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长篇 >> 人生百态 >> 我和格格的前世今生(第四章)

编辑推荐 我和格格的前世今生(第四章)


作者:五月旧馆 举人,5633.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96发表时间:2011-11-18 17:05:44

我醒来,发现自己竟是一只公鸡,昂着头在院子里踱来踱去。却见一人在屋子里入神的看竹简,头上裹着浩然巾,一件浅青色的直裰,凤眼朝天,高鼻梁,白净面皮,嘴上略有些髭须,大约有三十来岁。案子上一个博山古铜香炉,炉里细细的喷着烟。旁边一盏长信宫灯。旁边再一个绢布屏风,上面画的是太上老君骑着一匹青牛,只见那老君眉如北斗,上面萦着紫气,方瞳目,里面也发着紫光,双柱鼻,大方口,颐若方丘,颊如横垄,龙颜金容,顶有紫气;旁边是大篆字体写成的《道德经》。屋子门口两边柱子上,金字刻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个人看了一会儿书,看到明白透彻处,自己捋着稀稀疏疏的几根胡子点了点头,脸上也绽出一些笑容来。随而放下书册,踱到门口来,背剪着手,望着远处的天空,有所穆然深思,有所颐然高望。
   正望着,前面跑进来一个仆人,叉手不离方寸,弓着身站在院子门口的石坎外,说道:“启禀老爷,皇上和皇太后八月十五要在未央宫大宴群臣,宗室贵族也都请到。如今车马已经备齐在辕门外,老爷现在就要进京吗?”
   那老爷问道:“赴宴的群臣里都有谁?”
   仆人答道:“据说有司马相如,有李延年,有东方朔,有卫青,有东郭先生——”
   老爷鼻子里笑了笑,说道:“都是些没有意思的人。司马相如品行不端,勾搭寡妇,不仅如此,还写了很多阿谀奉承的文章;李延年有什么本事?靠着自己的妹妹发迹,也就会唱《倾国倾城》;狂人东方曼倩可耻到让人呕吐,居然当众把吃不完的肉揣进怀里,还始乱终弃,买来的小妾,不到一年就休了;卫青也是靠裙带关系发迹的人,皇帝在蹲厕时召见他,我都为他害臊;东郭先生老爱穿破鞋,还自得其乐!——”
   仆人道:“那老爷去还是不去?”
   老爷低着头,思忖了一下,说道:“总是看不完的案牍,总是吃不完的应酬,处身庙堂本非我的夙愿,无为清净乃是我的初衷。也罢,我这就给皇上上一道书函,辞了这宫中之宴吧!“
   转身回屋里,就磨了墨,铺下竹简,拿出一支狼毫毛笔来,一笔一画,写了一道上给皇帝的书函。
   这老爷此后就辞了许多的邀请、拜见,独自儿在屋里不是看书,就是养精蓄神,炼丹补药。他不见缙绅、贵介,但只要是有道人来访,他必定倒履迎迓。这一日就来了个老道人,飘飘然有凌云之概,老爷把他延入屋里去,在一张水磨楠木桌旁,分主客坐下,仆人上了一壶滚热的香茶,一碟子果子做茶点心。礼毕,老道人说:
   “据说大王喜好黄老之术,专一招接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令人可敬可佩。是以名山巨观里的道术之士辐辏淮南,以能睹大王之尊荣为三生之幸事。”
   老爷道:“喜好黄老,参合道义,这是我平生素志。怎奈资质有限,学道之日虽长,却也温温无所试,到底领悟到的只是些凤毛麟角。四海之道士慕名而来,真是愧杀我也!”
   老道人笑道:“学道之人最忌讳急功近利,像大王这样不急不躁,文火慢热,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学道之正路。比如说太上老君,在母亲玄妙玉女腹中,凝神三千七百年,方才剖左掖而生,生而白首。又比如青鸟公,入华山四百七十一年,方才得服用金汤而升太极。又比如,有个傅先生,入焦山七年,一日遇见老君,老君与他一个木钻,要他钻破一块盘石,石厚五尺,老君说:‘盘石里有石洞,洞里有神丹。’这傅先生钻了四十七年,方才将盘石钻破,果然得到一粒神丹妙药。所以这学道成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时候未到,而妄想成功,岂不好像暗中影,水中尘,空中花,梦中语?老道希望大王持心稳正,不要相信邪魔外道,甚至是江湖郎中的无妄之谈,火候到了,功德圆满,大王学道成仙自然水到渠成。”
   那老爷听了道人一番话,胜读十年书,真好像是拨云见日,当即滚下椅子来,跪在地上,咚咚咚就是几个响头,说道:“谨受教!”
   老道人也欣然受他礼拜,拜完了将他扶起,又告诉他一些秘传的炼丹之法。那老爷定要道人住下来,他好每日请教,道人坚执不肯。老爷又要赠他一些黄白之物,道人亦婉言谢绝。于是只得将他礼送出门外,道人哈哈笑了几声,飘然而去,一霎眼的时间,已不见其踪影。老爷自是叹服不已。后来他就依着老道人说的,用铜铸了一个大丹炉,里面布着乾、坎、艮、震、僎、离、坤、兑八卦,每日叫两个绾丫髻的童子,一个叫清风,一个叫明月,在屋子里扇风烧炉,每九九八十一天,得一粒血红的丹丸,自己服下,身子就感觉清爽;这样练了许久,他两鼻里竟也能冒出紫气来了。但最后成仙那一关,他总是冲不破。老爷心里也有些着急。
   这一日天阴,老爷正在那里打坐,一个仆人在院子外禀道:“启禀老爷,外面有一个道人送进来一个拜帖,要求见老爷。”老爷微微睁开眼,说道:“拿进帖子来我瞧。”仆人走进来将帖子递给老爷,老爷看了,脸上喜形于色,说道:“快快请他进来!”不一会仆人后面就带着一个道人来了。但见他身子长大,足足有八尺高,酒糟脸,酒糟鼻,蜜蜂眼,螺狮耳,没有一根髭须,一袭道袍,一双步云履,背后背着一个箩筐。老爷和他在院子里相见了。道人说道:
   “得知大王近来苦学道术,一心炼丹,小道愿助大王一臂之力,使大王早成登仙之望。”
   老爷喜道:“我如今学道,也忒有些时日了,只恨资质浅薄,登得了堂,却未曾入得了室。假如你能助我如愿,我一定重重报答。”
   便叫仆人去备了一桌子丰盛的素菜素饭来,道人风卷残云,一下子都吃了;他也不戒酒,直吃了一斗的素酒,脸不红耳不烧。又叫仆人送上来两封金灿灿的黄金,放在桌子上,作为见面之礼。道人看了,满面笑容,却一只手做推却的模样,说道:
   “大王,我与你乃是学道上的同志,假如彼此之间在道术上有何难解之处,理应互相帮衬!大王怎么把我看作是世俗中人,一见面便端上来那么两封金子,把小道羞得要不得!小道若拿了,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老爷道:“这也是抛砖引玉,道兄务必收下。否则我就得了你的帮助,心中也是难安!”
   道人笑道:“大王见外了!大王见外了!既然如此,小道却之不恭了。我收了来,也不是用在我自己上,将来我择个名山,用它们在山上起个大观,以宣扬道法。”
   道人在自己背来的框子里看了看,想了想,从里面拣出一个布袋子来,迎风扑了扑,将袋子口儿卷两卷,搁在桌子上,眼睛放着光,一捧一捧的将两封银子都装在布袋子里。仆人瞅着道人行径,脸上就有些鄙夷之色,对老爷笑道:
   “看来这位道爷是随身携着布袋子的,因这布袋子,他就该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叫做‘布袋道人’!”
   仆人说着,掩着口嗤嗤的笑。道人不知道是仆人讥笑他,倒正儿八经的说道:“这位管家说的就不对了!名号哪里是随便可以取的?一定要依着他的事迹来起!就好像给人起谥号一样,字眼儿是不容易拿准的!”
   仆人道:“如此说来,这‘布袋道人’道爷你更是受之无愧了!”
   道人此时才晓得仆人在讥笑自己贪财,脸上便红一块,白一块的。老爷问道:
   “道兄说能祝我一臂之力,但不知怎么相助法?”
   道人说道:“古往今来,那些练道术的,哪里是他一个人就能练成神仙的!须得有人或者点拨,或者教些速成之法。但也不能随随便便一个学道的人就能点拨,须是道术高深的人方可。比如说我,虽还不能与许旌阳同起坐,但也是一个真人神仙了!”
   仆人问道:“怎么才能看出道爷是个真人神仙?”
   老爷说道:“不如道兄就在这院子里演习一番,让我们管中窥豹,庶几能略见道术之一斑。”
   道人眯着眼摇晃着脑袋,说道:“用不着!用不着!你们只需看我地上是否有影子,就能晓得我乃真人神仙了!因为一般俗人到不了那个境界,地上定然印有他自己的影子。”
   老爷与仆人定睛细看道人脚下,果然没有影子,脸上俱露出惊异之色。道人笑道:
   “如今我便将自己苦苦烧炼了三十年的灵丹妙药赠与你,你把它吃下,再将我教你的养精聚气的另类法门修炼半年,到时你也可以位列仙班了!”
   道人随即在宽袖里摸出一个小小的香木盒子,双手递给老爷。老爷打开来,只见里面是许多颗绿色的丹丸,绿豆大小。老爷疑惑道:
   “这怎么好像绿豆一样!”
   道人正脸说道:“这是我仙家之妙用,叫做高丘余粮,你切不可告诉任何人!你回头将药丸放在锅中煮,煮得稀烂,再放些焦糖,连同汤水一起灌入肚中。半年之后,你就可以练得无影无踪了!”
   老爷喜笑颜开,将小盒子拢了来,揣进兜肚里去了。叫仆人换了一壶好茶来,又与道人说了些道行上的事情。道人滥竽充数,大夸海口,把一个老爷诳得心花怒放,神魂颠倒。直说到天色晦暗了,又叫仆人整治素餐,满满铺排了一个春台。当晚,道人就在宅中歇宿。第二日一大清早,道人便要告辞,老爷急道:
   “道兄,你我说得投机,正好以后每夜做促膝之谈,怎么就要匆匆辞去?莫不是嫌弃我招待不周?”
   道人说道:“大王言重了!小道这些年来习惯放浪江湖,不受约束,以天为幕,以地为席,以八荒为庭衢,若是一日不在路上,就感觉不舒坦。两人相交,重在心领神会,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
   老爷道:“如此看来,道兄果真超凡脱俗,是我鄙俗让道兄见笑了!”
   随即安排了一桌酒席,饯别道人。临行,又送了他两封黄金,一顶金玉攒成的冲天冠,一领百纳衣。道人作别而去,不提。
   那老爷自从得到了道人的绿豆药丸,便不再炼丹了,每日煮了一锅子的汤药,灌下肚子,就爬上床去打坐。吃不了的汤,都倾在院子外的一口缸里。我有福分了,喔喔喔,拍拍翅膀,跳上缸沿,去啄那汤水吃,吃了两三口,觉得甜丝丝的,甚是可口,又接着啄,心里说道:“这汤根怪怪的,吃起来好熟悉!这不是绿豆汤吗?”吃了几天,我就越发相信这是绿豆汤了,心里又想:“绿豆汤能度人成仙?真是亘古未有之趣闻!荒天下之大谬!”可那老爷倒是深信不疑。
   吃了一段日子,老爷鼻子里不见有紫气出了,他肚子里越发焦躁起来。每日就在那里自言自语:“难不成我将道人教我的打坐之法练颠倒了?又或者我没有神仙之份?”自怨自艾,骂爹骂娘,非止一天。那一日,来了个师姑,老爷迎到院子中坐下。师姑手里握着拂尘,将老爷的大饼脸来来回回看了一遍又一遍,脑袋摇得好似风中的叶儿,不住说道:
   “祸事了!祸事了!”
   老爷瞪着眼睛,说道:“怎么我就祸事了!你一来就说这晦气的话儿,好不吉利也!”
   师姑道:“大王还未知哩!我看了大王的脸,发现有些晦暗之色,是以知道近来被邪气缠身,身子已落下病根,故而说大王有祸事了!”
   老爷惊道:“若是有病,我怎么一点儿也不曾察觉到?”
   师姑道:“如今你的病还只是在腠理,不容易发现。若是病到骨髓,那时才有些征兆,然而也晚了!”
   老爷听罢,唬得他脸上全无血色,恭恭敬敬给师姑做了个揖,问道:“然则如何是好?但愿师姑大发慈悲,救救我一命则个!”
   师姑笑道:“你的病说难治也难治,说好治也好治。发现得早,那就是好治。如今我只教你一个法儿,你如此这般去做了,你的病便好了。只是我这法儿,乃是祖传秘方,轻易不肯说给别人知道,说了便有违祖训,不说吧,又落了个见死不救的名声,不仅天理不容要折我的寿,说出去,我的名声也不好听!这便如何是好?”
   老爷见师姑做难,便磕头如捣蒜,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师姑一定救我性命则个!我重重有谢!”
   便丢个眼色,仆人领会,去了一会儿,回来时胸前捧着一个沉甸甸的大箱子,咣的一下放在桌子上。老爷打开来,里面竟是满满的马蹄金!看的师姑眼花缭乱的,眼珠子都要爆出来了!老爷拱手道:
   “这一箱子的金子就当是我买了师姑你的秘方,而且我立誓,绝不向外人吐露有关秘方的半个字!”
   师姑说道:“这也是缘分,谁让我遇见大王你了呢!今日我便将这祖传的秘方传授与你,保证你药到病除!”说完,瞧了瞧仆人,老爷明白,便将他支使开了。
   师姑放下心来说:“这味药可以治世上的疑难杂症,就是扁鹊医不了的病,只要这味药一下肚,就能治好,所以号称将军。它不在《百草》中,不在史书里,但却是寻常可见,只要一个笊篱,一个网兜,便可采到这味药来。”
   老爷问道:“却是什么药,如此之神奇?”
   这师姑便道出这味药来:“它便是泥水中之泥鳅!”
   老爷不禁口里溜出话儿来:“泥鳅!”瞪着大眼睛,吊着长长的下巴,又说一遍:“泥鳅!怎么会是泥鳅呢?泥鳅能治疑难杂症,却是闻所未闻。”
   师姑笑道:“不错,就是泥鳅!这是仙家之妙用,你们哪里就知道泥鳅能包治百病呢?你每日只须去水塘里淘泥鳅,一天吃一回,一年之后,你这病也就烟消云散了!其实这正暗合了医书上所说的,‘药食同源‘!”
   老爷好不惊诧,将信将疑的。师姑看了,立起身子来,义正言辞说道:“大王莫非不相信老尼的话!假如这样,老尼现在就告辞,那箱金子我一块也不取!但大王刚才发过誓的,切不可将我家祖传秘方流传出去!”说着就要走。
   老爷扯住道:“师姑切莫动气!医书上确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只是这味药委实太怪,让我不得其解。不过既然师姑说了,就不会有假了。”便拉着师姑坐。

共 785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谁料时空逆转颠倒,使我一次次分别误被投胎转世成了,所处在不同时代的各种牲畜和历史人物,这一来二去,却让我经历和看到了不少非同凡响,离奇,古怪和有趣的历史典故。故事构思巧妙奇特,运笔描写的也很生动传神,字面简洁流畅,妙趣横生,整章品读起来甚是耐人寻味。期待后续!谢谢支持!【编辑:清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爽        2011-11-18 18:07:20
  怎料等我睁开眼睛醒来,我又被误转世投胎成了汉朝淮南王府邸的一只大公鸡,在这里我看到了,淮南王一直都想着要得道修炼成仙,但可是他每次又总是犹疑不决,所以一直以来他的每一次修炼都是这样,这才刚刚有些眉目开始修炼,可过不了多久,就又开始怀疑沉不住气了,心想:觉得照这样练下去能成得了仙吗?所以他一次又一次的修炼都因此半途而废,就跟掰玉米的猴子一样,见着一样丢一样,结果到头来自己一无所获,这倒好一心想修炼得道的淮南王没能得道成仙,反而偏偏歪打正着把我这只投胎转世到王府里的鸡,和一条狗一起因为误食仙药得道升了仙。由此可见一个人凡是都不要太过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不然反而只会是南辕北辙,功亏一篑。拜读问好!
我是一名严重的“肌肉萎缩”患者,年龄28岁。梦想就是想出一部书和成为一名作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