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长篇 >> 人生百态 >> 胡杨林下(三)

  胡杨林下(三)


作者:韩浩亮 秀才,280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81发表时间:2011-11-04 19:23:41
摘要:车窗外的绿色越来越少。知青们开始领略河西走廊的风光。杨光新脑子里突然想起一件事。那是上初一的时候,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了长城。那时,学习的时候,感到很抽象,关于长城的知识,都是死记硬背的。如今,火车到了这里,杨光新便想亲眼看看长城。于是,他凝视窗外,一言不发,目光有些痴呆。

车窗外的绿色越来越少。知青们开始领略河西走廊的风光。杨光新脑子里突然想起一件事。那是上初一的时候,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了长城。那时,学习的时候,感到很抽象,关于长城的知识,都是死记硬背的。如今,火车到了这里,杨光新便想亲眼看看长城。于是,他凝视窗外,一言不发,目光有些痴呆。
   “喂,小杨,你在这发什么呆?”魏琴纳闷地问到。
   “肯定是想杨芳了,”郭峰开玩笑地说道。
   “你瞎扯啥呀?看窗外,等一会就知道了。”
   大伙不明白,窗外啥也没有,没有啥可看的。
   过了一会,奇迹出现了:道道长长的“土墙”惊现在大家面前。
   “大家猜想,这是什么?”
   “不就是普通的土墙吗?”郭峰回答道。
   “戆度(傻冒),这是明朝的长城。”
   “啊,长城!?”大伙惊喜地把头探出来。
   杨光新给大家认真地讲了起来。他说,明朝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现在大家眼前的“土墙”,就是明朝当年的杰作。这里是明代长城的西段,由于年久失修,这里的长城不像北京的八达岭长城,仅剩下了一段段的土墙。尽管如此,人们依稀可以看出长城当年的宏伟。尤其是嘉峪关,作为长城最西段,这是最终要的关口之一。看到这雄伟的关隘,人们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战马气贯长虹的长啸。
   杨光新的介绍,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这长城太矮了,怎么能抵挡敌军的进攻?”赵燕说道。
   “当时修建的长城肯定是异常宏伟,但是,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变成了如今这个模样。”
   “当时,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分成了两个部分,在西北骚扰明朝边境的是瓦剌部。依照长城,明朝抵挡住了瓦剌的不断进攻。
   此时,古代血雨风霜、惨烈无比的战争场面不断闪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火车继续西行,铁路两边可看的景色也少了起来。除了戈壁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这时,一些同学开始后悔起来。
   过了嘉峪关,火车不久就要出甘肃了。听广播员讲,在古代,出了阳关、玉门关就是就是西域了,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此时,杨光新就想起了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面对车窗外凄凉的戈壁,杨光新不免得心里有些惆怅。古代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似乎浮现在眼前。张骞、班超、卫青、霍去病等这些历史人物又站立在他的面前。杨光新仿佛又看到了身穿绫罗的汉朝使节,听到了悠悠的驼铃声,目睹了丝绸之路上繁忙的商队。
   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一些知青昏昏欲睡,再也没有亢奋的劲头。一个角落里,猛然间传出了雷鸣般的呼噜声。
   “这是谁呀?”郭峰迷迷糊糊,挣开眼睛问道。他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刘达。
   “这小子烦死人了。”刘达的呼噜声同时也吵醒了赵燕、魏琴和杨光新他们。
   “把刘达晃晃,不要让他再打呼噜了!”
   “不,看我的!“说着,郭峰,就把鞋子放在了刘达的鼻子上。刚放那会,刘达还没有反映,可过了一会,刘达就忍受不了,被熏醒了。
   “干啥呀?没看到我在睡觉吗?”刘达显得有些生气。
   “你还好意思说,你睡得怪香的,可你想没想过别人?”赵燕说道。
   “我咋啦?”
   “你那呼噜声快把楼房震塌了,吵得人实在受不了。”
   “啊,我打呼噜吗?”
   “难道我还骗人不成?”
   “别说了,你就是打呼噜了,”杨光新说道。
   “对不起,实在不好意思。”
   就在这时,赵燕觉得有些不适,他想上厕所。当她站起来的时候,突然,她发现脚上有些不对劲。仔细一看,他才发现自己的脚面肿了起来。而且肿得好高,以至于穿鞋子都感到困难。她没有能够站起来,倒在了坐位上。
   “你怎么啦?病了吗?”郭峰问道。
   “你看看这里。”大伙发现赵燕那红肿的脚。
   “怪啦,这是怎么啦?怎么会成了这样?”
   “这可能是坐车时间太长,血液流通不畅而造成的,没关系,休息休息,就会好起来,”魏琴说道。
   “你要干什么?”
   “我想上厕所。”
   赵燕因为脚肿没有办法走动,魏琴发愁起来。
   “这可怎么办?”
   “我来背吧,”郭峰站了出来。
   “不行,不行。”赵燕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她是一个姑娘家。要和一个男人那么亲近,这还是第一次。她脸色羞红。
   “来吧,别磨蹭了。”郭峰很直率。
   无奈,赵燕只好爬上了郭峰的背上。大家都给他们俩让开了道。车厢里一阵起哄的声音。
   “别闹了,这位女同学脚肿了,站不起来了。
   大家平息了下来。郭峰背者赵燕慢慢地走着。走到厕所,郭峰放下赵燕,一把拧开了厕所门。
   “哇,你干什么?你要耍流氓啊!”突然厕所里发出了一阵女子的尖叫声。
   “对不起,我不知道厕所里有人。再说啦,你上厕所,为什么不关上门?”
   “关不关门,与你有啥关系?擦白党(臭流氓)!”
   “你……你再说一遍!”
   “我说啦怎么啦。”
   这时,许多人围观了上来。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开始责备郭峰,不该这样去做。
   “怎么会这样,光天化日之下你要干坏事吗?太过分了!”这个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男知青冲到了郭峰的面前。不问三七二十一,他就挥起拳头,对着郭峰就是一拳。
   “你这是干啥?”郭峰也不甘示弱。他也挽起了袖子,准备和对方大打出手。
   这时,赵燕大吼一声:“行啦,别喊了,郭峰是背我上厕所来的,大家不要误解了他。”
   赵燕的一番话为郭峰解了围,一场纠纷被平静了下去。
   火车继续西行。长时间的旅途,令许多人都感到疲劳。车厢里不断传出相互埋怨的声音。
   “郑队长,什么时候才能到?”
   “我也不知道,”郑队长一脸茫然,他也出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对新疆的情况也不太了解。
   有些人开始后悔,当初真不该来这个寸草不长、荒无人烟的地方。
   火车快刚进入新疆,突然,窗外狂风大作,漫漫黄沙隐天蔽日。颗粒壮的碎石子打在车窗上阵阵作响。顿时,车厢内,坐椅上,茶几上以及每个人的脸、衣服上,到处倒是细细的黄沙。顷刻间,车厢里弥漫着呛人的气味。
   “快,关好窗户,拉上窗帘!”有经验的乘务员立刻对大家喊到。
   “发生了什么事请?”
   “刮大风了!”
   “同志,每次刮大风都这样吗?”
   “是啊,真令人难受。”
   魏琴、赵燕她们赶快拿出了口罩,迅速将带子挂在了耳朵上,杨光新掏出了手绢捂在了鼻子上,刘达一把抓过一件衣服,套在了自己的头上,郭峰没有任何东西遮挡,情急之下,赵燕掏出了自己的洁白的手绢。
   “郭峰,拿上,捂在鼻子上。”
   “算啦,没事,一会就过去了。“
   “别犟了,接住!”郭峰只好接过了赵燕的手绢,顿时,一股香气沁鼻而来。
   大约过了1个多小时,大风渐渐减弱了,浮尘也渐渐散去。天边渐渐露出了太阳那发黄的面容。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这时,赵燕、魏琴、杨光新以及刘达、高峰他们全身上下全是土。车厢里到处也是粉末状的细纱。
   郭峰拍打一下自己的衣服,顿时,尘埃四起。
   “郭峰,别抖了,等一会,车到哪个站停下后再弹也来得及,”杨光新说道。
   一向爱干净的魏琴和赵燕,这下哪能受得了。在上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要洗两三次澡。可现在,身上这么龌龊,也没有办法。
   “刘达,看你的眉毛,”魏琴说到。
   “我的眉毛咋得了?”
   “都是灰尘。你还说我,看看你的头发。”
   魏琴摸摸自己的头发,结果也是摸了许多灰尘。
   “真实太脏了!”魏琴临出门的时候,还专门洗了澡,特地换了一件新衣服。白白的衣领,如今已经变成了黑布条。魏琴发起了牢骚;“我们去新疆干什么?真是脏死了!”
   “就是,好好的上海不呆,反倒要来受这罪,”郭峰说到。
   “好啦,大家不要发牢骚了,到了新望团场就好了,”郑队长说道。
   “郑队长说得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刘达随声附和道。
   “到了团场后,第一件事,我就要洗澡,”赵燕说。
   经过3天4夜的跋涉,火车终于到了大河沿车站。
   “大河沿车站到了,这里距吐鲁番不远了。请大家下车,修整一下,明天一早就出发!”郑队长说到。
   郑队长的话语,提醒了大家。“吐鲁番”三个字立刻让他们想起了《西游记》里的火焰山以及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此时此刻,郭峰的热情又被调动了起来。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竟然自言自语地唱起来: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
   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
   果园的姑娘哦阿娜尔罕哟,
   精心培育这绿色的小苗。
   啊……引来了雪水把它浇灌,
   搭起那藤架让阳光照耀,
   葡萄根儿扎根在沃土,
   长长蔓儿在心头缠绕,
   长长蔓儿在心头缠绕。
   ……
   大伙下车后,都被安排在了“东风招待所”。这是大河沿最大的一所招待所。虽说是招待所,可是条件很差,客房里既没有电话,也没有沙发,连那被褥也是黑糊糊的,好似多年没有洗过。
   赵燕和魏琴被安排在207房间,据介绍,这原本是一个4人间,可是,今晚由于人多,房子里竟安排了20个人。床上、桌子上、甚至地板上都打了……地铺。
   “同志,有没有澡堂?”赵燕问道。
   “对不起,没有。”
   “有没有热水?”
   “没有,今晚人多,将就用凉水吧。”
   “啊……真是活见鬼!”
   杨光新、郭峰和刘达他们被安排在了203房间。
   这个房间住的人就更多了。本来,10人的房间,一下子塞进了50多个人。房间里啥味都有,狐臭味、脚臭味、难闻的烟味等等,各种气味相互交错在一起,真令人窒息。
   郭峰无事可干,他掏出“大前门”,分别递给了刘达和杨光新。
   “来,抽一支!”
   “对勿起(对不起),我不抽烟,”杨光新说到。
   刘达毫不客气,拿起了一支,抽了起来,他不停地吐着眼圈。刘达已经有10多年的烟龄。记得在初一的时候,因为躲在厕所里抽烟被老师发现,在班里公开做检查不说,而且把家长请到学校。父亲火冒三丈,回到家里,就把刘达狠狠揍了一顿。父亲希望他永远记住这次教训。然而,刘达没有改变,只要有条件,他照样抽,而且抽出了水平,有了很大的烟瘾。
   “喂,刘达、郭峰,太呛人了,别抽了!”杨光新说道。
   “抽点烟咋得了。像你这样,酒不喝,烟不抽,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没有办法,杨光新只好披上衣服,跑到了招待所外面。
   “杨光新,你去哪里?”
   “在外面走走。”
   此时,他发现这里的夜空特别寂静,没有大上海那样的喧嚣。杨光新不敢想像自己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未来,对杨光新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数。
   “快睡觉了,明天还要早点出发呢。”郑队长来查夜了。他打开手电筒,把每一个房间认真地查阅了一遍。来到304号房间,他发现杨光新不在。郑队长奇怪地问道:“喂,你们谁知道杨光新去了哪里?”
   “他出去了。”
   “出去干啥了?”
   “他说在外面转转。”
   郑队长赶快跑到外面,只见一个人孤单地站在外面。
   “杨光新,你一个人在这干啥?”
   “没啥。”
   “是不是想家了?”
   “有点。”
   “早点睡,明天7点多起床,早点出发。”
   “郑队长,还有多远的路程我们才能到达目的地?”杨光新问道。
   “我也不大清楚。听王副政委说,可能还要走两三天。”
   “下一步,该怎么走?”
   “恐怕没有火车了,只能坐汽车了。”
   第二天一大早,刚到7点钟,郑队长和王副政委早早就开始大喊起来:“起床了,起床了,马上要出发了。”
   这时,只见宾馆外面停了7,8辆汽车。
   “大家早点洗漱,吃饭,回头我们就走。”
   这时,听到喊声,杨光新就快速穿好衣服。而郭锋、刘达还睡得很香。
   “快,起床了,两位。”
   “干啥呀,累死人了。”
   “快要出发了,赶快吃饭,马上要出发了。”

共 44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杨光新他们怀揣这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坐裳火车,朝大西北进发,路上,看到了土墙一般的长城,以及风沙和颠沛流离,他们的理想之光会灰暗吗?请关注作者精彩更新。【编辑 清平人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爽        2011-11-05 18:05:32
  此刻的他们就只一心想着报效祖国,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可他们这时候怎知西北边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境地。问好!
我是一名严重的“肌肉萎缩”患者,年龄28岁。梦想就是想出一部书和成为一名作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