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指舞·散文┃走进史铁生的精神家园

精品 ┃指舞·散文┃走进史铁生的精神家园 ——苦难与困境的升华


作者:沙湾 童生,72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07发表时间:2008-12-15 23:48:52

在缓缓的生命的流里,总有些东西会在无声无息中沉淀下来,就如鹅卵石一般,静静地沉醉在我们的记忆中,无需想起也不会忘记。在一个偶然的充满灿烂阳光与充足空气的时光里,路过史铁生的村落,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记忆鹅卵石,就在我的心里沉静下来。
  
   在新时期散文多元化的状态下,尽管史铁生的散文数量不算太多,但是在他有限的散文中,我仿佛看到了他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中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当他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时,他就如一位看透人生的哲人,摇着轮椅,静静地在他的地坛中思考着生与死,苦难与信仰,残缺与爱情,神命与法律,写作与艺术……直到他的精神家园里,不再有残缺,不再有苦难,不再有困境。这样的思想既执著又开阔,既深刻又平易近人。
  
   在史铁生的散文里,很大一部分文章都透露着爱的哲学,他甚至还专门对爱作了深入的探讨。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在于创造,而创造的过程常常是以爱为基础的。在史铁生的散文里,这种爱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也包括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一种融为一体的默契,这一份份平和而又真实的爱足以让我们感动。
  
   在史铁生的笔下,亲情永远是一个不变的话题,特别是他对母亲与奶奶的深切怀念与愧疚。《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是怀念母亲的,读这些文章,我们狂躁的心能暂时得到平静,然后顺着他的文字游走在地坛与合欢树的世界里,感动并不哀伤。
  
   在《秋天的怀念》这篇不长的散文里,史铁生开篇写道: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然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简单的几句话就把一位善良温情的母亲形象呈现给我们,面对儿子的暴怒无常,母亲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关注着,关心着。这让每一位读过的人都忍不住在脑海里想象着这样一位母亲,还来不及想明白什么是“好好儿活”早已潸然泪下。
  
   在《合欢树》里我又看到了一位情愿生病的是自己的母亲,这篇文章以母亲为着力点,又时时荡漾开去,清淡悠远,构思自然而不落俗套,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老海棠树》这篇散文是史铁生怀念奶奶的,结构完整而又饱含真情。开篇即写道: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树,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正如史铁生所说的,奶奶是和海棠树分不开的,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奶奶总是在海棠树的依偎里忙碌与学习,辛苦却安心,这本身就令我们肃然起敬。倘若慢慢读来,又令我不觉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反思自己,脑海里是那一句“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在《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中,史铁生又一次忍不住提到了“风中仿佛从来就有母亲和奶奶轻声的呼唤”,这声声呼唤凝聚着人间最宝贵的真情,令人羡慕不已。
  
   不仅仅是亲情,对于爱情,史铁生也有过独特的分析。在《康复本义断想》一文中,史铁生认为“生命的意义当然不只是爱情,但爱情无疑是生命的最美好的意义”,并且相信“一个懂得爱并且可以爱的人,自会不屈不挠地沿着并且满怀激情地创造更美的生活”;在《爱情问题》这篇专门讲爱情的文章里,他又把爱情说成是银河系中那颗美丽星星的标志,可见,爱情在他的眼里是美,这种美让我们时时感到温馨,这种美是人对生命意义感悟的一种升华。
  
   之于友情,在《我的二十一岁那年》中,史铁生写道:“21岁,29岁,38岁,我三进三出友谊医院,我没死,全靠了友谊”,又是很普通的一句话,却让我们看到了友情的可贵,他是把友情看成了他与死神抗争的力量源泉之一啊!
  
   之于自然,或许是缘分,由于史铁生的残废,他认识了地坛。正是这个看上去沉寂、空旷、荒凉,实际上是悠远、深厚的地坛,成为了他一生中最沉静的乐园;正是在这片园子里,他靠着自己的智慧走出了残疾的阴影。
  
   在《我与地坛》里,他是把地坛当成了自己生命的延伸和外化,摇着轮椅,在园子里独自徜徉、注视、谛听、思索,仿佛是在与地坛对话。在《想念地坛》中,他将这种自然之爱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他的安静”,“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多么令人遐想,他早已和这地坛融为一体了,不是地坛安静,恰恰是他的心静,这就是“一进园门,心便安稳”,甚至从心底发出一声“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这些优美的句子、这些忧伤的情感、这些深邃的思想就如行云流水一般飘过我的眼前,直至淌入心里,以完成灵魂的又一次净化。
  
   这就是史铁生散文的魅力之一,这些平实的文字让我们在他的感情世界里尽情沉醉,更忍不住在这座精神的家园里挥洒自己内心的感情,没有装饰,却诚挚、温情。是啊,由于有了爱,人们才能在彼此的沟通与交流中拆除心灵间的藩篱,由于有了爱,人们才能从困境与苦难中走出来。
  
   爱上史铁生的散文,不单是因为这些深情的文字,更多的是执著于飘荡在他文字之间的哲理,这些哲理缘于他对自己真实生存的体验,也是他对自身困境的突围。他的终极思考是为了让世俗的生活有一个方向,让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一条正途。在他的精神家园里,处处散发着幽思的韵味,洋溢着乐观的情怀。
  
   在《我的梦想》中,史铁生表达了自己“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的强烈愿意,实际上他是在呼唤完美的精神与肉体。他欣赏刘易斯的流动,但并未让我们感到他对自己的绝望与痛苦,因为“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这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面前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在《好运设计》中他又写到这样一句话:“要是今生遗憾太多……不妨想一想来世”,看起来多么幽默,多么俏皮,多么乐观,是啊,每个人今生都会有遗憾,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静下来想一想未来,这样我们眼下的生活就不会那么痛苦那么没有希望。
  
   当然,在史铁生的文字里,不可能全是对于未来的憧憬,也会有对于苦难的抒写,然而这些文字的背后却是一座座精神的丰碑,他近乎透明的意志力让所以人的内心都感到震惊,那样的状态似乎是要旋进宇宙洪荒,高山仰止。
  
   读《重病之时》,品味着史铁生在寒冷冬天里的那个奇迹,即使妻子听得泪水涟涟也是心如花放,因为在重病之后史铁生又可以摇着轮椅出去了,于是往日“在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之中生死同一”便顺理成章的从心底发出,这或许是对于生病,对于死亡最好的嘲笑。
  
   读《比如摇滚与写作》,让心完全沉浸在他不紧不慢,从容且镇定的诉说之中,细细体会着心的流浪与挣扎,想象着他摇着轮椅走过融雪的残冬,一走一路上正常的眼睛,走过解冻的河流……等到那个伤残的青年终于看见了伤残,又不得不继续咀嚼什么是“遗忘的秘语”与“丢失的凭据”,待合上书时,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读《病隙碎笔》,他精神家园里的乐观更是随处可见,这大概便是泪水洗过之后的铅华。“生病也只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看,多么洒脱,于是常常在自己生病之后默默念叨它。“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难道不是吗?我想没有人不承认吧。不断的苦难对史铁生来说是一笔真正的财富,这些苦难竟成为了“需要信心”的原因。他思考过生,也思考过死,谈到生的时候,他总有数不清的烦恼与喜悦;谈到死的时候,他又是事无巨细,娓娓道来,谈笑风生,他教会了我们即使在死亡面前也不能丧失希望,因为死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人什么都可以躲过,惟死不可逃脱。
  
   一个真正宁静的人,不是对什么都麻木僵冷,而是极其敏感,极其丰富,史铁生就是这样一个宁静的人。在他的散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轻松快乐,沉郁苦闷,悲痛落寂,平静自信,软弱迷茫,也在这个人的起伏中懂得了宁静。
  
   走进史铁生的精神家园,我们即是走进了一种惊人的深刻,走进了一种大的境界,在这里我们灵魂不断进行着拷问,直至人生的路上不再有苦难。

共 3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平淡安静的手笔,娓娓道来,文章综合了史铁生作品的核心精妙之处,加之自己的分析、总结,史铁生在我们意识当中就形成了一个大概轮廓。我想,喜欢写字,和喜欢读书的人都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倾听的那些声音总有一些落在心灵最深处,我们也总能书写我们的灵魂。——思想的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染spirit        2008-12-16 02:08:27
  你看了好多史铁生的文章啊,呵呵。我现在都没状态去看那么多书了,唉。不过记忆中在学校里时读到他的文章,当时的感觉现在还是很清晰的,是一种很MAN的感觉。
2 楼        文友:锦字素笺        2008-12-16 14:17:19
  “一个懂得爱并且可以爱的人,自会不屈不挠地沿着并且满怀激情地创造更美的生活”,恩,这句蛮有道理的。
我……我什么都不说
3 楼        文友:庞腺治        2015-09-12 19:15:59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