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观人有术,必察其微

编辑推荐 观人有术,必察其微


作者:郭军平 进士,866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54发表时间:2011-11-18 15:30:55

闲暇爱观史书,略悟识人之术。
   第一则是张汤事例。《史记·酷史列传·张汤》记载:“张汤者,杜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读到这一段文字,感到触目惊心,张汤掘洞审鼠,传布文书,追查究底,取肉定罪,将鼠处以碟刑的这一系列完美的过程可谓是演绎的淋漓尽致,生动有趣的地展现了张汤残酷的性格和惊人的才能。他的父亲见后,看过他审问老鼠的文辞,如同办案多年的老狱吏,非常惊奇,于是让他书写治狱的文书。“由小看大”见微知著,张汤一例,确可以让我们从一些“生活细节”和“人之小事”上发现人的性格和才能。扬人之长,张汤之父确不乏为“识人有术”之明智之人。“后,汤父死”,张汤继承父职,为长安吏,任职很久。且“益尊任,迁为御史大夫。”
   第二则是李斯事例。《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李斯叹鼠之命运一段可谓精辟之论,从他的言行细节里面活活的刻画出他贪慕富贵,追求势位的性格,老鼠无论“厕中”,还是“居大庑之下”都是不雅形象,而他却以人之贤与不肖喻之,足见其品位已下矣,这也难怪他后来有“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之举。老鼠哲学观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司马迁批评他“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最终连自己也不得善其终“被五刑而死”。李斯的下场比起历史上的有名的良相张良,范蠡等便下而等次了。
   第三则是商鞅事例。《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商鞅持法何等严酷,其为人何等刻薄残忍,我们都可以从这一细节看出。司马迁对商鞅是如此批评:“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我很佩服司马迁写人的笔法,对于人物的性格他往往以几笔便可传神的描绘出来。细节之于人物,传达的是生活的真实。古人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套用一下,也可说为:观人有术,必察其微。人之性格才能,往往不需要听冠冕堂皇的报告或宣传,而只要捕巡一下生活的细节,其人真面目便可暴露无遗。因此,对于读书,鲁迅主张多读些野史,因为野史里往往保存了历史人物生活真实的一面,而不像大多史书(除了史记外)往往为尊者避讳,如果这样来读,便往往容易上当,看不到人物的本来面目。而野史却常常弥补了这一弊端。其实人性闪现的地方正恰恰是那些生活中看似不重要的地方上。这些,流露出人物的真实和本性。

共 12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俗话说,“以小见大”,“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从生活细节去看一个人的品德与性格,自有其道理。文本列举名人事例加以证实,视觉独特,观点鲜明,有一定的说服力。【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1-11-18 15:51:57
  由细节去观察一个人,不无道理,文本所举事例,都具有参考价值,欣赏,期待朋友更多精彩!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