少说话、快吃饭。我要乘凉快上坡干活。”
   于是对光礼说:“老弟,你慢慢吃。我上坡干活去了。
   嫂子走后,二人继续喝酒。张清歪着头,看着光礼。用手指着盘子菜说:“你、你嫂子好样的。她今天早上赚了五块八毛钱。相当两个大工挣的工钱”-----
   光礼忙问:“老弟,她怎么赚的----”
   张清说:“你嫂子早上买了两个鸡子。四块五一斤。两个七斤二两,卖了七斤六两。赚了四两称,一块八毛钱。”你知道她怎么赚的称吗?
   “压称呗”光礼答道。
   张清说:“不、不、不是”。那么贵的东西,谁都在家称过的。你压称别人不卖。”
   “那她怎么赚的”。光礼问。
   张清说:“黑嘿,不知道吧。你嫂子早上从家里揣一些包谷。买到鸡子后把鸡子嘴憋开,一颗颗喂。每个鸡子能喂二两包谷籽。在街上买鸡子都怕病鸡。所以买鸡子的人见鸡叟包有食就买。”
   “哦,原来如此。嫂子太聪明了。”光礼说。
   张清说:“还有四块钱,你嫂子买了十把刷子,每把二毛五分钱,卖者见你嫂子一次性买完,就卖给她。卖时每把三毛五分钱。又赚一块钱。”。
   “还有三块呢?”光礼问。
   张清说:“你嫂子买了三十斤黄豆”,她在家带了一小块苕糖。买黄豆时把苕糖贴在称凸底下称就硬些。她压了别人二斤称。卖粮食的人,一般在家不过称,用升子印。不大准确。错一两斤也没人计较。称十几块钱一根,一般的家都舍不得买。卖黄豆时把苕糖搞掉。买八毛每斤,卖八毛四每斤,本来应该收二十五元四角,你嫂子才收了二十五元。买家很高兴,说你嫂子耿直。其实本只用了二十二元钱。”
   “哦,嫂子真聪明,会做生意”。光礼说着、说着就竖起了大拇指-----
  
   光礼掏出烟递给张清。张清说:“我不抽烟。哦,忘了给你拿烟了。”于是从家里拿了一盒永光牌香烟抽一支给光礼。光礼很吃惊。他这一支烟相当我的半盒烟价钱。永光烟六角六每盒。我那经济烟才八分钱每盒。会做生意的人就是不一样。唉……我怎么这笨呀。说着就要告辞----
   “慢走,不送了、有空来玩”。张清送走了光礼---
   光礼路上边走边想,我怎么这笨呀,连李嫂子都不如。这农闲季节我咋不去做生意呢。反过来又想,做生意要本,我哪有本钱呢?再说做生意人要机灵、嘴甜、还要会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唉,还是甘愿受穷吧。
   晚上光礼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翻来复去,搅得媳妇也睡不着。
   媳妇问:“当家的,你今天咋了,咋闹夜呢。”
   光礼说:“我今天到张清家吃了一吨饭。我是遇上的。家里没来客就有四菜一汤。你说人家生活多好。”
   媳妇说:“那你就搬到他家去吧”。说着就将背对着光礼,不理他了。
   光礼摇摇媳妇说:“你知道我不是好(去声)吃人,我们也要向李嫂子学习,她今天早上就赚五块八毛钱”。
   媳妇听后一惊,哎呀,当真吗?
   “那还有假吗?”于是光礼就将张清酒席上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媳妇。
   媳妇说:“那我们也学着做点生意啥”。
   光礼说:“哪有本钱呢?”
   媳妇说:“今年包谷丰收了,卖四百斤包谷就有一百元钱,做小买卖总够了吧”。
   光礼说:“好,你明天起早多蒸点馍馍,我在带几十斤酒到陕西连线河去换两个猪娃回来卖。要是万一卖不掉,你可要喂哟。”
   “当家的,放心好了。我绝对支持你。”媳妇说。说着相互抱着进入了梦乡……第二天中午,光礼带着五十个蒸馍,四十斤酒步行四十里、快到响午的时侯来到了连线河。
   “老光啊,稀客、稀客。几年都不见你来了,你还是老样啊。挑的啥东西。又是包谷馍馍吧。”陈队长说。
   光礼说:“这次是蒸馍,面粉做的。这啥年代了,谁还吃包谷馍馍。我还带来了包谷酒。来,尝尝吧。”说着就倒了一两酒让陈队长尝。
   “恩,不错。好酒,真香、真醇。”陈队长连口赞到。
   陈队长说:“走,到我家喝茶去。”陈队长接过酒壶帮其提到家。到家后,光礼上侧所小便。见猪圏里小猪油光水滑,很是可爱。有几个还正在吃奶。
   走出厕所坐在堂屋里,光礼说:“你那猪娃是个玩意的(可爱的意思),还不少啊?”
   陈队长说:“我家母猪下了八个猪娃,今天满月。我原计划明天挑到湖北省的露水镇上去卖。要不,我两做个生意,用你的酒换我的猪娃。我在这里人熟、又知道哪些人爱喝酒。我就帮你卖酒。你帮我把猪娃挑到你们露水镇去卖。可以吗?”
   光礼求之不得,可是表面上还装出不情愿的样子。
   陈队长说:“馍馍,我喊院子人给你分了,大行大市五分钱一个。酒你说多少钱一斤。”
   光礼说:“我进(批发)的八毛一斤,在你这里应该卖一块钱一斤吧。”
   陈队长说:“差不多。那你给我作啥价钱?”
   光礼说:“你的猪娃我给你帮忙卖。我的酒,你给我帮忙卖。过两天我过来结账。你看行不?”
   只听屋里在喊,挑水,缸里没水了。陈队长起身来到灶屋,媳妇压低声音对陈队长说:那可不行啦。猪娃是咋口货,又是有生命的。万一有个闪失。那怎么办?以我看,人清才不清,要个罗卜断,不得藕牵丝。听到没,当家的。“陈队长忙点着头挑着水桶出去了。
   光礼心想,我进(批发)的酒七毛每斤,给他作八毛可赚四块钱,猪娃集市上五块钱一个好卖,我最多给他作四块五每个。八个猪娃又能赚四块钱。五十个馍馍赚八毛钱,路上吃饭乘车够花。问题是猪娃回到集市上好卖不?
   不一会儿,陈队长挑水回来了。两人喝着茶正谈着生意。
   这时陈队长开口了。这样老弟,我说句话你看怎么样?
   光礼说:“你说吧“。
   陈队长说:“酒我给你作八毛五每斤,猪娃你给我作四块八七每斤。各算各的帐,多退少补。你看怎么样?”
   光礼沉思了一会儿。看样子有些为难。
   陈队长说:“这只是我的意见,生意不成仁义在,咱们还是好兄弟。再说,你也可以发表你的意见呀。”
   光礼还是勾着头在思考。
   陈队长说:“猪娃我再给你少一毛,酒价钱不动。可以吗?”
   光礼吸着烟,凝望着队长。吐了几个烟圏。微笑着说:“酒我帮忙带,一分钱不加八毛每斤。你的猪娃我全部买走,一个不剩就四块五每个。你看咋样?坎上一株刺(次),不图上次图下次,以后还要靠队长照顾哇。
   媳妇听了很是高兴。很快上了一盘土豆丝、一盘土豆片、一盘土豆粑粑、一钵土豆汤。打了半斤酒端上桌来。
   光礼说;“我不喝酒,我吃饭,我要趁后半(下午)凉快把猪挑回家,明天早上好赶集-----”
  
  
   第二天早上光礼挑着八个猪娃到露水集卖。上街后见卖小猪娃的有八九个人。问的人到多,快到中午了还是一个都没卖出去。这时太阳又大,猪娃半天没吃猪食。又怕热坏、又怕饿坏。只好挑着猪娃怏怏的回家。
   回家后光礼媳妇忙搅包谷湖湖,加些青草喂小猪。光礼吸着烟坐着纳闷,也不愿吃饭。心里很是难受---
   快黑的时后光礼想起了张清的媳妇李嫂子,李嫂子聪明,我何不去请教一下?
   于是光礼带了四个蒸馍,一斤酒来到李嫂子家。刚进门见李嫂子干活回家正在洗脸。忙说:“我媳妇今天蒸了很多馍馍也吃不完,给你们凤娃、鹏娃带两个来。”
   李嫂子说:“光礼老弟,你太客气了,请坐,我马上泡茶”。
   于是喊大女凤儿上茶。
   坐定后,嫂子开口了:“听说你昨天到陕西连线河卖酒去了吗?赚了好多哇---”
   光礼说:“唉,嫂子。你别笑话。我这次会亏本啦。”
   “怎么搞的?”嫂子问。
   光礼说:“酒我进了四十斤,七毛进的我卖八毛,一次性卖的。也成耿、能赚四块钱。可是我买了八个猪娃,四块五每个买的。前两天我看集市上猪娃能卖六块一个。可今天上街好多人卖猪娃。我一个都没卖出去。”
   嫂子说:“你不知道吧,昨天四川来了两个人、陕西来了四个人。都是卖小猪的,这两天猪娃脾了(不好卖)。”
   哦,嫂子你是老做生意的。你帮忙出个主意好吗?
   嫂子沉思片刻说:“这样吧。明天你让你媳妇上街、我也上街帮你。买小猪的人一般都是妇女。我们在一旁看着。你捉二个普通小猪扯起后退放在地上,小猪自然望前奔。猪娃就显大些、也显活波些。如有人想买,我和你媳妇也去买,并和你讨价还价。价格差不多了我们一人买一个。买猪娃的人肯定会买。别人买走后我们又把猪娃还给你。说不定还能卖好价钱勒。”
   好,真好!光礼高兴的站起来了。不愧是我的好嫂子。你真聪明。并很自然地竖起了大母指。
   按照嫂子的建议光礼八个猪娃五块五卖了四个,五块卖了四个。仅猪娃就赚了六块钱。比预计的多赚两块。光礼拿两块钱给李嫂子。嫂子死活不要。光礼说:“张清大哥不能干重活。以后嫂子重活你干不了的,你尽管喊我”。从此两家来往甚密。
  
   路水集市在大集体时叫曾红人民公社,后改为曾红区。辖32个村。八四年机构改革,周期县撤区建乡(镇)。原露水集的周边村就并为露水镇。当时全县十五个乡镇,只有城关镇和露水镇两个为镇。其余为区。露水镇有国道穿镇而过。辖11村1场(茶场)东西长3公里,南北长20公里。只好以工业和商业为主。当时中央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达到共同富裕。所以,露水镇领导大办乡镇企业、鼓励经商,欢迎农民到集镇发展。并出台了贷款、办证、土地出让等一系列优费政策。
   咚咚、咚咚,镇驻村干部和信用社小柯正敲着张清的门。不远处见李嫂子背着锄头从地里回来。
   “稀客、稀客、二位客人,我马上开门”。李嫂子说。
   进屋后,李嫂子给二位泡上茶。洗脸后就陪坐着。
   李嫂子问:“二位是找-----”
   镇干部小徐说:“这位是信用社小柯、我姓徐,你就是张清的爱人吧”
   “恩,我姓李,名,翠莲,大伙都叫我李嫂子”李嫂子说。
   小徐说:“我们按党委要求来调查一下。党委号召农民进集镇经商办企业。并对有经营能力的户,信用社给予带款扶持”。
   李嫂子沉思一会儿微笑着说:“党的政策是好,现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又自由,粮食丰收了。空余时间也多了。我只是做小买卖的。我哪敢贷款。我们那位又有残疾。里里外外我一个人,要是贷款了还不起怎么办?算了,谢谢你们的好意。这份情我领了”。
  

共 1262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露水镇的生意经,很好的故事,读来让人受益颇多。而李嫂子这个人物,虽然为一介女流,却非常让人喜欢。不仅美丽也聪明,更为重要的是她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是一块上等的碧玉,经过时日的锤炼,想必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女性。而她的女儿凤凤,也必将是玉中的精品,这个美丽的姑娘,让我勾起了等待下文的急切之心,希望她的结局是幸福的。这个长篇小说,虽然只看了一点皮毛,但内容非常具有可读性,好小说。欣赏推荐!编辑:九品幽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九品幽莲        2011-10-14 09:52:17
  露水镇的生意经,很好的故事,读来让人受益颇多。而李嫂子这个人物,虽然为一介女流,却非常让人喜欢。不仅美丽也聪明,更为重要的是她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是一块上等的碧玉,经过时日的锤炼,想必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女性。而她的女儿凤凤,也必将是玉中的精品,这个美丽的姑娘,让我勾起了等待下文的急切之心,希望她的结局是幸福的。这个长篇小说,虽然只看了一点皮毛,但内容非常具有可读性,好小说。
2 楼        文友:丰收园        2011-10-14 11:50:03
  露水镇位于鄂陕交接处。那里的农民世代就有经商意识。在那里形成了近千年的露水集市。(早晨天刚亮周围农民就上街赶集,太阳出来露水一干就回家干农活。故称露水集市)。
  
   那里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楚长城关垭遗址。“朝秦暮楚”成语源于此地。人民公社年代把经商做买卖定为“投机倒把”。露水镇的人为了生计就开始“投机倒把”、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七八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露水镇人们的积极性,粮食大丰收。但随之而来的卖粮难、缺钱花,露水镇的人经商开店、发展养殖业、鸡、鸭、猪规模养殖后,销售就成问题,露水镇的人们走南闯北搞销售。
  
   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加大了改革开放步子。露水镇人结合本地魔芋资源开始办厂,仅三万人的镇就办魔芋精粉加工厂八家,魔芋角加工厂400百余家,露水镇人将全国各地魔芋都采购到露水镇加工。几乎家家炕魔芋角。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魔芋集散地。露水镇人很快富起来。
  
   九九年皂素行情走俏,露水镇人办有两家水解物厂、三家皂素厂,全镇家家户户种黄姜、近一半的农户外出采购黄姜。但由于此行业污染水源,使人们无法生存。很快被上级关闭,露水镇的人们损失惨重。为了减少损失,露水镇人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坑、骗之事时有发生。
  
   2003年,露水镇人抓住国企改革机遇。孤注一掷卖掉自家房产在县城里抢买国有资产、买土地搞房产开发,很快成为当地富翁。通过对露水镇人经商历程的叙述,体现了露水镇人的经商天赋和聪明才智。“坑、蒙、拐、骗、偷”是露水镇小商人的专利。“精、勤、傻、胆、诚”是露水镇大商人的致富法宝。本书写了露水镇三十余年的发展变化。通过生动事例回顾历史、引人深思……
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学习永恒的主题。
3 楼        文友:九品幽莲        2011-10-14 23:46:15
  看了你的介绍,明白了这个故事的走向,很高兴。祝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