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青春客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评论】弱者的悲哀(一)

精品 【评论】弱者的悲哀(一)


作者:长沙开福之路 榜眼,2577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92发表时间:2011-11-12 12:12:37

民情之
  
   看到新闻稿《女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 丈夫躲隔壁未敢做声》,想到十五个中国文字:弱者的无奈、财政的分配、国家的责任。
   关注新闻稿《女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 丈夫躲隔壁未敢做声》,想起发生在深圳外资企业女老板叫打工青年下跪的事;两件事是否有共性:情为了谁。
   用新闻稿搜,不在乎国内外网站的原文转载,特别在意网民的跟帖文字,虽然有不同声音的主见和主观,多少有网民借全球化和信息共享的互动文明的民言民意民声民心!
   选几段共同思考:
   这个国家 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满含泪水的
   一个熟人社会,权力无从监管、法律无法直达救济弱者和弱努群体的坚强后盾的情况下,杨武所言不虚。
   杨武一家的遭遇,可以看到诸多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悲哀。他们无权无势,遇到事情往往“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面对手握权力者的蛮横、欺侮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只是杨武这件事更具典型性罢了。
   对于这起事件,我们无疑把目光都停留在做丈夫的杨武如何胆小窝囊上,其实治安联防队员中的某些败类做的无法无天的事情,会比这件事儿小吗?难道每次我们应该责怪弱者不知道反抗!如果不是妻子被强奸,杨武的反抗会遭来什么后果,可能只有他这个小小的打工仔自己心里知道。
   是谁给了这个畜生用公权力残害百姓?应该严厉追究!!
   坐视亲人被强暴是对权力的惧怕,
   在突发的事件中相遇的强势者与弱势者,弱者根本没有与强者平等对话谈判的底气,因而在各种因素之下,很多弱势者都做出雷同且潜意识的选择:用舍弃自尊和人格来冲抵生存风险。对生存风险的恐惧与忧虑,导致了弱势者人格尊严上的懦弱。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障弱势者的尊严与权利,不能指望弱者的自立自强,更不能期待于舆论的道义支援;更重要的是靠公共管理施行的公平制度或者规则。
   表面上看,是因为杨武一家懦弱,不敢抗衡,实际上是因为杨喜利有恃无恐,正如受害者所言:他性格暴躁,经常打人砸车,没有人敢管他。这就奇了怪了!一个该被“联防”的麻烦制造者,为何能一直混在联防队,联防良民?杨喜利在强奸王娟之前,叫嚣道“你们报警都没用,我是联防队员,跟警察都是哥们!”还有一个细节是,杨喜利被警方控制后,杨喜利的姐姐、姐夫、哥哥等亲属轮番上门骚扰杨武一家,杨喜利的哥哥甚至威胁杨武“全家可能会死光光”……杨喜利嚣张,其家人也跋扈,难道是偶然吗?
   许多热点事件中,有关方面都祭出“临时工”论,这早已让公众产生审丑疲劳。实际上,施暴者即使是临时工,也根本减轻不了相关部门的责任,“解聘未遂”之说同样难以掩盖基层暴力频现的事实。许多地方基层联防队员素质良莠不齐,平日作威作福、鱼肉乡里。这些人不仅成为老百姓眼里的害群之马,而且严重破坏了公权形象。在这种背景下,一旦发现联防队员做出违法行为,基层机构更不该刻意袒护或逃避责任,而应积极果断应对,坚决查处,将其清除出基层治安队伍,这样才能避免激化矛盾。
   有网友评论说,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会把人变成鬼;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会把地位卑微的老实人变成“世上最窝囊的男人”。笔者却要说,一个迷失了方向的舆论群体,也会把原本善良无助的正常人逼向“崩溃”的边缘!
   最大的问题是,如果这个男人出来管了,砍死了这个治安联防员,新闻会怎么报?往坏了说,警察同志因公牺牲,追认烈士,号召全国警察学习。往好了说,打人警察被害致死,杀人者冲动后悔,然后所有电视新闻报道这个消息后,主持人都假装感慨的说一句,在这里劝说冲动的人以法律的途径解决问题,不要自己动手解决,要相信zf,相信正义的存在。恶心死了。
   他们夫妇来自农村,可能不知道媒体强行进入私宅涉嫌违法,不知道报道中对性犯罪的受害人必须给予隐私保护,避免二次伤害的新闻伦理,也不知道即使在庭审阶段也需要对此类案件进行非公开审理。这样一个新闻,被毫无尊严地,粗暴地曝光于他们的邻居,父母,孩子面前。他们确实不知道怎么反抗暴力,对自己最脆弱的保护,只能用袖子掩住脸,来避开采访。是的,这是一场羞辱,但不是他们的……
  
   电脑的显示屏在流泪,无法用文字表达心情!不知何时能完成弱者的悲哀一文中的弱者的无奈、财政的分配、国家的责任。
   心在等待!用智慧面对社会现实!不能像《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何况现在的中国那里有受害的英雄好汉们聚集的梁山地方?
   记者的新闻稿中的人和事现成为热议话题,将成为历史!不知子孙后代会怎么说记者、新闻稿中的人和事、现任的地方官员、子孙后代的祖辈父辈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是否新闻稿中的人和事在其他城市其他乡村存在类似的人和事,与河南农民赵作海、在广东打工的许霆、沈阳的小摊小贩夏俊峰,和主流媒体的网事评选中的少女在暴风雨中为流浪乞讨残疾老人撑伞、双手接坠落的小孩等,这些现实,能否知道生活中和艺术里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面对生活的社会,能否扪心自问:在人间,有多少活着的理由!

共 19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纵观整个事件,这个事件的最大受害者是王娟,做为丈夫的杨武却坐视不管,是胆怯还是怕事件无法停止?杨喜利如此嚣张,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杨喜利何以去联防队当队员,口气如此强硬,杨喜利护自己的儿子……整个事件是道德与良心的缺失,人性的沧丧。正如作者所说,弱者的无奈,财政的分配,国家的责任,如何来面对现实,如何来挽救弱者。句句一针见血,敏锐的视角,给人心灵上一种强烈的震撼。推荐,问好作者!【编辑:翠柳含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1113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翠柳含烟        2011-11-12 12:13:55
  一针见血,敏锐的视角,给人心灵上一种强烈的震撼。问候作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