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听听,那秋声

  听听,那秋声


作者:域外布衣 秀才,2259.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16发表时间:2011-11-09 12:15:35
摘要:童年听秋雨,中年听孔陵秋声、荷塘秋色、皇甫谧陵园秋声

听听,那秋声
   滴滴嗒嗒……何年的雨?下了多久?童年的秋天,记忆里全是雨落在屋瓦上、木桶里、荷叶上、罐子里的声音。漆黑的屋瓦上覆着厚厚的苔藓;古老的木桶被雨水清晰地勾画出细腻的纹理;枯黄的荷叶在风雨中摇曳,断枝,垂首;系水的罐子,是奶奶的婆婆用过,奶奶用过,母亲正在用的,除了提罐子的麻绳换了又换,罐子上的黑釉被雨水越洗越清亮了。
   屋瓦上的雨水一直在流,奶奶提着罐子走了,母亲提着木桶来了……而我,一直是那个不曾长大的孩子,蹲在屋门口,双手托着下巴,听秋天的雨声。
   童年的秋天,被雨漂白,被雨冲淡,却不曾远离,尤其是在梦里。
  
   二
   孔陵听秋,把我关于秋天的记忆一下子从少年带到苍暮。
   五年前的那个秋天,我去曲阜拜谒孔子,一下车,就被大风吹得打了个趔趄。风从泰山顶上刮下,带着砺石的犀利;风从孔陵的墓穴深处刮来,带着战争的血腥;风从坟头的衰草上刮来,带着魂灵的吟唱;风从参天的大树间刮来,带着嘶哑的喊叫;风从古老的门环里穿过,带着“文革”时代的喧闹……那么大的风,撕扯着我,揪打着我,推搡着我,我裹紧的衣服一再被风撕开,我急行的步履一再被风吹歪。但我仍然迈开步子,匆匆往前赶。因为,孔子就等在前方,他在那里等了三千年。
   孔陵三千亩,是世界上最大的陵园。穿行在坟茔之间的衰草上,我听见呼呼的风声裹挟着鹰的唿哨和乌鸦的哀鸣,凄厉的大风仿佛一柄被岁月磨砺的剑,切割着我的头颅和心灵。那是谁的化身?那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孔子,他已化作天上的飞鹰,而世间布满乌鸦的巢穴,那风声,或许就是孔子四处奔走的脚步声,也许是他布道论学的讲课声,亦或是春秋时代诸子争鸣的声音!
   孔子生活在多事之秋,想必他生活时代的风声鹤唳还在这林子里萦绕。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人的思想差不多就被禁锢在儒家思想的囚笼里,自由与活力渐渐丧失,病诟与窒梏渐渐突出。这并不是孔子的错。孔子活着的时候并不得志,他的政治主张并没有为统治者采纳,他也是过着犹如丧家之犬的生活。孔子收徒授课只是他别无选择的一种选择。这正应了“有意种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的道理。
   疾厉的风淘涤着我的思想,一种前所未有的纯净与沧桑同时弥漫在我的胸膛。
   疾行的风一直把我送到孔子的暮冢前方才缓了下来。无论我对儒家思想的功能有什么样的看法,孔子都是一位值得我跪拜的伟人。没有一个人能像孔子一样深刻影响中国这么久。他的德行,他的言论,他的操守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很多积极意义。
   坐在孔子讲学的草堂,耳畔隐隐传来颜回、子路、曾晰……与孔子争鸣的声音!
   那个下午,我感觉心智刚刚长大。
  
   三
   荷塘听秋是我生命里一道无法抚平的伤痕。
   一颗习惯了飞翔的心灵在牢笼里呆得太久了,我渴望像候鸟一样,随风飞翔。去年秋天,我的人生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病痛,创伤,倦怠,忧郁像秋天的雾一样笼着我的身心。呆在我生活的山城里,我感觉窒息般的压抑,于是,我又一次选择了逃逸。
   在秋风咋起的时节,我像候鸟一样飞到了南方。把落英抛在身后,我以为我会把严霜和萧瑟也抛在身后。然而,我可以逃避季节的伤痕,却无法逃逸心灵上的伤痛。那疼痛在见到荷塘的时候,被一点点揭开,曝晒,搓痛。
   南国的秋是热烈的,一如南国的花海从不败给季节;然而,南国的秋也是暴戾的,那种惨不忍睹的萧瑟就隐藏在亭亭的荷叶下面。初来时,满塘的荷还妖妖娆娆,楚楚动人。一场暴雨后,荷枝突然折了许多,而荷叶也被暴雨打得七零八落,当然,最让我担心的是荷花,她还能挺立在雨后的阳光中吗?幸而荷是坚强的,每次雨后,总有几朵荷从枯枝败叶中钻出来,就像一抹清亮的光,照亮我的眼眸。事业上一筹莫展,心灵上伤痕累累,唯一能让我感觉出活着也是幸福的理由就是南国的盎然生机。花木竞放,即使是在秋天。我想,我一定要像南国的花树一样,挺过那段艰难时刻。
   南国多雨,除了荷塘,秋似乎很远。然而,荷塘里的秋色却被雨一层层淋湿,被风一点点吹损。“红藕香残玉箪秋……花自飘零水自流——”残折的枝,枯败的叶堆积着,一重重,仿佛那些伤痛——一直不曾远去,无论你逃到天涯海角。每一次站在荷塘前听雨,我都有一种随荷消亡的幻灭感,滴滴,嗒嗒的雨损了荷花,折了荷叶。当满塘只剩下枯枝时,南国的秋也变得惨不忍睹了。好在,莲子已成,想想来年,希望还在。我又鼓励自己,要好好活着,等待来年再来看荷花。
  
   四
   秋天是安静的。在皇甫谧陵园,我听到了秋天的另一种声音。
   寒食节的前一天,我一个人去拜谒皇甫谧。山远水瘦,红叶满径,草色荒芜,这是北国的秋。皇甫谧,这位一千七多百年前的伟人,静静地躺在松柏之下。静静地,听朔风烈烈,听冷雨滴嗒,听雪落的跫音,听草长的韵律……一千七百多年,我在世间辗转,成花木一株,小草一丛,或者飞鸟一只……而皇甫谧,早在一千七百年前就修成了正果,他的半生,为济苍生,为解民苦,为求心静,一次次拒盛名与诱惑于千里之外。在人人都想求得轻裘宝马香车美女的时代,皇甫谧早已悟透,繁华与盛名,不过是尘埃之重。唯一重要的是心灵的自由。皇甫谧做到了,所以他超越了生死,以致他死了一千七百年,人们还如此隆重地纪念他的诞辰,怀念他的德行。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皇甫谧陵园的秋天,是如此安静。

共 21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秋,是个成熟、安宁又蕴含着离愁别绪的季节,凄美,冷清,从繁华走向萧瑟,生命与气象的变化,引人慨叹。作者以多个视角、景点描写秋,以不同的景象给人不同的体会与启示,走过秋的岁月里,有成长的记忆,有历史的痕迹,有内心的希望与梦想,有对烈士伟人的敬仰。文本以景抒情,以情动人,内容丰富,层层递进,给人美好的感官享受,深远的意蕴让人回味。【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1-11-09 12:18:48
  优美的文字,打动人心的情怀,以不同的秋景秋情抒发内心对秋的感受,没有苦秋别秋的意味,却能感知到微伤之绪中蕴含着坚强的生命力与高雅的情怀,读来颇受触动。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 楼        文友:男人山        2011-11-09 21:05:46
  十分欣赏您的文笔,《江南文苑网》欢迎您! http://www.jnwy.net/ 是纯文学网站,并配有音画,每日更新,覆盖全国和部份国家。请朋友欣赏、借签、阅读更多优美的文章;欢迎您投稿!谢谢您来注册、指导!
3 楼        文友:域外布衣        2011-11-10 09:16:40
  感谢冰煌雪舞的精彩点评!
笔名石凌,做过中小学教师,记者,编辑,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在《北京文学》《当代小说》等发表文学作品五十余篇。散文集《且行且吟》正式出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