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专栏·笑对生活】映日荷花

精品 【专栏·笑对生活】映日荷花


作者:我是笑狐 举人,367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59发表时间:2008-12-17 09:27:38

1
   七月流火,在知了口口声声叫唤的夏天里,我再度去了湘潭韶山,却是首次来到宁乡花明楼。韶山是毛主席旧居,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花明楼是刘少奇故里,当年一代伟人共和国主席的老家。让我们过目不忘的是,两位伟人出生的地方,却都有一塘盛开的荷花。
   毛泽东和刘少奇,都出生在湖南,家乡仅一山之隔,相距30多公里。
   他们从1922年相识,开始亲密合作,出生入死、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和刘少奇,一个在根据地、一个在白区摸爬滚打若干年,为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革命理论和经验,各自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成为所在领域的代表人物,两人彼此欣赏,珠连璧合。据说张国焘叛变革命后,曾经骂刘少奇是毛泽东的“功狗”。因为毛泽东之所以有今天,刘少奇的功劳最大,是他在“七大”上创造性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顺理成章,他一度成为毛主席钦命的接班人。
   按理说,冲破万里长征的激流险滩,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惊破了蒋家王朝的金陵春梦,让当年那位满嘴“娘希匹”的奉化溪口小子,躲到东边的一叶海岛上面壁思过,向偶而泣。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的六万万老百姓,有了当家作主的盼头,理所当然,要过上翻身解放的好日子了,两位伟人也攀上权力和事业最辉煌的巅峰,他们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同时也赢得了人民最高的信任。跟着他们,就是天高海阔,就是金光大道,神州大地,红日高照,葵花朵朵向阳开。党和人民意气风发走在大路上,共和国经磨历劫从胜利走向胜利,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不是张养浩笔下的潼关怀古,再不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多么激动人心的理想境界啊!
   破坏了一个旧世界,如何重建一个新世界?无论对毛对刘还是对全党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既没有前车之鉴,也没有学会摸着石头过河,自然,毛刘之间意见相左,磨擦在所难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两人之间的分歧具有双重意义:既有个人的恩怨情结,又有思想路线上的分歧。这种矛盾纠葛,在对待三面红旗的态度问题上,在“四清”社教运动的进行中,以及在一些国际事务的开展下,等等,等等,变得更加难以调和,最终使毛泽东产生一种党内存在“两个司令部”和两条战线斗争的错觉,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毛和刘都是湖南人,也许更容易犯上我们中国人窝里斗的通病。政治斗争是高情商人玩的游戏!德国哲学家舍勒曾作过一个这样的结论:就整个人类来说,能够将“狡诈”、“机智”、“工于心计”的生活方式发展到极致的,总是那些内心最为恐惧、最为压抑的人种和民族——从某种意义上说,官场之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钩心斗角、互相倾轧,也正是在人治背景之下,官员恐惧与压抑心态的最为直接的表现。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封建社会指鹿为马颠倒黑白陷害忠良的一幕,竟然在红色中国重演,荒唐得叫人难以置信。历史血淋淋的教训,让岁月的长河记忆犹新。
   好景不常,峰回路转。在晚年绝不相同的境遇中,两位伟人,一个被封为“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捧上高高的神坛,在山呼万岁的红色海洋里头,云遮雾罩,神龙见首不见尾;一个被贬加以“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中国的赫鲁晓夫”的滔天大罪,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他们又陷入共同的历史悲剧,经受了各自家庭的不幸。
   据说在文革开始时,刘少奇曾向毛泽东当面提出要求,说:广大干部是好的,特别是许多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主要责任由我来承担,尽快把他们解放出来,使党少受损失;请求辞去一切职务,和妻子儿女去延安或老家种地,以便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也未得到任何答复。刘少奇早就做好最后的思想准备,对家人说: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一心不变。他嘱托家人,他死后骨灰要撒到大海里去。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在开封终于含冤病逝。文革结束后,刘少奇就被平反了,后来他的骨灰从开封被运回到北京,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扶在刘少奇的棺材上非常悲痛的形象,永远地定格在中国人民的记忆当中。1980年,刘少奇骨灰撒到了大海里。前前后后,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三位老共产党员的骨灰撒到了大海,在汹涌澎湃一望无际的龙世界,他们的灵魂找到了最好的安息之地。
   据民间版本流传,毛泽东与刘少奇关系亲密时,曾经对人谦虚地说过“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刘少奇”,后来关系恶化了,手握军权的毛泽东,一次竟然当着刘少奇的面说,“我只要动一根小指头,就能把你打倒。”对于两位伟人当年的恩恩怨怨,为尊者讳莫如深,我们无从探听虚实,只限于道听途说,一笑而过了。
   当灾难深重的大地,万籁俱寂,噤若寒蝉,一个胆敢说真话的人,只能以带血的头颅撞击历史的回音壁,玉石俱焚。青史无声,清风有意,掀开沉痛的一页,不时提醒人们:如果说没有法制之手的约束力,一旦最高领导人的权威不受任何节制的时候,他会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怎样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难以避免的灾难?抚今追昔,我们除了一声叹息,已经不是要控诉什么人,也不是要抹黑什么人,倘若追诉历史事实的真相大白,能帮助后人痛定思痛,反省自己,真正做到防微杜渐,集思广益,认真吸取历史教训,再也不能让这一幕悲剧性的历史重演。
   说来说去,还是两位伟人说得对———毛泽东说过:“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刘少奇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抬举了他们,成就了他们,继承了他们,也超脱了他们,大难不死的中国,正一步步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繁荣富强之路。时至今日,走向和谐的人民,仍旧真诚地怀念他们、尊敬他们,当我们看到“天下第一冲”—韶山冲上屋场川流不息的游客,看到“共和国第一完人”刘少奇铜像前敬献的花篮,面对这一切,多少人感慨万端,言不及义。
  
   2
   从宁乡花明楼到湘潭韶山冲,30多公里,轻轻打个盹就到了。1983年我参与编写水口山工人运动史就到过这里,因为毛泽东的二弟毛泽覃曾在水口山参与工运斗争;2003年在毛泽东文学院培训,与全省一些中青年作家再度来访。现在是第三次,来得不多也不少。
   导游告诉我们,毛主席旧居,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将故居改建和扩建军,到1918年建军成现状,但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在父母去世后又将弟妹带出去参加革命,故居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将它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了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大家今天看到的房子,是按1918年的原状恢复的。这个时候是毛泽东家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当时家里拥有这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父业,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故居的前面是荷花塘和南岸塘。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时“笑傲江湖”演习的好去处。1963年11月,郭沫若参观韶山时,曾指着这口塘感叹地说:“毛主席是少时游池塘,老年游长江啊!”几十年来,口口声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毛泽东,果不其然,一鸣惊人。
   大凡到过韶山的人,都会从不同的侧面感到,这里确实与其他的地方不一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每当这个优美的乐曲响起来时,中国人的眼前就会闪现出毛泽东那高大而又亲切的身影。历史告诉我们,毛泽东这位极具传奇色彩,改变了中国面貌,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巨人,整整影响了中国的几代人。
   美国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著名的《西行漫记》中谈到了毛泽东在回忆自己家庭时的一段话;“我于1893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叫毛顺生,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其美。我家有15亩田地,是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60担谷。一家五口一年共吃35担——即每人7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25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点资本,后来又买了7亩地,这样我家就有富农的地位了。”
   韶山,地处湖南中南部,古属荆楚之地,与湘潭、湘乡、宁乡三地相邻。史载“韶山,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因名。”《辞海》据此诠释韶山:“相传古代虞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故名。山有八景,风景优美。”后人自此以后,把舜帝演奏过《韶乐》的这个地方叫取名韶山。“韶”便是虞舜时的宫廷乐名。我曾经有幸在韶山的演艺场子,看到过古香古色的演出,听到过这种乐曲的演奏,恕不才如我迟钝,对这种引凤来仪,让孔圣人乐不思蜀三日不知肉味的宫廷乐,大惑不解,茫茫然一头雾水。
   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韶山乃南岳衡山72峰之一,楚南一名山也!界三湘而远七泽,发岳麓而控东台。潆回地涌,水飞雪浪之花;天开云裂,山横玉枕之案。绵亘百余里,蜿蜒来八面之龙案,山苍莽,际无隆。传说上古时期舜帝南巡,来到山清水秀的湘江流域,命随从人员在一座山头演奏韶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追溯毛氏溯源,乾隆二年《毛氏族谱》记载:“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弟毛伯郑之后,世为周卿,因国为氏。”此说谓毛氏原系周朝王族后裔。而清代乾隆年间,戴炯在二修韶山毛氏族谱时于卷首“序”中,曾这样写道:“湘之西有韶山,山峻以复,泉洁以长,茂林修竹,云气往来,中可烟火百家,田畴沃壤。夫山水秀绝,必生奇才,必将有秉山川之秀,追踪古先生其人者,为国之华,为邦之望,使人与地俱传。”风水学里有这么一个说法;天欲降生人才,必借地之气脉。毛泽东的祖坟在滴水洞,而滴水洞是一处风水宝地。它三面被群山锁闭,一面为出口狭小的山涧,幽如洞府深不可测。山上一线清泉顺岩滴下,落地似入穴无影无踪,这细小的涓流且涌且逝,穿山越壑,渐行渐远,融汇百川,是韶河之源。而毛氏宗祠也是一个风水好地,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毛泽东诞生于韶山上屋场决非偶然,而是天人相合的杰作之果。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思想。“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少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挥就的《赠父诗》。这首诗是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子敢出声?”,这位口出狂言的“石三伢子”,借小小青蛙之口,抒发了敢为天下先,与天地人奋斗其乐无穷的十足霸气。晚年,他老人家纵然称自己虎气和猴气兼有,却也曾经为日暮途穷众叛亲离的大结局嚎啕大哭过一场。
   记得在毛泽东的所有诗词中,直接写家乡的只有一首,题为《七律到韶山》,写于1959年6月,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诗人兴会更无前,写道:“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诗人从历史的万千追忆中转回到现实。眼前的现实正是革命者孜孜追求的“新天”,首联中“咒”字所表达的是诗人对时间飞快流逝的怅恨之情,在这里已完全被“喜”字的欢快情绪所代替了。“遍地英雄”是昔日农奴的后代,也是革命者的后代,他们继承先辈的遗志,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韶山的丰收景象。他们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理所当然也是英雄。毛泽东亲眼看到革命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心里怎能不激动?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读完回肠荡气,大快人心!
   在毛泽东的所有诗词中,写文革的也只有一首,题为《七律•有所思》,写于1966年6月。诗曰:“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看来毛泽东心事重重,写这首诗的前后,正好在南方巡视。1966年5月15日至6月15日,他在杭州;途经长沙于17日到韶山滴水洞,在滴水洞住了11天;28日赴武汉。此诗写于文革序幕揭开的时候。毛泽东离京南巡,回后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把斗争锋芒指向了“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穿越时光隧道,历史在这里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史无前例的十年文革,是一场空前浩劫,给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这一严重后果,可能是毛泽东始料未及的。
  

共 951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散文游记,从三个点来介绍毛泽东与刘少奇的故乡。一,由花明楼作为引子,描述了毛泽东与刘少奇初识、亲密、反目;二,毛泽东个人历史;三,刘少奇历史。作者运用了传说、历史小故事、引今据典闸述了两位中国伟人。最后第四节,升华主题。欣赏!【编辑:纤纤丝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纤纤丝雨        2008-12-17 09:46:19
  学习了,让我这个湖南人彻底了解了两位名人。
人生大起大落,不如平平淡淡!
2 楼        文友:指间微凉        2008-12-17 10:18:03
  摁讲述的不是荷花而是那几位伟人。
3 楼        文友:黄概宜        2015-09-12 19:18:06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